山東省種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

2011年3月4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以魯政發〔2011〕8號印發《山東省種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該《規劃》分發展現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發展重點;政策措施4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種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
  • 印發機關山東省人民政府
  • 文號:魯政發〔2011〕8號
  • 印發時間:2011年3月4日
通知,規劃,

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印發山東省油料等四個產業振興規劃的通知
魯政發〔2011〕8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現將《山東省油料產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山東省棉花產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山東省種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山東省鄉村旅遊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
二○一一年三月四日

規劃

山東省種業振興規劃(2011—2015年)
為加快振興我省種植業種子產業,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結合種業發展實際,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
山東是種業大省,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穩定在1億畝,糧、棉、油、菜、菌及苗木花卉等用種量約26.5億公斤,市場總價值125億元左右。到2009年底,全省共建立農作物育種改良中心和分中心7個、新品種推廣示範基地6個、農作物良種繁育基地33個、種子加工中心10個;審定農作物新品種1292個,引進種質資源3000多份、優良品種1000多個;建立國家級和省級林木良種基地25個,林木採種基地9個,審定林木新品種208個,引進種質資源800多份、優良品種200多個;取得省部級以上種子科技成果90餘項,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5%以上,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白菜、食用菌、苗木花卉等作物育種水平居全國領先地位;省級以上發證種子企業184家,資產規模62億元,實現年銷售收入49億元,占全國的10%以上;建成國家農作物種子質量檢測中心及分中心7個,林木種苗花卉質量檢驗站3個,其他形式的檢驗機構75個;建有國家農作物品種區域試驗站9個。目前,全省種子育、繁、銷一體化的產業格局基本形成,產業實力明顯增強。
儘管我省種子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但就目前看,仍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種子企業小而全,競爭力弱;二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突破性品種少,成果轉化率低;三是種子管理服務體系不健全,侵權行為、假冒種子問題時有發生;四是部分設施蔬菜,特別是茄果類,國外品種占有率高,如壽光彩椒近100%、綠萼長茄近90%,大紅果番茄、西葫蘆、小黃瓜等60%以上均為國外品種。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健全完善育、繁、銷一體化種子產業發展格局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支撐,加快新品種培育與推廣,完善良種繁育體系,培育壯大種子龍頭企業,強化種子質量和市場監管,合理配置種業生產要素,做大做強種子產業,實現山東由種業大省向種業強省跨越。
(二)基本原則。堅持以科技為支撐,著力提高種業發展核心競爭力;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培育壯大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種子企業;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大力推進種業產業化;堅持依法治種,建立公平、有序的種業市場環境。
(三)發展目標。到2015年,主要農作物品種基本更新換代一次,新品種推廣率85%以上,良種覆蓋率97%以上,林木良種使用率90%以上;建設設施蔬菜專用品種選育中心3個,設施蔬菜國產品種占有率和國產化率明顯提高;良種在糧、棉、油增產中的份額提高到45%以上;新增全國種業骨幹企業7家,良種繁育基地66個、120萬畝,新建省級種子儲備庫4個。
三、發展重點
(一)科技創新能力建設。強化農業生物資源保護與創新利用,建設山東省農業生物資源中心,結合原生境保護與非原生境保護手段,逐步實現農業生物資源數位化表達和信息共享。建立常規育種和現代生物育種相融合的育種技術體系,支持農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對現代農業育種領域基礎性、關鍵性重大理論與技術問題開展聯合攻關。鼓勵支持大型種子企業和科研機構加強國際合作,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使我省種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加強主要農業生物新品種選育,培育產量潛力大、適應性廣、品質優良的大面積主導新品種30個;重點培育名產蔬菜、設施專用蔬菜新品種,生產性能和商品性與進口品種相當,種子國產化率提高30%以上。逐步完善以新品種鑑定評價技術、種子質量檢測技術為核心的種業服務技術體系。扶持種子企業開展商業化育種,培育種子新品種260個。鼓勵開展種苗繁育、種子加工與儲運、種苗裝備等產業化技術研究。逐步建立完善種子企業良種選育、行銷、信息、科技人才、服務等體系。
(二)品種區試與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完善新品種區域試驗評價及展示推廣體系,新建60處高水平區域試驗站,50處農作物新品種展示和風險評估網點,篩選審定一批有突破性的大品種和有特色的新品種,實現主要作物品種更新更換1-2次。重點建設良種繁育基地72個、120萬畝,其中優質小麥26個、花生7個、棉花6個、水稻3個、大豆3個、玉米5個、蔬菜5個、甘薯3個、馬鈴薯3個、林木和花卉11個,通過基地建設,建立穩定完善的良種繁育體系,種子生產能力進一步提高。
(三)種子加工能力建設。扶持種子企業更新加工設施,重點建設大型種子加工生產線,逐步推廣穗烘乾、種子分級、按粒包裝等技術,提高種子加工質量,擴大種子生產加工能力,保證良種供給。依託重點企業建設加工生產基地20個、年種子加工能力增加2億公斤。建設林木種子調製基地9個,年調製種子15萬公斤。
(四)種子龍頭企業培育。推進種子企業兼併重組,擴大企業規模,通過創辦、聯辦、兼併等形式,培育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型種子企業或專業化種業公司,重點扶持10-15個大型種子龍頭企業。
(五)種子質量監管。建設13個市級、79個縣級種子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站);完善種子信息網路體系,建設省、市、縣三級集種子管理、種子經營、科研教學為一體的信息網路平台;加強種子管理人員業務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培訓,強化種子市場監管。
四、政策措施
(一)強化科技支撐。加大種質資源保護、農業良種和科技型現代種業企業培育力度,建立從資源保護、種質創新、品種培育到企業培植、種苗擴繁、基地建設、轉化套用的現代種業技術體系,推進種子產業化進程。實行產、學、研結合,創新利益分配機制,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建立種業創新聯盟,支持農業科研院所和高校,重點開展公益性、基礎性、前瞻性農業資源保護、創新利用和育種核心技術研究,鼓勵科研單位、涉農高校與企業聯合進行新品種培育,以企業為主體加快新品種的轉化套用。加強種業創新平台和創新團隊建設,培養一支適應現代種業發展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二)強化監督管理。加強種子管理體系建設,完善管理機構,提高管理手段,強化種子質量監督和管理。依法規範種子生產、品種區試,以及轉基因品種審定、生產、經營和工廠化育苗銷售行為,提高品種審定、種子市場準入門檻,嚴格品種管理和行政許可管理。加強技術培訓,全面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加大對假冒、侵權等違法行為的整治力度,維護種子生產經營秩序,推行信用分類管理,逐步構建種子市場長效監管機制,依法保護農民和企業合法權益。
(三)加大資金投入。建立“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多元參與”的種業投入機制,綜合運用補助、貼息、擔保、以獎代補等手段,加大政府性資金對種質創新、種子質量檢驗體系、品種區域試驗體系、規模化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各市都要相應加大扶持種業發展的資金投入,並明確支持重點。種子企業要不斷加大研發等資金投入,切實發揮育、繁、銷一體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創新種業發展投融資體制機制,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向種子產業。
(四)加大政策扶持。研究制定有利於種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擴大良種補貼範圍,建立省級儲備制度。探索建立有利於種業發展的保險制度,鼓勵和支持保險機構發展種業保險。按照國家規定,制定完善種子龍頭企業在信貸貼息、稅收減免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完善新品種產權保護機制,加大保護力度。將現代種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認真組織實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