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饒縣第一中學(山東省廣饒縣第一中學)

廣饒縣第一中學

山東省廣饒縣第一中學一般指本詞條

廣饒縣第一中學,始建於1951年,位於山東省廣饒縣城花苑路509號,有三個校區,系“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重點聯繫中學”、“全國教育教學科研先進單位”、“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廣饒縣第一中學
  • 簡稱:廣饒一中
  • 校訓:做豪邁的中國人
  • 創辦時間:1951年
  • 類別:公立高中
  • 現任校長:高欣華
  • 所屬地區:山東省廣饒縣
  • 主要獎項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學校
  • 地址山東省廣饒縣花苑路509號
  • 獲得榮譽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學校
學校介紹,歷史沿革,基礎設施,師資隊伍,辦學條件,學校文化,學校管理,組織機構,行政機構,黨群組織,領導班子,高欣華,侯良田,宋福永,燕蘭奎,韓勇,隋金華,潘少東,魏兆軍,韓曉燕,辦學成績,獲得榮譽,

學校介紹

廣饒一中始建於1951年9月,是一所普通高中,址處廣饒縣。現有3個校區和1個藝體中心。有教職工1200餘人,專任教師710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127人,中學一級教師232人;有教學班172個,在校學生萬餘名。
廣饒縣累計投資2.7億元實施了縣一中東校擴建工程、普通高中教育資源整合工程和縣一中省規複評工程,使縣一中的校容校貌、辦學規模、辦學條件等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學校占地794畝,總建築面積204175m2,有教學樓5幢、實驗樓、圖書樓、辦公樓各3幢,體育館1座,藝術樓2幢,學生宿舍樓16幢,學生餐廳7個。學校有微機1889台,全部接入校園網。有多媒體教室192個,微機室電子閱覽室綜合室13個,語音室9個。學校圖書館有藏書28萬餘冊,並與廣饒縣圖書館實現了圖書資源共享,使得圖書可利用數量達到50萬冊。電教、圖書、實驗和藝術體育衛生等裝備配套達到省規範化學校建設標準,校園數位化建設走在了全省前列。2009年12月在全市率先通過省級規範化學校複評驗收。
建校60年來,學校共培養畢業生4萬餘人。廣饒一中校友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各行各業,成為黨政領導、專家學者、拔尖人才,為家鄉和學校爭得了榮譽,他們是廣饒一中傳統與先進文化的傳承者,更激勵著一代代一中人奮勇向前,永爭一流。學校是“全國教育教學科研先進單位”“山東省依法治校示範校”“山東省學校體育衛生國防教育工作先進集體”“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山東省藝術教育示範校”“山東省語言文字規範化示範學校”,多次獲“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優勝學校”“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學校”“化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學校”“生物奧林匹克競賽優勝學校”“全國中學生地理奧賽團體優勝獎”等榮譽稱號。教育質量一直在東營市列首位,連續13年被評為“東營市教學質量優勝學校”,在全省處於上游水平,奧林匹克競賽、小語種培養更是學校的辦學靚點,在全省具有競爭優勢。
廣饒第一中學
今後,廣饒一中繼續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科學發展觀和以人為本思想,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堅持“實施素質教育,規範辦學行為,構建和諧校園,創建一流名校”的辦學思路,大力實施文化立校、依法治校、人才強校、科研興校、特色辦校戰略,全面提升學校辦學水平和綜合競爭力,真正辦出讓政府放心,讓家長滿意的齊魯一流名校,努力建設全國教育名牌。

歷史沿革

1951—1965年
廣饒一中創建於1951年。同年2月,由廣饒縣城關完小招考附設國中班1個。6月,廣饒縣以城關完小校址(原縣城西關老當鋪)為廣饒新建中學校址。暑假期間城關完小向西遷至裴露閣(即閻王廟),同年9月完成中學建校籌備事宜。
廣饒縣第一中學(圖1)廣饒縣第一中學(圖1)
遵照惠民專署教育科的意見,以廣饒縣城關完小附設國中班和博興縣城關完小附設國中班共兩個班,合併為廣饒新建中學第一屆學生。同年10月18日,學校補招新生1個班 56名學生,與原城關完小附設國中班48名學生總計104人,合編後分為2個班,於10月23日正式開學,學制為3年。學校定名為“山東省廣饒中學”。
1952年10月,山東省人民政府任命陳省三同志任副校長。學校相繼建立了黨支部、校委會團總支、學生會和工會組織,加強了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學校管理,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把教學作為學校工作的中心。並逐步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各項工作日趨正規,教學設備日臻改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1956年暑假經省教育廳批准,學校增設高中班,招收第一屆高中生,共2個班100名學生,學制3年。學校成為廣饒縣歷史上第一所正規全日制完全中學,有13個教學班,639名在校學生。
為擴大辦學規模,改善學校周邊環境, 1954年在廣饒縣城西關北側原“天主教堂舊址”(即現校址)處興建新校。在新校建設期間,曾因經費緊張影響進程。時任山東省委書記的舒同同志,1956年5月在視察廣北農場後返回縣城即親臨新舊校址進行現場視察指導,聽取匯報,對學校建設與發展作了重要指示,並當即決定撥款徹底解決了建設資金,保證了建校工作順利進行,至1957年暑期新校舍竣工。8月,師生全部遷至新校址上課辦公,原校舍暫作學生宿舍。
1957年,原“山東省廣饒中學”改名為“山東省廣饒第一中學”。
1958年春,開展的“整風反右”運動,6名教職工被錯劃為右派分子。同年開展的“大躍進”、“大煉鋼鐵”、“深翻土地”運動,使學校正常的教育秩序遭受嚴重衝擊。9月,為落實“教育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學校加強了思想政治教育,將生產勞動列為正式課程。引導學生參加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學校開辦小農場,師生輪流到農場勞動鍛鍊。
1959年2月,中央教育工作會議要求建立教學新秩序,國務院頒發了《關於全日制學校的教學、勞動和休息安排的決定》,學校秩序有很大好轉。是年,第一屆高中生(104人)畢業,升人大專院校96人,升學率為92.3%,其中全國重點院校錄取35人,占錄取人數的36.4%。
1961年11月,學校認真學習貫徹教育部《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和第二次全省煙臺教育工作會議,強調“教學上要精雕細刻”,大力糾正來自校內外的混亂現象,使學校工作重上軌道。
1960—1962年國民經濟暫時困難時期,為“保生度荒”,學校充分利用校院內土地和小農場,進行生產自救。還組織師生到博興地界開墾河灘荒地30多畝。1960年,畢業生176人,全部參加高考。大專以上錄取169人,升學率為96%,其中重點院校錄取52人。1962年,畢業生88人,全部參加高考,大專以上院校錄取53人,升學率為60.2%,其中有18人被全國重點院校錄取,占錄取人數的40%,列惠民地區第一名。
1963年7月,國務院頒布《全日制中國小工作條例》。學校認真貫徹《條例》精神,堅持以教學為主、講求實效和課堂、書本、教師三中心,注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期間,全校師生回響黨中央號召,積極開展“向雷鋒同志學習”和“向人民解放軍學習”活動,掀起了學習“毛著”高潮,體育活動也得到蓬勃發展。
1966—1976年
60年代席捲神州大地的“四清運動”,持續時間達四年之久。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運動初期,學校多數教師遭到圍攻和批鬥,校醫成克魯被迫害致死,領導機構癱瘓,人心惶惶。9月,學校成立“前文革”。10月,學校第一批代表赴京受檢閱。接著學生紛紛建立造反組織,離校外出“串聯”。學校被迫停課。12月全國性“大串聯”結束,學生陸續回校後,建立了各種類型的紅衛兵組織50餘個。1967年由於對“縣革委”不同看法,紅衛兵組織形成兩大派,分別稱為無產階級革命造反團(簡稱“造反團”)和毛澤東思想捍衛兵(簡稱“捍衛兵”),從此,學校與社會聯合,山頭林立,派戰不休。
在“要複課鬧革命”和“要革命大聯合”的號召下,1968年2月實現大聯合,武鬥平息,學生返校複課,並按“學制要縮短,教育要革命”的號召進行鬥批改。學制由“三。三制”改為“二·二制”,並從1969年開始改秋季始業為春季始業,升學考試製改為推薦選拔制。
1968年“工宣隊”入校,9月28日成立“校革委”,廢除校長制。1970年12月8日,學校與師範兩校合併建立廣饒縣“五七紅校”。“四人幫”炮製的所謂“兩個估計”、“踢開課本鬧革命”、“白卷英雄”、“一個小學生的日記”、“馬振扶中學事件”、“反回潮”等,歪曲“文革”前的教育現實,鼓吹“讀書無用”,宣傳所謂“反潮流”精神。大批“師道尊嚴”,“智育第一”,將矛頭指向教師。一次次地倒行逆施,造成教師無法教,學生無心學,學生思想長期混亂,嚴重破壞了教學秩序和師生關係,學校各項設施遭受嚴重破壞,領導、教師長期處於欲教不能,欲罷不忍的狀態之中。貽誤了一代青少年。
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推翻“兩個估計”,實現撥亂反正,恢復高考制度,學校工作逐漸步入正軌,恢復了正常教育秩序,使學校得到了新生。
1977—1993年
1978年恢復“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2月,縣委、縣府任命學校正、副書記和正、副校長,結束“革委制”。學校復名為“山東省廣饒第一中學”。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黨和政府一再強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落實知識分子政策,為受迫害的教職工平反昭雪,恢復知識分子名譽,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學校工作重點開始轉移到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上來。學校建立健全了《廣饒一中學生一日常規》、《教學常規》、《尊師細則》、《課堂守則》、《學校衛生標準》等一系列規章制度,並認真抓了各項制度的落實與檢查工作。期間,學校管理趨於規範,教學質量穩步提高,學風、教風、校風三風明顯改善,教師敬業精神進一步加強,教學質量逐年提高。在高考中1981年、1982年和1983年分別列惠民地區第3、第2、第1名。
1983年10月1日東營市成立,學校被確定為“東營市重點中學”。10月10日,在全市教育工作會議在廣饒召開,市府領導提出“向廣饒一中學習”的口號。1984年,參加高考(經預選後)270人,考入大專院校130人,中專126人,共256人,升學率94.7%,列東營市第1名。同年,由於學校民眾體育工作成績顯著,被省教育廳、省體委命名為“山東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籃球)。1985年,參加高考317人(預選後),升人大專院校214人,中專95人,總計309人,升學率為97%,列東營市第一名,同年8月,學校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山東省重點聯繫學校”。
1987年8月21日,根據魯教體衛字(1987]15號檔案《關於批准擴大學生軍訓試點學校的通知》精神,廣饒一中被確定為“山東省學生軍訓試點學校”。1988年10月在全省學生軍訓試點學校首次檢查評比中,榮獲全省第2名,並獲獎金4000元。為進一步加強學校管理力度,在縣委縣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關懷和支持下,1985年12月學校增設保衛科,加強了教學秩序和環境的管理。1990年9月學校增設德育管理專門機構——政教處,負責班級與學生的教育與管理工作。同年11月4日。召開了第九次(“文革”後首次)學生代表大會,恢復了學生會組織。所有這些措施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學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1992年12月學校被評為“東營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山東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
在1989—1990年的校舍改造過程中,市、縣財政投資300多萬元,建成辦公圖書樓、教工宿舍樓、學生宿舍樓各1棟,完成了實驗樓的擴建工程。為更好地改善學校布局,在縣委縣府支持下,征地51.49畝,使學校向北延伸到迎賓路,並建成大門以南的園林景區,最佳化了育人環境。由於領導重視,措施得力,學校在1990年7月全省校改檢查驗收中,被評為“城鎮校優良學校”,並榮獲“全省校園環境單項第八名”。
1994——至今
1994年2月,常田軍調任廣饒一中校長。同年8月,學校在全縣教育系統率先提出並實行了以“四制”(即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崗位目標責任制、結構工資制)為主要內容的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從校長—中層幹部—教職工都實行雙向選擇,最佳化組合,層層聘任,定崗、定員、定責,逐級負責,形成了一個科學規範的層次管理和“四制”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管理運行機制。一是建立了以級部主任為核心的級部管理責任制;二是建立了任課教師以班主任為中心的班級目標負責制;三是建立了以年級學科組長為中心的年級教學負責制;四是實行績效工資制,獎勤罰懶,優勞優酬。這一管理模式以校長負責制為核心,以充分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為出發點和歸宿,保證了校長負責制的落實和學校管理工作的順暢進行,極大地調動了教職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積極性和主人翁責任感。
這期間,學校內部管理運行機制、教學成績、教學設施、辦學條件、校園面貌等都發生了重大變化,社會聲譽不斷提高,各項工作都得到了快速發展。學校自籌資金先後新建4棟教工宿舍樓,建築面積10004rn2,使122戶教職工喬遷新居;新建3棟學生宿舍樓,建築面積6300m2,學生住宿實現公寓化;新建1650 rn2。

基礎設施

學校教育教學基礎設施完善,現有教學樓、實驗樓、圖書科技樓、辦公樓各3幢,體育館1座,藝術樓2幢。學校教育教學輔助設施設備齊全,有多媒體教室8個,大型電子閱覽室4個,多功能體育場3個,學生微機室12個,語音室8個;圖書館藏書近20萬冊,實驗裝備達到部頒一類標準。學校生活服務設施完備,有學生宿舍樓17幢,學生餐廳7個。學校環境優美雅靜,綠化覆蓋率達到51%,是一所園林式學校。
廣饒縣第一中學(圖2)廣饒縣第一中學(圖2)

師資隊伍

2007年全縣普通高中教育資源整合後,現有教師總數888人,其中特級教師1人,中學高級教師131人,中學一級教師131人;現有教學班162個,在校學生8664人。

辦學條件

學校綜合辦學條件優良,教學設施齊備。兩校區擁有教學樓、實驗樓、圖書科技樓、辦公樓各2幢,體育館1幢,音美樓1幢,教工宿舍樓9幢,學生宿舍樓10幢,學生餐廳4個;多媒體階梯教室5個、電子大閱覽室2個、現代化高標準體育場2個,微機室8個,語音室5個,圖書館藏書近15萬冊,實驗室達到國家部頒一類標準。
廣饒一中東校區總投資約1.32億元,建設嚴格按照省級規範化學校標準施工並進行內部設施配套。總占地362畝,辦學規模為60個教學班,有科技樓一幢,內設三個大書庫,首批購書5萬冊,投資100多萬元,另外還有三個大閱覽室,其中一個是先進的電子閱覽室,內設240台微機,可容納三個班的學生同時閱覽。實驗樓一座,上面設有23個理、化、生實驗室,27個儀器室,首批儀器投資100多萬元,裝備投資150多萬元。音美樓上設有音美教室和六個微機室,配置了360台高檔微機,僅微機投入就達150多萬。學生公寓共有六幢,內部設施相當完善,每個宿舍均配有寬敞的陽台和衛生間。投資1100多萬元建成使用的高標準的塑膠運動場和籃球、排球、羽毛球場地是學生學習之餘休閒活動的好去處。有學生餐廳兩個,可容納全校5000學生同時就餐。
該校設有“濟困助學愛心基金”,每學年都要拿出近20萬元對特困生進行救助,以保證貧困生順利完成學業。學校建立了獎學金制度,以獎勵學習刻苦成績優秀者。

學校文化

校訓
做踏實的人
校風
正直向上 熱於追求
教風
進德修業 教書育人
學風
虛心求教 求實創新
一絲不苟 持之以恆
指導思想
教學第一 質量第一
奮鬥目標
建設齊魯一流名校 打造全國教育品牌
學校精神
樹立信心 挑戰自我 艱苦奮鬥 敢為人先
工作理念
動起來 沉下去 抓細節 見成效
幹部作風
多工作 少得利 勤服務 無親疏

學校管理

學校實行總校領導下的分校負責制。大政方針、發展方向由總校統一制定部署,統一規劃落實,統一監督評價。各校區在具體事務上享有更多的自主權,做到既有統一的辦學思想,又充分發揮各校區的主觀能動性,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發揮各自優勢、辦出校區特色,真正實現“和而不同”、“大家不同,大家都好”的生動局面。

組織機構

行政機構

校長室
校長崗位職責
學校內部管理實行校長負責制。校長在上級行政部門領導下,全權代表學校,全面負責、領導和管理學校各項工作,對上級和師生員工負責。
1、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認真執行上級黨委、教育主管部門的指示和學校校委會的決議,依法治校。
2、從本校實際出發,負責組織制定學校的長遠計畫、改革和發展的階段目標和措施,並組織實施。
3、設定學校管理的組織機構,建設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和崗位責任制。組織學校教育、行政管理工作,確保黨的教育方針的貫徹實施。
4、提出中層幹部人選,經校長辦公會議討論,黨組織考核後,報請上級任命或按規定聘任,按相應程式決定中層幹部的免職等事宜。
5、決定學校的預決算,審批學校各種項目的經費開支。
6、根據上級檔案規定和學校的規章制度,決定教職工的考核、獎懲。
7、組織建立、健全或修改學校的重大規章制度,完善各種形式的責任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辦學效益。
8、支持並配合學校黨、工、團組織開展工作,結合教學、科研和行政管理工作,關心師生員工的成長和進步、學習和生活等,並督促有關部門幫助解決實際問題。
10、民主管理學校,學校的重要問題決策前,主動徵求黨委的意見,聽取教代會意見,經常聽取師生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自覺接受黨委和民眾的監督。
11、建立健全信息反饋和決策諮詢系統,充分發揮有關部門和組織的參謀作用。
12、主持校長辦公會議和行政工作會議,對學校重大工作進行研究決策協調。
學校辦公室
教導處
教導處職責
一、根據學校工作計畫制定教學工作計畫。
二、負責學校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調度、檢查和指導工作。
三、指導各學科組的工作。
四、組織教師學習教育教學理論,抓好教師隊伍建設。
五、了解和掌握任課教師的教學情況,在對教師的評聘和使用安排上,當好校長的參謀。
六、深入班級、教研組,抓好各學科的教改實驗和教學實驗。
七、指導各學科開展第二課堂活動。
八、負責體育課堂教學、體育課外活動、業餘體訓隊和軍訓課安排。
九、主管圖書室、網路中心室、播控中心室、教師微機室、電教器材庫、實驗室、體育器材室、軍訓器材室等功能室,管好用好各種教學設備。
教研室
教研室職責
一、根據學校工作計畫制定學校教育教學科研計畫,並組織實施。
二、組織、指導全校教師的教育科學理論學習。
三、承擔縣級以上教育科研課題,確定並完成校級教研課題。
四、組織指導各學科各班級的教育教學科研工作,指導教師選定科研課題、撰寫科研論文。
五、負責優秀教師的培養。
六、負責學校課堂教學改革實驗。
七、組織班主任工作研討會,對班級科學管理進行評估。
八、組織召開各學科教科研工作調度會,對學科教科研工作進行評估。
財務科
校產辦
保衛科

黨群組織

學校黨委
工會
團委

領導班子

高欣華

高欣華,男,漢族,1963年9月生,山東廣饒人,中共黨員。現任廣饒一中校長、書記,主持學校日常工作,學校法人代表。
高欣華同志從事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工作近30年,具有豐富的教育教學和行政管理經驗,具有前瞻和特色的辦學理念。
2009年2月調任廣饒一中主持學校工作後,在探索大規模普通高中運營模式上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特別是在教育教學管理學區化、校區化,學校內設機構設定扁平化、網路化改革和後勤保障服務系統集團化集約化構建上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路子,並將為廣饒一中持續發展和探索超大規模普通高中運營模式提供機制體制經驗。

侯良田

侯良田,男,漢族,1963年8月生,山東廣饒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副校長、副書記。

宋福永

宋福永,男,漢族,1967年5月生,山東廣饒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副書記,主持三校區工作。

燕蘭奎

燕蘭奎,男,漢族,1957年2月生,山東廣饒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黨委委員。

韓勇

韓勇,男,漢族,1963年5月生,山東廣饒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黨委委員、副校長、教導處主任。分管教學科研工作。

隋金華

隋金華,男,漢族,1961年9月生,山東廣饒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黨委委員、副校長。分管藝術體育工作。

潘少東

潘少東,男,漢族,1963年2月生,山東萊州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黨委委員、副校長。主持二校區工作。

魏兆軍

魏兆軍,男,漢族,1960年12月生,山東壽光人,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現任黨委委員、副校長。主持一校區工作。

韓曉燕

韓曉燕,女,漢族,1968年12月生,山東廣饒人,中共黨員,中學一級教師。現任黨委委員、紀委書記、政教處主任。分管德育、黨務工作。

辦學成績

學校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堅持“德育為首,教學為中心,面向全體,五育並舉,全面發展”的辦學方針,不斷加強學校管理,深化內部體制改革。尤其是1994年學校實行“四制(校長負責制、教職工聘任制、崗位目標責任制、績效工資制)”改革以來,教育教學質量一年一個台階穩步提高,為高一級學校和地方政治經濟建設輸送了大批品學兼優的合格人才,學校本科過線人數占全市的38%以上,高考年平均錄取率為86.18%。教育質量躍居全省同類學校上游水平。 2005年高考該校創出佳績。一批本科全市883人,該校414人,占全市的46.9%,二批以上本科該校共錄取998人,三批及以上本科生上線人數達1171人,本科升學率82.2%。優秀生:全市文科前10名中,該校占7人,其中前五名皆在該校,全市理科前10名中,該校占7人。繼2004年有5名同學被清華、北大錄取後,2005年又有4名學生分別被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錄取。
廣饒縣第一中學(山東省廣饒縣第一中學)
2006年高考中,該校一批本科378人,過二批本科的1004人,其中有一人被北京大學錄取,另外,學校在培養特長生和尖子生方面成績卓著。僅2004-2006三年,就有462名音體美特長生被錄取到本科院校,15人在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全國一等獎,2005年以來學校連年獲得“全國數理化奧賽金牌學校”稱號。
2010年高考再創新高,共有七名同學被清華北大錄取。2011年共有十名同學被北大清華錄取。2013年共有15名同學被清華北大錄取,再創新高!

獲得榮譽

1995-2005年連續11年被評為“東營市高中教學質量優勝學校”,並先後被評為東營市“文明單位”、“教書育人先進單位”、“師德建設先進集體”、“高中會考工作先進集體”、“教育科研成果推廣基地”、“先進教工之家”、“共青團工作紅旗單位”、“勤工儉學先進集體”,被授予山東省“中國小德育工作先進集體”、“青少年體育工作先進集體”、“學生軍訓試點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學校”和“花園式單位”等稱號。
地址:山東省廣饒縣花苑路509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