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的意見

2010年7月2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魯政辦發〔2010〕44號印發《關於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的意見》。該《意見》分明確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和建設標準、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的重點領域、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的主要任務、實施步驟、保障措施5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的意見
  • 印發機關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文號:魯政辦發〔2010〕44號
  • 印發時間:2010年7月22日
簡述,意見,

簡述

2010年7月22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的意見》。

意見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的意見
魯政辦發〔2010〕44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大力發展信息產業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意見》(魯政發〔2008〕85號)要求,推動信息化工業化加快融合,促進我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現就開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以下簡稱“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明確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要求和建設標準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政府引導,市場調節;因地制宜,培植特色;以用興業,融合發展;突出重點,加大扶持”的原則,圍繞轉方式、調結構,結合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建設等區域發展戰略,配合國家和省加快工業調整振興的戰略規劃,充分借鑑國家信息化與工業化試驗區建設經驗,加快推進我省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努力實現我省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目標要求。選擇濟南、淄博、東營、煙臺、濰坊、濱州等市和禹城、滕州、文登、高唐等縣(市),到2015年,建成領先的創新性、示範性兩化融合試驗區,完成規劃政策制定、優勢行業提升、龍頭企業示範、重點工程建設、支撐體系構建、融合模式探索的試驗任務,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基本確立以先進制造、現代服務、數字農業、節能環保為主要構成的新資訊時代經濟體系,加快實現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的跨越。
(三)建設標準。通過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各有關市、縣(市)信息產業增加值年增長幅度不低於兩位數,兩化融合對本地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發展的貢獻不斷提升,由兩化融合催生的新興產業得到較快發展。各試驗區形成促進兩化融合發展的區域、行業和企業政策體系;各試驗區特色行業發展成為處於國家主導地位的優勢行業;各試驗區5家以上企業成為行業標桿,實現本領域信息技術套用的重點突破;進入省信息化“4個100工程”的項目數量,市試驗區不少於35個,縣(市)試驗區不少於10個;各試驗區建立兩化融合促進中心和公共服務平台,每年為至少1萬家企業提供兩化融合服務;各試驗區形成符合本地區、本行業發展的融合模式。
二、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的重點領域
(一)先進制造業領域。以裝備類製造業、基礎類製造業、消費類製造業為重點,採用格線計算技術、專用積體電路晶片、高端工業軟體、新型電子材料與元器件、新一代網際網路、物聯網、智慧型電網等新信息技術、產品和網路,推進工業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企業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開發、新型業態培育、企業技術改造等環節兩化融合,全面打造我省具有高可靠性、高性能、高適用性和數位化、智慧型化、網路化、集成化為特徵的先進制造業。
(二)現代服務業領域。以生產性服務業和信息服務業為重點,採用多網異構融合技術、智慧型信息處理與雲計算技術、數字媒體技術、網路與信息安全技術、射頻識別(RFID)、新型感測器、新一代網際網路、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智慧型感測網等新信息技術、產品和網路,推進在信息傳輸、物資流通與資金流轉等環節兩化融合,構建我省具有高技術密集、高知識含量、高附加值和新技術、新業態、新方式為特徵的現代服務業。
(三)數字農業領域。以糧食生產、畜牧養殖、水產漁業和高效經濟作物為重點,採用3S技術(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和遙感技術RS)、農業過程數字仿真技術、智慧型精準控制技術、數字溫室、生物嵌入式晶片、RFID和物聯網等新信息技術、產品和網路,推進在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流通、農產品監測與質量控制等環節兩化融合,建設我省以科學化、商品化、集約化、產業化為特徵的現代農業。
(四)節能環保領域。以新能源和清潔技術研發、低碳產品生產、節能減排為重點,採用智慧型清潔技術、智慧型電網技術、新型LED、智慧型電器設備和物聯網等新技術、產品與網路,推進在清潔能源開發、能源結構調整、能源集約利用、能源消費最佳化、排放綜合治理等環節兩化融合,打造我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特徵的低碳工業、低碳服務業和低碳農業齊備的現代綠色低碳經濟。
三、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制定規劃政策。各試驗區要加快編制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試驗區建設規劃,並以規劃實施為抓手,明確發展重點和方向,積極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兩化融合路子。儘快出台兩化融合相關的稅收、資金、人才等扶持政策。制定兩化融合相關技術標準、評價指標和考核體系。
(二)提升優勢行業。各試驗區要從輕工、紡織、石化、機械、建材、冶金、煤炭、電力、醫藥和現代物流等行業中選擇優勢特色行業,以解決行業共性和基礎性問題為突破口,深入實施製造業信息化工程,開展面向行業的公共技術服務平台、電子商務平台、信息技術推廣中心、生產性服務項目、產業鏈整合等建設工作,實現行業內涵式發展,提升行業競爭力。
(三)發揮龍頭企業示範作用。各試驗區要篩選一批影響力大、創新能力強、信息化帶動作用明顯的龍頭企業作為重點,實現信息技術在產品研發設計、生產過程、企業管理、市場行銷、人力資源開發、新型業態培育、企業技術改造等7個環節的覆蓋、滲透、融合和集成,推進企業創新,提高整體效益,為全省兩化融合提供借鑑。
(四)抓好重點工程建設。各試驗區要圍繞增加效益、節能減排、技術創新、安全生產等主題,選擇一批技術水平領先、投資規模大、跨領域或跨區域的重大項目,建設行業信息技術推廣中心、裝備製造加工中心、供應鏈管理示範工程、能源監測控制中心等,加大新信息、先進制造、新信息與先進制造集成等技術套用投入,發揮重大項目帶動作用,創造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形成典型案例。
(五)構建支撐體系。各試驗區要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物聯網、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新一代網際網路、數字廣播電視網路,積極促進三網融合。建立完善無線城市、能效監控平台、行政並聯審批等政府公共服務項目。加快建立兩化融合促進中心、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中心等,開展關鍵問題研究、技術研發和人才培訓等工作。
(六)探索融合模式。各試驗區要根據本地實際在新型服務業態、生產性服務業、區域和園區、中小企業等不同層次、不同領域開展兩化融合實踐,探索多種兩化融合發展路徑,深化對兩化融合的認識,推進兩化融合的思路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模式創新。
四、實施步驟
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工作從2010年下半年到2015年底分3個階段推進。
(一)制定方案階段。2010年下半年,各有關市、縣(市)政府根據本地兩化融合實際,制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方案。
(二)建設試驗階段。從2011年-2012年開始,各有關市、縣(市)政府組織進行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並及時總結分析實施情況。省和市經濟和信息化委要及時對各試驗區進行指導檢查。
(三)總結推廣階段。從2013年開始,各有關市、縣(市)政府根據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的進度要求和完成情況,及時把新模式、新經驗進行總結推廣。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省經濟和信息化委要加強對全省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工作的組織和協調,積極引導相關企業、行業協會、中介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廣泛參與。建立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工作機制,定期或不定期召開協調交流會議。各試驗區應成立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具體負責本地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工作,建立健全分工合理、責任明確的工作體制與機制。
(二)支撐保障。建立省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專家委員會,為試驗區建設提供決策支持。按照國家級標準建立省兩化融合促進中心,對各試驗區、示範企業或示範工程的建設提供技術支持和諮詢服務。建立試驗區評估動態管理機制,確保試驗區建設水平和質量。建立工業信息化運行形勢監控分析系統,各示範企業、重點工程要定期上報相關數據。
(三)政策保障。省和各市、縣(市)都要積極支持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省結構調整資金、套用技術研究與開發資金、高科技產業投資等要重點向試驗區傾斜。稅務、金融等部門要制定政策,加大對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的扶持力度。鼓勵社會力量建設兩化融合投融資公共服務平台,為試驗區建設提供更多的投融資渠道。強化企業投資主體意識,鼓勵企業加大對兩化融合的投入。
(四)技術保障。根據我省實際,重點發展雲計算技術、智慧型電網技術、高效能伺服器、大規模積體電路、高端中間件、RFID、新型感測器、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物聯網等新信息技術、產品和網路。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新信息產業技術聯盟,對核心關鍵技術聯合攻關,促進新信息產業發展。
(五)人才保障。充分利用我省人才政策,加大海內外高端人才的引進力度。有計畫、有重點地對規模以上企業負責人、專業技術人員和高級技工進行脫產、半脫產培訓,提高企業員工信息素養和技能。推進校企合作,最佳化專業設定,共建大學生實訓基地,做好兩化融合人才儲備。
(六)宣傳保障。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網際網路等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兩化融合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意義,積極開展民眾性、多樣性兩化融合普及活動,形成全社會普遍認同,並積極參與建設的良好氛圍。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0年7月22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