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根據《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精神,以及《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實施意見》(魯辦發〔2015〕53號)等要求,為進一步最佳化我省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和資源利用效率,指導各市、縣(市、區)科學合理編制實施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和醫療機構設定規劃,制定本規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 文號:魯政辦發〔2016〕33號
通知,解讀,

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魯政辦發〔2016〕33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山東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6年7月13日

解讀

一、為什麼要編制《山東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
  
經過長期發展,我省已經建立起了由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等組成的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人民民眾看病就醫的公平性、可及性、便利性明顯提高。但是,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深化醫改的新要求以及人民眾日益增長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相比,當前我省衛生資源配置還面臨不少矛盾和問題:一是資源布局不夠合理,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和學科之間還存在較大差異;二是服務能力有待加強;三是公共衛生體系建設相對薄弱;四是多元辦醫格局尚未全面形成;五是服務體系管理不夠協調。
與此同時,“十三五”期間是我省實現提前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關鍵時期,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人口老齡化、兩孩政策的全面實施、新型城鎮化、信息化的快速發展以及居民疾病譜的變化等新形勢的出現,給我省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提供了新機遇、新挑戰,亟需從省級層面對我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作出新的全局規劃和總體部署,根據國務院《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精神,我省編制了《山東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體系規劃》)。
二、編制《體系規劃》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體系規劃》是“十三五”期間引領我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如何健全完善的行動指南,能夠進一步加強政府對醫療衛生資源的巨觀調控,促進醫療衛生資源合理布局,提高整體運行效率,對於持續深化醫改,實現到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對我省各市、縣(市、區)科學合理編制實施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和醫療機構設定規劃具有指導作用。
三、《體系規劃》的編制思路是什麼?
  
以居民健康需求和存在問題為導向,以“調結構,補短板,促均衡,提效能”為主線,遵循“政府主導,服務共享;需求導向,綠色發展;創新管理,提高效能;市場開放,多元辦醫;系統整合,協調推進”5項原則,立足“機構、床位、人員、信息、技術、設備”6個要素的最佳化布局,著力解決“辦什麼、辦在哪、辦多少、辦多大”4個問題,目標是構建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體系完整、分工明確、功能互補、密切協作的整合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為人民民眾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為實現2020年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奠定堅實的醫療衛生資源基礎。
四、我省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和調整思路是什麼?
  
《體系規劃》根據我省醫療衛生改革發展要求,立足我省醫療衛生資源配置現狀,提出了全省衛生資源配置和調整的基本思路,同時對各市主要衛生資源配置也提出了指導性的發展策略。
全省按照“穩步提高、最佳化結構、合理布局、加強內涵、鼓勵轉型、提高效能”的思路進行衛生資源的合理調整和配置。主要措施包括以下五個方面:一是強化優質資源供給;二是加強醫院內涵發展;三是提升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四是提高公共衛生機構服務水平;五是調整資源結構,鼓勵社會辦醫。
根據各市衛生資源配置現狀和區域差異,同時綜合考慮“京津冀協同發展”、“兩區一圈一帶”等區域發展戰略,以及各市經濟、社會、人口、交通等方面的實際狀況,對我省17市主要衛生資源的配置和調整採取了不同的發展策略,分別按照最佳化發展、平穩發展、促進發展、加快發展等策略制定床位、人員的配置標準,以進一步協調地域平衡發展。
五、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的設定原則是什麼?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組成部分(見下圖):
註:其他公立醫院主要包括軍隊醫院、國有和集體企事業單位等舉辦的醫院。縣級以下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分為公立和社會辦兩類。其他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主要包括國有和集體企事業單位等舉辦的專業公共衛生機構。
《體系規劃》提出了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設定原則。
公立醫院:在縣級區域依據常住人口數,原則上設定1個縣辦綜合醫院和1個縣辦中醫類醫院(含中醫、中西醫結合醫院,下同)。在市級區域依據常住人口數,每100萬—200萬人口設定1—2個市辦綜合性醫院(含中醫類醫院,下同),服務半徑一般為50公里左右。在省級區域劃分片區,依據常住人口數量,每1000萬人口規劃設定1-2個省辦(含部門辦)綜合性醫院(含中醫類醫院),同時可以根據需要規劃設定兒童、婦產、腫瘤、精神、傳染病、職業病以及口腔、康復等省辦專科醫院(含中醫類專科醫院)。 按照統籌規劃、提升能級、輻射帶動的原則,在全省規劃設定不同層級的區域醫療中心。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到2020年實現政府在每個鄉鎮辦好1所標準化建設的鄉鎮衛生院,在每個街道辦事處範圍或每3-10萬居民區舉辦1所標準化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專業公共衛生機構: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鼓勵組建綜合性公共衛生服務中心。實行按行政區劃分級設定。
六、我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床位和人員的發展目標是什麼?
  
我省床位配置根據常住人口規模,合理配置公立醫院床位規模,重在調控床位的過快增長。《體系規劃》提出,到2020年全省每千常住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達到6.1張,其中,醫院4.9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1.2張。在醫院床位中,公立醫院床位數3.3張,其中省辦醫院0.45張,市辦醫院0.90張,縣辦醫院床位數為1.8張,其他公立醫院0.15張。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於1.6張為社會辦醫院預留規劃空間。
我省衛生人員配置著重增大醫療衛生技術人員的配置總量,增加公共衛生人員和全科醫生的數量,提高醫護比,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到2020年,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70人,其中每千常住人口中醫執業(助理)醫師達到0.4人,註冊護士數達到3.38人,醫護比達到1:1.25,市級及以上醫院床護比不低於1:0.6,千人口公共衛生人員數達到0.83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至少2人。
七、對公立醫院的單體規模是怎樣要求的?
  
《體系規劃》提出嚴格控制公立醫院單體(單個執業點)床位規模的不合理增長,根據轄區常駐人口數量合理確定床位規模。縣辦綜合性醫院床位數一般以500-1000張左右為宜,市辦綜合性醫院床位數一般以800-1200張左右為宜,省辦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床位數一般以1000-1500張左右為宜。
為控制公立醫院的不合理擴張,省、市、縣域體系規劃需分別明確省辦、市辦、縣辦公立醫院及其2020年規劃床位數,對於省辦及以上、市辦、縣辦綜合性醫院床位數現已達到或超出相應標準的,原則上不再新增床位。同時還建立了公立醫院床位規模分級備案和公示制度,新增床位後達到或超過1500張床位以上的醫院,需報省、國家衛生計生委備案(中醫類醫院同時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備案)。
八、對社會辦醫的發展提出了怎樣的思路和方向?
  
社會辦醫院是我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滿足人民民眾多層次、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的有效途徑。社會辦醫院可以提供基本醫療服務,與公立醫院形成有序競爭;可以提供高端服務,滿足非基本醫療需求;可以提供康復、老年護理等緊缺醫療服務,對公立醫院形成補充。
《體系規劃》提出進一步鼓勵社會辦醫,到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於1.6張床位為社會辦醫院預留規劃空間,同步預留診療科目設定和大型醫用設備配置空間。引導社會辦醫院向規範化、規模化、高水平方向發展。
九、如何構建醫療衛生機構之間的整合協作機制,提高整體運行效率?
  
針對目前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分工協作機制不健全、缺乏聯通共享,服務體系碎片化問題突出等現象,《體系規劃》對區域內機構間的分工協作和功能整合提出了以下幾方面的要求:一是加強專業公共衛生機構與醫療衛生機構的信息共享與互聯互通等協作機制,構建綜合防治衛生服務體系,實現醫防融合,協同發展;二是建立並完善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實現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三是鼓勵社會辦醫,推動多元發展;四是堅持中西醫並重方針,以積極、科學、合理、高效為原則,做好中醫醫療服務資源配置;五是統籌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資源,提高服務效能,協同做好老年人慢性病管理和康復護理。
十、《體系規劃》實施將取得的預期效果?
  
《體系規劃》對未來5年我省醫療衛生資源作出了全面規劃,實施後能夠為深化醫改增添新動力,對醫療衛生事業長遠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
一是更好地維護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面向全體居民的公共醫療衛生是公益性的,是政府應當承擔的責任。規劃綱要明確了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的功能定位、機構設定和建設標準,從一定意義上劃分了公益和非公益、基本和非基本,可以引導和促進各級政府履職盡責,加大對公立醫院、基層、基礎衛生資源的投入,提高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促進公平、公正。
二是面向全行業,促進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協調發展。《體系規劃》提出加強全行業監管與屬地化管理,統籌區域資源配置,統籌當前與長遠,統籌預防、醫療和康復,大力發揮市場機制在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方面的作用,鼓勵社會辦醫,同時,從醫防融合、分級診療、多元發展、中西醫並重、醫養結合等方面對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的分工協作、功能整合提出了要求,更好地為民眾提供系統、連續、全方位的醫療衛生服務。
三是突出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推進衛生事業結構性改革。《體系規劃》既提出衛生事業發展的目標在發展增量,解決衛生資源總量不足的問題,更注重在存量調整上下功夫,著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服務體系的整體運行效率,比如合理把控公立醫院規模,著力加強醫院內涵發展;重點加強基層、婦幼、兒科、精神、急診急救、傳染病、病理、康復、老年護理等薄弱領域服務能力建設;加大對落後地區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發展和人才定向培養的支持力度等,分類指導,控放結合,促進衛生事業協調發展。
四是更有利於保障人民民眾的身體健康。《體系規劃》緊緊圍繞我省居民健康需求和解決人民民眾主要健康問題對衛生資源的配置進行謀劃、布局,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率,提升能級。規劃的實施將進一步為人民民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更好地增進全體人民的健康福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