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口發展“十一五”規劃

2007年4月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魯政辦發〔2007〕25號印發《山東省人口發展“十一五”規劃》。該《規劃》分“十五”時期人口發展的主要成就;“十一五”時期人口發展面臨的形勢與挑戰;“十一五”和2020年全省人口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十一五”時期人口發展的主要任務;保障措施5部分。

主要任務是: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質;改善人口結構;引導人口合理分布;千方百計擴大就業;發展婦女兒童和社會福利事業,促進社會和諧與公平;加強人口領域重大理論與實踐研究,積極構建人口與發展綜合支持系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人口發展“十一五”規劃
  • 外文名:Shandong provinc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of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 印發機關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文號:魯政辦發〔2007〕25號
  • 印發時間:2007年4月6日
通知,規劃,

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人口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魯政辦發〔2007〕25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山東省人口發展“十一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七年四月六日

規劃

山東省人口發展“十一五”規劃
“十一五”時期是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積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時期。人口發展關係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正確把握人口發展態勢及其規律,探索建立符合山東省情的人口巨觀調控體系,逐步形成全社會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合力機制,對於實現由人口大省向人力資源大省的轉變,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奮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根據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的總體部署,參照《國家人口發展“十一五”和2020年規劃》,制定山東省人口發展“十一五”規劃。
一、“十五”時期人口發展的主要成就
“十五”時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黨委、政府全面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大力實施科教興魯和可持續發展戰略,運用經濟、社會、法律、行政等綜合措施解決人口問題,把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同發展經濟、消除貧困、普及教育、提高健康水平、完善社會保障、提高婦女地位等緊密結合起來,取得了顯著成效。
----低生育水平繼續保持穩定。“十五”期間,年均人口出生率為11.69‰,年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2‰,婦女總和生育率穩定在1.5以內,連續15年低於更替水平。2005年末總人口達到9248萬人,實現了人口總量控制在9300萬人的目標,為全國人口控制作出了重大貢獻。
----民眾的婚育觀念發生了較大轉變。2005年全省育齡婦女實際平均初婚年齡為24.08歲。合法生育率連續9年保持在95%以上。全省有7133134對育齡夫婦自願領取《獨生子女光榮證》,有215830個農村獨女戶家庭自願放棄二胎生育指標,終生只要一個孩子。
----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全省人均期望壽命為73.42歲,人口死亡率穩定在6-7‰之間,住院分娩出生缺陷發生率由2000年的8.84‰,下降到2003年的8.34‰;2005年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58%,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19.2%,普通本專科在校生達117.1萬人,比2000年增長2.9倍。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取得新進展。2005年底,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進一步加快,2000年至2005年,年均轉移在100萬人以上。對農村60歲及以上實行計畫生育的夫婦獎勵扶助試點工作取得成功,2005年全省有101個縣(市、區)全面推行了獎勵扶助制度,獎勵122356人。全省有137個縣(市、區)設立計畫生育公益金,救助計畫生育困難家庭55000多戶。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026萬人。
----人口城鎮化步伐加快,區域流動性增強。人口城鎮化率由2000年的38%提高到2005年的45%,年均提高1.4個百分點。積極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和人口在城鄉間、區域間遷移,流動、遷移人口逐年增加,呈現由西向東、由經濟欠發達地區向經濟發達地區聚集的態勢。
----為經濟快速、可持續發展創造了良好的人口環境。“十五”期間,全省人口出生比國家計畫少生70萬人。按照國家統一標準測算,相當於節約家庭扶養費161億元,節約物資技術裝備費175億元,節省耕地56萬畝,提高人均GDP153元,為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減輕了人口壓力。
在長期的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實踐中,全省各級積累和總結了極為豐富的實踐經驗。一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發展和改革的辦法解決人口發展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二是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解決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等問題。三是堅持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把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大力實施科教興魯、人才強省和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四是堅持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建立完善人口和計畫生育政策法規體系,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民眾實行計畫生育的各項權利,激發民眾自覺實行計畫生育的內在動力。五是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層層落實人口和計畫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積極探索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的人口巨觀調控體系和多措並舉的人口綜合治理機制。六是堅持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理論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加大對人口和計畫生育事業經費投入,不斷提高人口發展領域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構建起“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優質服務、政策推動、綜合治理”的工作新機制。
二、“十一五”時期人口發展面臨的形勢與挑戰
全省經濟將持續快速增長,到2010年人均GDP將達到3900美元以上。經濟實力的增強,就業崗位的增加,必將為落實計畫生育各項社會經濟政策、建立完善社會保障制度、解除民眾實行計畫生育的後顧之憂提供堅實的物質保障。期間,全省正處於加速推進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時期,產業和人口加速聚集,城市文明加速普及,城市帶動作用必將更加增強,有利於低生育水平的穩定和整體工作水平的提高。全省堅持優先發展教育,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加快發展文化、衛生、體育事業,也將為提高民眾的文化教育水平、轉變廣大民眾的婚育觀念、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改善出生嬰兒性別結構提供良好的機遇。與此同時,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完善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的不斷深化,各種社會矛盾錯綜複雜,諸多人口問題的解決面臨新的挑戰。
(一)人口低增長率與高增長量的矛盾仍很突出。
受第三次出生人口高峰的影響,未來10年,我省正處於第四次出生人口高峰期,全省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雖處在1.5以下,但由於人口基數大,每年淨增人口仍在55萬人左右,相當於一個中等縣的人口規模。人口總量的持續增長將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巨大壓力。
(二)人口素質相對較低的狀況尚未根本改變。
健康素質較低,出生人口素質堪憂,由生物、社會、行為與環境綜合所致的出生缺陷發生率為9.15‰。科學文化素質總體不高,全省人均受教育年限為7.14年,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為3.55%,高級職業資格的人員僅占技術工人的6%左右,僅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
(三)人口結構問題日益凸現。
目前全省人口年齡結構呈現“雪松型”:一是勞動適齡人口比重較大,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7.5%,勞動力資源充沛,但就業壓力大。二是老齡人口比重快速升高。2005年65歲及以上的人口比重占9.93%,老年人口總量為917萬人,位居全國第一。未來10年老年人口將年均增長2.39%,到“十一五”期末,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將達到10.45%。三是全省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十五”期間全省平均為109,明顯高於正常範圍,其中二孩性別比高達119.5。
(四)城鄉、區域人口發展差異明顯。
全省城鎮與農村、不同區域間的生育水平有很大差異。農業、非農業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491和0.996;東、中、西部總和生育率分別為1.115、1.364和1.514,西部地區總和生育率比東部沿海地區高出0.4。威海市已連續多年出現人口負增長,煙臺市也進入穩定的零增長,而占全省總人口45%的西部地區人口仍將持續增長20多年。
(五)農村社會保障水平與人口老齡化程度不相適應。
由於大量青壯年人口流向城市和東部發達地區,作為流出地的農村老齡化程度相對嚴重,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不健全,養老保險制度進展緩慢,農村人口“老有所養”工作面臨很大困難。
(六)城市管理服務體系與迅速增加的流動遷移人口不相適應。
2000年以來,全省農村勞動力轉移速度加快,年均在100萬人左右,從2006年至2010年,預計年均達120萬人左右,10年總計約1100萬人。龐大的流動遷移人口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對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構成壓力。流動人口的就業、子女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及計畫生育管理和服務等難度增大。
(七)資源、環境狀況與持續擴大的人口規模不相適應。
人口基數大,人均占有資源少、資源利用水平不高和環境污染嚴重的問題並存。全省人均淡水資源占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6,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耕地總量為1.03億畝,占全國的5.6%,而全省總人口占全國的7.1%。隨著人口總量的增加,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資源的需求和消耗將進一步增加,給資源、環境帶來更大壓力。
三、“十一五”和2020年全省人口發展的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
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法治政府的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推進制度創新;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素質,改善出生人口性別結構,引導人口合理分布,推進計畫生育自治、自主、自覺進程,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營造良好的人口環境。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深化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繼續把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切實穩定低生育水平,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相協調。
2.堅持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把黨的領導、政府管理與民眾自治緊密結合,進一步加大宣傳教育和政策推動力度,充分發揮民眾組織和社會團體的作用,尊重人民民眾的主人翁地位,兼顧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統籌長遠利益與現實利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
3.堅持分類指導,促進區域協調發展。人口控制工作的重點在農村,難點在流動人口和西部地區。科學制定區域人口發展規劃,加大政策調控力度,加快城鎮化步伐,為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4.堅持動員全社會力量,促進人口問題的綜合治理。各級政府切實加強領導,相關部門依法履行職責,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完善人口巨觀調控和管理服務體系。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新格局。
(三)人口發展目標。
“十一五”人口發展目標:到2010年,全省總人口不突破9600萬;合法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婦女綜合避孕率保持在85%以上,年均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長率分別控制在13‰和6‰以內。出生人口素質明顯提高,出生缺陷發生率逐步降低。出生人口性別結構明顯改善,出生嬰兒性別比控制到正常範圍以內。全面提高農村九年制義務教育質量,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5%,15歲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提高到9年以上,穩步提高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26%。有效緩解城鄉之間、區域之間發展差距擴大的勢頭,人口城鎮化水平達到50%,人居環境質量有較大改善。城鄉就業水平有所提高,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進一步完善城鎮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行對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和對計生特困家庭救助制度,積極推進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
2020年人口發展目標:人口總量控制在9800萬以內,合法生育率保持在95%以上,婦女綜合避孕率保持在85%以上。出生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出生缺陷發生率明顯降低。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50%以上,實現高等教育普及化。女嬰生存環境明顯改善,出生人口性別比穩定在正常值範圍。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扭轉,人口城鎮化水平達到60%左右,人居環境質量明顯改善。建立起全方位、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
四、“十一五”時期人口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
保持現行生育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堅定不移地實行計畫生育基本國策,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和計畫生育法》和《山東省人口和計畫生育條例》及相關法律法規。堅持計畫生育基本國策和穩定現行生育政策不動搖,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不動搖,堅持穩定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機構、隊伍不動搖,堅持不斷創新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體制、機制、手段和方法不動搖。通過深化綜合改革,建立完善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新機制。實施人口和計畫生育項目帶動戰略,有效應對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把全省總和生育率穩定在1.5以內,確保人口控制目標的實現。
積極建立完善利益導向政策體系。全面落實獨生子女父母獎勵和計畫生育技術服務基本項目免費兩項法定政策。全面實施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健全獨生子女死亡傷殘困難家庭社會救助制度和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對計畫生育家庭的優惠政策,完善城鎮職工生育保險制度。省級設立人口福利基金,市縣兩級普遍建立計畫生育公益金,獎勵、優先、優惠、扶持、救助、保障等“六位一體”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扶貧開發和教育各項優先優惠政策,向計畫生育家庭傾斜,同時加強綜合協調,制定有利於穩定低生育水平的戶籍、稅收、土地、就業、教育、社會保障、社會福利、城市管理等政策,營造有利於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
建立健全穩定低生育水平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體系。健全人口和計畫生育行政管理、技術服務和民眾工作“三位一體”的互聯、互補、互動的管理和服務體系。切實加強縣鄉人口和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站建設,形成以縣級服務站為龍頭、中心鄉鎮服務站為骨幹、普通鄉鎮服務站為依託、村服務室為基礎、流動服務車為紐帶,與婦幼保健機構優勢互補、團結協作的農村人口和計畫生育技術服務體系。繼續堅持宣傳教育為主、避孕為主、經常性工作為主的工作方針,建設現代生育文化。實施計畫生育/生殖健康促進計畫,建立和完善人口和計畫生育技術服務質量管理體系,為育齡民眾提供以長效措施為主的及時、安全、適宜的避孕節育技術服務和基本的生殖健康服務。實施分類指導,開展後進幫促,進一步加強基層基礎,努力破解晚婚晚育難控制、後進單位難轉化、節育措施難到位、外出躲生和在流動中超生難追回、違法懷孕難終止、社會撫養費難徵收、出生缺陷難降低、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調難管理、特困企業和失業無業人員獎勵政策難落實、綜合治理人口問題的合力機制難建立等十大難題,同時,將基層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社區建設結合起來。注重解決好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服務和青少年生殖健康教育等問題。
(二)全面提高人口素質。
提高全省人口的健康素質。充分利用公共衛生和計畫生育資源,大力普及優生知識,加強優生重點學科和實驗室建設,建立完善出生缺陷“三級預防”體系,採取綜合措施,逐步降低出生缺陷發生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積極開展生殖系統、性傳播疾病及愛滋病的預防干預,建立孕產婦健康狀況監測系統和生殖健康促進社區示範項目點,形成區域性的人口與發展綜合示範科技專項框架;積極穩妥地推進以長效措施為主的避孕節育方法知情選擇,維護育齡民眾的身心健康。普及健康知識,引導人們建立和保持健康的生活和行為方式。開放公共體育資源,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實施健康教育促進工程,提高全民的健康素養。
提高全省人口的科學文化素質。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鞏固提高基礎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建立健全職業技術教育體系和在職培訓制度,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和對流動人口的技能培訓,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技能型人才和農村實用人才。加快構建學習型社會,開發社會學習資源,基本滿足社區居民學習需要。研究制定終身教育法規,構建終身學習體系,強調政府合理配置資源和依法保障學習者權力和機會的責任;實施“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構建和完善科普推廣體系,提高全民族的科技素質。
提高全省人口的思想道德素質。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思想文化領域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精神文明建設。構建與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相適應的思想道德體系,堅持德育為先,認真貫徹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特別要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倡導資源節育和環境友好的文明生產生活方式。
(三)改善人口結構。
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失衡。以關愛女孩行動和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為載體,營造男女平等、保護女童、尊重女性、生男生女都一樣的社會氛圍。對實行計畫生育的純女戶,給予教育、職業培訓,就業、創業信貸、扶貧、社會保障、土地承包、宅基地劃分等方面的優惠。嚴格執行《關於禁止非醫學需要鑑定胎兒性別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的規定,衛生、人口計生行政部門要按照各自的職責,加強協作,依法搞好對B超等醫療監測設備和其他監測胎兒性別技術的監管。在出生人口性別比嚴重偏高的地區,重點探索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監控系統和選擇性別終止妊娠綜合監管制度,把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工作納入各級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將出生人口性別比降到正常的範圍。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研究制定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措施、法律法規和制度框架。完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建設工作。倡導“健康老齡社會”,重視發揮老年人的作用,鼓勵老年人在自願量力原則下,繼續參與經濟社會發展。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倡導“全社會都來關心老年人”。大力發展老年服務業,改進和強化社區老齡服務功能。加強調查研究,總結推廣老齡化提前到來地區應對的先進經驗。提倡社會養老、家庭養老和個人養老相結合,不斷滿足老年人口在衛生保健、生活照料、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方面的特殊需要,使其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四)引導人口合理分布。
促進人口有序合理流動,推進人口城鎮化進程。根據全省區域發展整體思路,使人口在城鄉、地區、產業間的分布趨於合理。抓住建設山東半島城市群和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的歷史機遇,引導人口城鄉、區域之間有序流動。大力實施人口城鎮化戰略,加快人口向城鎮聚集的步伐,使城市群成為我省人口城鎮化的主體,走以核心城市為經濟和人口發展集散地,以輻射區域為衛星城的城市圈帶的現代城鎮化道路。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長效機制,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和生活質量。因地制宜,把區域人口規劃、城鎮規劃與就業規劃結合起來,統籌人口分布與產業布局,實現要素在城鄉、區域間的有效合理配置。
深化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和服務機制。進一步深化戶籍、就業、社會保險、土地承包等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勞動力配置和城市化進程中的基礎性作用。打破條塊分割,加快建立全省統一、城鄉統籌的勞動力就業市場,堅持公平對待、合理引導、完善管理、搞好服務的原則,建立相互銜接、責任共擔、任務明確、管理到位、服務周到、信息共享、資源互用的流動人口計畫生育管理服務機制。
(五)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堅持就業優先的原則,把提高就業水平納入巨觀調控目標,作為各級政府目標責任制考核的重要內容。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加大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的調整力度,合理髮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和中小企業,大力發展服務業。鼓勵支持和引導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使就業結構的改善與產業結構的最佳化相協調,不斷增加就業崗位,實現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的良性互動。繼續實施、完善積極就業政策,形成政策明晰、運作規範、效果明顯的積極就業扶持政策體系。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就業體制,通過開展轉移培訓、就業服務和維護權益,大力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整合利用各類教育資源,強化就業培訓體系建設,組織開展多層次、多形式培訓活動,全面推動素質就業。
(六)發展婦女兒童和社會福利事業,促進社會和諧與公平。
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認真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婦女權益保障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全面落實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和兒童優先原則,建立和完善多部門參與的社會化婦女維權機制,婦女占從業人員比例保持在40%以上,保障婦女平等受教育和平等就業等權利。建設家長學校和親職教育指導機構,提高家教水平,大幅提高兒童早期受教育率,加強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進一步完善孤殘兒童救助制度,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全面實現《山東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和《山東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
創造殘疾人共享社會文明發展的物質文化成果的條件。加強殘疾人事業法制建設,建立殘疾人維權工作機制,依法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全面推進“人人享有康復服務”工作,使60萬有康復需求的殘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復。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發展殘疾人高級中等、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保障殘疾人接受教育的權利,使有就業需求和勞動能力的殘疾人得到就業指導和職業培訓。幫助可扶持的農村貧困殘疾人脫貧,將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全部納入社會保障範圍。廣泛開展殘疾人民眾性文化藝術活動,加強殘疾人無障礙環境建設,倡導理解、尊重、關心、幫助殘疾人的良好社會風尚。
努力減少貧困人口。建立健全與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實現資金來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層次、管理服務社會化。建立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以醫療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司法援助等專項制度相配套的新型城鄉社會救助體系,將喪失勞動能力的常年生活困難人口全部納入救助範圍。切實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與保障問題,完善和落實農村“五保”供養政策。
(七)加強人口領域重大理論與實踐研究,積極構建人口與發展綜合支持系統。
深入開展人口領域重大理論與實踐研究。在《山東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的基礎上,創新人口理論與研究方法,開展對和諧社會、人口流動等關係全省人口發展全局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原創性、前瞻性研究,研究人口數量、素質、結構、分布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之間的變動規律,制定人口與發展的巨觀調控體系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人口發展戰略研究的長效機制。
構建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支持系統和監測評估體系。創新人口信息採集的手段和方法,建立快速、科學的監測機制,提高信息的真實性和權威性。建立部門間人口信息共享機制,實現互聯互通和動態更新。構建以人口基礎信息庫為平台,加強人口信息整合、開發、利用,加快人口巨觀管理與決策信息系統建設,促進科學決策和巨觀管理,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水平。完善面向公眾的信息服務系統,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方便廣大人民民眾。
五、保障措施
(一)進一步加強人口計生工作的領導。
各級政府要從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高度,把人口發展擺到首要位置,充分認識人口工作的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把人口發展作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出發點、著力點和落腳點,切實做到認識、責任、措施、投入“四個到位”。統籌人口規劃、人口政策及相關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的制定和實施,加強對出生、婚姻、死亡、流動、戶籍、就業、教育、醫療、稅收、社會保障等人口管理制度的統一協調,建立健全人口發展的巨觀調控體系和人口工作的綜合治理機制。堅持把人口發展規劃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把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實行綜合決策、綜合協調、綜合治理。繼續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把領導幹部落實人口發展目標的情況作為衡量政績和選拔獎懲的重要內容。建立責任追溯和備案制度,任期內逐年考核,離任時進行審核,對工作失職的要追究責任。按照客觀公正、突出重點、注重實效、鼓勵創新、簡便易行的原則,不斷完善考核評估方法。
(二)建立完善法制保障體系。
以全面推進計畫生育依法行政、保障育齡民眾合法權益為核心,按照建設法治政府、責任政府、誠信政府、服務政府的要求,建立健全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畫生育法》為基礎、以《山東省人口與計畫生育條例》為主體、以政府規章和規範性檔案為補充的人口和計畫生育法制體系;明確執法許可權,落實執法責任,規範執法程式,嚴格執法標準,實現執法主體明晰化,執法過程程式化,執法文書規範化,執法監督社會化。
(三)建立優先投資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公共財政投入體制。
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渠道的人口和計畫生育事業投入機制,進一步改進財政投入方式,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加大人口和計畫生育經費投入力度,為人口發展提供可靠的經費保障。“十一五”期間,人口和計畫生育事業全省投入年均增長幅度不低於經常性財政收入增長幅度。加大對貧困地區人口發展的資金扶持力度,確保計畫生育家庭法定獎勵政策和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的落實。
(四)建立健全人才保障體系。
穩定健全基層工作機構和隊伍。在農村綜合改革和城市行政區劃調整中,確保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機構和人員穩定,不得隨意撤併和改變機構性質。同時,按照法律賦予的職責推進管理創新,使人口計生部門更具有活力和效力。積極推進事業單位改革,改革管理體制、用人制度、分配製度及其他相關制度,逐步建立政事職責分工、法人地位明確、單位自主運營的新型管理體制。繼續推進幹部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探索人口和計畫生育系統人才開發的新機制,引進人才,調整結構,提升能力,營造環境。以能力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加強幹部培訓制度建設,完善分級分類工作體系,創新幹部培訓方式方法,強化幹部培訓激勵約束機制,使全省人口和計畫生育隊伍政治素質明顯增強,工作作風明顯改進,服務本領和幹事創業的能力明顯提高,為全省人口和計畫生育事業深入發展提供人才基礎和組織保障。
(五)建立人口發展規劃監測與評估機制。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面向社會、面向民眾,廣泛開展人口戰略思想、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大政策與重大工程的宣傳,在全社會形成關心和參與人口發展規劃實施的氛圍。在制定和實施年度計畫時,堅持以本規劃作為基本依據。要把規劃落實到具體項目上,通過規劃引領項目,依靠項目促進規劃的實施。同時,要加強規劃的監督與評估,在省政府的統一領導下,人口計生委和有關部門共同實施人口發展規劃,並在“十一五”中期和2010年對規劃的執行情況進行檢查評估。發揮民眾和團體在規劃監督評估中的積極作用,加強規劃實施的動態監測與跟蹤分析,及時發現和解決規劃執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人口發展“十一五”和2020年規劃的順利實現。
附屬檔案:《山東省人口發展“十一五”規劃》項目簡介(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