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山東東西道宣慰司
山東東西道宣慰司,又稱山東宣慰司,元朝在山東設立的機構元世祖中統三年(1262年),設濟南、濱州、棣州、益都等路宣慰司,治所在濟南路(治今山東省濟南市)屬中書省...
- 東營(山東省省轄市)
元朝統一中國後,首設行省。市境南部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府樂安縣,西部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濱州利津縣。明清時期明朝,廢除行省,設定直隸區和承宣...
- 青州(山東省下轄縣級市)
元為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治。明清時期,為青州府治。民國時期,撤消青州府,益都縣直屬山東省轄。1948年青州解放,設立青州特別市,陳光任市委書記,馮毅之任市長,1952年...
- 陶莊鎮(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陶莊鎮)
元朝時期,陶莊屬滕縣,隸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清時期,陶莊屬滕縣,先是隸屬嶧州府,嶧州府降為嶧縣後,併入兗州府。1945年12月建立陶莊鎮,歸屬嶧縣;...
- 昌邑(山東省昌邑市)
屬山東東路濰州。昌邑市建有到萊州、密州和濰州的交通孔道,沿道立寨多處。元,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總管府濰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省入濰縣。二十二年...
- 山東宣慰司
山東宣慰司,元朝在山東設立的機構。元世祖中統三年(1262年),設濟南、濱州、棣州、益都等路宣慰司,治所在濟南路(治今山東省濟南市)屬中書省直轄。至元二年(1265...
- 蘭陵縣(山東臨沂市轄縣)
元代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嶧州和沂州臨沂縣。明清兩代分屬沂州府之蘭山縣、費縣、郯城縣。民國二年(1913年)府製取消,復設臨沂縣,縣境分屬臨沂縣六、...
- 後林村(山東省蘭陵縣向城鎮後林村)
元代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嶧州和沂州臨沂縣。明清兩代分屬沂州府之蘭山縣、費縣、郯城縣。民國二年(1913年)府製取消,復設臨沂縣,縣境分屬臨沂縣六、...
- 登州
山東地域分屬山東東西道肅政廉訪司、山東東西道宣慰司和燕南河北道肅政廉訪司的一部分,登州歸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據古文獻記載,元朝在山東地區共設定6路,23州,...
- 濰坊
金,市境當時屬山東東路,置益都府及濰、密2州。 青州 元,市境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置益都路。 明,市境置青州、萊州2府,屬山東承宣布政使司。 清,市境...
- 青州(古九州之一)
9. 山東東路 .中文百科[引用日期2016-02-10] 10. 山東東西道宣慰司 .中文百科[引用日期2016-02-10] 11. 青州市概況 .濰坊新聞網.2010-07-29[引用日期2014...
- 齊乘
(一shèng)元地方志。六卷。於欽撰。所敘以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所轄益都、般陽、濟南三路為主,並附述古代曾為齊邑的高唐、禹城、長清、聊城、東阿、臨邑等縣。...
- 壽光
唐代隸屬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代隸屬京東路青州北海郡,金時屬山東東路益都府,元代隸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代隸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清代隸屬山東青州府。...
- 高青縣
1265年州廢,改屬益都路總管府,隸山東東西道宣慰司。青城初隸濟南路,中統時屬陵州,至元年間改隸河間路。1287年(至元二十四年),置般陽路,高苑縣西、青城縣...
- 鄒城
金代,設鄒縣,隸山東西路滕州。元代,設鄒縣,隸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滕州。宋仍舊。金改為滕州,屬兗州。元隸益都路。明代,設鄒縣。洪武初隸濟寧府。洪武十八年(...
- 諸城
金,諸城縣屬山東東路密州治。密州仍為安化軍。元,諸城縣仍為密州治,轄於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總管府。明洪武二年(1369年),省密州,即密州治為諸城縣治,隸屬...
- 莒南縣
金時屬山東東路莒州莒縣。 元時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莒州莒縣。 明代莒南地域大部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莒州。莒州區劃為5鄉、2鎮、13店,2鎮中的十字路鎮屬...
- 禤(姓氏)
元朝時期為山東東西道宣慰司治所。明、清兩朝時期,為青州府治所。民國時期為益都縣。南越郡:亦作南粵郡,即今兩廣(廣東、廣西)之地,治所在番禺(今廣東番禺)。...
- 沂州
沂州古城,位於今山東省臨沂市老城區。 建制由來 東漢建初五年(公元80年),琅邪孝王劉京上書,願徙封開陽,以屬琅邪國的華縣、蓋縣、南武陽縣、厚邱縣、贛榆縣...
- 臨朐縣
至元十五年(1278)復置臨朐縣, 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 明、清兩代,設臨朐縣。明時屬山東布政使司青州府,清時屬山東行省青州 府。 民國初,廢府設道,...
- 濰州
領二縣:北海、昌邑,州治所不變,設在北海,屬中書省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撤北海縣併入濰州,濰州隸青州府。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
- 益都府
金天會九年(1131年), [1] 改青州為益都府,初屬山東路,後改屬山東東路,...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唐青州,又升盧龍軍。宋改鎮海軍。金為益都路總管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