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豐縣鎮縣政府駐地位於縣城東面,人口13885人(2017)。唐代稱尼壤。清代稱尼雅莊。民國置廉潔鎮。1955年撤銷鎮治。1984年重設尼雅鎮。境內買地尼雅提路、索達路、315國道縱橫交錯,構成本區主要交通網。塔中公路貫通後,境內商業網點密布,市場繁榮。轄按序數命名的4個居委會和2個村委會。農業以種植小麥、玉米、棉花、油料為主。牧業以飼養羊、牛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尼雅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民豐縣
- 下轄地區:4個居委會和2個村委會
- 電話區號:0903
- 郵政區碼:848500
- 地理位置:尼雅河東岸
- 面積:14.26平方千米
- 人口:13885人(2017)
- 氣候條件:溫帶荒漠性氣候
- 車牌代碼:新R
簡介,尼雅傳說,絲綢之路上的明珠,民族與文字,歷史沿革,氣候,經濟,三大產業,特色產業,旅遊景點,機構設定,
簡介
米。鎮政府所在住地民豐縣博斯坦路10號。東、西、北均與尼雅鄉接壤,南與葉亦克鄉相連。在315國道線上,塔中 沙漠公路南端出口處。東至且末縣城360公里,西抵于田縣城125公里,北距輪台縣城579公里。全鎮土地面積14.26平方千米,總人口13885人(2017),以維吾爾族和漢族民眾居住為主,轄3個居民委員會,2個行政村(共有10個村民小組)。
尼雅傳說
20世紀初,英國人斯坦因在新疆塔克拉瑪乾大沙漠的南緣尼雅河畔發現了一座古城遺址,並從這裡挖掘出封存了千年的各種珍貴文物12箱之多。當這些文物被帶回英國時,使西方學者大為震驚,這就是被稱其為東方“龐培城”的尼雅遺址。
尼雅鎮
東漢時期,名將班超為抗擊匈奴穩定西域,曾帶隨從駐紮西域數十年。他利用傑出的政治、軍事、外交才能聯合當時的西域36國抗擊匈奴的侵略,威鎮西域數十年,留下了“投筆從戎”的千古佳話。有人提出,斯坦因所發現的尼雅遺址,就是中國史籍中記載的西域36國之一的精絕國。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精絕國位於崑崙山下,塔克拉瑪乾大沙漠南緣,接
受漢王朝西域都護府統轄,國王屬下有將軍、都尉、驛長等。精絕國雖是小國,但它位於絲綢之路上的咽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史書所描述精絕國所處的環境是:“澤地濕熱,難以履涉,蘆葦茂密,無復途徑”。從文寥寥數語中顯然可以看出,當時的精絕國是一片綠洲。公元3世紀以後,精絕國突然消失了,斯坦因的發現又使精絕國驚現於世。然而,精絕國是如何從歷史上消失的?它為何被埋沒於滾滾黃沙之中?為什麼璀璨的綠洲變成了死亡的廢墟?為此,歷史學家們既困惑不解又爭論不休。許多人認為,尼雅之所以被廢棄埋沒於沙海之中,是因為尼雅人大肆砍伐樹木,破壞生態環境,至使水源枯竭,風沙肆虐,綠洲消失,最終被淹沒於茫茫沙海之下。也有許多人對此持疑問和否定的觀點。
最誘人的當然是佉盧文木牘的內容。解讀它們發現,尼雅王國長期受到來自西南方SUPIS人的威脅與入侵。可以說,尼雅王國是在預感大難臨頭中,憂心忡忡地度過了最後的日子。木牘
的文字表明SUPlS人對尼雅王國的威脅到入侵是一步步地加深,如"SUPIS人之威脅令人十分擔憂,余等將對城內居民進行清查”;“現有人帶來關於SUPlS人進攻之重要訊息”;“現來自且末之訊息說,有來自SUPIS人之危險……,兵士必須開赴,不管有多少軍隊……”顯然尼雅人無法抵禦強大的SUPIS人的進攻,“SUPIS人從該處將馬搶走”;“SUPIS人搶走彼之名菩達色羅之奴隸”。考古學家們在這個沉睡了1600年的廢墟上,看到了宅院四周屍骨累累,內部各種遺物四處散落,房門敞開或半閉。用來存放佉盧文的陶瓮密封完好沒有拆閱,儲藏室里仍有大量的食物,甚至紡車上還有一縷絲線。這一切似乎告訴人們尼雅王國在面臨長期的入侵威脅後,遭到了慘重的致命一擊,甚至沒有留下最後的文字記載。東漢末年,漢朝國力日竭,東漢官兵撤離西域。中原陷入長久的分裂與戰亂之中,西域出現了政治真空,西域各國也陷入了弱肉強食的殺閥爭戰中。弱小的尼雅最終淹沒在這血腥的廝殺中,而“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織錦則透出尼雅人心歸中國祈盼和平,也讓人們面對這千年織錦,為尼雅的命運扼腕嘆息。
絲綢之路上的明珠
尼雅,新疆塔克拉瑪乾沙漠一處沒有人煙、沒有水、沒有綠色的死亡世界。
在常見的地圖上,從沒有它的標識,在維吾爾語中,“尼雅”是遙遠不可追溯,或是路途遙遠不可訪尋,無人可以開釋。這是一個被人遺忘了的地方,只有上了年紀的人給年輕人講述神怪故事的時候,才偶爾提起它。這裡沒有蒼蠅、蚊子,也沒有老鼠、野狼。有的只是一片一片枯死的胡楊林,一堆一堆高大的紅柳冢,在流沙中搖搖欲墜的古代房屋、佛塔,還有那在黃沙中時隱時現的木棺和白骨。經過實地考察研究,尼雅廢墟就是漢代西域著名綠洲國家“精絕國”的故址。根據《漢書·西域傳》的記載,“精絕國”有480戶,3360口,勝兵500人。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精絕國"只是一個人口僅與村落般多的國家。可是在2000多年以前,西域的許多小國家大多如此。“精絕國”這小小國家,在古代絲綢之路上卻是商旅的必經之地,因此成為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之所。那精美的絲綢,犍陀羅藝術和佉盧文木牘,以及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民居和佛塔,都表明“精絕國”的經濟文化有相當高的水準,學者們稱之為“尼雅文明”。
“精絕國”在西漢時本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因其地處要道,成為東方大國鄯善和西方大國於闐的常爭之地,曾先後被鄯善、于闐所吞併,成為其下屬的州縣。在尼雅廢墟中曾出土過“司
禾府印”,這是漢代屯田官用的印章,證明漢代也曾在“精絕國”駐兵屯田。西漢至魏晉時期,尼雅的經濟文化相當繁榮,在中亞東西交通和文化交流上,具有重要地位,因此被學者喻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顆明珠。西晉以後,尼雅文明逐漸衰落下去,變為沒有人煙、流沙肆虐的荒漠。
民族與文字
大麻扎人:尼雅遺址最近入口處的民豐縣城,在今天還被稱作“尼雅鎮”。尼
尼雅,新疆塔克拉瑪乾沙漠一處沒有人煙、沒有水、沒有綠色的死亡世界。這裡沒有蒼蠅、蚊子,也沒有老鼠、野狼。有的只是一片一片枯死的胡楊林,一堆一堆高大的紅柳冢,在流沙中搖搖欲墜的古代房屋、佛塔,還有那在黃沙中時隱時現的木棺和白骨。經過實地考察研究,尼雅廢墟就是漢代西域著名綠洲國家“精絕國”的故址。根據《漢書·西域傳》的記載,“精絕國”有480戶,3360口,勝兵500人。用現在的眼光來看,"精絕國"只是一個人口僅與村落般多的國家。可是在2000多年以前,西域的許多小國家大多如此。
歷史沿革
民豐原稱“尼雅”,也就是唐玄奘所到過的“尼壤”,縣城所在地至今仍
稱尼雅鎮。民豐之名,據傳是清朝封疆大吏左宗棠看到當地百姓窮困潦倒,衣食無著,故取“民豐”,以期富庶。尼雅鎮以民豐維吾爾語稱謂得名,意為“盆地”,漢語意為“物豐、民富”。1984年,社改鄉時從尼雅鄉劃分出兩個村設尼雅鎮;1984年至1995年尼雅鎮在尼雅鄉政府駐地聯合辦公,1996年遷入索達堯勒東路。
氣候
地勢南高北低,屬平原地帶。土壤主要屬沖積灌漠土和黃沙土,土壤質地粗、沙性大、粘粒少、保水保肥能力差。大陸性乾旱氣候,水源缺少,蒸發強,夏季炎熱,秋季降溫迅速,霜凍出現早。
經濟
經濟以農、牧、林業為主。耕地面積8518.8畝,農作物播種面積5040.4畝,其中
小麥播種面積1415畝,總產量達599噸;玉米播種面積1315畝,總產達到749噸;棉花285畝,總產量(皮棉)37.5噸;蔬菜大棚275座,果樹大棚59座,產值89萬元;經濟林1700畝,林果業收入29.17萬元;防護林140畝,種植和田大葉紫花苜蓿236畝。牲畜存欄15689頭(只),出欄7700頭(只)。年末農業生產總值393.97萬元,人均收入1472.15元。建有廣播站、文化站、圖書室,村村通廣播。2008年計畫種植三北四期防護林30畝。實際完成57.2畝,完成計畫的190﹪。同期相比增長122﹪。2008年計畫修剪果樹2000畝。1—6月份共完成1330畝,完成計畫的66.5﹪。2007年計畫修剪1500畝,1—6月份完成計畫1741畝,同期相比下降411畝(原因是退杏上棗),計畫嫁接核桃4020棵,實際完成2269棵,完成計畫的56.7﹪(原因是接穗不合格)病蟲害防治計畫1500畝,實際完成1560畝,(主要以核桃、紅棗為主)完成計畫的104﹪。計畫育楊樹苗15畝實際完成17畝,8.5萬棵。種植核桃計畫3畝,實際完成10畝。完成計畫的300﹪。2008年計畫新定植紅棗面積500畝,實際完成651.2畝,16280棵,完成計畫的130﹪,補種419.1畝,11429棵。2008年1—6月份林果業方面總收入28900元。人均收入11.47元,完成計畫的22.9﹪。
尼雅鎮2008年人均純收入達到3129.93元,超額完成57.10元,完成計畫的101.86%。一是勞務輸出創收129.47萬元,人均收入達到530.18元。二是設施農業創收124.18萬元,人均收入達到508.5元。三是甜瓜產量達20.21萬噸,收入25.725萬元,人均收入105.34元。四是林果業總收入16.23萬元,人均收入66.46元。五是畜牧業創收87.34萬元,人均收入358元。五是三產創收160.04萬元,人均收入為655.37元。六是抗震安居建房任務是107戶。截止目前,全鎮開工戶數達到107戶,竣工107戶,合格率100%,優良率95%。七是計畫沼氣建設90戶,已建93戶,完成計畫的103%。
三大產業
2008年尼雅鎮人均純收入達到3129.93元,其中三產收入為655.37元,占全鎮
人均總收入的21%。三產收入分別如下:一是結合我鎮地處城鄉結合部的特點,今年加大了餐飲業發展的扶持力度,載止目前,餐飲業創收13.75萬元,人均收入達56.31元。二是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客貨運輸業增收明顯增強。全鎮103輛電瓶車,84輛大小拖拉機,17輛客運、貨運車。載止10月底,收入達到55.21萬元,人均收入226.09元,同比減少37.36元。三是積極推動服務業健康發展。載止10月底,服務業創收42.09萬元,人均收入達到172.36元,同比增加6.27元。四是建築業,收入48.99萬元,人均收入達到200.61元,同比增加減少74.3元.
特色產業
尼雅鎮黨委、政府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特色為依託,以綠色為生命,大力
發展山藥、恰瑪菇、馬鈴薯等特色種植,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尼雅鎮特色種植業得到很大發展,已初具規模。今年尼雅鎮特色種植總計351畝,其中,山藥20畝,其分布為甫甫克村10畝,蘭帕村10畝;恰瑪菇27畝,其分布為甫甫克村10畝,蘭帕村17畝;草莓7畝,其分布為蘭帕村7畝;馬鈴薯46畝,其分布為甫甫克村10畝,蘭帕村36畝;黃羅卜185畝其分布為甫甫克村70畝,蘭帕村115畝;皮牙子66畝,其分布為甫甫克村20畝,蘭帕村46畝。
旅遊景點
民豐縣古稱“尼雅”,西連古于闐,東接古樓蘭,是古絲綢之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精絕國”所在地。本地歷史悠久,民風古樸,環境獨特,旅遊景點多達 20多處,最主要的有:
1、尼雅古城遺址:距縣城約140公里,地處縣城正北沙漠腹地,系漢晉時期“精絕國”的所在地。隨著世遠年湮,風蝕雨侵,流沙移動,河流變遷,“精絕國”早已被黃沙湮沒。唐代西行取經的高僧玄奘曾稱此地有尼壤莊,後經幾次搬遷,移居現址,清代稱尼雅。民國時稱尼雅莊,1944年
建縣定名為民豐縣。尼雅遺址文物遍地,古墓房舍至今保存完好,遺址南北長22公里,東西寬6公里,為新疆現存古遺址規模最大、文物最多、級別最高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土的文物除國內收藏之外,英國、俄國、印度等國家博物館也視珍品陳列。這些文物對研究古西城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2、安迪爾古城遺址:包括夏央塔克城和阿克闊其卡古城,安迪爾位於縣城東北180公里的沙漠腹地。
夏央塔克古城:距縣城約2公里,位於安迪爾牧場場部東北27公里處。今城牆、廟宇和佛塔尚存,陶片等遺物隨處可見,直徑200米左右,圓形城內房屋遺址猶存。
阿克闊其卡古城:距縣城約 195公里,位於安迪爾牧場西北15公里處。整個古城呈橢圓形,直徑不足150米。今城門、城牆、房屋、羊圈尚存。
尼雅風光
3、伊瑪木加帕爾沙迪克麻扎:又稱“大麻扎”。位於縣城北90多公里的尼雅鄉卡巴克阿斯乾村以北5公里處,相傳十一世紀,喀拉汗王朝征服於闐顧氏王朝的最後一戰發生於此,戰事激烈。伊斯蘭教首領、穆罕默德第五代重孫伊瑪木加帕爾沙迪克戰死此地。十二世紀於此建寺紀念。現為南疆主要的伊斯蘭教聖地之一。每到夏秋時節,來自和田、喀什、阿克蘇、哈密等地的朝覲者絡繹不絕。
4、漁湖:位於縣城東北47公里處,“315”國道兩側,由三片水面組成,形成一道彎曲條形水面,全湖面積3700畝。由於歷史上的大地震造成地殼裂縫後形成了這塊低洼地帶,再加上泉水、河水匯合以及地下水的上升,則形成一片天然湖泊。漁湖四周蘆葦叢生,風景如畫,水面平
穩,環境優雅。湖中游魚如織,用原汁湖水煮魚食之,味道鮮美異常。5、沙漠公路:全長522公里,屬世界上在流動沙漠中修建的第一條等級公路,途中一游,可觀看浩瀚的沙漠奇特自然景觀。
6、古樹:境內現有四棵古樹。
(1)綠洲古楊樹:距縣城3公里,位於尼雅鄉托皮村沙丘邊,樹高27.5米,樹圈直徑3.8米,樹齡約300餘年。
(2)綠洲小葉白臘樹:距縣城8公里,位於若克雅鄉吐孜空村沙區邊,樹高23米,樹圈直徑2.8米,樹齡200年。
(3)綠洲古胡楊樹:生長距縣城西北180公里的安迪爾牧一分場沙區懷抱中,樹高37米,樹圍直徑6.5米,樹齡約800餘年。
(4)沙漠古胡楊樹:位於沙漠公路481公里處路沿石標誌以東沙漠600米處,樹形似一匹臥駱駝,樹高5米,樹圍約5米,樹齡約500年。
荒原尼雅中國沉睡的遺址
7、“八一八”康賽水電站工程:位於縣城西南47公里的崑崙山麓。“八一八”工程號稱民豐縣的“生命工程”,是民豐人民向崑崙山要水要電而創造的一道人間奇蹟。1968年6月18日,民豐人民靠“一顆紅心一雙手,一把鋃頭一盞燈”的英雄氣概,在崑崙山奮戰五年,打洞7120米,終於引下崑崙泉水。之後又利用高落差建成了康賽水電站,康賽水電站是全疆第一座斜擊式、高水頭、小流量的高難項目,68米深的豎井是當地施工人員自行設計完成的。這兩項工程從根本上解決了當時的缺水少電的面貌,使人民生活發生了質的飛躍,此工程受到國務院、自治區、地區各級領導同志的高度讚揚。現已成為民豐精神的象徵,是民豐縣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教育的基地。
8、沙漠公園:位於縣城正西6公里處,設有獨具特色的浙江省治沙站。治沙站周圍白楊林立,綠草如茵,而在10年前,這裡還是延綿8公里的大小沙丘,通過當地農民艱苦的改沙致沙,迫使沙丘向後退縮了800多米,栽植了70餘萬株防風林,有效地遏制了沙丘的再次侵入。來這裡一觀,你會頓時湧起一種“昔日沙埋尼雅如今綠掩民豐”的豪邁之情,你會立即領略人進沙退是一種多么偉大而艱難的付出,你更會感受到人類改造自然的博大氣魄。
9、草湖風光:位於縣城東南8公里處,若克雅鄉正西的天然草場,315國道從其中斜刺而過,草湖綠草油滑亮澤,水潭清澈見底,羊兒雪白肥壯,牧人揚鞭引吭高歌,好一幅恬靜而熱烈的田園風光。草湖中間零星散布著幾座牧人草房,房中有熱情的主人,鮮美的牛奶,醇香的烤肉,帶有“熱瓦甫”悠揚的旋律,隨之出現美麗多情的維吾爾族姑娘翩翩起舞,觀賞之中,你會把自己美好的心境與大自然的天然麗質不知不覺融為一體。
10、高山牧場度假村:位於縣城東南76公里處的葉亦克牧場西面,海拔3000多米。這裡牧草青青,牛羊成群,近觀有高山氣象台亭亭玉立,遠望有崑崙雪峰直逼眼前。在這裡你可以騎馬上雪線采雪蓮,也可以執羊鞭感受牧羊人的愜意,也可以席綠毯遙望崑崙與周公夢中相會,也可以雙軍對壘來一番頑強搏殺,也可以情人相依互訴衷腸……。
11、崑崙山炮點:位於縣城85公里處的葉亦克正東,崑崙山高地。在這裡,你腳踩崑崙,頭頂彩雲,手握炮鍵,可以隨意控制天地,可以任意左右地表乾濕。炮彈一聲怒吼,足以讓你和崑崙山一起震撼許久……。
尼雅1號墓地3號墓出土文物
12、“沙漠村落牙通古斯”:牙通古斯維吾爾語意為:“野豬出沒的地方”。位於距縣城100多公里的東北沙漠腹地,這兒有300餘人,過著簡樸而寧靜的生活,過去他們基本上與外界隔絕一切聯繫,艱辛而又頑固的堅守著自己的精神家園和獨特的習俗習慣,曾被區內外探險家和新聞記者譽為“大漠腹地里的原始部落”。來此採訪的記者還炒熱了一條廣西漢族流浪漢在這兒生活20餘年的大新聞――《大漠深入的“白毛男” 》,一時使牙通古斯聲名鶴起。1995年10月1日,聞名於世的“沙漠公路”橫空出世,牙通古斯距沙漠公路僅18公里,它以自己獨特的地理位置以及神秘的色彩而很快被世人譽為“沙漠公路第一村”。牙通古斯有偌大的天然原始胡楊林、有大漠駝隊,有一塵不染的自然植被,有號稱“沙漠人參”的名貴“大芸”,更有古老原始的民情民風,終年細細流淌的牙通古斯河會告訴你她從崑崙山來到塔克拉瑪乾的悲壯故事。
13、民族庭院:民豐縣的民族庭院極富民族風味。各種花紋圖案和雕飾遍布院門和房屋前沿。庭院葡萄滿架,果實壓彎枝頭。屋內維吾爾特色家具古色古香,牆壁上掛毯繁華似錦,床上、地上各色地毯鋪放有序,加之頭戴花帽的老者,身著鮮艷的艾得萊斯綢花裙的少女,以及穿銹花襯衣的小巴郎,無不對人形成極強的誘惑。如果你願意來訪,每個維吾爾人都會用傳統的烤肉、抓飯、拉條子、油饢、香茶、優酪乳子、葡萄、哈密瓜、沙棗以及各種果脯果乾熱情的款待.
機構設定
民豐縣尼雅鎮工作機構為:“四辦一部”即:黨政黨建辦公室,農村經濟發展辦公室,綜合治理統戰(宗教)辦公室,社會事務和精神文明辦公室、人武部。四辦一部各設主任1名,副主任1名,人武部設部長1名,黨校設專職副校長1名。鎮黨委所轄3個黨支部,黨員141名;團委1個,3個基層團支部141名團員;黨團比例為1:1.06.全鎮行政幹部40名,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8名,村幹部13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