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年延邊龍井創辦瑞甸書塾。三十一年北京試辦滿蒙貴胄學堂,三十三年成立滿蒙文高等學堂。宣統二年(1910)開設青海蒙蕃學堂。各民族地區的書院先後改為高等學堂,私塾相繼改為初等學堂,聘請教師講授漢文、算學、自然科學,有的還開設英文。1912年民國臨時政府改學堂為學校,後又改為國民學校。1913 年頒布《蒙藏學校章程》,開設北京蒙藏學校,此後廣西興辦廣西大學和高等專科學校,寧夏創辦清真高、初級國小。東北、西北、西南民族地區相繼出現一批近代學校。1916年延邊五縣有各類學校 158所,學生 3879人,同時興辦女子學校,女學生占學生總數的 5%。1918—1919 年,廣西有小學生168538人,中學生 3911人。新疆有小學生 4321人,中學生 45人。雲南有小學生 192927人,中學生 3851人。1918年 10月黑龍江督軍署頒布鄂倫春族同民教育簡章,宗旨為“同化鄂民,堅心內向”。先後創辦 9所國小。1929 年成立齊齊哈爾蒙旗教育委員會,負責管理各旗達斡爾族的教育事業,陸續創辦一批中、國小校,並在瀋陽市創辦東北蒙旗師範學校。1930年起國民政府開始直接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開設國立國小。如寧夏定遠營實驗中心國小、貴州安龍實驗中心國小、西康越西實驗中心學校、國立拉薩國小、青海三角城中心學校、雲南奢香中心學校、西康德格中心學校等。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特別是 1932年 2月偽滿洲國建立後,東北地區民族學校一律改為普通學校,推行殖民教育。20世紀 30年代,新疆各民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人的大力支持下,創辦各族文化促進會,採取措施,發展民族教育。1937年維吾爾族文化促進會辦學校 1540所,學生 89000餘人;哈薩克柯爾克孜族文化促進會辦學校 277所,學生 14000餘人;蒙族文化促進會辦學校 24所,學生917 人;回族文化促進會辦學校 1 所,學生 44 人。新疆有公立高等學校 1 所,學生 300餘人,中等學校 10所,學生 2000人,國小 215所,學生 33000餘人,民眾學校 50所,學生 1700餘人。主要課程設民族語文、算術、社會、地理、自然、政府政策、經文等,國小高年級開始設漢語文;1934—1936年先後選拔 500餘名各族青年去蘇聯留學。1946年內蒙古地區有蒙古族小學生1萬餘人,中學生 400餘人。1947年 3月原松江省的河東東北學院、東明學院、韓人中學等合併為珠河(今尚志縣)朝鮮人學校。雲南白族、納西族, 貴州布依族、侗族只有為數不多的中、國小,發展很不平衡。少數民族近代學校教育主要推行封建教育、資產階級教育。受政治因素影響很大,如 1942 年新疆發生盛世才反共事變後,各民族文化促進會均被取締,共產黨員受到通緝、逮捕,少數民族學校大部分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