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重山·秋到長門秋草黃

《小重山·秋到長門秋草黃》是晚唐五代詞人薛昭蘊的詞作。這首詞詠陳皇后失寵之事。上片寫她被遺棄、被幽禁的哀怨。“畫梁”句是怨己羨鳥,人不如物;舞衣不理,金蟬墜落、鸞鏡懶照,是其失去生活信念的寫照。下片先追憶昭陽受寵,後寫現實中魂夢已斷,不堪回首。最後寫其長夜難度的痛苦。全詞表現了對陳皇后的無限同情,也隱含著對被侮辱和被損害者的同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重山·秋到長門秋草黃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處:《花間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薛昭蘊
  • 詞牌名:小重山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評論,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小重山
秋到長門1秋草黃。畫梁雙燕去2,出宮牆。玉簫3無復理4霓裳5。金蟬6墜,鸞鏡7掩休妝8
憶昔在昭陽9。舞衣紅綬帶10,繡鴛鴦。至今猶惹御爐香。魂夢斷,愁聽漏更11長。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長門:長門宮。此指皇宮。
2、雙燕去:謂秋深。又用燕雙去襯人獨在。
3、玉簫(xiāo):洞簫。古人稱精美物常以“玉”比喻,如“玉笛”、“玉容”、“玉樓”、“玉食”等。李隆基同玉真公主過大哥山池》:“鳳樓遙可見,仿佛玉簫聲。”
4、理:治,引申為演奏。
5、霓裳(nícháng):《霓裳羽衣曲》的略稱。此曲開元天寶間盛行於宮中,楊玉環曾因善舞此曲而受寵。
6、金蟬:首飾。韓偓《春悶偶成》:“醉後金蟬重,歡余玉燕歌。”
7、鸞(luán)鏡:鏡子。
8、妝:裝扮。
9、昭陽:宮名。漢成帝寵幸的趙飛燕趙合德姐妹即住在昭陽宮。此代指受寵時所居之所。
10、綬(shòu)帶:絲帶。
11、漏更:更漏

白話譯文

秋天到了,長門宮的芳草又染上秋黃。畫梁間的燕子相伴離去,成雙成對飛出宮牆。玉簫已是久久地沉默,無須再吹奏伴舞霓裳。發上的金蟬搖搖欲墜,妝奩鏡盒早已關掩上,再不去照那矯美的容妝。
憶往昔,昭陽宮內的美好時光。身著綾羅翩翩起舞,舞衣上繡著七彩的鴛鴦。那鮮艷的紅綢飄帶,在舞曲中飛旋飄颺,至今還撩起御爐縷縷飄香。如今相思魂消夢斷,夜夜愁聽更漏聲聲悠長。

創作背景

封建時代,宮女幽禁深苑、葬送青春的痛苦遭遇,是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封建皇帝的後宮,有成千上萬的宮女。她們一生多在深院中捱過,絕少出宮擇婚的機會。她們中的絕大多數一輩子也沒見過皇帝的面,身世處境令人痛惜。此詞細緻準確地表現了宮中女子孤寂愁悶的心境,流露出對她們的同情。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詞寫的是宮女失寵後的慘澹生活。其詞分為上下闋,上闋寫的是宮女失寵後的生活景象,下闋寫的則是宮女得寵時的風光生活。作者在這裡通過上下闋宮女生活的對比,突出了宮女失寵後生活的慘澹以及宮女的憂愁、寂寞心情。
詞的上闋不僅寫出了宮女失寵後的慘澹生活,還寫出了失寵後宮女所住的宮牆的慘澹景象。詞的第一句就寫出了宮牆的慘澹,草木枯黃,什麼也沒有。特別是“秋”字,為全文奠定了悲涼的氣氛。秋在中國古人的詩詞當中大多都是扮演著悲涼的角色,因此作者抓住了秋的意象,在詞的開頭奠定了悲涼的氣息,“秋到長門秋草黃”,開頭的季節就是在悲涼的秋天,而且在宮牆內除了長滿秋黃色的草,就再也沒有什麼其他的東西了,顯得特別蕭條。而且,作者還很好地借用了地名,“長門”一詞喻示了宮女的生活如同當年陳皇后所居住的長門一樣是那樣地蕭條,自己與陳皇后一樣的孤單和寂寞。作者借用這個在當時人們所熟悉的例子,說明了宮女在失寵時的慘澹生活以及宮女寂寞憂愁的心情。雙燕飛,出宮牆,是表明自己失寵後宮牆的慘澹景象,就連具有生命的鳥兒也飛走了,只剩下孤單的自己。以上這些都是寫的宮牆的慘澹景象,詞的第二句開始寫宮女的慘澹生活:“霓裳”現在即使穿上了,也沒有玉簫來伴音,落到“玉簫無復理霓裳”的地步。這裡突出宮女的生活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歌舞昇平,就連像金蟬一樣的頭飾散了,也懶得搭理了,這是因為自己已經失寵了。詞的上闋就是通過運用對比,對宮牆的慘澹景象和宮女生活的慘澹進行描寫,來說明宮女心情的寂寞與憂愁。
下闋則通過把宮女曾經得寵的風光生活與現實進行對比,凸顯了宮女失寵之後生活的慘澹和宮女的憂愁與寂寞。詞的開頭就為回憶了宮女在過去得寵時的風光生活。詞通過一個“憶”字很好地過渡到了下面所寫的宮女得寵時的生活。作者在這裡與上闋中的長門一樣借用了。昭陽”,當時宮女的生活與楊貴妃一樣都是輕歌曼舞、神采飛揚、繡美鴛鴦。在這裡,詞的感情基調是輕快的,是對自己過去生活的嚮往。但是,下句直接轉入現實的生活,以上都是自己的回憶,而現實當中自己的生活卻是如此落寞,表現出自己對過去生活的嚮往,對再次得到寵幸的期望。作者在這裡用了一個強有力的動詞“斷”,將宮女拉回了現實當中,將現實與過去分開,將夢想與現實分開,“斷”字猶如當頭棒,將宮女的美夢打醒,將她拉回到現實生活當中。在現實的生活中,宮女只有整夜懷著孤單的心情,聽著漏聲到天亮。在這裡,作者也運用了對比的手法,將宮女的慘澹生活以及憂愁落寞的心情表現出來,這種反面的對比則更凸顯了宮女的慘澹生活和寂寞的心情。
作者在這裡塑造的清新樸素的意象,以及對比手法的運用,為人們展現出了宮女生活的慘澹和憂愁寂寞的心情。

名家評論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兩調之首句,非特相應,且音節入古。

作者簡介

薛昭蘊(生卒年不詳),王國維庚辛之間讀書記·花間集》謂《北夢瑣言》卷四及兩《唐書》之薛昭緯與詞人薛昭蘊乃同一人。然俞平伯疑王說非是。昭緯,河中寶鼎(今山西榮河)人。薛存誠的曾孫。昭宗乾寧(894—898)中,為禮部侍郎,貢舉得人。性輕率,每入朝省,弄笏而行,口唱《浣溪紗》詞,旁若無人。知舉後,有一門生辭歸鄉里,規云:“侍郎重德,某乃受恩。爾後請不弄笏與唱《浣溪紗》,即某幸也。”天復中(90l一904),貶為磎州刺史。《全唐詩》錄其詩二首。昭蘊為花問派詩人之一。《花間集》列昭蘊於韋莊牛嶠之間。存詞十九首。以描寫男女戀情為主。格調卑弱。《相見歡》、《謁金門》二詞較蘊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