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迷糊(相聲演員)

小迷糊(相聲演員)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小迷糊是相聲大師王世臣先生的藝名。“小迷糊”。1922年3月20日生於北京。因家境貧寒,10歲時拜著名相聲藝人陳雨亭為師,邊學藝邊在北京隆福寺、護國寺等撂地演出。在王先生13歲時,恩師陳先生不幸故去,便又從師張傑堯,學習相聲表演。14歲出師後在北京、天津、張家口等地演出,並曾與戴少甫合作演出相聲並在冀東電台錄音演播。17歲與班德貴搭檔在天津“三不管”、“鳥市”、“謙德莊”等撂地,常與馬三立、馬桂元、高桂清劉寶瑞、閆笑儒等名家同台獻藝並受諸前輩點化,相聲技藝大有長進遂名聲鵲起。

基本介紹

  • 出生日期:1922年3月20日
  • 逝世日期:2001年10月3日12時5分
簡介,小迷糊藝名由來,代表作,活動年表,弟子,評價,

簡介

1951年應邀去上海與孫書筠張伯揚等合作演出。回京後與譚鳳元、良小樓等組建“北京實驗曲藝團”,任團長。1952年參加赴朝慰問團演出,受到志願軍戰士歡迎和好評。1953年加入北京曲藝三團與高鳳山孫寶才高德明羅榮壽王長友等演出“相聲大會”。1956年曾為中央代表團團員赴西藏參加西藏自治區籌委會成立慶祝大會,陳毅元帥任中央代表團團長。 1959年,北京曲藝團成立,王世臣先生為該團主要演員之一,他與趙玉貴合作,長期在“迎秋”、“前門小劇場”演出。在新形勢下,他關心相聲改革,積極說演新段子,注重提高相聲格調品位,藝術造詣和素質又有了很大提高。這期間,他曾多次到中南海為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出並受好評。
10年動亂,王世臣先生被迫離開舞台。1978年復出,曾應聘擔任中國北方曲藝學校相聲教師。1985年,王世臣先生自北京市曲藝團退休。

小迷糊藝名由來

“迷糊”源起樂觀
世臣王爺的藝名是鮮為人知的,在王世臣先生舞台生涯65周年座談會上,有人又重新提起了世臣王爺的藝名“小迷糊”。
世臣王爺常說:“不說糊塗相聲,演出要真實”。世臣王爺“迷糊”的是一些小事,從而把全身心投入到相聲事業當中去,世臣王爺在相聲界的為人是有口皆碑的,世臣王爺為人正直,心胸開闊、樂觀、豁達、從不斤斤計較,這便是世臣王爺“迷糊”之所在,世臣王爺的“迷糊”正是鄭板橋先生所說的“難得糊塗”。
世臣王爺的樂觀是出了名的。在很多年前,世臣王爺曾是位肺癌患者,60歲時世臣王爺做的手術,為世臣王爺主刀是葉伯善大夫,葉大夫可算是世臣王爺的救命恩人,手術後大夫告訴世臣王爺最多只能活兩年,但從做完手術到世臣王爺過世竟然經過了二十年,整是大夫的預料的十倍。在世臣王爺的舞台生涯65周年上,世臣王爺把葉大夫也請去了,在座談會上有人開玩笑說:“希望葉大夫多生產幾個這樣的作品。”葉大夫的功勞當然是不可磨滅的,但這個手術只生產出了個“半成品”。後期加工的人還是世臣王爺自己,若世臣王爺沒有這種“迷糊”精神,大概也只能像醫生預料的那樣最多能活兩年。
“迷糊”趣談
在世臣王爺與趙世忠先生合說的《花沒葉》中和舞台生涯65周年座談會上,世臣王爺都提了一個手術前真實的故事。在麻醉師為世臣王爺打麻醉時,麻醉師問世臣王爺有什麽顧慮沒有,世臣王爺從容地說:“嗨!我沒有顧慮。我知道這都是為我好。這裡邊兒長得不知道是什麽,做完手術掏出來一看--‘牛黃’。”院長和護士都樂了,說:“沒想到有這樣的病人,給我們減輕了很多負擔。”世臣王爺臨近手術室生死未卜時,還能“抖包袱”逗大家笑,可見世臣王爺樂觀到什麽地步。

代表作

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王世臣先生逐漸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他颱風瀟灑,表演火爆,基本功紮實,捧、逗、膩俱佳,擅長“倒口”和說哏,以仿學見長,注重人物刻畫,使“包袱”盡在情理之中。相聲名家馬季先生評價王世臣說:“在我心目中,除了侯寶林,相聲界就數他形象高大”。王世臣先生代表節目有傳統相聲《拉洋片》、《怯洗澡》、《批捉放》、《鬧公堂》、《賣布頭》、《白吃猴》、《怯拉車》、《汾河灣》、《朱夫子》等;反映新生活的作品有《昨天》、《不離婚》、《找對象》、《借錢》、《孤兒不孤》以及化妝相聲《跳神兒》、《耍猴兒》等。曾參與創作相聲《舉目皆親》。1996年4月,北京曲協、北京曲藝團為其舞台生涯65周年舉辦慶祝研討活動。他還曾赴津參與傳統相聲的錄製工作,與趙世忠合作,表演了《學四省》、《拴娃娃》、《獻地圖》、《朱夫子》、《口吐蓮花》、《老老年》、《學四相》、《怯洗澡》等曲目,留下諸多珍貴資料。
2001年10月3日12時05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0歲。

活動年表

1922年陰曆2月22日生於北京東城。
1932年拜相聲藝人陳雨亭先生為師學習相聲表演,在此期間跟隨師父在北京東西兩廟撂地說相聲(東西兩廟既:東城的隆福寺,西城的護國寺)。
1934年秋季陳雨亭先生病逝,逝世之前曾給王先生賜名王世臣,並託孤給當時的相聲名家張傑堯先生繼續學習相聲表演。
1936年學徒期滿後,在北京隆福寺、鼓樓等處與常寶臣先生、聶文治先生、班德貴先生合作撂地表演相聲,與戴少甫先生合作在冀東電台錄音表演。
1938年與班德貴先生共赴天津,在三不管、鳥市、謙德莊、三角地等處與馬三立先生、馬桂元先生、高貴清先生等共同撂地表演。
1942年應相聲名家張永熙先生之邀赴張家口演出。
1943年回到天津在東興市場附近的連興茶社、鳥市附近的聲遠茶社等地與馬三立郭榮啟尹壽山、閆笑儒、高笑臨馬四立趙佩茹耿寶林等先生共同演出。
同年7月應相聲名家孫少林先生之邀赴濟南大觀園辰光茶社演出當時在此表演的還有馬三立周德山劉寶瑞郭全寶白全福,劉桂田,高德光孫寶才高笑林,連秀全,王長友王鳳山,郭寶珊,孫少臣等人。
1944年回到天津後仍在聲遠、連興等茶社等相聲表演場所演出。
1945年回到原籍北京在西單商場啟明茶社張壽臣侯一塵趙靄如劉德智於俊波郭榮啟劉寶瑞張傑堯常寶堃常寶霖、趙佩如、孫玉奎荷花女、白金福、王長友羅榮壽等共同演出。
1946年後在北京啟明茶社、世界遊藝社、昇平遊藝社、西單遊藝社等地演出。
1947年與夫人張秀英女士結為伉儷。
1948年後往返京、津兩地演出。
1951年與京韻大鼓名家孫書筠女士共赴上海金國遊藝社演出。
同年與曹保祿先生共建曲首都實驗藝團任團長。
1952年參加赴朝慰問團赴朝鮮戰場慰問為戰場上的志願軍表演回國後曲首都實驗藝團改為北京曲藝一團任團長。
1953年調北京曲藝三團參加相聲大會的演出,三團的相聲演員還有高德明高德亮、譚伯如、湯金成、孫寶才、王文祿、羅榮壽、李桂山等人。
同年收徒李明歧。
1956年任中央代表團團員跟隨陳毅副總理赴西藏,慶祝西藏自治區籌委會成立並演出。
同年參加第一次全國文藝匯演與高德明先生合作表演相聲《新書迷》。
1957年收徒趙德亮、傅振江、馬大龍。
1959年北京曲藝一、二、三團合併成立北京市曲藝團。在此期間隨團前往天津、瀋陽、大連、哈爾濱、張家口、濟南、武漢、南京、廣州等全國各地進行演出。
1966年---1976年文革中。
1978年復出參加北京曲藝團的相聲演出。
1982年患肺癌行左肺上葉切除術。
1985年退休於北京曲藝團。
同年收徒劉洪沂孟祥光
1986年受聘於中國北方曲藝學校任相聲教師。
1996年北京市曲藝家協會、北京市曲藝團舉辦“王世臣先生舞台生涯六十五周年”紀念活動。
同年參加天津電視台傳統相聲的錄製。
1998年因病致左聲帶麻痹抱恨離開舞台。
2001年病逝於北京。
註:王先生還有兩個徒弟田戰藝、李文山

弟子

李鳴岐、趙得亮、馬大龍、傅振江、杜國生孟祥光劉洪沂李文山田戰義等。

評價

王世臣先生為人坦誠,善待他人,直面人生。自知身患絕症10餘年來仍豁達樂觀,直至身體主要功能衰竭,溘然辭世。王世臣先生是一位有影響的相聲名家。他一生為相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他常說:“不說糊塗相聲,演出要真實”他在60多年的藝術實踐中身體力行。
王世臣的藝術成就輝煌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當時北京、天津家喻戶曉的著名相聲演員。在北京“世界遊藝社”演出時。場次安排分別是他和趙玉貴倒三,孫書筠倒二,侯寶林和郭啟儒攢底。他每天劇場演出。有一天,他由一家電台趕到劇場時,孫書筠已經在台上演出了。按原場次已不可能,而他和趙先生再上台表演,兩個相聲節目又連在一起了。只好安排他和侯先生、郭先生合說三人相聲《扒馬褂》。觀眾中有一位做綢緞生意的劉掌柜與他和侯先生都是好朋友,散場後請他們吃飯。席間,劉掌柜說“寶林、世臣、咱們都是好朋友,我勸你們一句,不要為一件馬褂,倆人鬧成這樣,當著外人這事讓人家笑話,我是做綢緞生意的,送你們每人一件馬褂。”經過說明三人哈哈大笑。可見三位先生的表演神形兼備已進入化境。人物刻畫深刻,使觀者信以為真。20世紀80年代初,電影評論家鐘惦斐在《大眾電影》以《無與倫比》題目撰文,回憶40年前在西單商場聽王世臣高德明王長友合說的《扒馬褂》,至今記憶深刻,讚揚他們藝術爐火純青,表演登峰造極給觀眾留下過目不忘的印象。
相聲藝術中的“現掛”,要求演員對現實生活觀察準確、反映迅速。抗日戰爭結束後,一次王世臣路過北京最繁華的商業街大柵欄,看見“瑞蚨祥”門前有個攤販大聲吆喚:“快來買唻!快來買!日本人倒霉!中國人得倚!快來買!”走過去一看,原來是賣價格極低的俘獲日本生活用品、衣物。當時他和郭啟儒合作,來到劇場後台把在大柵欄看到的情況一說,二人一商量,當即在表演《賣布頭》的“貨聲”里用上了。
乙:你一吆喚,我就知道賣什麼的。
甲:你聽這個(吆喚)“快來買唻!快來買!日本人倒霉.中國人得倚!快來買!這是賣什麼的?!”
乙:不知道!
立時觀眾中爆發出經久不息的炸雷般掌聲和笑聲。
王世臣先生的相聲門戶:
陳雨亭師承盧德俊,
盧德俊師承沈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