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近糠蝦

小近糠蝦(Anchialina parva Ii,1964)是糠蝦目、糠蝦科的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小近糠蝦
  • :動物界
  • :糠蝦目
  • :糠蝦科
  • 拉丁名:Anchialina parva
  • 命名者及年代: Ii,1964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參考文獻,

形態特徵

最大體長,雄性5.2mm,雌性5.0 mm。
體短而粗壯,外形與Anchialina typica (Krφyer)相似,表面也具似小刺的薄片。額板突出,基部較寬,側緣覆蓋眼柄的基部,末部細而尖銳,頂端伸至第1觸角柄第1節的末部。頭胸甲大,後緣直,覆蓋全部胸節和第1腹節的大部。
眼較粗短,長大於寬,角膜顯著短於柄,約為柄長的1/2,坑姜與眼柄等寬或略窄。
圖42 小近糠蝦 Anchialina parva Ii,1964
1.雄性頭部背面;2.雌性頭部背面;3.第1觸角;4.第2觸角;5.上唇;6.第1小顎;8.第2小顎;9.第1胸肢內肢;10.第2胸肢內肢;11.第3胸肢內肢;12.第5胸肢內肢;13.第6胸肢內肢;14.第7胸肢內肢;15.雄性第3腹肢;16.雄性第3腹肢末部;17.尾節;18.尾肢。
雄性第1觸角柄粗壯,第1節較第3節短而纖細;第2節短,外緣顯著突出,具較粗壯的羽狀剛毛;第3節顯著粗大,基長與寬大體相當,表面具非常顯而易見似小刺的薄片。雄性突較小,有稠密的剛毛。第2觸角鱗片較小,墊牛愚長約為寬的2倍左右,頂部平圓,具小的末節,寬顯著大於長,約為其2倍。第2觸角柄較粗壯,基、末兩節短,第2節很長,大於基、末兩節長度之和,約為第3節的3倍,基節內末角具顯著粗壯拳旬台組的刺,其上有許多次級小刺。
上唇中央刺突很長,顯著大於上唇本身的長度,末端伸至第1觸角柄第1節中部上方,兩側皆具細毛。
大顎發育完全,具發達的切齒突、齒譽她閥棄列和臼齒突;觸鬚第1節特別短小,第2節較拳訂拜膨脹,上具羽狀剛毛,第3節長卵圓形。第1小顎末小葉末部具帶毛的粗刺,外緣具2—4個顯著的齒,基部具微細的剛毛。第2小顎內肢末節內緣具粗壯的羽狀剛毛,外緣光滑;外肢特別粗壯,周圍約有14根羽狀剛毛,最下面1根剛毛顯著粗大,其它剛毛均較為細小。
雄性第1胸肢內肢較粗壯,顎基特別發達;末節的末部具顯著的粗刺。第2胸肢內肢腕節十分特殊,內緣具1排不規則的齒,其數目和大小變化較大。雌性者發育正常。
第3—8胸肢內肢掌節由3個粗短的駝踏臘小節構成;指節很小,上具2根帶小刺的粗壯剛毛。外肢基板較寬大,外緣末角具1個顯著的齒,鞭部皆由7—9節構成。
腹部顯著纖細。雄性腹肢皆為雙枝型,原肢十分寬大,第1對內肢簡單呈葉片狀,第2—5對內肢6節;外肢第1、2對與第4、5對外形相似,由7—9節構成,第3腹肢外肢顯著發達,9節,倒數第2節末部具2根粗壯剛毛,末節的末部具3根粗壯剛毛。
尾節較寬,略呈梯形,長約為寬的
側緣基部l/5光滑,末部4/5具19—30大小不同、排列不規則的刺,末端顯著粗大,末部缺刻較寬而深,底部呈橢圓形,每側約具18—29刺,刺由內向外逐漸增大。尾肢內肢略長於尾節,內緣基部具5根羽狀剛毛,從平衡囊的下方至末端具34—51個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刺,在兩較大的刺間具1—4個較小的刺,在這些刺上具次級小刺。沿內緣具羽毛剛毛。尾肢外肢比較粗短,顯著短於尾節和內肢,內肢具長的羽狀剛毛,外緣具14—24個大小相似的細刺。
我們的標本與Ii的描述和圖較為一致;但雄性第2腹肢內肢腕節內緣上的齒與Pil-lai的略有不同,前者比較平,而後者高低不平。
本種外形與Anchialina typica極為近似,充朵恥但額板形狀、雄性第2、3胸肢內肢的形狀和構造都有顯著的區別。
標本採集地 39♂♂,87♀♀,1959年1月23日至1960年10月23日采自107°00′—113°30′E,17°00′—21°15′N,南海北部近岸水域。2♂♂,標本號為南DⅡ84024,1984年7月17日3°54′N、111°14′E,水深67m;1♀,南DⅡ8503,1985年6月4日,3°59.25′N、112°16.89′E,水深27m;5♂♂,12♀♀,幼1,南D↓1↓F8956,1989年12月29日,10°00.35′N、116°30.11′E,1769m;1♂,南D↓1↓F8718,1987年5月13日,3°30.77′N、111°15.74′E,53m;1♀,南D↓1↓F8717,1987年5月13日,3°47.16′N、112°36.84′E,36m;1♂,3♀♀,南D↓1↓F8719,1987年5月14日,4°22.46′N、111°18.54′E,水深85m;1♂,6♀♀,南D↓1↓F8727,1987年5月15日,40°00.00′N、109°59.70′E,99m;1♂,南D↓1↓F8922,1989年12月22日,7°59.94′N、112°15.40′E,1696m;幼2,南連D↓1↓8911,1989年12月22日,5°07.77′N、112°14.44′E,109m。采自南沙群島附近水域。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南海
國外分布:日本, 爪哇海, 印度尼西亞, 阿拉伯海

參考文獻

原始文獻:Biogeogr. Soc. Japan, Tokyo:196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節肢動物門 甲殼動物亞門 糠蝦目: 145-147
本種外形與Anchialina typica極為近似,但額板形狀、雄性第2、3胸肢內肢的形狀和構造都有顯著的區別。
標本採集地 39♂♂,87♀♀,1959年1月23日至1960年10月23日采自107°00′—113°30′E,17°00′—21°15′N,南海北部近岸水域。2♂♂,標本號為南DⅡ84024,1984年7月17日3°54′N、111°14′E,水深67m;1♀,南DⅡ8503,1985年6月4日,3°59.25′N、112°16.89′E,水深27m;5♂♂,12♀♀,幼1,南D↓1↓F8956,1989年12月29日,10°00.35′N、116°30.11′E,1769m;1♂,南D↓1↓F8718,1987年5月13日,3°30.77′N、111°15.74′E,53m;1♀,南D↓1↓F8717,1987年5月13日,3°47.16′N、112°36.84′E,36m;1♂,3♀♀,南D↓1↓F8719,1987年5月14日,4°22.46′N、111°18.54′E,水深85m;1♂,6♀♀,南D↓1↓F8727,1987年5月15日,40°00.00′N、109°59.70′E,99m;1♂,南D↓1↓F8922,1989年12月22日,7°59.94′N、112°15.40′E,1696m;幼2,南連D↓1↓8911,1989年12月22日,5°07.77′N、112°14.44′E,109m。采自南沙群島附近水域。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南海
國外分布:日本, 爪哇海, 印度尼西亞, 阿拉伯海

參考文獻

原始文獻:Biogeogr. Soc. Japan, Tokyo:196
資料來源:中國動物志 節肢動物門 甲殼動物亞門 糠蝦目: 145-147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