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浮小井伊糠蝦

漂浮小井伊糠蝦(Iiella pelagicus (Ii,1964))是糠蝦科小井伊糠蝦屬的一種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漂浮小井伊糠蝦
  • 拉丁學名:Iiella pelagicus (Ii,1964)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軟甲綱
  • 亞綱:真軟甲亞綱
  • :糠蝦目
  • 亞目:糠蝦亞目
  • :糠蝦科
  • 亞科:囊糠蝦亞科
  • :小井伊糠蝦屬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體長9.5—10.5 mm。
圖38 漂浮小井伊糠蝦Iiella pelagicus (Ii,1964)
1.雄性頭部背面;2.雌性頭部背面;3.第2觸角;4.上唇;5.雄性第1腹肢;6.雄性第2腹肢;7.雄性第3腹肢;8.雄性第4腹肢;9.雌性第1腹肢;10.雌性第5腹肢;11.尾肢內肢;12.尾肢。
體形略側扁。額板顯著突出,約伸至兩眼角膜中部附近,基部稍寬,末端圓形,向下彎曲。頭胸甲前部較窄,後緣兩側後方延伸,在背面形成兩個向內前方伸出的小片狀突出葉。前部顯著窄於後部。
眼小,角膜及眼柄寬度大約相等,眼柄略長於角膜,內緣基部凸出,中部凹陷,外緣中部稍凸。
第1觸角柄第1節最長,外緣末端附近具l短小的剛毛,其長度等於或大於第2節的2倍;第3節略短於第1節,等於或小於第2節的2倍。第2節外緣背面通常具3個尖刺,基部的刺短小,末部的刺較長大;第3節背面末端具1鈍刺狀小突起,向前伸至觸角外鞭背面基部。內鞭纖細,外鞭較粗壯,基部內側具1膨大的突起,其內側腹面具密毛。雄性的觸角柄較雌性的略粗,外鞭的基部突起也較大。
第2觸角鱗片約伸至第1觸角柄第2節末端附近,其長約為寬的
,外緣直,末端刺短小,短於葉片末緣。葉片末緣斜向前方,內角為圓形。第2觸角柄十分粗大,第2節粗壯而長大,末節顯著纖細而短小,前者長約為後者的
雄性第2觸角鱗片和柄較寬短,雌性的略窄長。
上唇長大於寬,前緣中央刺細長而尖銳,在中央刺突的兩側各具5個小刺。
第1胸肢內肢僅第2節有顎基,末節末端無爪;第2胸肢內肢末端具爪;第3—5胸肢內肢掌節較短,由7—9節構成;第6—8胸肢內肢掌節顯著細長,分節較多,一般約為10—14小節。胸肢外肢基節外末角較尖,前方各對的多形成尖刺,向後逐漸變小,第7、8對的外末角鈍圓。
雄性第1腹肢原肢粗大,外緣有長羽狀剛毛,外肢與原肢長度略等,分節正常;內肢非常短小,不分節,具2—3根羽狀剛毛。第2腹肢內肢和外肢均很發達而分節,長短約相等,內肢基部外側有1小片狀突。第3對內肢與第2對相似,但外肢特別長大,由4個細長的節構成,基節的基部很粗,末部趨窄,又分為4個小節;第2—4節細長,第3、4節長度約等,顯著短於第2節;第4節末端具2根帶刺的剛毛,側緣近末端具1小刺;第1—3節邊緣均無刺或剛毛。第4及第5腹肢構造相同,內肢退化,僅為1不分節的小片狀突;外肢發達,具正常的分節。
雌性腹肢皆很短小,第1對分為2節,為單枝型,基節外緣末部具1列長羽狀剛毛,末節較短小,窄長呈片狀,邊緣有短剛毛,末端有2根根長的剛毛。第2—5對形狀相似,皆為窄長的小片,不分節,也不分枝,邊緣及末端具羽狀剛毛。
標本採集地 22♂♂,33♀♀,1 幼,河北:南堡,塘沽;山東:黃河口,威海(沙窩),榮成(俚島、石島),海陽(風城),青島(沙子口);江蘇:連雲港(墟溝、西連島)。採集時間自1953年4月12日至1986年4月23日。42♂♂,20♀♀,東海:1959年1月10日至12月10日采自28°00′—32°00′N,121°30′—124°00′E,水深11—53m;2♂♂,59—M1,1959年7月20日采自舟山;1♀,1963年6月5日采自浙江北部;1♀,75C-2068b,1975年4月26日采自浙江嵊山;6♂♂,24♀♀,1992年3月27日至4月1日采自嵊泗附近海域。

生活習性

近岸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
渤海, 黃海, 東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