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桃紅·臨川八景

《小桃紅·臨川八景》是元曲作家盍西村創作的組曲,包括《東城早春》《西園秋暮》《江岸水燈》《金堤風柳》《客船晚煙》《戍樓殘霞》《市橋月色》《蓮塘雨聲》八首。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小桃紅·臨川八景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盍西村
  • 作品別名:【越調】小桃紅·臨川八景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作品原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越調】小桃紅·臨川八景
東城早春
暮雲樓閣畫橋東,漸覺花心動。蘭麝香中看鸞鳳,笑融融,半醒不醉相陪奉。佳賓興濃,主人情重,合和小桃紅。
西園秋暮
玉簪金菊露凝秋,釀出西園秀。煙柳新來為誰瘦?暢風流,醉歸不記黃昏後。小糟細酒,錦堂晴晝,拚卻再扶頭。
江岸水燈
萬家燈火鬧春橋,十里光相照。舞鳳翔鸞勢絕妙,可憐宵,波間湧出蓬萊島。香菸亂飄,笙歌喧鬧,飛上玉樓腰。
金堤風柳
落花飛絮舞晴沙,不似都門下。暮折朝攀夢中怕,最堪夸,牧童漁叟偏宜夏。清風睡煞,淡煙難畫,掩映兩三家。
客船晚煙
綠雲冉冉鎖清灣,香徹東西岸。官課今年九分辦,廝追攀,渡頭買得新魚雁。杯盤不乾,歡欣無限,忘了大家難。
戍樓殘霞
戍樓殘照斷霞紅,只有青山送。梨葉新來帶霜重,望歸鴻,歸鴻也被西風弄。閒愁萬種,舊遊雲夢,回首月明中。
市橋月色
玉龍高臥一天秋,寶鏡青光透。星斗闌乾雨晴後,綠悠悠,軟風吹動玻璃皺。煙波順流,乾坤如晝,半夜有行舟。
蓮塘雨聲
忽聞疏雨打新荷,有夢都驚破。頭上閒雲片時過,泛清波,蘭舟飽載風流貨。諸般小可,齊聲高和,唱徹採蓮歌。

作品鑑賞

《小桃紅·臨川八景》是元曲作家盍西村的一組重頭小令,共八首。整組曲反映了臨川(今屬江西)一帶的景觀風物以及人民生活情況。
臨川八景·江岸水燈鑑賞
這支小令寫元宵之夜江邊賞燈的觀感,熱烈而靈動。
民間有正月十五元宵賞燈的傳統習俗,所以元宵節也稱“燈節”。燈節往往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元宵》記載了北宋開封元宵燈節的都市盛況,南宋周密《武林舊事.元夕》則記載了南宋杭州元宵的燈市,不僅街燈爭奇更以西湖船燈逞勝形態辭各有不同。古城揚州至今還保留著元宵古運河燈船巡遊的傳統。臨川是臨水、宜黃、盱江的三江交匯處,形成汝河西北向流人贛江。因此,元宵燈節便以水燈為地方特色。“萬家燈火”寫出 了元宵之夜燈火之多、之盛,一個“鬧”字,更好像把無數燈火在瞬間都激活了,寫出了燈節遊人攢動、燈火鬥勝的鮮活動感。如果說“鬧春橋”還是一個近景,那么“十里光相照”則寫出了燈火在江岸的綿延伸展之感,展現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大全景。在這裡,點與面、靜與動、明與暗形成互動,也傳達了江岸水燈給作者巨大的視覺衝擊力和最初的總體感受。
“風”“鸞”,都是古代傳說中的神鳥。“勢”,這裡指燈籠紮成的形態。“舞鳳翔鸞勢絕妙”是說鳳形與鸞形的燈籠栩栩如生,好像在空中飛舞盤旋一般。 “蓬萊島”是古代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在此比喻江面上的燈船。這是兩個特寫:前者寫江岸的游燈和設列的組燈,後者寫江中的船燈。作者寓情於景,讚賞和感嘆溢於言表。作者不僅以“鳳”“鸞”“蓬萊島”這些極富讚美寓意的神話意象比喻所觀之燈,還以“舞”“翔”“涌”來具體形容其鮮活與靈動,更以“可憐宵”直接抒發了讚嘆和喜愛。
後三句場景宏大,渾似潑墨水彩,也有多種感受的調動。煙火的氣味本不宜人,但作者在此卻用一個“香”字,既寫出了噴焰吐火之燈的視覺感受,也表現了焰火之氣給予他的嗅覺刺激,以此表達了對元宵之夜燈火旺盛的喜愛。以“喧鬧”形容“笙歌”,則寫其聽覺感受,表現了弦歌之聲的嘈雜。“玉樓”原指傳說中的天宮樓閣,此是作者觀燈的總體感受和想像:煙火之氣與歌樂之聲相互交融,洋溢瀰漫,籠蓋四野,上沖雲霄。
此曲先寫儼然仙境、豁然開朗的熱烈場景,再寫印象特別深刻的具體燈景,最後寫恍若置身火樹銀花的天宮瓊閣,結構嚴謹,也完全符合作者觀燈的時序邏輯。以詞筆而作曲,重點描摹特定場面,取景宏大,近景與遠景兼顧,巨觀與微觀皆備,並且充分調動了嗅覺、聽覺等方面的實際感受。因此,所描述的臨川元宵燈節不僅如尺幅江山,同時具有了有聲之圖、有味之畫的意義,又非傳統所謂“畫中有詩”可以局限。文詞清雅,腴而不膩。“風”“鸞”“蓬菜島”和“玉樓”等意象, 在中國傳統語義中都有指代仙物、仙境的含義。因此,江岸水燈既是作者實在的感官體驗,同時也含有他對人間仙境的浪漫聯想。
臨川八景·市橋月色鑑賞
我們大都具有這樣的生活經驗:最因時異,四季變化,晝夜不同,作者此篇就選取臨川秋夜這特定的時間和空間。寫出了在市橋上所欣賞到的獨特景致。
以“王龍”比喻橋,獨特而生動,”玉”字型現出石橋良好的質地。龍“則寫由了橋體優美的輪廓。多種大型語詞辭典都以此為例句,或即出於作者首創,十分精妙。”高臥”一詞緊隨其後,形象地表現了石橋的拱度之大。秋夜寂靜,明月當空,小橋臥波,精巧細緻。有橋必有水,故次句承接而下:河水如鏡,反射著皎潔的銀光。首兩句應題,但寫法上都用曲筆:首句明寫市橋,暗寫月色,只有皓月當空,才能欣賞到秋夜市橋的精美;次句虛寫河水清澈,實寫月光明亮,感嘆河水明澄如鏡,正反襯出月光的皎潔。描寫上有主賓之分,實則相互映襯。雖為寫景,作者的喜愛、讚嘆之情也暗寓其中。在寫作角度上,這是作者臨近市橋的遠觀所感。
登橋何所見?仰觀天空,星月當頭,北斗橫斜。三國魏曹植《善哉行》中“月沒參橫,北斗闌王”,描繪的是滿天星斗之景,與此並不相同。“雨晴”則進一步明確了時序定位,強化了秋雨洗滌之後星空的澄澈。俯見河水,微風輕拂,碧波蕩漾。“綠”字寫出了秋水清澄,以“軟”字修飾“風”,寫出了晚風和煦。秋夜和風,吹皺河秋水。既是風吹生波,又是“軟風”吹拂而成漣漪,故“皺”字的使用尤見作者用詞的精緻。這是作者登橋後仰俯所見,靜寂而曠盪,也表現出種閒適恬淡的心情。
後三句由刻畫特定景物擴大到全景描繪。“煙波順流”承上,寫靜靜的河水向東流,卻有杜牧“煙籠寒水月籠沙”的意味。“乾坤如晝”承上繼續寫月,卻改曲寫為直接描述:月光皎潔,天地明亮。全曲通篇寫景,未尾陡然插人“半夜有行舟”,在靜謐空寂的天地之間加人了人的活動,這是採用了中國古代山水畫的傳統技法:所畫山水無論如何險峻荒僻,作為畫眼,必有一到兩個人物隱約其間。所以,頓有生機,傳神出彩,也具有了一一定的哲理意蘊。
此篇以詞筆作曲,表現出一種較為典型的文人審美意趣。一人獨步市橋賞月,頗富雅興,絕非俗人所為。“玉龍”“寶鏡”“玻璃”等比喻,新奇,妥帖;“臥”“透”“皺”等動詞的選用精心錘鍊。曲境清靈明澈,絕無世俗煙火氣味。明朱權《太和正音譜》評價其詞“如清風爽籟”,十分準確。全篇宛如巨幅的傳統文人山水畫,極耐細細玩味。
自然界極多美景,只是人們在繁瑣的生活中失卻了審美的心態,蒙蔽了審美的眼睛。其實,只要我們放慢腳步、放鬆心情,美就在我們不遠的身旁不難尋覓。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首小令不僅帶給我們一種獨特的審美感受,更表達了一種審美方法。

作者簡介

盍西村,元曲作家。生卒年不詳,盱眙(今屬江蘇)人。元鐘嗣成錄鬼簿》未載其名,而列有“盍士常學士”,或即此人。工散曲。現存小令十七首,套數一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