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地理條件,項目投資,建設工期,設備配置,風力發電,CDM項目,併網運營,景觀配置,建設意義,
地理條件
泉州市海岸線資源豐富,受台灣海峽“峽管效應”的影響,年平均風速大,有效風速時間長,風向相對穩向,風能資源十分豐富。根據福建省氣象局編制的《福建省風能資源評價報告》區劃,該區域屬於風能資源豐富區,平均風速較大,適合建設大型風電場。
項目投資
建設工期
設備配置
風機的塔架有80米和65米兩種規格,風機總高度分別約為120米和105米。塔架用來支撐機艙輪轂和發電機,鋼製圓錐型筒式結構,越往上越細,最大直徑約4米。塔架內部設定有攀梯,直通塔架頂端,便於維護人員檢修。風機上有三片風葉,採用玻璃纖維材質,每片風葉全長約42.5米,三葉總重達7噸。
風力發電
風速要求
發電過程
CDM項目
二氧化碳減排量可以拿到國際市場上進行交易,獲取清潔發展機制(CDM)收益。“清潔發展機制”簡單來說就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從境外的清潔能源類項目中購買二氧化碳減排量,抵沖本國的減排義務的一種履約機制。一個項目要成為CDM項目,需完成聯繫購買方、選擇減排技術、項目環評、項目立項和項目申報等工作。中國企業申報CDM項目,要通過省發改委和國家發改委審批、第三方的認證並在聯合國CDM理事會(EB)成功註冊。
2011年底,國家發改委批准了小岞風電項目作為清潔發展機制(CDM)項目。2012年10月17日,該項目在聯合國註冊成功。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批覆,預計年減排量為42151噸二氧化碳當量,按照國家發改委的指導價格——每噸不低於8歐元出售,每年可在碳交易市場獲得上百萬元的回報,減輕了風電場的運營壓力。
併網運營
小岞風電場採用Ⅰ回110千伏出線“T”接至惠安110千伏塗松紅線路上併入電網。風電場第一階段陸上6颱風電機組於2012年12月30日全部併入華東電網運營發電,成為泉州市第二個併網發電的風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