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小兒雞胸
- 英文名稱:pigeon breast
- 常見發病部位:胸部
- 常見病因:佝僂病造成
- 常見症狀:胸骨前凸、兩側胸壁低平
- 傳染性:無
病因,治療方法,預防,危害影響,診斷,治療措施,病因學,臨床表現,
病因
少數小兒的雞胸是先天性的,大多數患兒的雞胸是佝僂病造成的。嬰幼兒期的小兒骨骼由軟骨構成,如果此時忽視了維生素D、鈣的供給或供給不足,使鈣磷吸收發生障礙,出現骨軟化症,胸部肋骨與胸骨相連處內陷,使胸骨前凸,形成雞胸。這種畸形往往在1歲左右形成,而實際上2~3歲以後的雞胸則為小兒佝僂病的後遺症期,患兒除了雞胸外,往往還有其它畸形,如方顱,“X”形腿,“O”形腿等等。
治療方法
雞胸形成後,隨年齡的增長,小兒以普通飯為營養,維生素D充足了,鈣鹽沉積到軟骨上,軟骨變成骨,雞胸即作為新陳代謝的基礎框架固定下來,此時的雞胸已不是單純藥物與營養能治好的了。因此,小兒雞胸的防治必須重在預防佝僂病。
治療雞胸時,要注意患兒的年齡和佝僂病的狀況。3歲前往往處於佝僂病活動期,3歲以後即進入穩定期。前者發生雞胸後以治療佝僂病主,後者則矯正畸形為主。
對於3歲以下的雞胸患兒,應積極給予抗佝僂病治療,包括飲食療法、維生素D療法,必要時需同時補鈣。而3歲後的患兒,多為後遺症,使用鈣劑和維生素D治療無效。一般輕度雞胸隨體格生長會逐漸消失,加強體格鍛鍊,如擴胸運動,伏地挺身,抬頭等運動,一日兩到三次,可加速畸形的矯正。
預防
1、堅持母乳餵養。母乳比牛奶含維生素D 多。母乳含鈣、磷量雖少,但兩者比例合適(2:1),易於被乳兒吸收。
2、母親應在孕期和哺乳期的飲食應營養豐富並多曬太陽。
3、增加小兒戶外活動時間,多接觸陽光。
4、按時給小兒添加輔食。
5、生後一個月的新生兒即開始餵服魚肝油,尤其是早產兒、雙胞胎或生長迅速的小兒。
危害影響
影響呼吸循環的胸壁畸形,如漏斗胸、雞胸、胸肌裂等,除了畸形造成的精神負擔和性格影響以外,畸形本身對呼吸和循環功能的損害也需要手術糾正。
診斷
雞胸較漏斗胸發生率低,臨床症狀也較輕,因此不太受患者及家屬的重視。輕微的雞胸往往不就診,較重的雞胸畸形明顯,臨床上很容易確診,側位X線胸片能清楚顯示胸骨的畸形狀況,其他檢查方法常無異常發現。
治療措施
雞胸的治療同樣需要採用手術方法。
1.上、下帶血管蒂胸骨翻轉術 同漏斗胸手術方法。
2.無蒂胸骨翻轉術 方法亦基本同漏斗胸手術方法,只是雞胸的肋骨及肋軟骨較長,雞胸的第3、4肋骨及肋軟骨最長,而第5肋比較短,手術中應特別注意。
3.胸肋沉降術 胸前正中或橫切口,分離兩側胸大肌,顯露畸形的胸肌及兩側肋軟骨,在腹直肌附著點切斷腹直肌,將其翻向下方,切開肋骨骨膜,將畸形範圍內受累的各肋軟骨過長的部分切除,並將過長的骨膜縱向縫縮,如果胸肌畸形嚴重也需作橫斷楔形截骨,使胸骨變平,然後用鋼絲固定,拉攏縫合胸大肌並將腹直肌縫合胸骨前面。手術的效果非常滿意。
病因學
雞胸畸形一般認為與漏斗胸畸形一樣與遺傳有關,多數人認為是肋骨和肋軟骨過度生長造成的,胸骨的畸形是繼發於肋骨畸形的。一部分人認為與膈肌附著部發育異常有關,膈肌的前部發育不全,不是附著在劍突及肋弓上,而是附著在腹直肌鞘的後而深呼氣肋弓上,而是附著在腹直肌鞘的後面,深吸氣時,腹直肌上部向內牽拉,過度生長的膈肌外側部的肌肉收縮,使郝氏溝加深,而胸骨下部因無膈肌支持而前移,致形成雞胸畸形。另一部分人認為雞胸畸形與反覆慢性呼吸道感染有關,長期慢性呼吸道感染使肺組織順應性減低,呼吸功能減弱,為滿足呼吸需要,膈肌運動加強,牽拉郝氏溝內陷,逐漸形成雞胸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