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因為食物中蛋白質和(或)能量供給不足,或由於某些疾病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種營養不良,在世界各地均有發生。主要表現為漸進性消瘦、皮下脂肪減少、水腫及各器官功能紊亂。嚴重的PEM可直接造成死亡,輕型慢性的PEM常被人們忽視,但對兒童的生長發育和疾病康復有很大影響,所以PEM是臨床營養學上的重要問題。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 
  • 就診科室:兒科、營養科
  • 多發群體:幼兒
  • 常見病因:食物中蛋白質和(或)能量供給不足,或某些疾病引起
  • 常見症狀:漸進性消瘦,皮下脂肪減少,水腫,各器官功能紊亂
病因,臨床表現,治療,預防,

病因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可因嚴重蛋白質缺乏和(或)嚴重能量攝入不足引起。原因有以下幾種:
1.攝入不足
饑荒、戰爭或經濟落後造成食品匱乏或不平衡。精神失常、神經性厭食和上消化道梗阻等疾病患者不能如常人正常攝食。
2.消化吸收不良
伴發於其他疾病的頑固而長期的嘔吐、腹瀉及消化吸收障礙。
3.機體需要增加而供給不足
多見於嬰幼兒、妊娠及哺乳期婦女。此外,甲狀腺功能亢進症、腫瘤、結核、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均增加體內各種營養。

臨床表現

臨床上根據體重、皮下脂肪減少的程度和全身症狀的輕重,將嬰幼兒營養不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重度營養不良在臨床上又分為消瘦型(marasmus)、水腫型(kwashiorkor)及消瘦-水腫型(marasmus-kwashiorkor)。
1.消瘦型
是以消瘦為主要特徵。兒童體重明顯下降,骨瘦如柴,生長發育遲緩,皮下脂肪減少,皮膚乾燥鬆弛,多皺紋,失去彈性和光澤,頭髮稀疏,失去固有光澤,面若猴腮,體弱無力,緩脈,低血壓,低體溫,易哭鬧等。
2.水腫型
是以周身水腫為主要特徵。輕者見於下肢、足背,重者見於腰背部,外生殖器及面部也見水腫。兒童身高可正常,體內脂肪未見減少,肌肉鬆弛,似滿月臉,眼瞼水腫,易剝落的漆皮狀皮膚病,指甲脆弱有橫溝,表情淡漠,易激惹和任性,常發生脂肪肝。
單純性蛋白質或能量營養不良較少見,多數病例為蛋白質和能量同時缺乏,表現為混合型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治療

營養不良的患者要採取綜合措施,治療原則為去除病因,調整飲食,補充營養物質,防治合併症,增進食慾,提高消化能力。
1.低血糖
臨床發生低血糖症狀時,應立即靜脈注射25%或50%濃度的葡萄糖0.5g/kg,一般低血糖症狀可以得到改善,必要時可重複一次。之後,頭24h內可每小時供給加葡萄糖的飲食一次,頭12h每4小時測定血糖1次,觀察恢復情況。一般採用少食多餐可以得到糾正。
2.低體溫
低體溫主要由於能量供應不足、體溫調節功能障礙、環境溫度低以及合併敗血症所致。治療方法主要是要保持環境溫度(30~33℃),特別夜間溫度不能降低,以暖水袋或其他方法包裹身體,每2小時攝取含葡萄糖飲食1次。
3.貧血
輕度貧血可通過飲食治療,增加含鐵豐富的食物攝入,如動物肝臟、動物血和痩肉等;中度貧血需口服鐵劑及維生素C,也可根據體重注射鐵劑;嚴重貧血則需輸全血或紅細胞。嚴重水腫型患者除了因貧血而出現虛脫或心衰外,通常不宜輸血。
4.促進蛋白質合成
增進食慾,可取補充胃蛋白酶、胰酶或多酶製劑以提高食慾和消化能力。蛋白同化類固醇如苯丙酸諾龍,有促進蛋白質合成,增進食慾的作用,但有輕度瀦鈉作用,宜在水腫消退後套用。鋅具有提高味覺的閾值,增加食慾的作用。胰島素的使用可以增加飢餓感,提高食慾。
5.合理膳食
保證營養全面而均衡。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預防

預防工作的重點應是加強兒童保健,進行營養指導,宣傳合理的餵養知識,注意衛生,預防疾病。
1.合理餵養
大力鼓勵母乳餵養,生後4個月內完全母乳餵養,4~6個月應逐漸按需添加輔食。母乳不足者,或不宜母乳餵養者應採取合理的混合餵養或人工餵養。不應該單獨供給澱粉類或煉乳、麥乳精等餵養。對幼兒應注意食物成分的正確搭配,對偏食、挑食的習慣予以糾正。
2.防治疾病
改善個人和環境衛生,防止急、慢性傳染病的發生,注意食具的消毒,防止胃腸道疾病的發生,按期進行預防接種,對唇裂、齶裂、先天性肥厚性幽門狹窄進行及時處理。
3.生長發育監測
套用生長發育監測圖,定期測體重並在生長發育監測圖上標出,將測量結果連成曲線,如發現體重增長緩慢、不增或下跌,應及時尋找原因予以處理。
4.合理安排生活制度
保證睡眠,適當的戶外運動和身體鍛鍊,使小兒生活具有規律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