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佛灣位於聖壽寺右側,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築為一座石砌的壇台,高2.31、東西寬16.50、進深7.90米。壇台上用條石砌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薩像,通編為9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小佛灣
- 地理位置:聖壽寺右側
- 氣候類型:不詳
- 占地面積:高2.31、東西寬16.50、進深7.90米
簡介

小佛灣位於聖壽寺右側,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築為一座石砌的壇台,高2.31、東西寬16.50、進深7.90米。壇台上用條石砌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薩像,通編為9號。
小佛灣位於聖壽寺右側,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築為一座石砌的壇台,高2.31、東西寬16.50、進深7.90米。壇台上用條石砌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薩像,通編...
小佛灣摩崖石窟 位於距汾陽市三十里桃花洞景區溝口0.5公里處,北側懸崖峭壁上依山崖雕鑿一石龕,內雕造釋迦牟尼像一尊,像高1米,面部已被人為的破壞(半臉已殘缺...
小佛灣位於聖壽寺右側,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築為一座石砌的壇台,高2.31、東西寬16.50、進深7.90米。壇台上用條石砌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薩像,通編...
還有“小佛灣”、“大佛灣”、“黃廬嶺”三個風景區。小佛灣景區主要包括峪口虹蹲魚養殖場、狐仙洞、隱山仙王洞、小佛灣摩崖石窟、東西馬道、二郎神箭眼、石台...
寶頂山石刻位於大足區城東北15公里處,包括以聖壽寺為中央的大佛灣、小佛灣造像始刻於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至南宋淳佑九年(1249年)結束。寶頂山石刻以...
大足寶頂山石刻包括以聖壽寺為中心的大佛灣、小佛灣近萬尊大型佛教密宗道場,凡佛典所載,無不備列,幾乎將一代大教搜羅畢盡,且以“神的人化,人的神化”創新...
整個小佛灣的石刻,雖屢遭破壞,但仍不失為一座瑰麗多彩的古代藝術寶庫。[2] 聖壽寺景點 編輯 聖壽寺密宗道場 大足聖壽寺 聖壽寺位於著名的寶頂山大石刻群內。寶...
摔分開成現在的道路;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這裡,每年3月初三在這裡舉行在大佛爺灣...還有“小佛灣”、“大佛灣”、“黃櫨嶺”三個風景區。山西汾州核桃歷史悠久,...
摔分開成現在的道路;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這裡,每年3月初三在這裡舉行在大佛爺灣...還有“小佛灣”、“大佛灣”、“黃櫨嶺”三個風景區。山西汾州核桃歷史悠久,...
北山摩崖造像位於山巔(俗稱佛灣),開鑿於公元892—1162年(唐景福元年至南末紹興)。造像崖面長約300米,高7—10米。龕窟密如蜂房,分為南、北兩段,通編為290號...
四、小佛灣 96 五、聖壽寺99 六、寶頂山附屬文物 182 七、寶頂山彩版183 南山·石篆山·石門山 243 一、南山 243 二、石篆山245 三、石門山246 四、南...
中國南宋佛教石窟寺。在重慶市大足區城東北15公里寶頂山。以大佛灣為主,包括小佛灣、廣大山、龍潭、松林坡等處。鑿於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 (1179~1249),...
寶頂山在縣城東北17.5公里處,山頂有聖壽寺,造像以寺西北山谷中的大佛灣和寺東面的小佛灣為中心,共有石窟摩崖造像18處,尚有10餘處僅有零星作品。寶頂山石刻...
位於距汾陽市向陽三十里桃花洞溝口2.4公里處,小佛灣附近的北側懸崖上。...... 位於距汾陽市向陽三十里桃花洞溝口2.4公里處,小佛灣附近的北側懸崖上。...
第八卷《寶頂山小佛灣及周邊石窟考古報告 上冊》第八卷《寶頂山小佛灣及周邊石窟考古報告 下冊》第九卷《大足石刻專論》第十卷《大足石刻歷史圖版卷》...
46 13 寶頂山摩崖造像宋 四川省大足縣 包括大佛灣、小佛灣、廣大山、龍潭、松林坡。47 14 石鐘山石窟南詔、大理(公元 649-1094年) 雲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
寶頂山石刻包括以聖壽寺為中心的大佛灣、小佛灣造像,由號稱“第六代祖師傳密印”的趙智鳳於公元1174——1252年間(南宋淳熙至爐子佑年間)歷時70餘年,有總體...
東有小佛灣、到塔、龍頭山、殊始山、黃桷坡, 寶頂山摩崖石刻(3張) 南有高觀音,西有廣大山、松林坡、佛祖岩,北有岩灣、龍潭、對面佛等,共13處景觀。 寶...
小佛灣石塔江蘇省揚州蓮性寺白塔蘇州報恩寺塔鎮江昭關石塔崇教興福寺塔棲霞寺舍利塔雲岩寺塔蘇州瑞光塔羅漢寺雙塔鎮江慈壽塔寧夏回族自治區...
寶頂山摩崖造像始鑿於南宋年間,四周2.5千米內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聖壽寺為中心的大佛灣、小佛灣造像。以大足大佛灣為主體,小佛灣次之,分布在東、南、北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