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赤水市第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2007)135號提案的答覆

第三代表團:鄭祥梅等十二位代表:

您們提出的關於《在新農村建設中加大省級貧困村扶貧力度》的建議收悉。感謝您們對我市扶貧開發工作的關心和支持,我們表示衷心的感謝。現就建議提出的有關問題答覆如下:

2001年,我市按照黔府辦發[2001]55號檔案要求,認真開展了鄉鎮、村基本情況調查統計工作,主要對鄉鎮、村三年(97—9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和農民人均糧食占有量的測算。隨後,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下達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重點鄉(鎮)村的通知《黔扶貧領字[2001]4號》檔案,認定赤水市有重點扶持鄉鎮6個(其中一類鄉鎮2個、二類鄉鎮3個、三類鄉鎮1個);重點扶持村132個(其中一類村51個、二類村77個、三類村4個)。黔開辦[2002]18號檔案和遵市扶開辦[2002]10號檔案,對我市6個重點鄉鎮和132個重點扶持村進行了確定。您們在提案中提到的兩河口鄉就有4個村屬於一類重點扶持村。
2005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以《國開辦[2005]2號檔案》下發了“關於加強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的意見”。省委、省政府按照《國開辦[2005]2號檔案》要求,以《黔黨發[2005]6號檔案》制定下發了“關於切實抓好扶貧開發三項重點工作的意見”,一是提出“三項重點工作”,即:實行整村推進工作;促進貧困地區剩餘勞動力培訓轉移;以龍頭企業為突破口,帶動貧困地區發展特色企業(產業化扶貧)。二是提出了扶貧開發工作的“三項基本目標”,即:改善貧困民眾的基礎生產生活條件;拓寬基本增收門路;提高他們的基本素質。
赤水市嚴格按照黔黨發(2005)6號檔案要求,堅持以“整村推進”村為基礎,以貧困地區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產業化扶貧項目為依託來開展工作的。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項基本目標”和“三項重點工作”的精神,實施新階段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工作,先從一類貧困鄉鎮的一類貧困村;二類貧困鄉鎮一類貧困村;三類貧困鄉鎮一類貧困村;非貧困鄉鎮的一類貧困村實施完後,再實施二類村、三類村,照此類推實施下去。2006年,全市有10個一類村實施了“整村推進”,每個村投入財政扶貧資金25萬元,其中,元厚鎮有7個村、石堡鄉有2有村、寶源鄉有1個村實施了扶貧項目;2007年全市又有10個村實施了“整村推進”,其中,官渡鎮有4個村、兩河口鄉有3個村、葫市鎮有2個村、旺隆鎮有1個村實施了扶貧項目。目前,這10個村正在實施中。
2006年,中央一號檔案提出了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體目標,核心是增加農民的收入,所以,新農村建設和扶貧開發工作是一致的,目前我們實施的整村推進扶貧開發是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好形式、好抓手、好平台,貧困地區新農村建設就是要打好基礎。2006年,我們在實施整村推進中,就把扶貧開發和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加大了資金整合力度。元厚鎮米糧村作為我市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該村包括3個小村,其中有2個村屬於貧困村),在2006年實施整村推進中,投入了35.7萬元的扶貧資金用於該村的進村公路,水利改造和種養殖業項目,這些項目的實施,改善了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為新農村建設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由於新階段扶貧開發工作是以項目為載體,堅持財政扶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以基礎設施建設、種養業和公益事業為主要內容來進行扶貧開發。近幾年我市利用財政扶貧資金在貧困鄉鎮、貧困村實施的通村公路建設,水利設施建設等項目,改善了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直接或間接地促進貧困人口的脫貧致富。通過6年的扶貧開發,使我市的貧困人口逐漸脫貧,貧困人口從2001年的1.3萬多人下降到2006年的1萬多人。對於老弱病殘,基本喪失勞動力的貧困人口,省委、省政府將在今年7月全面實施農村低保制度,這是繼1986年實施有組織、大規模的扶貧開發以來,我省扶貧歷史上的一座新的里程碑。這一制度啟動以後,我市有近萬的貧困人口將徹底解決溫飽問題。
相信,在中央連續四個一號檔案精神指導下,實施新階段扶貧開發,關注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陽光,一定會逐步惠及到所有貧困鄉鎮和廣大貧困農戶。
赤水市農業辦公室
2007年6月9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