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新階段》是許滌新編著的經濟類的著作,首版時間是1956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新階段
- 作者:許滌新
- 首版時間:1956年
- 類別:經濟類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新階段》是許滌新編著的經濟類的著作,首版時間是1956年。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新階段》是許滌新編著的經濟類的著作,首版時間是1956年。作品目錄 目錄 一 用什麼辦法來廢除資本家的所有制 二 改造資本主義工作的新階段 三關於改造資產階級分子的問題 版本信息 經濟所作者:許滌新...
然後在條件成熟時,逐步地變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為社會主義經濟。1953年以前,以加工訂貨、統購包銷為主的初級國家資本主義形式,在私營工業中已有較大發展。過渡時期總路線提出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進入新階段。1953年6月,中央...
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在人民民主專政條件下,通過多種國家資本主義形式,把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改造成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的過程,是社會主義經濟改造的重要內容之一。民族資本主義經濟一方面能吸收工人就業,提供稅收,豐富市場,因而有有...
在此基礎上,中國政府對民族資產階級採取了一系列正確的方針政策,使民族資產階級能夠接受改造。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包括兩個方面:①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採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政策,即在利用資本主義工商業有利於國計民生的積極...
最近,在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開會時,毛澤東同志就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問題,找參加會議的資本家談了兩次話。對這個問題,還沒有同各地的同志談,黨內的思想還不統一。是我們要全面地進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要全面...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建國初期,國家對私人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基本政策是以利用和限制為主。 為了統一金融市場,1952年下半年最先是對私營金融業實行全行業的公私合營,資本家交出經營、財務和人事三權,只拿股息,安排工作。從...
毛澤東1955年10月29日在主要有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執行委員會委員參加的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問題座談會上的講話。1993年收入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七冊。《講話》指出,資本家要把握社會發展的規律,掌握...
談話指出,根據建國以來三年多的經驗,已經可以肯定經過國家資本主義完成對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較健全的方針和辦法,國家資本主義是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和逐步完成社會主義過渡的必經之路。占有大約380萬工人店員的私營工商業,是國家的...
中共江西省委秘書長黃知真在政協江西省委員會暨江西省工商業聯合會聯合擴大會議上的總結髮言(節錄)(1956年1月14日)中共江西省委批轉省工會關於在職工民眾中廣泛宣傳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指示(1956年1月17日)附: 省...
從此,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過程 隨著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開展,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也迅速邁開了步伐。為了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力,逐步克服農業同工商業發展不相適應的矛盾,中共中央積極引導農民組織起來...
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中,把企業的改造和對資產階級分子的改造結合起來,把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改造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1956年實行全行業公私合營後,國家對資本家實行定息制度,公私合營企業基本上已經是社會主義性質,對資本主義工...
八我國過渡時期階級鬥爭的趨勢 版本信息 經濟所作者:許滌新 責任者:許滌新著 出版地:上海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1958 索書號:552.20146/0830(X857)主題詞: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中國 ...
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拼音: 解釋: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把生產資料私有制經濟改造成為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的改革。包括對個體農業、個體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大改造。通過對農業、手工業的改造,建立了社會主義集體經濟...
中國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中國在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過程中,經過合作化的道路,把分散的個體手工業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勞動民眾集體所有制經濟的過程。手工業在中國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1954年,全國個體手工業勞動者約800萬人,...
2.1953年制定第一個五年計畫:開展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逐步進行三大改造 3.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4.1956年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
社會主義改造時期的稅收作用指稅收在1952年我國國民經濟恢復時期到1957年開始社會主義全面建設時期之前,在完成黨和國家規定稅收任務、促進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方面的作用。包括: (1)稅收在配合和促進資本主義工商業...
這標誌著1956年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已基本完成。黨和國家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從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在中國已經建立起來。採用多種形式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造...
對私營進出口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是中國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的內容之一。是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組成部分。當時黨對民族資本主義進出口商2採取利用、限制和改造相結合的政策,即利用他們在海外的貿易關係和他們經營進出口...
就改造的外延而言,包括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漁業社會主義改造,林業社會主義改造、畜牧業社會主義改造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中國從1953年起,全面開展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底,改造的任務基本完成...
1953年,中國共產黨制訂了過渡時期總路線,決定對手工業逐步實行社會主義改造。到1955年參加合作組織的人數為220.6萬人,占手工業從業人數的 29.1%;產值20.16億元,占手工業總產值的29%。1956年1月,在 全國農業、資本主義工商業改造高潮...
才能夠徹底地把資產階級孤立起來,才便於我們徹底地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對農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目的,就是要在農村這個最廣闊的土地上根絕資本主義的來源。強調要爭取三個五年計畫的和平建設時間。
改造的最終目的是變資本主義所有制為社會主義全民所有制,解放生產力。在整個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限制和反限制、改造和反改造的鬥爭是我國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過程中階級鬥爭的主要形式。 1956年,我國在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完成了...
在1953—1957年第一個五年計畫時期,我們一方面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並且在1957年進行了整風運動和反對資產階級右派的鬥爭,另一方面進行了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從1958年開始,我國進入第二個五年計畫時期。
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到1956年已經基本上完成,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在中國全面地建立起來了。這是中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最主要的標誌。中國社會從此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黨的八大正是...
1952年9月,在國民經濟基本恢復情況下,中共中央和毛澤東開始醞釀、提出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中央提出要在10到15年內基本上完成社會主義改造,消滅資產階級和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對私營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任務提上日程,許多中央領導人...
贖買政策是指無產階級取得政權後,以一定代價把資產階級的生產資料逐步實行國有化的政策。馬克思、恩格斯、列寧都曾構想過在一定條件下對資產階級實行贖買。中國共產黨根據民族資本主義的雙重作用和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確定了對民族資產階級...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和學習宣傳,使黨和國家的工作全面轉向動員一切力量為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鬥的新階段。到1956年,我國基本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提前超額完成第一個五年計畫,為...
1954年5月,他回響黨和政府號召,提出對申新紡織公司等榮氏企業實行公私合營,在完成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起了帶頭作用,為新中國的工業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贏得了普遍尊重,被稱為“紅色資本家”。1957年1月初,陳毅同志...
全國擴展公私合營工業計畫會議於1954年12月5日至1955年1月8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原擬討論1955年與1955年到1957年擴展公私合營工業的計畫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組織領導方案,並交流擴展公私合營工作的經驗。但會議一開始,...
公私合營是中國對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實行社會主義改造所採取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高級形式。大體上經過個別企業的公私合營和全行業公私合營兩個階段。中文名 公私合營 外文名 joint state-private ownership 拼音 gōng sī hé yíng 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