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匈和約,是1947年2月10日在巴黎簽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英、美、捷、南等十二國同前軸心附庸國匈牙利之間的和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對匈和約
- 發生時間:1947年2月10日
- 發生地點:巴黎
對匈和約,是1947年2月10日在巴黎簽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英、美、捷、南等十二國同前軸心附庸國匈牙利之間的和約。
對匈和約,是1947年2月10日在巴黎簽訂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英、美、捷、南等十二國同前軸心附庸國匈牙利之間的和約。對匈和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英、美、捷、南等十二國同前軸心附庸國匈牙利之間的和約。1947年2月10日...
(戊)如匈牙利與捷克斯洛伐克之間沒有簽訂關於割讓地區的居民移居匈牙利的雙邊協定,捷克斯洛伐克應保障該地區居民的充分的人權和公民權。1946年2月27日捷匈關於交換居民的協定所規定的一切保障和特權,將適用於自願離開劃歸捷克斯洛伐克的地區的人。五、上述疆界在本條約附屬檔案一的圖一和圖二中標明。(第二部分至第六部...
中匈友好合作條約 《中匈友好合作條約》是中國與匈牙利之間的條約。1959年5月6日在北京簽訂,同年11月2日生效。在未修改或宣布終止前一直有效。主要內容是在相互尊重主權、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發展和鞏固友好合作關係;就兩國關心的一切重要國際問題進行磋商,特別注重保障兩國的領土完整和國家安全。
蘇匈友好合作互助條約,蘇聯與匈牙利之間的條約。1948年2月18日在莫斯科簽訂。有效期二十年。規定:締約雙方採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以防止來自德國或其他同德國結盟的國家的戰爭威脅;如果締約一方受到德國或同德國有聯繫的任何國家的武裝進攻,另一國立即予以全力援助;締約一方不參加反對締約另一方的同盟、集團及行動和措施...
羅匈友好合作互助條約 羅匈友好合作互助條約,羅馬尼亞和匈牙利之間的條約。1948年1月24日在布達佩斯簽訂。有效期二十年。條約規定:若締約一方遭到德國或同德國聯合的任何其他國家進攻,另一方立即予以全力援助;締約一方對另一方實行持久友好政策,發展雙方間的經濟、文化合作。
波匈友好合作互助條約,波蘭與匈牙利之間的條約。1948年6月18日在華沙簽訂。為期二十年。規定雙方採取一切共同措施消除德國或其他國家的侵略威脅,一方捲入這種“敵對行動”時,另一方應全力給予包括軍事在內的援助。1968年5月雙方在布達佩斯續訂本條約,為期二十年,並規定兩國加強經濟文化外交等合作。
匈人(Hun), 是一個古代生活在歐亞大陸的遊牧民族在漢語中的稱呼。他們在4世紀西遷到了歐洲東部,併入侵東、西羅馬帝國。歐洲的古文獻對此一民族及其在歐洲的事跡有若干敘述。民族 現代中文書籍有時也把他們稱為“匈奴人”,但匈人和古代位於中國大陸的匈奴人是否有血緣關係或系同一民族尚無定論。使用DNA等測試...
除上述共同條款外,對羅、保、匈和約還包括在多瑙河航行自由的一般規定;對意和約還包括關於戰爭罪行,關於聯合國家在意的財產、權利和利益,以及解決爭議等特別條款。除對芬(未被占領)和約外,其他和約都規定,自和約生效之日起90天內盟軍從占領國撤出,但蘇聯有權在匈、羅領土上留駐維持與奧地利蘇占區交通線...
鹹既受莽孝單于之號,馳出塞歸庭,具以見脅狀白單于。單于更以為於粟置支侯,匈侯賤官也。後助病死,莽以登代助為順單于。厭難將軍陳欽、震狄將軍王巡屯雲中葛邪塞。是時,匈奴數為邊寇,殺將率吏士,略人民,驅畜產去甚眾。捕得虜生口驗問,皆曰孝單于鹹子角數為寇。兩將以聞。四年,莽會諸蠻夷...
對羅和約,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英、美、捷等十一國同前軸心附庸國羅馬尼亞之間的和約。1947年2月10日在巴黎簽訂。和約規定:結束上述十一國同羅馬尼亞之間的戰爭狀態;確認1940年6月28日蘇羅協定所規定的蘇羅邊界,即羅馬尼亞把比薩拉比亞和北布科維納兩地區割予蘇聯;恢復1938年1月1日時的羅匈邊界和1941年1月1日...
聖斯特法諾初步和約是1878年簽訂的政治條約 全俄羅斯皇帝陛下和奧斯曼皇帝陛下,本著給各自的國家和人民以恢復和保障和平的恩賜和防止發生可能威脅這一和平之任何新的複雜情況的願望,茲為制訂、締結和簽署初步和約指派自己的全權代表:(全權代表姓名略。--編者)上述全權代表互相校閱全權證書認為妥善後,認定下列各條...
中匈關於匈牙利償還中國貿易順差的換文是由匈牙利在1965年03月26日,於布達佩斯簽定的條約。(簽訂日期1965年3月26日 生效日期1965年1月1日)(一)對方來文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貿易代表團團長 尊敬的團長同志:我榮幸地確認,在匈牙利人民共和國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進行一九六五年交換貨物和付款...
匈牙利總共失去72%的領土(割地情況見概述圖;圖中粉紅色區域為匈歷史領土,紅色線條為條約規定的各國國界),人口由二千零八十萬大幅減至六百五十萬,也喪失統治了八百年的唯一海港里耶卡(今克羅地亞海港)。歷史影響 由於一戰本身是一次爭霸性質的非正義戰爭,戰後的巴黎和會又是一次“分贓”式的會議,這就使得特里...
最後由蘇、美、英、法外長會議研究並確定和約之最後文本。第二屆外長會議(1946.4.25~5.16,6.15~7.12) 在巴黎召開。蘇、美、英、法四國外長就五國和約內容的一些主要問題達成協定,基本上完成了對羅、保、匈三國和約的草案,對意和約草案尚有一些主要條款懸而未決。為審查上述和約草案,召開了...
對匈和約 匈與奧、南、羅邊界仍維持1938年1月1日原有的邊界。1938和1940年維也納仲裁裁決無效。匈、捷邊界略作有利於捷方的改變。陸軍限 6.5萬人,空軍限5000人。給蘇2億美元、給捷、南各1億美元的賠款。 對芬和約 根據1944年 9月19日停戰協定,芬蘭確認將貝柴摩省歸還給蘇聯,除此以外應維持1941年...
蘇俄政府決定退出帝國主義戰爭,並於1918年3月同德國及其同盟國-奧匈帝國、土耳其、保加利亞簽訂《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約》,俄國完全退出戰爭。 ③美國參戰。1914年大戰爆發後,美國宣布中立。壟斷資產階級利用戰爭,向交戰雙方出售軍火物資,大發橫財。1917年3月,美國政府藉口德國宣布恢復“無限制潛艇戰”和德國密電...
如今因為小官吏破壞了和約的緣故,我懲罰右賢王,派他到西邊去尋找月氏打擊他們。依靠上天的福佑,官吏和士卒皆很精良,戰馬強壯有力,因此已平滅了月氏,把反抗不服的全部殺死,並降服了一般百姓。平定了樓蘭、烏孫、呼揭和他們旁邊的二十六個國家,都變成匈奴的臣民。那些善於彎弓射箭的人們,合併成一家。北方已經...
衛律(生卒年不詳),約生活在漢武帝、漢昭帝時期,在匈奴為謀主。他的父親歸順西漢,是居住在長水(滻水支流)附近的胡人。衛律漢化頗深,與協律都尉李延年交好,因此李延年曾在漢武帝面前舉薦衛律出使匈奴。背漢入匈 衛律的父親原本是長水的胡人,衛律漢化頗深,與協律都尉李延年關係親密,受到李延年舉薦出使...
塞保條約,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之間在1912年3月13日秘密締結。塞保條約,塞爾維亞與保加利亞之間的盟約。1912年3月13日秘密締結。據約,雙方相互保障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一旦締約國中一方遭到他國攻擊,另一國應動用全部力量予以支援;任何大國(尤指奧匈帝國)企圖兼併或占領處於土耳其統治下任何一部分巴爾幹領土,致使締約...
1444年11月10日,由蘇丹穆拉德二世率領的土耳其軍隊(約4萬-6萬人)和由波蘭國王兼匈牙利國王瓦迪斯瓦夫三世及匈牙利將領亞諾什·匈雅提率領的匈牙利和瓦拉幾亞聯軍(約2萬-3萬人)在黑海沿岸發生的會戰。結果聯軍幾乎全軍覆滅,瓦迪斯瓦夫三世陣亡,匈雅提逃生。此戰役後,土耳其人在巴爾幹半島的黑海沿岸控制了瓦爾納這...
第五十八節 德義英法各國批准和約 第五十九節 和會通知中立國對俄政策,又各國簽定國際航空專約 第六十節 國際聯合會之保工公會 第六十一節 布約簽字又補簽奧約修正附屬檔案及塞而維亞補簽奧約 第六十二節 協約十四國與德代表行和約批准書交換禮 第六十三節 高等會議提交對匈條約 第八章 會議後之山東問題與聯合會 ...
普魯士贏下了所有三場戰爭,意味著1815年和約簽字方中已無任何一方支持奧地利在中歐的利益,整個德意志只接受普魯士的君主統治。自此,奧地利帝國再也無力干預德意志事務。1871年1月18日,普魯士首相奧托·馮·俾斯麥成功統一了多個德意志邦國,建立了德意志帝國。由這個時間開始,所有德意志邦國都能被統一稱為“德國”。對於...
11月下旬,中國駐丹麥公使顏惠慶(在中德絕交前為中國駐德兼駐丹公使,是當時中國駐外使節中最了解對德事務的人)草擬中國對德、奧、匈的媾和條件14條,並於12月11日電告北京外交部及駐法公使胡惟德,以作為中國在和會中對德提出要求的參考。其主要內容為:德國應支付中國戰俘收容費、賠償中國戰事損失,彼此發還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