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禮(射(中國古代六藝之一))

射禮(中國古代六藝之一)

射(中國古代六藝之一)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射”乃中國古代六藝之一,古書有云: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躟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自秦漢以降,隨著儒家思想的滲入及禮儀制度的更新完善,確立了五禮(吉、凶、賓、軍、嘉)的制度化這一禮制史上的重要進程,其成熟的標誌為唐玄宗開元二十年(732)《大唐開元禮》的頒布。

射禮是中華禮儀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主要內容是賓主拜揖行禮,司射放好壺、中、算,宣布投壺之令(規則),主要有:必須將箭矢的端首擲入壺內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搶先連投者投入亦不予計分;投中獲勝者罰不勝者飲酒等等。至此,司射上堂對賓行揖禮,稟告賓:“三耦座射”(意思是三耦都已射畢)賓行揖禮還。射禮講求立德正己、禮樂相和。倡導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的文明,射禮講究謙和、禮讓、莊重,提倡“發而不中、反求諸己”,重視人的道德自省。在本質上是一種健康道德的巧妙導引方式,是華夏先民寓德於射、寓禮於射、寓教於射的珍貴的人文實踐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射禮
  • 外文名:archery
  • 作用:立德正己、禮樂相和
  • 民族:漢
  • 意義:華夏獨特的人文景觀
射禮正義,古籍釋義,主要分類,射禮程式,典籍記載,歷史演變,兩漢射禮,唐代射禮,北宋射禮,清代射禮,其他相關,重要意義,

射禮正義

古籍釋義

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諸己,己正而後發。發而不中,則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禮記·射義》

主要分類

射禮分為四種。
一是大射,是天子、諸侯祭祀前選擇參加祭祀人而舉行的射祀;大射前燕飲依燕禮,納賓、獻賓、酬酢及奏樂歌唱娛賓,宴畢而後射。掌管大射禮儀的司射,袒露左臂,執弓挾矢到階前請求射禮開始,有司將弓矢獻給君王,並設定計算成績的“中”和算籌,以及懲處違禮者用的“撲”。中是盛放算籌的器具,刻製成獸類跪伏之形,背上可容八算。按規定君王用“皮樹中”(皮樹是一種人面獸身的動物)、“閭中”(閭是一種獨角獸,如驢)和虎中。大夫用兕中,士用鹿中。
二是賓射,是諸侯朝見天子或諸侯相會時舉行的射禮;
三是燕射,是平時燕息之日舉行的射禮;
四是鄉射,是地方官為薦賢舉士而舉行的射禮;射禮前後,常有燕飲,鄉射禮也常與鄉飲酒禮同時舉行。據《儀禮》記載,周代社會的每年春秋,各鄉下屬的州,都要會聚民眾習射,並且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程式,稱為“鄉射禮”。鄉射的比射以二人為一組,稱為“耦”。天子的射禮用六耦,諸侯用四耦,大夫、士用三耦,稱為“正耦”。鄉射禮用大夫的正耦,所以是三耦。司射從州學中挑選六名德才兼備的學子,配成三耦,然後進行所謂“三番射”:第一番射側重於對射手的教練,第二番射側重於比賽,但參加者除三耦外,還有主人、特邀的佳賓和眾賓,根據射擊的成績,分出勝負。第三番射與二番射基本相同,但有音樂伴奏。鄉射禮不僅是一種娛樂,還有敦化民俗的作用。

射禮程式

1.備禮:做好舉禮的各種準備工作。布置好場地,組織好參禮及觀禮人員。把弓、箭、筭籌等器具搬到西堂下陳設好。司射、有司、射者在西堂下面向南列隊站好。獲者就位。主人在場地外迎接賓的到來。
2.迎賓:賓至,主人迎上,相互行揖禮入場登堂而立。
3.開禮:司射自堂西取弓及箭,登堂報告賓,“弓矢既具,有司請射”。賓辭讓,對曰:“某不能。為二三子。”許諾。司射踏在階上,東北面告於主人,曰:“請射於賓,賓許。”請注意,射禮全過程中,司射都需挾乘弓矢。如果弓箭匱乏,可不做強求。
4.配耦:司射把六名射者,將射藝相近者兩兩配合為一組,一共三組,分別稱為上耦、次耦、下耦,是所謂“三耦”,每耦有上射、下射各一名。
5.納射器:就是司射命令射者取納弓箭用具。司射下階,面向西命射者“納射器”。上耦兩人取各取弓一把,箭四隻。
6.倚旌:就是司射命令獲者以旌旗為射者指示靶心的位置。司射命獲者,“倚旌於侯中”。獲者把旌旗倚靠在侯的中央,為全場指示箭靶中心的位置。司射命令三耦:“依次而射,不得雜越!”上耦脫去左手的外衣衣袖,在右手拇指上戴上鉤弓弦用的扳指,在左手臂上套好護臂,左手執弓,右手的指間夾一支箭,另外三支插在腰帶中。
射禮(射(中國古代六藝之一))
7.誘射:即司射為眾射者做示範。這其中有詳細的禮節過程:由堂西行揖禮,然後進。到階下時,北面行揖禮。踏上階,揖。走上堂,揖。先將左足踩到射位符號上,面朝西,再扭頭向南,注視靶的中部,表示心志在射箭,然後俯身察看雙足,調整步武,最後開弓射箭,直至將四支箭全部射完。獲者在其射完後,自乏後出,把箭取回,插到堂西的箭架上,然後返回原位。
8.一番射:第一輪射。第一番射是習射,所以不管射中與否,都不計成績。上耦的兩位射手上堂射擊,按照司射的要求在射位站好,目光盯住靶心,等待司射的命令。司射在堂下命令道:“無射獲,無獵獲!”(意思是,不許射傷報靶者!不許驚嚇報靶者!)上射向司射行禮後射擊,射出一箭後,再從腰間抽出一支箭搭在弦上,然後由下射射。如此輪流更替,直到將各自的四支箭射完。報靶者揚聲向堂上報告射中的結果。接著,上耦下堂,次耦上堂,雙方在西階前交錯時,相揖致意。(詳細的禮節見前述禮儀要求部分)次耦習射的儀式與上耦相同。最後,次耦下堂,下耦上堂習射。至此,司射上堂對賓行揖禮,稟告賓:“三耦座射”(意思是三耦都已射畢)賓行揖禮還。
9.二番射:第二輪射。第二番射是正式比賽,要根據射箭的成績分出勝負。參加者除三耦之外,還有主人和賓。主人與賓配合為一耦,主人擔任下射,以示謙敬。
首先由三耦比射。司射命令上耦開始射擊。兩位射手相互拱手行禮後上堂,報靶者迅速離開靶位。司射宣布說:“不貫不釋!”(凡是沒有射穿箭靶的,一律不計成績!)兩位射手像第一番射時那樣輪流開弓射箭。如果射中箭靶,負責計算成績的有司,就抽出一支筭籌丟在地上。上射的筭籌丟在右邊,下射的筭籌丟在左邊。如此這般,三耦全部射畢。
接著是由賓與主人配合成的耦上堂比射。比射的程式以及計算中靶次數的方法,與先前一樣。射畢,有司拿起剩餘的筭籌報告賓:“左右卒射”(左右射都已射完)然後,有司開始按照前面《計算成績的方法》一節所介紹的方法,統計最後成績並向賓報告。
射禮(射(中國古代六藝之一))
最後是罰酒及獻酒環節。司射命令三耦和主賓耦:“勝者皆袒決遂,執張弓。不勝者皆襲,說決拾,卻左手,右加弛弓於其上,遂以執弣。”(意思是,勝方射手脫去左袖,戴上扳指,套上護臂,手執拉緊弦的弓(表示能射)。負方射手穿上左衣袖,脫下扳指和護臂,將弓弦鬆開。)各耦射手先後上堂,負方射手站著將罰酒喝完,再向勝方射手拱手行禮。司射酌酒向報靶者獻酒,併到靶前的左、中、右三處致祭。司射酌酒向堂下釋籌的有司獻酒。第二番射至此完成。
10.三番射:第三番射的過程與二番射基本相同,只是比射時有音樂伴奏。樂工演奏《詩經·召南》中的《騶虞》,樂曲的節拍,要演奏得均勻如一。司射在堂下宣布:“不鼓不釋!”(不按鼓的節奏射箭的,不得計數!)三番射與二番射的程式相同,先由三耦比射,然後主賓耦比射。凡是應著鼓的節拍而射中靶心者,有司就抽出一支筭籌扔到地上,最後將比賽的結果稟告賓:勝方贏若干籌,或者是雙方射平。三耦、賓、主人順序上堂,負方射手喝罰酒。三番射至此結束。
11.旅酬:是射禮的餘興節目,古禮要求從身份高的人開始,依次向下進酬酒。我們建議,不分身份等級,參禮者相互敬茶或水。敬飲之前需相互行揖禮,樂隊循環奏樂以助興。
12.送賓:賓起身告辭,走到西階時,樂工奏《陔》的樂曲。賓出場地,參禮者皆相隨,主人在門外以再拜之禮相送。然後,所有參禮人員相互行揖禮告別。最後,主人組織有關人員收拾器具、打掃射禮場地。

典籍記載

鄉射之禮
主人戒賓。賓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乃請。賓禮辭許。主人再拜,賓答再拜。主人退,賓送再拜。
乃席賓,南面,東上。眾賓之席,繼而西。席主人於阼階上,西面。
尊於賓席之東,兩壺,斯禁,左玄酒。皆加勺。篚在其南,東肆。設洗於阼階東南,南北以堂深,東西當東榮。水在洗東,篚在洗西,南肆。
射禮(射(中國古代六藝之一))
縣於洗東北,西面。乃張侯,下綱不及地武。不系左下綱,中掩束之。乏參侯道居侯黨之一,西五步。
羹定。主人朝服,乃速賓。賓朝服出迎,再拜。主人答再拜,退。
賓送再拜。賓及眾賓遂從之。
及門,主人一相出迎於門外,再拜,賓答再拜。揖眾賓。主人以賓揖,先入。賓厭眾賓,眾賓皆入門左,東面北上。賓少進,主人以賓三揖,皆行。及階,三讓,主人升一等,賓升。主人阼階上當楣北面再拜,賓西階上當楣北面答再拜。
主人坐取爵於上篚,以降。賓降。主人阼階前西面坐奠爵,興,辭降,賓對。主人坐取爵,興,適洗,南面坐奠爵於篚下,盥洗。賓進,東北面辭洗。主人坐奠爵於篚,興、對,賓反位。主人卒洗,壹揖,壹讓,以賓升。賓西階上北面拜洗。主人阼階上北面奠爵,遂答拜,乃降。賓降,主人辭降,賓對。主人卒盥,壹揖、壹讓升。賓升,西階上疑立。主人坐取爵,實之,賓席之前西北面獻賓。賓西階上北面拜,主人少退。賓進受爵於席前,復位。主人阼階上拜送爵。賓少退。薦脯醢。賓升席自西方。乃設折俎。主人阼階東疑立。賓坐,左執爵,右祭脯醢。奠爵於薦西,興,取肺,坐絕祭。尚左手,嚌之,興,加於俎。
坐脫手,執爵,遂祭酒,興,席末坐啐酒。降席,坐奠爵,拜,告旨,執爵興。主人阼階上答拜。賓西階上北面坐卒爵,興。坐奠爵,遂拜,執爵興。主人阼階上答拜。
賓以虛爵降。主人降。賓西階前東面坐,奠爵,興,辭降,主人對。
賓坐取爵,適洗,北面坐奠爵於篚下,興,盥洗。主人阼階之東,南面辭洗。賓坐,奠爵於篚,興對。主人反位。賓卒洗,揖讓如初,升。主人拜洗,賓答拜,興,降盥,如主人之禮。賓升,實爵,主人之席前東南面酢主人。主人阼階上拜,賓少退。主人進受爵,復位。賓西階上拜送爵。薦脯醢。主人升席自北方。乃設折俎。祭如賓禮,不告旨。自席前適阼階上,北面坐卒爵,興。坐奠爵,遂拜,執爵興。賓西階上北面答拜。主人坐奠爵於序端,阼階上再拜崇酒,賓西階上答再拜。
射禮(射(中國古代六藝之一))
主人坐取解於篚以降。賓降,主人奠觶辭降。賓對,東面立。
主人坐取觶,洗。賓不辭洗。卒洗,揖讓升。賓西階上疑立。主人實觶,酬之。阼階上北面坐奠觶,遂拜,執觶興。賓西階上北面答拜。主人坐祭,遂飲,卒觶,興。坐奠觶,遂拜,執觶興。賓西階上北面答拜。主人降洗。賓降辭,如獻禮。升,不拜洗。賓西階上立。主人實觶,賓之席前北面。賓西階上拜。主人坐奠觶於薦西。賓辭,坐取觶以興,反位。主人阼階上拜送。賓北面坐奠觶於薦東,反位。
主人揖降。賓降,東面立於西階西,當西序。主人西南面三拜眾賓,眾賓皆答一拜。主人揖升,坐取爵於序端,降洗,升實爵,西階上獻眾賓。眾賓之長升拜受者三人,主人拜送。坐祭立飲,不拜既爵,授主人爵,降復位。眾賓皆不拜受爵,坐祭,立飲。每一人獻,則薦諸其席。眾賓辯有脯醢。主人以虛爵降,奠於篚。
揖讓升。賓厭眾賓升,眾賓皆升,就席。一人洗,舉觶於賓。
升實觶,西階上坐奠觶,拜,執觶興。賓席末答拜。舉觶者坐祭,遂飲,卒觶,興。坐奠觶,拜,執觶興。賓答拜。降洗,升實之,西階上北面。賓拜。舉觶者進,坐奠觶於薦西。賓辭,坐取以興。舉觶者西階上拜送。賓反奠於其所。舉觶者降。
大夫若有遵者,則入門左。主人降。賓及眾賓皆降,復初位。
主人揖讓,以大夫升。拜至,大夫答拜。主人以爵降,大夫降。主人辭降。大夫辭洗,如賓禮。席尊於東。升,不拜洗。主人實爵,席前獻於大夫。大夫西階上拜,進受爵,反位。主人大夫之右拜送。大夫辭加席。主人對,不去加席,乃薦脯醢。大夫升席。設折俎。祭如賓禮,不嚌肺,不啐酒,不告旨,西階上卒爵,拜。主人答拜。大夫降洗,主人復阼階,降辭如初。卒洗,主人盥,揖讓升。大夫授主人爵於兩楹間,復位。主人實爵,以酢於西階上。坐奠爵,拜。大夫答拜。坐祭,卒爵,拜。大夫答拜。主人坐奠爵於西楹南,再拜崇酒。大夫答拜。主人復阼階,揖降。大夫降,立於賓南。主人揖讓,以賓升。大夫及眾賓皆升,就席。
射禮(射(中國古代六藝之一))
席工於西階上,少東。樂正先升,北面立於其西。工四人,二瑟,瑟先。相者皆左何瑟,面鼓,執越,內弦,右手相。入,升自西階,北面東上。工坐。相者坐授瑟,乃降。笙入,立於縣中,西面。乃合樂《周南·關睢》、《葛覃》、《卷耳》、《召南·鵲巢》、《采繁》、《采蘋》。工不興,告于樂正曰:“正歌備。”樂正告於賓,乃降。
主人取爵於上篚,獻工。大師,則為之洗。賓降,主人辭降。
工不辭洗。卒洗,升實爵。工不興,左瑟,一人拜受爵。主人阼階上拜送爵。薦脯醢。使人相祭。工飲,不拜既爵,授主人爵。眾工不拜,受爵,祭飲,辯有脯醢,不祭,不洗。遂獻笙於西階上。笙一人拜於下,盡階,不升堂,受爵。主人拜送爵。階前坐祭,立飲,不拜既爵。升,授主人爵。眾笙不拜,受爵,坐祭,立飲。辯有脯醢,不祭。主人以爵降,奠於篚,反升,就席。
主人降席自南方,側降。作相為司正,司正禮辭,許諾。主人再拜,司正答拜。主人升就席。司正洗觶,升自西階,由楹內適阼階上,北面受命於主人。西階上北面請安於賓,賓禮辭,許。司正告於主人,遂立於楹間以相拜。主人阼階上再拜,賓西階上答再拜,皆揖就席。司正實觶,降自西階,中庭北面坐奠觶。興,退,少立。進,坐取觶,興。反坐,不祭,遂卒觶,興。坐奠觶,拜,執觶興。洗,北面坐奠於其所,興。少退,北面立於觶南。未旅。
三耦俟於堂西,南面東上。司射適堂西,袒決遂,取弓於階西,兼挾乘矢,升自西階。階上北面告於賓曰:“弓矢既具,有司請射。”賓對曰:“某不能,為二三子。”許諾。司射適阼階上,東北面告於主人曰:“請射於賓,賓許。”
司射降自西階,階前西面命弟子納射器。乃納射器,皆在堂西。
賓與大夫之弓倚於西序,矢在弓下,北括。眾弓倚於堂西,矢在其上。主人之弓矢在東序東。
司射不釋弓矢,遂以比三耦於堂西。三耦之南,北面,命上射曰;“某御於子。”命下射曰;“子與某子射。”
司正為司馬。司馬命張侯,弟子說束,遂系左下綱。司馬又命獲者倚旌於侯中。獲者由西方,坐取旌,倚於侯中,乃退。
樂正適西方,命弟子贊工,遷樂於下。弟子相工如初入,降自西階,阼階下之東南,堂前三笴,西面北上坐。樂正北面立於其南。司射猶挾乘矢以命三耦:“各與其耦讓取弓矢,拾。”三耦皆袒決遂。有司左執弣右執弦而授弓,遂授矢。三耦皆執弓,搢三而挾一個。司射先立於所設中之西南,東面。三耦皆進,由司射之西,立於其西南,東面北上而俟。
射禮(射(中國古代六藝之一))
司射東面立於三耦之北,搢三而挾一個,揖進。當階,北面揖,及階,揖,升堂,揖。豫則鉤楹內,堂則由楹外。當左物,北面揖,及物,揖。左足履物,不方足,還。視侯中,俯正足。不去旌。誘射,將乘矢。執弓不挾,右執弦。南面揖,揖如升射。降,出於其位南。適堂西,改取一個,挾之。遂適階西,取撲搢之以反位。
司馬命獲者執旌以負侯。獲者適侯,執旌負侯而俟。司射還,當上耦,西面作上耦射。司射反位。上耦揖進,上射在左,並行。
當階,北面揖,及階,揖。上射先升三等,下射從之,中等。上射升堂,少左。下射升,上射揖,並行。皆當其物,北面揖,及物,揖。
皆左足履物,還,視侯中,合足而俟。司馬適堂西,不決遂,袒執弓,出於司射之南,升自西階,鉤楹,由上射之後,西南面立於物間。左執蕭,南揚弓,命去侯。獲者執旌許,諾聲不絕以至於乏。坐,東面偃旌,興而俟。司馬出於下射之南,還其後,降自西階。反由司射之南,適堂西,釋弓,襲,反位,立於司射之南。司射進,與司馬交於階前,相左,由堂下西階之東,北面視上射,命曰:“無射獲,無獵獲。”上射揖,司射退,反位。乃射。上射既發,挾弓矢,而後下射射。拾發,以將乘矢。獲者坐而獲,舉旌以宮,偃旌以商,獲而未釋獲。卒射,皆執弓不挾,南面揖,揖如升射。上射降三等,下射少右,從之,中等。並行,上射於左。與升射者相左,交於階前,相揖。由司馬之南,適堂西,釋弓、說決拾、襲而俟於堂西,南面,東上。三耦卒射,亦如之。司射去撲,倚於西階之西,升堂,北面告於賓曰:“三耦卒射。”賓揖。
司射降,搢撲,反位。司馬適堂西,袒執弓,由其位南,進,與司射交於階前相左,升自西階。鉤楹,自右物之後,立於物間,西南面,揖弓,命取矢。獲者執旌,許諾聲不絕,以旌負侯而俟。司馬出於左物之南,還其後,降自西階。遂適堂前,北面立於所設楅之南,命弟子設楅。乃設楅於中庭,南當洗,東肆。司馬由司射之南退,釋弓於堂西,襲,反位。弟子取矢,北面坐委於楅,北括,乃退。司馬襲進,當楅南,北面坐,左右撫矢而乘之。若矢不備,則司馬又袒執弓如初,升命曰:“取矢不索。”弟子自西方應曰:“諾。”乃復求矢,加於楅。
司射倚撲於階西,升,請射於賓,如初。賓許諾。賓、主人、大夫若皆與射,則遂告於賓,適阼階上告於主人。主人與賓為耦。遂告於大夫,大夫雖眾,皆與士為耦。以耦告於大夫曰:“某御於子。”西階上北面作眾賓射。司射降,搢撲,由司馬之南適堂西,立,比眾耦。眾賓將與射者皆降,由司馬之南適堂西,繼三耦而立,東上。大夫之耦為上,若有東面者,則北上。賓、主人與大夫皆未降,司射乃比眾耦辯。
射禮(射(中國古代六藝之一))
遂命三耦拾取矢,司射反位。三耦拾取矢,皆袒決遂,執弓,進立於司馬之西南。司射作上耦取矢,司射反位。上耦揖進,當楅北面揖,及楅揖。上射東面,下射西面。上射揖進,坐,橫弓,卻手自弓下取一個,兼諸弣,順羽,且興。執弦而左還,退反位,東面揖。下射進,坐,橫弓,覆手自弓上取一個,興。其他如上射。既拾取乘矢,揖,皆左還。南面揖,皆少進。當楅南,皆左還,北面,搢三挾一個。
揖,皆左還,上射於右。與進者相左,相揖,退反位。三耦拾取矢,亦如之。後者遂取誘射之矢,兼乘矢而取之,以授有司於西方,而後反位。
眾賓未拾取矢,皆袒決遂,執弓,搢三挾一個。由堂西進,繼三耦之南而立,東面,北上。大夫之耦為上。
司射作射如初。一耦揖升如初。司馬命去侯,獲者許諾。司馬降,釋弓反位。司射猶挾一個,去撲,與司馬交於階前,升,請釋獲於賓,賓許。降,搢撲,西面立於所設中之東,北面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釋獲者執鹿中,一人執算以從之。釋獲者坐設中,南當楅,西當西序,東面。興受算,坐實八算於中,橫委其餘於中西,南末。興,共而俟。司射遂進,由堂下北面命曰:“不貫不釋。”上射揖。司射退反位。釋獲者坐取中之八算,改實八算於中,興,執而俟。
乃射。若中,則釋獲者坐而釋獲,每一個釋一算。上射於右,下射於左,若有餘算,則反委之。又取中之八算,改實八算於中。
興,執而俟。三耦卒射。
賓、主人、大夫揖,皆由其階降,揖。主人堂東袒決遂,執弓,搢三挾一個。賓於堂西亦如之。皆由其階,階下揖,升堂揖。主人為下射,皆當其物,北面揖,及物揖,乃射。卒,南面揖,皆由其階,階上揖,降階揖。賓序西,主人序東,皆釋弓,說決拾,襲,反位。升,及階揖,升堂揖,皆就席。
大夫袒決遂,執弓,搢三挾一個,由堂西出於司射之西,就其耦。
大夫為下射,揖進,耦少退。揖如三耦。及階,耦先升。卒射,揖如升射,耦先降。降階,耦少退。皆釋弓於堂西,襲。耦遂止於堂西,大夫升就席。
眾賓繼射,釋獲皆如初。司射所作唯上耦。卒射,釋獲者遂以所執余獲升自西階,盡階,不升堂。告於賓曰:“左右卒射。”降,反位,坐委余獲於中西。興,共而俟。
司馬袒決執弓,升命取矢,如初。獲者許諾,以旌負侯,如初。司馬降,釋弓,反位。弟子委矢,如初。大夫之矢,則兼束之以茅,上握焉。司馬乘矢如初。
司射遂適西階西,釋弓,去撲,襲。進由中東,立於中南,北面視算。釋獲者東面於中西坐,先數右獲。二算為純,一純以取,實於左手,十純則縮而委之,每委異之。有餘純,則橫於下。一算為奇,奇則又縮諸純下。興,自前適左,東面。坐,兼斂算,實於左手。一純以委,十則異之,其餘如右獲。司射復位。釋獲者遂進取賢獲,執以升,自西階,盡階,不升堂。告於賓。若右勝,則曰:“右賢於左。”若左勝,則曰:“左賢於右。”以純數告,若有奇者,亦曰奇。若左右鈞,則左右皆執一算以告,曰:“左右鈞。”降復位,坐,兼斂算,實八算於中,委其餘於中西。興,共而俟。
司射適堂西,命弟子設豐。弟子奉豐升,設於西楹之西,乃降。
勝者之弟子洗觶,升酌,南面坐奠於豐上。降,袒執弓,反位。司射遂袒執弓,挾一個,搢撲,北面於三耦之南,命三耦及眾賓:“勝者皆袒決遂,執張弓。不勝者皆襲,說決拾,卻左手,右加弛弓於其上,遂以執弣。”司射先反位。三耦及眾射者皆與其耦進立於射位,北上。司射作升飲者,如作射。一耦進,揖如升射,及階,勝者先升堂,少右。不勝者進,北面坐取豐上之觶。興,少退,立卒觶。進,坐奠於豐下。
興,揖。不勝者先降,與升飲者相左,交於階前,相揖。出於司馬之南,遂適堂西。釋弓,襲而俟。有執爵者。執爵者坐取觶,實之,反奠於豐上。升飲者如初。三耦卒飲。賓,主人、大夫不勝,則不執弓。執爵者取觶降洗,升實之,以授於席前。受觶,以適西階上北面立飲。卒觶,授執爵者,反就席。大夫飲,則耦不升。若大夫之耦不勝,則亦執弛弓,特升飲。眾賓繼飲射爵者辯,乃徹豐與觶。
司馬洗爵,升實之以降,獻獲者於侯。薦脯醢,設折俎。俎與薦皆三祭。獲者負侯,北面拜受爵,司馬西面拜送爵。獲者執爵,使人執其薦與俎從之。適右個,設薦俎。獲者南面坐,左執爵,祭脯醢,執爵興。取肺,坐祭,遂祭酒。興,適左個、中,亦如之。左個之西北三步,東面設薦俎。獲者薦右東面立飲,不拜既爵。司馬受爵,奠於篚,復位。獲者執其薦,使人執俎從之,辟設於乏南。獲者負侯而俟。
司射適階西,釋弓矣,去撲,說決拾,襲。適洗,洗爵。升實之,以降,獻釋獲者於其位,少南。薦脯醢,折俎,有祭。釋獲者薦右東面拜受爵,司射北面拜送爵。釋獲者就其薦坐,左執爵,祭脯醢。興,取肺,坐祭,遂祭酒。興,司射之西北面立飲,不拜既爵。司射受爵,奠於篚。釋獲者少西辟薦,反位。
司射適堂西,袒決遂,取弓於階西,挾一個,搢撲以反位。司射去撲倚於階西,升請射於賓,如初。賓許。司射降,搢撲,由司馬之南適堂西,命三耦及眾賓皆袒決遂,執弓就位。司射先反位。三耦及眾賓皆袒決遂,執弓,各以其耦進,反於射位。
司射作拾取矢。三耦拾取矢如初,反位。賓、主人、大夫降揖如初。
主人堂東,賓堂西,皆袒決遂,執弓,皆進。階前揖,及楅揖,拾取矢如三耦。卒,北面搢三挾一個,揖退。賓堂西,主人堂東,皆釋弓矢,襲。及階揖,升堂揖,就席。大夫袒決遂執弓就其耦。揖皆進,如三耦。耦東面,大夫西面。大夫進坐,說矢束,興反位。而後耦揖進,坐,兼取乘矢,順羽而興,反位,揖。大夫進坐,亦兼取乘矢,如其耦,北面,搢三挾一個,揖退。耦反位。大夫遂適序西,釋弓矢,襲,升即席。眾賓繼拾取矣,皆如三耦,以反位。
司射猶挾一個以進,作上射如初。一耦揖升如初。司馬升,命去侯,獲者許諾。司馬降,釋弓反位。司射與司馬交於階前,去撲,襲。升,請以樂樂於賓。賓許諾。司射降,搢撲,東面命樂正曰:“請以樂樂於賓,賓許。”司射遂適階間,堂下北面命曰:“不鼓不釋。”
上射揖。司射退反位。樂正東面命大師曰:“奏《騶虞》,間若一。”大師不興,許諾。樂正退反位。
乃奏《騶虞》以射。三耦卒射,賓、主人、大夫、眾賓繼射,釋獲如初。卒射,降。釋獲者執余獲,升告左右卒射,如初。
司馬升,命取矢,獲者許諾。司馬降,釋弓反位。弟子委矢,司馬乘之,皆如初。
司射釋弓視算,如初。釋獲者以賢獲與鈞告,如初。降復位。
司射命設豐,設豐、實觶如初。遂命勝者執張弓;不勝者執弛弓,升飲,如初。
司射遂袒決遂,左執弓,右執一個,兼諸弦,面鏃,適堂西,以命拾取矢,如初。司射反位。三耦及賓、主人、大夫、眾賓皆袒決遂,拾取矢,如初。矢不挾,兼諸弦弣以退,不反位,遂授有司於堂西。辯拾取矢,揖,皆升就席。
司射乃適堂西,釋弓,去撲,說決拾,襲,反位。司馬命弟子說侯之左下綱而釋之,命獲者以旌退,命弟子退楅。司射命釋獲者退中與算,而俟。
司馬反為司正,退復觶南而立。樂正命弟子贊工即位。弟子相工,如其降也,升自西階,反坐。賓北面坐,取俎西之觶,興,阼階上北面酬主人。主人降席,立於賓東。賓坐奠觶,拜,執觶興。主人答拜。賓不祭,卒觶,不拜,不洗。實之,進東南面。主人阼階上北面拜,賓少退。主人進受觶。賓主人之西北面拜送。賓揖就席。主人以觶適西階上酬大夫。大夫降席,立於主人之西。如賓酬主人之禮。主人揖就席。若無大夫,則長受酬,亦如之。司正升自西階,相旅,作受酬者曰:“某酬某子。”受酬者降席。司正退立於西序端,東面。眾受酬者拜,興,飲,皆如賓酬主人之禮。辯,遂酬在下者,皆升,受酬於西階上。卒受者以觶降,奠於篚。
司正降復位,使二人舉觶於賓與大夫。舉觶者皆洗觶,升實之,西階上北面皆坐奠觶,拜,執觶興。賓與大夫皆席末答拜。舉觶者皆坐祭,遂飲,卒觶興。坐奠觶,拜,執觶興。賓與大夫皆答拜。舉觶者逆降,洗。升實觶,皆立於西階上,北面東上,賓與大夫拜。舉觶者皆進,坐奠於薦右。賓與大夫辭,坐受觶以興。舉觶者退反位,皆拜送,乃降。
賓與大夫坐,反奠於其所,興。若無大夫,則唯賓。
司正升自西階,阼階上受命於主人,適西階上,北面請坐於賓,賓辭以俎。反命於主人,主人曰:“請徹俎。”賓許。司正降自西階,階前命弟子俟徹俎。司正升立於序端。賓降席,北面。主人降席自南方,阼階上北面。大夫降席,席東南面。賓取俎,還授司正。司正以降自西階,賓從之降,遂立於階西,東面。司正以俎出,授從者;主人取俎,還授弟子,弟子受俎,降自西階以東,主人降自阼階,西面立;大夫取俎,還授弟子,弟子以降自西階,遂出授從者。大夫從之降,立於賓南。眾賓皆降,立於大夫之南,少退,北上。
主人以賓揖讓,說屨,乃升。大夫及眾賓皆說屨,升,坐。乃羞,無算爵。使二人舉觶。賓與大夫不興,取奠觶飲,卒觶,不拜。執觶者受觶,遂實之。賓觶以之主人,大夫之觶長受,而錯,皆不拜。辯,卒受者興,以旅在下者於西階上。長受酬,酬者不拜,乃飲,卒觶,以實之。受酬者不拜受。辯旅,皆不拜。執觶者皆與旅。卒受者以虛觶降奠於篚。執觶者洗,升實觶,反奠於賓與大夫。無算樂。
賓興,樂正命奏《陔》。賓降及階,《陔》作。賓出,眾賓皆出。主人送於門外,再拜。
明日,賓朝服以拜賜於門外,主人不見。如賓服,遂從之,拜辱於門外,乃退。
主人釋服,乃息司正。無介。不殺。使人速。迎於門外,不拜,入升,不拜至,不拜洗。薦脯醢,無俎。賓酢主人,主人不崇酒,不拜眾賓。既獻眾賓,一人舉觶,遂無算爵。無司正。賓不與。征唯所欲,以告於鄉先生君子可也。羞唯所有,鄉樂唯欲。
[記]大夫與,則公士為賓。使能,不宿戒。
其牲狗也。亨於堂東北。
尊綌冪,賓至,徹之。
蒲筵,緇布純。西序之席,北上。
獻用爵,其他用觶。以爵拜者不徒作。
薦:脯用籩,五胑,祭半胑橫於上。醢以豆,出自東房。胑長尺二寸。
俎由東壁,自西階升。賓俎:脊、脅、肩、肺。主人俎:脊、脅、臂、肺。肺皆離。皆右體也。進腠。
凡舉爵,三作而不徒爵。
凡奠者於左,將舉者於右。
眾賓之長一人辭洗,如賓禮。
若有諸公,則如賓禮,大夫如介禮。無諸公,則大夫如賓禮。樂作,大夫不入。
樂正與立者齒。
三笙一和而成聲。
獻工與笙,取爵於上篚。既獻,奠於下篚。其笙,則獻諸西階上。
立者東面北上。
司正既舉觶,而薦諸其位。
三耦者,使弟子,司射前戒之。
司射之弓矢與撲,倚於西階之西。
司射既袒決遂而升,司馬階前命張侯,遂命倚旌。
凡侯:天子熊侯,白質;諸侯糜侯,赤質;大夫布侯,畫以虎豹;士布侯,畫以鹿豕。凡畫者,丹質。
射自楹間。物長如笴,其間容弓,距隨長武。序則物當棟,堂則物當楣。
命負侯者,由其位。
凡適堂西,皆出入於司馬之南。唯賓與大夫降階,遂西取弓矢。
旌,各以其物。無物,則以白羽與朱羽糅,槓長三仞,以鴻脰韜上,二尋。
凡挾矢,於二指之間,橫之。
司射在司馬之北。司馬無事不執弓。
始射,獲而未釋獲;復,釋獲;復用樂行之。
上射於右。
楅,長如笴,博三寸,厚寸有半,龍首,其中蛇交。韋當。楅,髤,橫而奉之,南面坐而奠之,南北當洗。
射者有過則撻之。
眾賓不與射者不降。
取誘射之矢者,既拾取矢,而後兼誘射之乘矢而取之。
賓、主人射,則司射擯升降,卒射即席,而反位卒事。
鹿中,髤,前足跪,鑿背容八算;釋獲者奉之,先首。
大夫降,立於堂西以俟射。大夫與士射,袒纁襦。耦少退於物。
司射,釋弓矢視算。與獻釋獲者釋弓矢。
禮射不主皮。主皮之射者,勝者又射,不勝者降。
主人亦飲於西階上。
獲者之俎,折脊、脅、肺、臑。
東方謂之右個。
釋獲者之俎,折脊、脅、肺,皆有祭。
大夫說矢束,坐說之。
歌《騶虞》,若《采蘋》,皆五終。射無算。
古者於旅也語。凡旅,不洗。不洗者不祭。既旅,士不入。
大夫後出,主人送於門外,再拜。
鄉侯,上個五尋,中十尺。侯道五十弓,弓二寸以為侯中。
倍中以為躬,倍躬以為左右舌。下舌半上舌。
“箭籌八十。長尺有握,握素。”
楚撲長如笴,刊本尺。
君射,則為下射。上射退於物一笴,既發,則答君而俟。君,樂作而後就物。君,袒朱襦以射。小臣以巾執矢以授。若飲君,如燕,則夾爵。君,國中射,則皮樹中,以■旌獲,白羽與朱羽糅。於郊,則閭中,以旌獲。於竟,則虎中,龍旜。大夫,■中,各以其物獲。士,鹿中,■施以獲。唯君有射於國中,其餘否。君在,大夫射則肉袒。

歷史演變

兩漢射禮

《史記》、《漢書》皆不記宮廷有大射之禮。《通典·軍禮》記載,漢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與諸儒於石渠閣講論經義,議及大射禮與鄉射禮用樂之區別。《後漢書·明帝紀》雲,永平二年(59年),“臨辟雍,初行大射禮”。這是史書始見記大射之禮。
兩漢時,軍隊中別有一套秋射比試之法。東晉鹹康時,庾亮曾依據禮經制定鄉射之禮。後齊的射禮,史籍記載較詳,每年三月三日及季秋舉行,季秋為大射,在專設的“射所”行禮。三月三日射禮規模較小。

唐代射禮

在射宮舉行射禮,每年三月三、九月九兩次,射禮基本上照禮經制定,但必由皇帝初射,群官射中者有賞賜。開元初,有人奏告射禮“耗國損人”,“既不觀德,又未足威邊”,曾一度取消。開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又以“永鑒大典,無忘舊章,將射侯以觀德,豈愛羊而去禮”為理由,恢復秋季大射。(《通典·軍禮》)但仍未能持久。五代時亦未見有射禮舉行。
唐宋禮典中的大射禮
《開元禮》皇帝射於射宮
《開元禮》皇帝觀射於射宮
《新儀》皇帝宴射儀
前三日起,相關機構進行各項準備。當日,儀式開始,宴會如元會之儀。
前一日,相關機構進行各項準備。儀式當日,首先進行宴會。
前期,相關機構進行各項準備。儀式當日,行常起居,進行宴會,喝酒三巡。
各就各位。皇帝隨樂連射四箭,接下來侍射者亦隨樂射四箭。
王公等就射位,司射導射,引王公六人於殿上隨樂射四箭。四品以下於殿下射四箭。
各就各位,皇帝親射,每射中,有司進奉馬,班首帶領臣僚進酒,再拜。臣僚射中則獲賞賜。
射中者受賞,不中者於豐前喝酒受罰。儀式結束。
射中者受賞,不中者於豐前喝酒受罰。儀式結束。
飲酒五巡,儀式結束。

北宋射禮

大體沿用唐代制度,南遷後即未見記載。遼、金、元各有其俗,射法與中原古制不同。明太祖比較重視射禮,洪武三年(1370年)舉行大射禮。他認為,只由武夫彎弓習射而文士不解弧矢之道,是不對的,下令太學及郡縣學生都要學習射箭。然而,這一詔令似乎並未長期執行。《明集禮》所載“射儀”,較禮經規定減省許多程式,參加者還包括“各官員子弟”及“士民俊秀者”。

清代射禮

大閱秋獮(xiǎn)時舉行。康熙十二年(1673年),閱兵南苑,樹侯而射。康熙帝親射五矢,箭箭中的;驅馳而射,一發又中,遂傳為佳話。這也可以看到清初對騎射軍訓的重視,而後世八旗子弟之散漫怠惰,不知習武騎射,兩相對比自有霄壤之別。

其他相關

  • 投壺之射
與射禮相仿的還有投壺之禮。有人推測投壺乃是射禮的變異,或者由於庭院不夠寬闊,不足以張侯置鵠;或者由於賓客眾多,不足以備官比耦,因而以投壺代替彎弓,以樂嘉賓,以習禮儀。
投壺,以箭矢投入壺中為勝。壺束頸鼓腹,壺中盛以小豆,使箭矢投入後不至於彈出。箭矢用柘木削制而成。投壺可在室中、堂中或庭中舉行。壺放置在與主、賓席距離相等的位置,一般約距投射者二矢半。根據箭矢的長
短,實際距離也略有變化。
投壺時,先由主人奉矢,司射奉中,派人拿著壺,到來賓面前,請求以投壺娛樂嘉賓。賓主拜揖行禮,司射放好壺、中、算,宣布投壺之令(規則),主要有:必須將箭矢的端首擲入壺內才算投中;要依次投矢,搶先連投者投入亦不予計分;投中獲勝者罰不勝者飲酒,等等。
投壺之禮春秋時多見。《左傳·昭公十二年》記晉侯、齊侯投壺燕飲。晉侯先投,中行穆子致祝詞說:“有酒如淮,有肉如坻,寡君中此,為諸侯師。”一投而中。輪到齊侯投時,他也舉矢祝道:“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也把矢投進了壺中。在投壺的娛樂中,也包寓著政治鬥爭的風雲。

重要意義

射禮是中華禮儀文化的重要形式,是民族氣質、性格、思想的重要表達載體,是華夏獨特的人文景觀。尊重傳統,捍衛文化的多樣化存在,這些文明復興的普適性要求同樣適用於射禮。
射禮中有大量的華夏文明精華積澱,而其糟粕相對較少。射禮倡導人格塑造和人的精神的文明:射禮講究謙和、禮讓、莊重,提倡“發而不中、反求諸己”,重視人的道德自省。射禮本質上是一種健康道德的巧妙導引方式,是華夏先民寓德於射、寓禮於射、寓教於射的珍貴的人文實踐成果。
射禮的諸多細節中,與其它不少禮儀樣式相比,射禮中的等級觀念、專制色彩等劣質部分相對較少。比如,主持鄉射禮的是賓,而不是地方行政長官。賓是尚未獲得官爵的處士,但德行卓著,由賓來擔任射禮的主角,顯然是為了提倡尊賢的風氣。人選一經確定,州長要親自登門約請。行禮之日,州長要在序門之外迎賓。在射禮的三番射的環節,大夫身份雖然比較高,但射禮要求,他們也要與士一一配合為耦。這種不論等級身份、崇尚德行、講究平等的精神在傳統文化中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射禮中蘊涵有華夏特有的人文體育精神。專門研究傳統禮儀的著名學者彭林教授指出,奧林匹克運動起源於公元前776年的古希臘,與中國鄉射禮的普及,年代約略相當,但兩者所體現的文化,卻是有著明顯的不同。在古希臘人的理念中,人的精神與體魄是分離的,精神由諸神管理,人只負責自己的體魄。古希臘的體育精神,是強調力量、速度、高度、技巧的競爭,注重體魄強健和雄美。競技的勝利者就是超群絕倫的英雄,要用飲酒的方式予以獎勵。奧運會獎盃的形狀,都是放大了的酒杯,正是源於此。中國自武王克商之後,開始脫離神話時代、轉向人本主義時代。儒家特別注重人的全面發展,認為人的精神與體魄都是由人自己主宰的。人類不僅要有健康的體魄,而且要有健全的精神。只有在健全的精神的前提下,體魄和技能才有價值。在與古希臘同樣是征戰不息、崇尚武力的春秋時代,儒家鑄劍為犁,在保留田獵之射的形式的同時,“飾之以禮樂”(《射義》),重塑了射擊競技運動的靈魂,將它改造成為富有哲理的“弓道”,成為引導民眾全面發展、社會走向和平的教化之具,這是中華文明對人類的貢獻之一。儒家主張人類的和諧發展,所以在鄉射禮中,不是勝利者,而是失敗者要用大杯飲酒,不過飲的是罰酒,因為他們無論是技能還是德性都沒有達標,需要警示。這是東西方文化的顯著的差別之一。
其四,射禮對國民觀念和氣質精神的塑造價值。“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禮、樂、射、御、書、數,是儒家要求儒生們必須學習的基本知識和技藝。“射”就是其中之一。古時的男孩子必須學習射箭,學習射禮,學習駕馭馬車,在冷兵器時代,學習射箭,直接有助於國民國防觀念的塑造,有助於國民開放、勇敢、大氣的氣質與性格的形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