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椎骨折

寰椎骨折脫位是上頸椎損傷中較常見的一種,約占50%。臨床上見到的寰椎骨折脫位神經症狀輕重不一,有的病人當場死亡,有的病人病情嚴重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腦幹與脊髓高位損傷,表現為腦神經癱瘓、四肢癱或不全癱和呼吸障礙,常需立即輔助呼吸,有的僅為枕頸部疼痛和活動障礙,神經症狀輕微,但這類患者仍有潛在危險,應予以高度重視和相應治療。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fracture of atlas
  • 就診科室:骨科
  • 常見發病部位:頸椎
  • 常見病因:多自頭部的縱向擠壓暴力所引起
  • 常見症狀:頸部疼痛、僵硬,頸肌痙攣、頸部活動受限,運動感覺喪失,癱瘓,死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

病因

多自頭部的縱向擠壓暴力所引起。

臨床表現

頸部疼痛、僵硬,患者常以雙手托住頭部,避免其活動。如第二頸神經(枕大神經)受累時,患者感覺枕部疼痛、頸肌痙攣、頸部活動受限。若伴脊髓損傷,可有運動感覺喪失。損傷嚴重者可致癱瘓甚至立即死亡。

檢查

需投照開口位X線片——側位X線片,並在開口位片上測量了解寰椎壓迫骨折與寰樞椎不穩的情況,正常的寰椎側塊外緣與樞椎關節突外緣在同一直線上,寰椎骨折者雙側側塊向外移位,側塊外緣超過樞椎關節突外緣。測量側塊向外移位的距離,兩側之和超過6.9mm,表明寰椎橫韌帶斷裂,導致寰樞不穩定。側位X線片上可見到寰椎後弓雙重骨折骨折線經過椎動脈溝。
寰椎兩側塊與齒狀突間的距離相等而對稱,寰椎前弓後緣與齒狀突前緣即寰齒間距正常為3mm,在3mm內是較恆定的標誌,如果寰齒間隙大於正常,可能為寰椎骨折合併橫韌帶斷裂。
為了解寰樞區損傷細微結構的變化,宜採用斷層拍片及CT掃描,常能顯示寰椎暴裂的骨折分離狀況,對確定其穩定程度是有益的。還應注意寰椎側塊內側緣撕脫骨折,因其是橫韌帶撕裂徵象,提示骨折不穩定。

診斷

1.外傷史
除直接從詢問中獲取外傷史外,對昏迷的病人尚可從頭頸部有無皮膚挫裂傷或頭部皮下血腫以及顱腦損傷的特點等進行推斷。
2.臨床特點
如前所述,除脊髓受損症狀外,主要是後方枕頸處的頸椎局部症狀。
3.影像學檢查
(1)X線平片 應包括正位片、側位片及開口位片。側位片上可顯示寰椎前後徑增寬;開口位可發現寰椎左右增寬,且與齒突的距離雙側常呈不對稱狀,如雙側側方移位總和超過7mm者,則表示寰椎橫韌帶斷裂,易引起意外,應注意。
(2)CT檢查 可清晰地顯示骨折線的數量、走向及骨塊位移等情況。
(3)MRI檢查 對骨折的觀察不如前者清晰,主要用於伴有脊髓症狀者,並有利於對寰椎橫韌帶斷裂的判定。

治療

1.非手術治療
寰椎骨折病人宜行過伸位復位,或顱骨牽引3周,復位後行頭頸胸石膏外固定,或把牽引器與石膏背心連線,固定3~5個月,一般不需手術治療。
2.手術治療
為獲得枕寰樞永久性的穩定,有些作者積極主張手術治療。手術方法有兩種:
(1)寰樞間融合術。
(2)枕頸融合術。

預後

單純型寰椎骨折病人的預後均較好,僅個別病例可繼發枕大神經痛而需做進一步治療。伴有顱腦等並發傷者,易漏診而影響及時治療,常有後遺症。伴有脊髓完全性損傷者,多於傷後早期死亡;而不完全性損傷者,恢復率較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