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審美疲勞
- 外文名:aesthetic fatigue
- 導演:汪濤
- 編劇:邵玉清
- 集數:25集
種類,流行時間,詞義擴大,相關著作,
種類
從客觀審美對象上說,審美疲勞有:自然美的疲勞、社會美的疲勞、藝術美的疲勞。從審美主體的角度說,審美疲勞可以分為審美覺疲勞、精神作用疲勞、社會關注疲勞。在具體審美活動中可分為:對具體對象的疲勞”、“美學風格的疲勞”、“審美趣味的疲勞。”
流行時間
“審美疲勞”是隨著馮小剛2003年底執導的賀歲片《手機》中的點睛妙用,而迅速成為2004年不少人嘴裡時髦的口頭禪和流行語的。《手機》中有個大學教授叫費墨,他發自肺腑地說了句:“在一張床上睡了20年,的確有點審美疲勞。”結果影片還沒下畫,“審美疲勞”就在社會上流行開了,以致許多人動輒就說“審美疲勞”。
詞義擴大
費墨嘴裡的“審美疲勞”,意思是指因長期的婚姻生活而對配偶產生了平淡和麻木的感覺。隨後,詞義被進一步擴大化,在生活中對某一件東西失去興趣,或是被什麼弄煩了,都可以宣布遭遇“審美疲勞”。結婚七年之癢是“審美疲勞”;例如好萊塢大片千篇一律是“審美疲勞”;天天重複同樣的生活是“審美疲勞”;年年在農曆除夕晚上合家觀看央視的“春晚”,已經成為中國許多家庭過年的不可或缺的節目,如此年復一年,歷經20餘載,觀眾難免“審美疲勞”……總之,任何時候,只要人感到疲乏或是心情鬱悶的時候,就可以用“審美疲勞”來形容,語言的魅力就在這裡,幽默與調侃中,自嘲與諷刺中,其實不經意間達到了自我解脫與釋懷。現一些人也用來形容,男女之間的微妙感情變化,兩人因為長時間在一起相處,而出現的疲勞。
相關著作
貴州師範大學封孝倫教授著有《人類生命系統中的美學》一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12),第六章第六節審美疲勞,共講了四個問題:一、審美也會疲勞;二、審美疲勞的不同類型;三、審美疲勞的制約因素;四、審美疲勞的美學意義。現將有些文字摘錄於後,以供參考:
“(審美疲勞)具體表現為對審美對象的興奮減弱,不再產生較強的美感,甚至對對象表示厭棄。”(403頁)
封著同時還指出產生審美疲勞有主客體兩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在談到審美疲勞的美學意義時,他認為“審美絕不是純精神活動”,“思考深層次的美學問題,不可以忘記‘物質人’這個前提”,“人本身的物質條件在起根本的制約作用”。(408-409頁)在人的精神領域的研究中,突出了物質的前提,這是很有見地的。封著所論雖然還不夠十分透徹,但卻十分全面,應該說有關審美疲勞的問題基本上都講到了。我們應該承認,在美學界像封孝倫這樣論述“審美疲勞”的著作確係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