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車沽南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車沽南村
  • 地理位置:天津市濱海新區
  • 占地面積:約58平方公里
  • 村民人數:7119人
寧車沽南村,天津市濱海新區北塘街道下轄村。位於塘沽區東北部,永定新河北岸。東至薊運河河道,西臨潮白新河,西北與寧河縣相鄰,南臨永定新河,北連清河農場。原屬寶坻縣。清雍正九年(1731年)改屬寧河縣。1948年12月解放。1953年8月置鄉。1958年8月改屬任鳳公社,同年底劃歸塘沽區屬北塘公社。1966年8月13日成立寧車沽公社。1983年8月13日改鄉,2000年撤鄉劃歸北塘街。形成東、西、南、北四村。面積約58平方公里。轄6個村民委員會,含6個自然村,23個村民小組,2043戶,7119人(含集體戶口62人)。除漢族外,還有滿族、朝鮮族。撤鄉前鄉政府駐北村,南距塘沽16公里。地處海積沖積平原,地勢低洼,起伏甚微,北部略高,南部略低。自然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土壤以水稻土為主。潮白新河縱貫,入永定新河。建國前村民以打草、捕魚為生,生活窘困。民間曾流傳:“寧車沽三件寶——扁擔、繩子、破夾襖”。《寧河縣誌》載:“邑西南有寧車沽,橫袤數十里,不任耕種。而長蘆蔓草,雨後綿芊,寧津兩邑悉取資焉”。有耕地8820畝,漁業以養蝦為主,養殖面積14194畝。有中學1所、國小2所,衛生院1所。寧車沽村民多住低矮的土坯房。1976年唐山大地震,房屋幾乎全部倒塌。1980年後,陸續建起了磚瓦房。京山鐵路和北環鐵路及津秦客運專用鐵路經此。薊塘高速公路、塘承高速公路、濱海新區西中環及延長線快速路和塘漢快速路的起始點。永定新河特大橋橫貫境內。134路公共汽車通塘沽。
南村由來:明永樂二年(1404年)建,原名大河南、南寧車沽。1966年依地理方位易今名。在塘沽東北15公里,永定新河下游北岸。面積5650畝。現有人口550人。為寧車沽的一部分,因位處一條河的南岸,初名大河南。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後,因在公社駐地南側更今名。聚落呈塊狀。,均為磚瓦平房。以養蝦為主,養殖面積2428畝畝;有耕地318畝,村內有水泥路面,通134路公共汽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