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洱鎮

寧洱鎮

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轄鎮,縣府駐地。1953年設鎮。位於縣境中部平壩,面積159.3平方公里,人口4萬。鎮政府駐鳳新街。國道213線和省道彌寧公路過境,與通往各鄉的公路相連。轄新塘、太達、新平、化良、細石頭、曼連、裕和、新民、街道九個行政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寧洱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雲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
  • 政府駐地:鳳新街
  • 電話區號:0883
  • 面積:159.3平方公里
  • 人口:4萬
  • 著名景點:茶馬古道遺址
  • 車牌代碼:雲J
鄉鎮概況,自然資源,基層組織,農村經濟,文化教育,人文地理,農業發展,資源環境,歷史文化,科教文衛,基礎設施,特色產業,社會保障,

鄉鎮概況

寧洱鎮是雲南省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是城鄉結合的中心大鎮。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轄鎮,縣府駐地。1953年設鎮,位於縣境中部平壩。轄區面積538.36平方公里,鎮政府駐鳳新街。國道213線和省道彌寧公路過境,與通往各鄉的公路相連。轄新塘、太達、新平、化良、細石頭、曼連、裕和、新民、街道9個行政村。鄉鎮企業以輕工、手工業為主,有服裝、五金、紡織、建築和飲食服務等行業。鎮辦有攀枝花水泥廠。截止2009年5月,共有20個村民委員會、270個村民小組,3個社區居委會、40個居民小組,全鎮轄區共有73225人,其中:鎮屬50712人,有農戶12130戶,45118人;居民戶數1777戶,5594人。耕地面積85150畝,其中水田27067畝,旱地58083畝。

自然資源

鎮境內地貌縱橫交錯,海拔在800米至22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在18.3℃至19℃之間,降雨量在1450毫米至2026毫米之間,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000小時,屬南亞熱帶山地季風氣候。適宜種植茶葉、烤菸、水稻、玉米、精品西瓜、冬升南瓜、冬早蔬菜等,盛產茶葉、林產品、畜產品及冬早蔬菜。
寧洱鎮寧洱鎮

基層組織

2008年全鎮共有1個黨委,2個黨總支,45個黨支部,黨員1930人,其中少數民族黨員786人;女性黨員462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94人,高中(中專)文化程度366人,國中及以下文化程度1270人。
寧洱鎮寧洱鎮
全鎮設團委3個,團總支3個, 團支部58個,團員968人,其中女性團員326人。

農村經濟

2008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35273萬元,其中種植業4942萬元,占14%;畜牧業2436萬元,占7%,漁業109萬元,占0.3%;林業341萬元,占1%;外出勞務收入428萬元,占1%。農民人均純收入2543元。糧食總產量2111萬公斤,人均有糧491公斤。
寧洱鎮寧洱鎮
主導產業有畜牧業、林業、茶產業、建築建材業、商貿加工業等,計畫發展產業:烤菸、礦業、旅遊等。

文化教育

鎮一中1989年建校,截止2009年,有在職教職工103人,其中男45人,女58人。中學高級教師11人,中學一級教師34人,中學二級教師48人,中學三級教師3人,職工7人。
寧洱鎮寧洱鎮
該校距離鎮政府6公里,校舍建築面積6592平方米,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049人。

人文地理

寧洱鎮是個多民族雜居的大鎮,全鎮共有23個少數民族,其中漢族22765人,哈尼族7913人,彝族10215人,其 寧洱鎮
寧洱鎮寧洱鎮
他民族1740人。
哈尼族是寧洱鎮主要民族之一,哈尼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樂器主要有三弦二胡蘆笙嗩吶口弦等,吹葉子也是哈尼族喜愛的既簡便又動聽的娛樂活動。哈尼族人穿著用布多為自紡、自織、自染、自縫。哈尼族主要節日為“十月節”和“火把節”。
彝族是寧洱鎮人數最多的民族之一,彝族能歌善舞,男女老少都喜歡唱山歌和大板腔,流行的舞蹈有跳笙、三跺腳、拖慢步、龍擺尾等。常用的樂器有月琴、三弦、蘆笙、笛子、嗩吶、口弦等,往往邊奏樂器邊唱邊跳。彝族喜用自織自染的土布縫製衣服。彝族的節日以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為隆重。
漢族是寧洱鎮人數最多的民族之一,注重禮儀,尊長愛幼是寧洱鎮人民的優良傳統。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冬至節為寧洱鎮人民的四大節日。
回族是寧洱鎮少數民族之一,回族不食豬肉,不食動物血液和自死動物的肉,不飲酒。一般也不抽菸,但喜喝茶。回族食用牛、羊、雞、鴨、鵝和魚類等,但都要回族宰殺和加工才食用。回族以清真寺為社會和宗教活動中心。回族節日主要有“聖紀”“爾德菲圖爾”、“爾德艾祖哈”三大節日。
在寧洱鎮轄區內有西嶺溫泉茶庵鳥道茶馬古道風雨橋、困盧山古茶樹、西門龍潭、天壁山等多處景點。

農業發展

2008年,寧洱鎮農業技術工作在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農業局的大力支持下,圍繞農民增產增收,推
寧洱鎮寧洱鎮
廣與相適應的新技術、新品種。2008年,寧洱鎮20個村民委員會,共種植玉米面積31389畝。其中,民安村1200畝,民主村1920畝,民政村2500畝,溫泉村1600畝,細石頭村1600畝,金雞村1450畝,新塘村2000畝,新平村1700畝,太達村1600畝,曼連村3228畝,般海村1300畝,政合村1660畝,裕和村700畝,化良村1386畝,硝井村1010畝,謙崗村1410畝,昆湯村830畝,寬宏村850畝,西薩村3445畝。 種植的主要品種為會單、思三單、白01、正大615、正大818、羅單3號、海禾2號等。
2006年寧洱鎮農村經濟總收入27633萬元,其中種植業4862萬元,占18%;畜牧業2217萬元,占8%,漁業108萬元,占3%;林業330萬元,占2%;外出勞務收入190萬元,占1%。農民人均純收入2003元。糧食總產量2164萬公斤,人均有糧505公斤。

資源環境

寧洱鎮現有農業人口42633人,有勞動力資源25920個;全鎮國土面積395.69平方公里,具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林地面積372481畝,森林覆蓋率達69.6%,活力木儲積量231.4萬立方米畝,經濟林果面積16287畝,總耕地面積97361.9畝(其中:田29178.89畝,地68183.01畝)。
擁有水庫5座,壩塘28座,蓄水量611萬立方米,有大河4條,小河32條,有效灌溉面積28616畝。
寧洱鎮海拔高差大,最高海拔2262米,最底海拔840米,適宜種植各類糧食、經濟、其他作物,適宜種植種類多,具有很好的發展前景。

歷史文化

在今普洱縣境內,位於寧洱鎮民主村茶庵壙的“茶馬古道遺址”,長約2公里的山石古道,在一片半原始森林中徒仄而上,是保留的三處較完整的茶馬大道遺址之一。
明清代,雲南藏銷茶主要經麗江進入古宗西藏(今中旬德欽縣)和康藏。進入康藏的茶,部分在木里、鄉城、稻城、理塘銷售,部分到打箭爐(今康定)將雲南的竹筐包裝換為牛皮包裝後繼續前進,走康藏線運至拉薩等地。長路漫漫,險障重重,沿途既有土司、寺院設卡收過路費,又時常因動亂引起茶路阻塞。這時,商人們就要尋找其他運茶路。他們收到了從德欽碧土-邦達-工布江達-墨竹工卡-拉薩的進藏路線。每年春季他們趕著騾馬,滿載蜂蠟、氂牛尾、麝香、蟲草等物在茶市交換茶葉後返回西藏
清明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科教文衛

寧洱鎮轄新塘、細石頭、太達、新平、化良、曼連、裕和、新民、溫泉、金雞、民主、民安、硝井、謙崗、西薩、寬宏、昆湯、民政、般海、政合20個村委會,270個村民小組,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人口總數45940人。農戶11206戶,農業人口42633人,其中男性21584人,女性21049人,勞力25920人。居住著哈尼族、彝族、漢族等23個民族。
截止2008年,寧洱鎮已建鎮級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所20個。鎮、村衛生所的建立,為寧洱民眾提供了方便、優質的醫療保健服務。小病在村衛生所醫治,大病進鎮衛生院治療,基本形成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計畫生育指導“六位一體”的衛生服務體系。
寧洱鎮有鎮級中學2所、國小2所,村級國小17所,校舍建築面積41849平方米,擁有教師1019人,在校學生9580人,其中小學生人數5982人,中學生人數3598人。
寧洱鎮建有文化活動室15個、圖書室3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7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礎設施

2006年,寧洱鎮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共投資165.83萬元,完成農田水利建設282件,完成土石方及混凝土方30萬立方米,改善灌溉面積5400畝,恢復有效灌溉面積3580餘畝,新增除澇面積650畝,河道治理0.58公里,解決了160戶農戶631人584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完成煙水工程18件。
在上級部門的大力幫助支持下,各村、組積極配合,掀起修路熱潮,總投資327.87萬元,新開挖村、組道路18.5公里,改造道路33.6公里。投資60多萬元完成了兩個村移動基站建設,投資20.72萬元,完成8個村286戶農戶27個點的電視網“村村通”工程。提高了全鎮通信網路的覆蓋率,全鎮通信設施條件進一步改善。
能源建設步伐加快。2006年,投資289.9萬元,完成11個村1495戶農戶的電網改造;投資276萬元,完成沼氣建設1243口,累計完成沼氣建設6168口,占全鎮農戶總數的55.8%。節約能源、使用潔淨能源、保護環境的理念深入人心。

特色產業

一、農業:完成水稻種植面積27784畝,推廣種植玉米面積28640畝,完成小春作物播種面積13918畝,總產量1881噸,完成冬季農業開發面積29605畝。
二、畜牧業:2006年,寧洱鎮肉類總產量4303.7噸,畜牧業總產值達3966.8萬元。
三、茶葉:全鎮共有茶葉種植面積18832餘畝,可採摘面積14460畝,產量775噸,產值達1900多萬元。
四、烤菸:2006年全鎮共有11個村39個村民小組244戶農戶種植烤菸1135畝,共交售菸葉3188.9擔,實現總產值160.35萬元。
五、礦業:按上級要求對白龍場礦冶總廠進行改制,配合上級做強做廣寧洱鎮礦產業,實現產業發展,財政增收。
六、建築建材業:寧洱鎮轄區內共有建築、建材、加工業72個,從業人員1900餘人。2006年,完成增加值2272萬元,現價總產值8970萬元,營業收入8585萬元。
七、商貿加工業:寧洱鎮轄區內共有木材加工食品加工茶葉加工等加工企業89個。2006年,完成增加值1390萬元,完成營業收入11643萬元。
八、旅遊業:協助相關部門做好龍潭公園綜合開發建設規劃,使之充分體現“普陽八景”文化底蘊。配合相關部門,在城區中心建設一個體現普洱古府文化、普洱歷史文化底蘊的標誌性古建築,彰顯城市個性。同時,積極協助有關部門做好普洱山風景區開發和茶馬古道恢復建築等豐富茶都內涵的景區景點建設,發展旅遊業。
寧洱鎮將實施“開放活鎮、產業立鎮、文化興鎮”三大戰略,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化和城鎮化步伐,鞏固提升畜牧業、林業、茶產業、建築建材業、商貿加工業,發展壯大烤菸、礦業、旅遊業三個產業。切實加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構建和諧寧洱,促進寧洱鎮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

社會保障

到2006年底,寧洱鎮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72人,占人口總數的0.64%;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5186人,參合率82.53%;有五保戶134人,享受低保760人。
建有養老院一所,占地面積4700平方米,建有住房30間,入住18人。
全鎮2006年共發放救濟糧33噸,衣物、棉被300餘件,在保對象共1807人,2006年發放低保金172.88萬元,發放農村特困居民生活救助168戶,476人,3.33萬元;發放烈屬復退軍人定期生活補助8.86萬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