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同鄉會
一、寧波旅滬同鄉會產生的歷史條件
在“鴉片戰爭”以前,寧波人旅滬已眾。清嘉慶二年(1797),寧波人在滬創建殯舍,稱為“四明公所”。“五口通商”以後,帝國主義勢力日益擴張。在滬的法國人於同治十三年(1874)和光緒二十四年(1898),先後兩次以武力侵占“四明公所”的冢地,當時均遭旅滬寧波同鄉和上海各界的反對,後一次還“輟市力爭”,法兵始撤去。之後寧波同鄉看到了團結的力量,便產生了要進一步組織同鄉會的意向。到1903年,主張革命以實業救國為主旨的一班甬籍知識分子,開設“科學儀器館”,創辦《寧波白話報》①。為日後正式成立“寧波旅滬同鄉會”,逐步有了雛形組織。
二、草創伊始
上海居民中,寧波人占相當大的比數,在清末估計已達40萬人。清宣統元年(1909),慈谿人洪寶齋始集寧波同鄉數十人,創建“四明旅滬同鄉會”於漢口路(在惠中旅社原址)。不久,洪寶齋離滬,會務一度停輟。當時,施嵋青捐全部私產,並同錢達三、謝蘅牕、陳韻泉、陳蓉館、朱葆三、孫梅堂等人商量,捐資興復,於次年,即宣統二年(1910)四月十四日,正式改名為“寧波旅滬同鄉會”,設“事務所”(即會址)於福州路22號。公推施嵋青為幹事長,並訂定“議事規則”。同年五月,又訂定同鄉會“會章”。宣統三年(1911)二月二十一日,在“四明公所”舉行成立大會。公推李徵五(一說為沈仲禮)為會長,虞洽卿、朱葆三(一說還有王儒堂)為副會長。下設審查、評論、文牘、經濟、會計、調查六科,處理日常會務。復推選出28人擔任籌款工作。同年四月,遷“事務所”於九江路七號。
此後,會務有了擴展,會員日益增多。原有會所已不敷套用,乃謀籌建新的會所。到了民國5年(1916)9月,由樂振葆在西藏路與勞合路之間,購地二畝八分,價銀五萬六千兩。次年六月,設建築科,推朱葆三為籌備總主任。民國7年(1918),開始籌募建築費。同年12月,又遷會所於河南路拋球場364號。之後,開始新廈建設。到了民國10年(1921)5月,寧波旅滬同鄉會新廈落成,凡五層,計造價銀九萬五千兩。會址在西藏中路原480號。同年6月15日遷入辦公,並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典禮。是日盛況空前,來賓及會員到者2萬餘人。從此,“寧波旅滬同鄉會”會務活動進入新的階段,影響也隨之擴大。
三、經費來源
寧波旅滬同鄉會的經費來源,除平時向各類會員徵收會費外,並舉行“徵求會員大會”進行比較集中的徵集。第一次於民國5年(1916)舉行。第二次於民國9年(1920)四月舉行,主要為新廈籌款。之後,一般每兩年舉行一次,至民國37年(1948)止,共舉行過15次。
徵求會員大會的做法是這樣的,先成立徵求會員總隊,設總隊長一人,副總隊長一至二人,總參謀一人。徵求委員由原任理、監事擔任,下設總務、秘書兩處。並由徵求總隊分函聘請分隊長二至三百人。規定每個分隊長承擔基本指標為二百分(每分一元,視當時的幣制進行調整)。分別檔次,規定普通會員為一元,贊助會員為一元以上至一百元以下,特別會員為一百元以上。每次徵求會員大會以一個月為期,分四批揭曉。總隊長、總參謀人選,一般均由同鄉會的上層人物擔任,如虞洽卿、方椒伯、俞佐庭、袁履登、蕢延芳、張蓮芳、黃振世等。分隊長之人選,都由工商界人士擔任。絕大多數都為關心同鄉會會務的開展,能為寧波同鄉辦點有益的事業。當然也會有一些人,以徵求大會作為提高自己社會地位的一種途徑。每次揭曉的時候,往往前加後增,競爭激烈。以分隊為計算單位,前十名為優勝隊,爭得第一名者更加興高采烈。揭曉完畢之時,徵求會員大會就宣告結束。同時重新改選理、監事。
四、人事與組織
首任正、副會長上面已經講到了。民國12年(1923),選舉朱葆三、虞洽卿為正副會長,李徵五為理事長。民國15年(1926)九月,朱歿,由虞洽卿升任會長,傅筱庵、方椒伯為副會長。1927年改組,於正副會長下設理事、執行二部,並設二科,當時李徵五為理事長,勵建侯為第一科主任,烏崖琴為第二科主任。1928年改二科為四科。民國18年(1929),修改會章,選虞洽卿為委員長,陳才寶等28人為執委,謝蘅牕等13人為臨委,陳子壎等為基金委員。同時廢四科,改設會務、學務兩主任。聘張申之主會務,烏崖琴主學務。民國19年(1930),按國民黨政府教育部令,組織校董會,廢學務主任,推烏崖琴為常務校董。民國26年(1937),又改訂新章,張申之以年高辭職,由常務理事方椒伯兼任會務主任。1937年起抗日戰爭期間,以格於環境,停開會員大會,亦未改選,由原任職員維持會務,在此期間,於民國30年(1941)8月,虞治卿離滬赴內地,由王伯元代理,直至抗戰勝利。民國35年(1946)1月,才召開第十次徵求會員大會,俞佐庭為總隊長,黃振世為總參謀。那次改選,劉鴻生當選為理事長,蕢延芳、趙志游為副理事長。②尋趙志游歿,由魏伯楨繼任。設理事25名(內常務理事四名)、監事7名。並設教育、福利、調解、建設、救濟各個委員會,以及國小、中學、職業學校各個校董會,以開展會務活動。
五、會員情況
寧波旅滬同鄉會的會員分為四類,即基本會員、贊助會員、特別會員、普通會員,均以年繳會費的多少為區分。
據1946年度的統計,共有會員總數36490人。其中基本會員1578人,贊助會員5177人,特別會員12547人,普通會員17188人。按會員的職業分析來看,商業20862人、工業3524人、學界2926人、航海事業339人、政界214人、軍界33人、其他各界8592人。據上統計,商業界占會員之最多數。按會員的籍貫分布來看,鄞縣13362人,占最多數,鎮海10302人、慈谿9121人、奉化1861人、定海1775人,象山69人。
會務活動
寧波旅滬
同鄉會自成立以來,做了不少有益同鄉的事業,尤其在社會救濟和辦學方面做得更為突出。按1946年1月第十屆會員大會第九次修正的會章第二條中的規定,同鄉會的宗旨,是“以集契約鄉力量,推進社會建設,發揮自治精神,並謀同鄉之福利為宗旨”。事實上在此之前已經這樣做的。同鄉會的會務活動大體上有九個方面:同鄉職業調查及統計、同鄉子女教育及社會教育、救濟、改進習俗、提倡學術、調解、職業介紹、促進本鄉建設和其他福利事項。
一、救濟、救護方面
1.無息借貸 早在1911年六月,就有免利借錢局之設立,藉以救濟、扶助同鄉失業、無業營生和流離海上者。1942年5月,增設職業貸金,並設專會以司其事,後停頓。1946年底,將此貸金恢復。
2.幫助遣返回籍 凡無資回籍的同鄉可向會申請,由會具證,可免費搭輪迴籍。這項辦法行之已久,到1918年9月起,經與寧紹輪船公司正式商定,設寧紹輪船的免費票。同時,凡遇有特種緊急情況,常派輪營救。如1922年9月,日本東京、橫濱地震,同鄉會即派員去日本,接同鄉婦孺回籍。1931年8月,漢口水災,組成“急救漢災會”,派輪載被難同鄉,直放寧波,並派出醫士赴漢進行救護工作。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1937年“八·一三”抗戰發生,同鄉會都設專會辦理救護、收容、遣送被難同鄉的善後工作。如“八·一三”之役,辦理救濟、救護,歷時三個月,租救護車20輛,在滬設收容所14所、在甬設一所,租輪船四艘,免費遣送同鄉回甬20餘萬人。
3.救護、救濟 救災賑濟、施診施藥,這是同鄉會傳統性業務之一。1911年9月,寧屬各縣水災,同鄉會募集5萬元以賑濟家鄉災民。1915年8月,寧紹水災,即聯合紹興七邑同鄉會,設“浙江寧紹義賑分事務所”募款賑濟。是月、甬興商輪在崇明東沙頭遇風擱淺,即設法營救搭客。1920年6月,寧波糧荒,即聯合甬地士紳,設接濟公所,採辦大米,辦理平糶 。1921和1922年,寧屬各縣接連遭到狂風暴雨致災,又設專會籌款撥米賑濟。1930年救濟六橫島災民。1938年9月,組成的“上海難民救濟協會”設籌備處於同鄉會,並特設勸募會協助募捐。1939、1940年寧波糧荒,又募款採辦大米,在鄞、象兩地平糶。1939年四月寧波市區遭日機轟炸,即派專輪,請了醫生、護士,攜帶大宗藥品赴甬救護。1940年3月,景升輪沉沒,即撥款救濟被難同鄉。1948年12月,江亞輪遇難,即組成“江亞輪慘案善後委員會”進行救護、撫恤工作③。在平時也對貧病同鄉,進行施診施藥或受施主委託代辦施衣等事宜。
二、教育事業方面
1.國小教育 1913年7月,始辦初等國小於事務所,嗣因學生人數不足,次年停辦。1914年,會長李徵五力主恢復國小,推員籌款,同年11月,創立寧波旅滬第一國小於七浦路。1920年7月,增設國小三所。以後陸續增設,至1927年冬,已增至10所,分設於原公平路、白爾路、浦東陸家嘴、恆豐路、新橋街、梅白格路、唐山路、勞合路等地。學生人數在抗戰前最多達3460名,分布於上海市內閘北、虹口、南市、浦東。經費統由徵求所得,在會務經費項下撥充。抗戰爆發,校舍多毀於敵火,或被敵偽占領。抗戰勝利後,先後恢復6所。1947年學生人數增至2520名。
2.中等教育 1947年春,該會設立安心中學於虹口,
理事長劉鴻生為紀念其岳丈安心,願多出金資助,因此命名為安心中學。同年秋,又設寧波職業學校於該會五樓。
3.設助學金 1922年,因寧波同鄉留法勤工儉學生之請求,補助其學費,始開該會設助學金之先聲。1934年,該會有創辦“四明大學”之議,旋以條件未具,先從舉辦“四明大學獎學金”入手,以資助同鄉子弟中的優秀大學生。而當時同鄉會領導又往往以個人名義設定獎學金,如王伯元設定“王伯元獎學金”,凡家境清寒、成績優良、有志升大學者,不論其為寧屬何邑人,經審查合格,即予全部學費,至大學期滿為止,初以20名為限,後增至三倍以上。厲樹雄為紀念其父厲虞卿,亦有“虞卿獎學金”之設定,專助寧波各中學優秀生。抗戰期間,該會又鑒於同鄉失學子弟眾多,又設定貸學金,計分大、中、國小三組,經考試合格,由該會負擔其學雜費。此項貸學金,從1942年春季起至1947年1月上期止,先後10期,計受補助學生總數為886人,而該會設定的中、國小中的免費生、減費生尚不計入在內。
4.其他教育活動 該會原設有圖書館,抗戰發生,館務停頓。1946年秋恢復。1944年起設“道德講座”。1946年夏,設“中學生升學指導處”及“暑期講習班”。同時招待來滬投考大學的同鄉學生,為他們解決食宿問題。設“四明文社”,詩文唱和,藉以提高古典文學創作興趣。為促進鄉誼,加強聯繫,並對鄉人進行宣傳教育,從1921年6月起,即有“寧波旅滬同鄉會會刊”的編行,時出時停,至1937年7月,先後出至168期,因抗戰發生停刊,到1946年9月復刊。
三、推動促進家鄉建設方面
辛亥革命以後,寧波百廢待舉,就地士紳、有“善後會議”之設。寧波旅滬同鄉會特派朱葆三、虞洽卿等13人為代表,列席會議,提議創設“六邑聯合會”,管理商務、財政、交涉各事,意圖官紳合作,共同辦好地方事業。此後桑梓凡有大的建設,無不大力支持。如1926年起為建造靈橋籌款④。1930年為築鄞慈鎮公路籌款。1929年參加“協浚曹娥江委員會”。1946年組織“寧波整理東錢湖協贊會”,請恢復梅湖,以保障鄞、奉、鎮三縣之水利。同年七月撥款協助鄞、鎮兩縣防疫等。
寧波旅滬同鄉會與反帝活動
寧波旅滬同鄉會是一個地方性民眾組織,對帝國主義交涉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敢於鬥爭,但有時觸及自己的階級利益時,也有對帝國主義實行妥協的。
1905年,英國領事侮辱會審官金鞏伯案,激成上海罷市罷崗風潮。當時,由虞洽卿充任代表與租界工部局談判、斡旋,幾經折衝,使事件得以解決。
1911年,航行滬甬之英商太古洋行北京輪,嫉我寧紹商輪公司船隻和他同業競爭,於是突然降低輪船客票價,企圖扼殺我國航業,使寧紹輪船營業受到影響,為招徠顧客,不能不忍痛隨之降低票價。太古洋行挾其雄厚的資本,必欲擠倒寧紹公司而後快,於是寧紹公司虧損日甚,有朝不保夕之勢。該會創辦人施嵋青,激於義憤,致函寧紹公司,主張集合全體同鄉之人力、財力,組織“寧紹公司航業維持會”與之對,並自己捐銀五百兩為倡。6月,施君憂憤卒。9月鄉人繼其遺志,開職員會,組“寧紹航業維持會”,集資補貼虧損,由於鄉人大力支持,英商無奈,不得不協定共同統一滬甬線航輪票價,而公司逐漸轉危為安,且以“寧紹航業維持會”而推動公債式的股票銀35萬兩,反得添造新寧紹輪一艘。這次太古洋行和寧紹公司的鬥爭,是民族資本企業的一幕激烈的商戰,由於鄉人的團結,終於獲得勝利。從此以後,洋人對旅滬同鄉會也就刮目相看,而寧波旅滬同鄉會的地位,也就日益提高了。
中國人原來在上海租界裡是無權力的。1920年8月,同鄉會具函上海總商會,應聯合各界組織“納稅華人會”,公舉華人顧問,參加英工部局地方政權,得總商會同意,“納稅華人會”遂告成立。1924年,寧波旅滬同鄉會聲討西洋巡捕強姦傭婦,昭雪西洋巡捕毆斃同鄉葉乾章案。1925年,“五卅”反帝運動中,虞洽卿是其中重要調停人之一。在帝國主義的威脅利誘下,對帝國主義作了讓步妥協。1927年,同鄉會昭雪被西洋巡捕勞勃生無辜槍殺的同鄉詹林來。1930年,同鄉忻丁香在黃浦江撐舢板為生,被法水兵毆擊溺死,經交涉、鬥爭,得到懲凶、道歉、撫恤。1946年,美艦撞沉同鄉漁船,同鄉會派副理事長蕢延芳交涉年余,僅賠償船主閔金福1020元,死難者遺屬翁張氏1500元。
從清末到民國時期,每次的上海地方性對外交涉,往往由江浙財團所操縱,而寧波財團實占江浙財團中的領導地位。上海的對外交涉,上海總商會起了很大的作用,而歷任的總商會會長,多由寧波人擔任(如朱葆三、虞洽卿、方椒伯、傅筱庵、袁履登等)。所以,寧波旅滬同鄉會的對外態度,往往和上海總商會的態度是一致的,寧波旅滬同鄉會對上海總商會起了助手作用。⑤
抗戰後的寧波旅滬同鄉會
該會草創之初,主其事者,不乏熱心公益之士,如該會創辦人施嵋青,臨死猶念念不忘同鄉會,遺命以家產全數贈同鄉會。他若陳蓉館、樂振葆等,對同鄉會都作了一定的貢獻。可是在後期,該會內部部份領導成員之間明爭暗鬥,個別人發生假公濟私的腐敗現象,影響會務活動開展。
1946年1月22日舉行的第十次改選中劉鴻生當選為理事長。劉是實業巨子,投資面很廣,當時有“火柴大王”之稱,抗戰勝利後,任“善後救濟總署上海分署”署長,後兼任總署執行長,同時擔任國營招商局理事長。原領導人之一烏崖琴,曾任中國通商銀行副經理,自1920年7月,擔任學務主任,主持學務活動。以後組織更變,任二科、四科主任,皆主學務。1930年,廢學務主任,組成校董會,被推為常務校董。直至1946年2月,辭去了常務校董的職務,以後由顏伯穎、林漢達繼任。烏主持了26年學務,同時也擔任了26年理事。同鄉會先後開辦了10所國小,各校的人事、經濟、設備等,都由他經管。在第十次大會改選時,烏也落選了。另一個主持會務多年的方椒伯,是繼虞洽卿之後最後的一個,原是烏崖琴的老搭檔。雖然在這次改選中當選為常務理事,但不久,在1947年6月,以年高為由(時年62歲)也辭去職務。繼任會務主任的是應斐章。
解放初期的寧波旅滬同鄉會
1949年秋,寧波慘遭蔣機轟炸,江廈、靈橋一帶人民生命財產遭受嚴重損害。為救濟受災民眾,寧波工商界推派金臻庠為代表,到上海向寧波旅滬同鄉會求援救災。當時理監事如劉鴻生、毛和源、趙志游、應世文、周曹裔、周啟范以及老理事俞佐庭等都已離滬,留在上海的只有蕢延芳、魏伯楨及一班時人稱為“少壯派”理監事。蕢、魏等人不敢有所舉動,只召集幾個人開了一次座談會主張約十個人,由每人出200萬(當時幣制,下同),湊集2000萬元了事。後來由遊藝界發動義演募捐,甬籍老戲劇家如周信芳等,都熱心贊助,日夜幾次上電台播唱。全市13家私營電台,在票友陸錦榮的活動下,全體盡了一日一夜義務。這一次義演募捐,成績出於意外,竟達21億元(包括後來在香港勸募的27000元港幣以及利息)。
從這次公開募捐之後,寧波旅滬同鄉會的對外活動全部停止。會裡經費用完,尚有部分職工的薪給負擔,就將西藏路會所大門兩邊的兩大間房屋出頂,租給兩家糖果食品商店,又將樓上大禮堂租給職工開設劇場,解決生活問題。
就此,寧波旅滬同鄉會也同其它同鄉會一樣,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宣告結束。
(1963年10月)
注釋:
① 據莊禹梅《關於寧波旅滬同鄉會》一文(載《全國文史資 料》第三十四輯)謂:寧波同鄉會的組織,遠在1903年左右,由甬人鐘顯鬯(觀光)、虞士勛(和欽)、虞含章(輝祖)、陳屺懷(訓正)、洪佛矢(兆麟)等發起在上海福州路惠福里開設“科學儀器館”,本實業救國宗旨, 向日本購買儀器。並創辦《寧波白話報》(每周出一冊, 每冊約十頁)以“開通寧波之民智,聯契約鄉之感情”。辛亥革命以後,才有虞洽卿等出來改組,始正式定名為“寧波旅滬同鄉會”,會址改在二馬路七號。此一史料與“寧波旅滬同鄉會”成立之史實有出入。
② 第十次改選理監事名單:劉鴻生、趙志游、蕢延芳、毛和源、俞佐庭、方椒伯、厲樹熊、金潤庠、金宗城、丁元升、周啟范、黃振世、夏功楷、葉翔皋、陳荇蓀、陳仲猷、史致富、周一星、應世文、江兆祖、傅隆才、周曹裔、陳翊庭、董和甫、王國忠、鄭太慈、周師鴻、戴穎才、李基光等。
③ 詳情見《寧波文史資料》第四輯“江亞輪沉沒經過”一文。
④ 詳情見《寧波文史資料》第四輯“寧波靈橋史話”一文。
⑤ 虞洽卿在同鄉會掌管會務到他1841年八月離滬赴重慶,任會長達十餘年,有時雖未擔任會長,實際上重要會務還由他主持。該會四十年的歷史,他卻經歷了四分之三以上的時間。虞和寧波旅滬同鄉會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前期大事記
寧波旅滬同鄉會,自清宣統元年由鄉洪寶齋創議組建。當該會創辦時,上海尚無其他同鄉會,迄今三十三年矣,然考諸四明公所大事記載,鹹豐八年,……建濟元堂,為鄉人集會處,……溯其史跡,則尤悠遠矣。自籌備事務所,以至今日巍巍會所,其間蓽路襤褸,盡一鄉之人力物力,為鄉人造福加惠,即他邦人士,亦屢加欽贊,惟願今後同鄉,共維勿替,豈獨鄉邦之光耶。爰摭拾該會歷年大事,循年編記,雖一鱗半爪,要亦略志梗概云爾。
清宣統元年(1900)
慈谿洪寶齋,創“四明旅滬同鄉會”於漢口路,是年三月初五日成立,為今日寧波旅滬同鄉會之胚胎。嗣以洪君離滬,會務停輟,其時施嵋青對會務中輟甚為惋惜,乃就商於錢達三、謝蘅牕、陳蓉館、陳韻泉、朱葆三、孫梅堂諸君,捐資復興,改稱“寧波旅滬同鄉會”,設事務所於福州路二十二號。
宣統三年(1911)
二月二十一日,假四明公所舉行成立大會,選舉正副會長,設審查、評議、會計、調查等科,處理日常會務。復推會董二十八人,擔任籌募經費。同年十一月三日,推朱葆三、虞洽卿、李薇莊、趙林士、夏同甫、張詠霓、周金箴、陳蓉館、陳鏡如、應季審、李徵五、謝蘅牕、胡甸蓀等,赴甬犒勞革命軍將士,並參加地方善後會議。
民國二年(1913)
創辦初等國小校於福州路事務所。為後來同鄉會各國小之發源,惟因學生人數不足,不久停辦。
民國三年(1914)
上海發生二次革命,攻打製造局,由會商借開平輪,搭載旅滬同鄉返籍。
會長李徽五先生力主恢復國小,於是推定負責人募集基金。是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創辦寧波旅滬第一國小於七浦路。
民國五年(1916)
因會務日繁,福州路事務所不敷套用,於是有籌建會所之議。是年五月六日,購置基地於西藏路、勞合路之間,計地二畝八分,價銀五萬六千兩。
民國六年(1917)
六月二十四日,籌備建築新會所,設建築科,推朱葆三為籌備總主任,陳蓉館、樂振葆、陳伯剛、徐棣蓀等為主任。
民國七年(1918)
十二月十七日,遷會所於河南路三百六十四號。
民國八年(1919)
八月六日,建築會所,招工投標,結果為新仁記營造廠得標,遂立約由該廠承建。
同年十二月十二日,新會所開工建築。
民國九年(1920)
四月十九日,舉行徵求會員大員,為歷屆徵求大會之矢高矢。
七月二十五日,增設國小三所。八月,改第一國小為第一公學。
同年八月二日,由會發起組織納稅華人會,參與租界政權,卒告成功。
民國十年(1921)
新會所落成,費造價銀九萬五千兩,是年六月十五日,舉行開幕典禮,來賓及會員參加儀式者二萬餘人。
辟藏書室、閱報室於會所第三層。復於第四層置陳列室,徵集寧屬土產,及著名工廠商號之出品以陳列之。第五層置健身室,設備關於體育套用之種種器具。
是年八月十一夜,風雨交作,鄞奉鎮三縣山洪暴發,漂流村落數百處,死之數千人。同月二十三日,由會發起設立寧波水災急賑會,籌款撥米,派員赴甬,賑濟災黎,收殮浮屍。
聘勵建侯為第一科主任。
海軍部(?)擬將沿海各省漁稅,抵借日債,吾浙為沿海省之一,漁民生計,何堪摧殘,特電政府力爭,以維吾浙漁民命脈。
浙江宣布省憲成立,特電慶祝,並於會所升旗懸燈誌慶。聘烏崖琴為第二科主任。
應寧波“救國十人團”代表請求,為新江橋新章綢緞局毆辱學生案,當電甬各機關,並派代表往甬處理。
是年冬,浙屬沿海一帶,海盜橫行,十二月二十五日,本會電浙省軍政當局,請飭屬嚴緝海盜,並暫緩修理超武兵艦,以資巡護。
民國十一年(1922)
二月十一日,為調查旅滬同鄉人口事,函請四明公所協助進行。四月十九日,舉行旅滬同鄉九老會,詩酒唱和,盛極一時。為補償新會所建築費,發行公債四萬元。
補助留法學生經費。
籌款賑濟寧屬風災,並分函各地旅外同鄉,協力救助。副會長王儒堂,任內閣總理,特電馳賀。
民國十二年(1923)
發電聲討浙江省議員,得賄賣票。
是年政變,當召集會董大會,決議: (一)電各同鄉議員離京。(二)表示停發關余鹽餘之主張。 (三)贊同國會議員南下制憲。
電孫中山、蔣介石,請就地制止招賣廣東寧波會館。日本東京橫濱等處,發生地震大火,同鄉僑居者頗多,被災奇慘,當公推代表赴日調查,並接同鄉婦孺回籍。
本會舉行第二屆選舉大會,七月二十日,初選投票,同月廿六日開票,當選者方椒伯等一百三十五人。八月一日,舉行複選,以朱葆三、虞洽卿等為正副會長,李徵五為理事長。
民國十三年(1924)
舉行徵求會員大會,二月廿九日開幕,五月十五日總揭曉,同日褒榮給獎。
由會發起浙江西湖博覽會,五月廿八日召開理事會倡議。六月四日召集各府同鄉會聯席會議,到者湖州、台州、紹興、溫州、寧波等各府屬。同月七日,分函杭、嘉、金、衢、嚴、處各府同鄉會,為前議案徵求同意。十八日,復召集浙江各旅滬同鄉會討論,決定創辦浙江西湖博覽會,當成立“西湖博覽會聯合會”
八月廿二日,新辦本會第七公學,行開校禮。
十月十二日,公祭本會發起人已故會董施嵋青先生,嗣後每歲春秋致祭,著為例。
聲討西捕強姦傭婦,昭雪西捕毆斃葉乾章。
辦理第三屆選舉。
參加辦理“五卅”慘案,並為死難同鄉昭雪。
國民十四年(1925)
三月七日,參加浙屬旅滬同鄉會聯合會之組織,推袁履登等五人為代表,參與選舉。
民國十五年(1926)
舉行第五屆徵求會員大會,推陳良玉為總隊長,陳蓉館等為總參謀,四月十二日開幕,五月十四日閉幕。
五月十五日,舉行新會所落成五周年紀念。
八月奉化、定海二同鄉會,借勞合路寧波里本會余屋辦公。九月二日,會長朱葆三逝世,三日起,本會下半旗三天誌哀。
同月四日,虞洽卿升任本會會長,方椒伯升任副會長。
十月二十四日,本會會同上海各公團,為前會長朱葆三開追悼會,到會三千八百餘人。
十一月十日,為改建寧波老浮橋,召集籌備委員會,次日起,以三樓文社為籌備會辦事處。
民國十六年(1927)
一月三日,為討論新江天輪開甬事,會同鎮海旅滬同鄉,舉行聯席會議。
三月廿八日,推方椒伯代表本會,擔任歡迎蔣總司令。
七月三日,舉行會員大會,修訂會章,定八月十四至二十日,投票改選,卅一日舉行複選。結果,以虞洽卿當選委員長,謝蘅牕等十三人為監察委員,陳才寶等二十八人為執行委員,陳子壎等為基金委員。
九月十八日,新任委員就職,接收前任移交,互選常委及依據修正章程,議訂細則。
七月七日,籌備寧波中山公園,召集茶話會。
改聘各科主任,第一科勵建侯,第二科高驥程,第三科鄔培因,第四科烏崖琴。
昭雪同鄉詹林來被西兵勞勃生無辜槍殺案。
十一月十七日,為江浙漁業事務局苛征漁稅事,電請國民政府及江蘇省政府財政廳制止,同月二十四日奉國府批,已交財部核辦。
民國十七年(1928)
舉行第六屆徵求會員大會,聘徐慶云為總隊,秦潤卿為總參謀,三月一日開幕,同月卅一日閉幕。
十一月六日,聘陳蓉館君為本會評事員。
同鄉徐阿毛,被保衛團員誤會槍殺,經推委員徐芹香、陳良玉,並派職員董心琴辦理昭雪。
聘請校董二百人,分擔籌募學務經費。
民國十八年(1929)
一月四日,為本會申請登記事,呈上海市社會局。第五屆新選委員就職。
參加協浚曹娥江委員會。
改訂本會辦事組織,廢四科,設會務、學務二主任。
聘張申之為會務主任,烏崖琴為學務主任。
添設職業介紹委員會。
函滬甬線各航輪,添設警備,以保護行旅。
民國十九年(1930)
三月十四日,為建築鄞鎮慈公路討論籌款事,召集同鄉開會。
救濟六橫島災民。
舉行第七屆徵求會員大會,推王伯元君為總隊長,張繼光、毛志訊、洪雁賓三君為參謀,五月一日開幕,同月月終閉幕。三月廿二日,舉行第九屆選舉大會。
同鄉忻丁香,在浦江撐舢板為生,被法水兵毆擊,落水身死,經交涉懲凶、道歉、賠償了事。參加華僑聯合會發起之肖案後援會。
民國二十年(1931)
回響浙江省政府主席張難先緊束政策,予浙人以休養生息。
奉化旅滬同鄉會概況
民國十三年秋季,由奉化旅滬同人,發起組織奉化旅滬同鄉會,暫借南京路民永里商聯會為籌備處,公推王儒堂、張雲江、烏挺生為籌備主任,何鹿山、王才運、鄔志豪、江北溟、康錫祥、何紹裕、何紹庭、何耿星為副主任,毛濂卿、陳益欽、江良通、江良達、余華龍、王廉方、謝其潮、毛文亨、鄔志堅、孫經培、康劍痕、董世明、陳有光為籌備員,當在北京路功德林聚餐,並舉行第一次徵求會員大會。至十四年一月一日,借座寧波旅滬同鄉會舉行成立大會,由鄔挺生主席致開會詞,鄔志豪報告籌備經過案,當選出候補委員六十人,復定期通過會章複選職員,正會長鄔挺生,副會長鄔志豪、康錫祥,總務科余華龍、王庸方、何廉明、王才運等。後即將會址遷移河南路新會所,聘請周鈞堂坐辦。
十四年十二月間,舉行第二次徵求會員大會,總隊長鄔志豪,分隊從略,加入者非常踴躍。
十六年七月間,舉行第三屆徵求會員大會。同年九月間,舉行第三屆選舉,初選複選結果,鄔志豪當選為正會長,副謝其潮,改聘張孔彰為坐辦,未久張因事辭職,由幹事鄔崇琛擔任。
十七年四月,籌賑桑梓災民,為奉化蓴湖曬網先後被焚,由旅滬同鄉應夢卿、吳瑞高等,呼籲到會。經本會召集會議,公決先行派員調查屬實,再籌的款賑濟。當派幹事鄔崇琛前往災區調查。回滬報稱,蓴湖全鎮房屋焚毀,曬網次之。吳家埠房屋,全村焚毀過半,死傷三十餘人。三處災民數千,流離失所,無以為生,迭經開會討論,並籲請旅滬同鄉會設法救濟。本會委員陳忠皋、陳思裕二人,前往災區放賑。
民國十九年三月,舉行第四屆徵求會員大會,總隊長陳忠皋,副隊長王廉方,各隊紛紛交納分數,頗為踴躍。同年十二月舉行第四屆選舉大會,初選複選結果,鄔志豪當選為正委員長,余華龍為副委員長,又聘陳忠皋為會務主任。
二十年四月,為鄞奉水利案,電政府請撥建設公債,會同旅滬同鄉會,鄞、奉水利協會二團體,聯電政府云:“前為擬辦鄞、奉水利,謂浙省府撥發建設公債二百萬,經呈蒙批准,並經崧甫、志豪面謁張主席,暨民政建設二廳長,蒙允設法各在案。鄞縣東錢湖,關係鄞、奉、鎮三縣七鄉,灌溉農田三十餘萬畝,及今不治,勢將淤廢,吾奉歷年水災,山洪迭發,肥田半成沙礫,不急修治,恐數十年後,近山一帶,將無可種之田,竊為救災不如防災,治水造林,均屬刻不容緩,現組鄞、奉水利協會,一面由地方募捐,一面請政府補助,乞顧念桑梓百年大計,迅電浙省府,將前請撥發之建設公債二百萬元,如數發給,俾得早日興工。”
廿一年一月廿八日,滬變猝作,會務主任陳忠皋氏,當召集緊急會議,討論組織救護隊,均各贊成,當推陳忠皋為隊長,於二月一日出發救護,雇卡車十輛,往各災區營救,並設立收容所,及設辦醫務處,療治同鄉,救出難民,達數萬人。
廿二年四月,舉行第五屆徵求大會,推王正廷為名譽總隊長,余華龍為副。並舉行第五屆選舉大會,初選複選正副委員長鄔志豪、余華龍連任。
廿四年五月間,舉行第六屆徵求會員大會。至六月間,會務主任陳忠皋君辭職,本會徵求會改組進行。至十二月間,舉行第六屆選舉大會,初選複選結果,余華龍為正委員長,王廉方、江輔臣為副委員長。
廿五年一月二日,接本會執委陳忠皋、暨監委鄔志豪兩君函稱:“逕啟者,閱報載鄔挺生在許昌被刺身故等語,不勝駭異。查鄔挺生先生素來服務公益,為謀國煙之發展,尤為艱苦奮進,年來且為促進生產建設,並秉承財部命令,先在許昌改良煙種,整理市場,農民受惠者數十萬戶,生產年增千餘萬金,稅收既形激增,外煙從而銳減。詎料自利之徒,不顧國家生產、農民生計,始則設計阻礙,繼則淆亂是非,甚至嗾使暴徒,力致死命……”。當召集會議,經決議:(一)電請政府嚴緝正凶。 (二)推派代表鄔志豪、王廉方、王忠皋、何平龍、陳思裕、余華龍等六人到鄔府慰問。 (三)公決協助鄔君慘死善後事宜。
廿六年一月,本會名譽委員長王正廷出使美國,本會同人公宴歡送,請余委員長華龍、王委員長廉方面邀,即借座鄧脫摩飯店舉行。同年四月間,舉行第七屆徵求會員大會,公推竺梅先為總隊長。
同年八月十日執委會決議:參加寧波同鄉會救護組,辦理救護同鄉工作。
廿九年六月五日,準寧波旅滬同鄉會函稱,以此次家鄉米荒嚴重,為救濟民食,辦米運甬平糶事,當召集大會,函囑本會會員一致參加,並決議:(一)每一會員須認募XX元,多則益善。(二)向寧波同鄉會具領捐冊二十本。(三)本月七日寧波同鄉會召集勸募大會,本會發函通告。凡委員及會員,須一致參加。
象山旅滬同鄉會概況
民國二十四年八月,象山旅滬同鄉劉志山、林美鈞、吳春林諸君發起組織象山旅滬同鄉會,於同年十月正式成立,惟因種種困難與障礙,會務無形停頓。翌年三月,任嘯菊、張介眉諸君起謀恢復,設臨時會所於南市外馬路福美里一號,亦僅曇花一現,不久復又瓦解。
民國二十八年秋,縣紳姜梅塢養病來滬,鑒於軍興以來,旅滬同鄉為數日眾,約計不下二萬餘人,實有團結互助之必要;顧鄞鎮等縣同鄉占寧波旅滬同鄉會會員籍貫比例之絕對多數,反觀象籍同鄉,加入者不及百一,此於寧波旅滬同鄉會外需要另組象山旅滬同鄉會,更有切要於其他小組同鄉會者,因與賀鳳來、梁卓人諸先生共謀興復舊有同鄉會,會象山縣水災救濟會函請該縣旅滬同鄉勸募水災捐,由姜梅塢、賀鳳來二先生髮起借八仙橋青年會九樓宴請旅滬同鄉,於討論募款辦法外,並決定改組象山旅滬同鄉會,當場推定姜梅塢、賀鳳來、梁卓人、伊鶴甫、嚴挺、鄭聖鋆、鮑永成、胡蔚然、周迪斐等九人為籌備委員,經數度籌備會議之商討。又於二十九年一月二十二日以象山旅滬同鄉會名義,再度宴請同鄉,到會九十餘人,加推許興馥、樓崇德、王俊卿、張質齋四君連前十三人為改組委員,負責計畫進行改組事宜,並積極徵求會員,由梁卓人先生向寧波同鄉會接洽撥用會所及向工部局申請登記。經數月之慘澹經營,各項事宜始獲就緒,遂於二十九年五月十九日下午借寧波旅滬同鄉會四樓召開改組成立大會,當場推選姜梅塢、賀鳳來、鄭聖鋆、伊鶴甫、嚴挺、王俊卿、梁卓人、張質齋、許興馥、朱頌虎、樓崇德、鮑永成、馮斌、楊亨田、俞長青、王熊飛、史堅冰、陳興昌、陳丕傑、朱元瑞、黃天才、鄭保全、林人惠、張南浦、歐乃文等二十五人為執行委員;蘇筠伯、胡蔚然、夏亞鼎、徐仁鄰、潘復初、應桔泉、黃天才、程明蓬、王泰華、勵乃鵬、歐世診、姜本燦、肖良葆、黃性良、李志卿、忙乃明、賀功聖、賴昌升、俞民瀛、周善榮、包德生等二十一人為監察委員;賀鳳來、伊鶴甫、許興馥等三人兼任基金委員;兼就執行委員中推選姜梅塢、賀鳳來、梁卓人、陳丕傑、伊鶴甫、陳興昌、張質齋等七人為常務委員,互選姜梅塢為主席委員,聘梁卓人兼任會務主任,即日就職開始工作,改組遂宣告完成。
該會鑒於過去二度失敗之主因:厥為人事組織之欠健全與夫經費管理之不嚴密,故此次改組重心,即在健全乾部組織與嚴密經費保管。
該會設主席委員一人,為對外代表。並組執行、監察、基金、常務各委員會,興革推進各項會務,下置會務處設主任一人,幹事一至三人,處理日常會務。
該會自二十九年五月改組成立以來,七月於茲,在此短暫歷史中,工作之表見,在質在量,亦俱有可觀,其犖犖大者如下:
1.募集水災捐:民國二十八年秋,象山城鄉各處,秋雨連綿,山洪暴發,大水泛濫成災,二十八鄉鎮,半數殃及,人、畜農作、建築物之被損害者,不勝計數,造成數十年來稀有災況。該會誼切桑梓,特召集同鄉討論救濟辦法,推定賀鳳來、梁卓人、伊鶴甫等二十人分頭勸募捐款外,並決定舉行勸募象山水災賑款遊藝大會,推梁卓人君負責籌備,當由梁君奔走接洽,籲請虞洽卿、方椒伯、袁履登諸先生為遊藝會贊助人,向放旅滬甬籍紳商普為銷票,遂於二十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假寧波旅滬同鄉會二樓如期舉行,總計收入票款國幣二千八百十七元,除開支淨收國幣二千五百三十六元,即日連同賀鳳來君等勸募捐款國幣三千二百六十二元,公債票二千元,先後匯交象山水災救濟會妥為放賑。
2.商撥會所:該會改組籌備期間,暫借貴州路寧波公報館內辦公,惟此乃係臨時性質,自應另籌固定會所,以垂久遠。後經會議議決函請寧波旅滬同鄉會援照鎮、奉、定各同鄉會先例,分撥勞合路寧波里四號樓房為永久會所。當由梁卓人君面商寧波旅滬同鄉會,邀約定海同鄉會代表會同洽定,以東廂三分一之前間為該會會所,中央客堂樓公用。在二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修理完竣後正式遷入辦公,雖不敷用,但較諸過去,已差堪告慰矣。
3.徵求會員:該會參照寧波同鄉會徵求會員辦法,採取分隊徵求制,聘請姜梅塢為總隊長,賀鳳來、伊鶴甫為副總隊長,陳丕傑為總參謀,蔡建民、王泰華等一二四人為各隊隊長,分頭徵求。於二十九年六月十五日召開首次徵求隊聯席會議,決定徵求目的為一萬分,分六月底、七月底、八月底三次揭曉。徵求結果,計得永久會董九人,基本會員一一人,贊助會員六一人,維持會員二七七人,特別會員五三六人,普通會員三九人,總共會員數九三三人,分數一九七四分半,與預定目的雖相差尚遠,但較過去二屆所有會員數,已大有進步,逆料今後參加同鄉,必能與日俱增也。
4.協助家鄉米荒救濟:民國二十九年,寧屬各縣因受戰事影響與抗旱,造成空前未有之嚴重米荒,而以象山為尤甚,貧民之餓斃或自殺者,為數甚眾,寧波旅滬同鄉會特組織甬屬平糶損款勸募委員會,募集捐款百餘萬元,先後購辦大批洋米,運甬平糶,藉資救濟。該會與象山賑濟會同向寧波旅滬同鄉會報告象縣嚴重真相,請求撥分平米,終以交通被阻輸米為難,結果蒙寧波旅滬同鄉會在平糶捐救濟費項下撥給國幣五萬元匯象補助平糶費用,旋復續撥二萬元濟該縣饑民,賴以稍蘇。
其他救濟同鄉各事,素為該會主要事業,第限於經費,未能廣事舉辦,殊為憾事。至於舉行聚餐,以聯同鄉情誼,發給通行證明書,便利鄉人往返,深得鄉人之嘉許。
鎮海旅滬同鄉會概況
鎮海旅滬同鄉會,成立於民國十年。當刊的會所,在法租界朱葆三路,不久,再遷會所至愛多亞路虞洽卿路口,一直到民國二十七年,方才遷入勞合路寧波里新會所。
該會現任會長方椒伯,副會長劉聘三,負責人也都是寧波旅滬同鄉會的負責人,有許多關於鎮海同鄉間的公益事業和排難解紛事項,都由寧波同鄉會經辦,所以該會的會務,比較清閒。
民國二十六年時,該會曾經受到小波折,以該會之成立,遠在北伐以前,根本用不著舉辦登記和立案等手續。後來北伐成功,(國民黨)市黨部和社會局雖相繼在上海成立,鎮海旅滬同鄉會以非屬活動團體,故未向主管機關呈請登記給證。此時另有劉仲英、金楚相等鎮海旅滬人士,逕向(國民黨)市黨部呈請組織鎮海同鄉會,請予登記給證。其時市黨部因尚不明了上海已有鎮海同鄉會的存在,就批准劉等呈請。這樣一來,幾乎鬧成“雙包案”,於會務進行大有妨礙,當由雙方負責人磋商合併,不久合併順利成功。
從合併至今三年中,會務仍很清閒。但近為家鄉米荒,曾組織勸募救災捐款委員會,集款匯鎮,其負責人如方椒伯、蕢延芳、樂耕葆、丁方源、董杏生、烏崖琴等,連日開會集議,努力從事。
(以上三篇原載於民國三十年(1941)三月出版董心琴編《甬光初集》,略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