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荒漠化治理綜合效益評價研究(朱海娟創作農業科學著作)

寧夏荒漠化治理綜合效益評價研究(朱海娟創作農業科學著作)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寧夏荒漠化治理綜合效益評價研究》是朱海娟創作的農業科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7月。

該書藉助能值理論對寧夏荒漠化治理前後的生態經濟效果進行評價,運用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模型考察了荒漠化治理前後社會經濟子系統和生態子系統的變化情況,並且將生態經濟系統的耦合狀況作為荒漠化治理效益評價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構建了寧夏荒漠化治理的效益評價體系,測算了寧夏荒漠化治理的綜合效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寧夏荒漠化治理綜合效益評價研究
  • 作者:朱海娟
  • 首版時間:2016年7月
  • 字數:179千字
  • 類別:農業科學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在研究生態經濟耦合模式和荒漠化治理綜合效益的基礎上,設計了問卷並進行了實地調研。根據實際調研的情況,總結了寧夏荒漠化治理的三類管理模式,描述了荒漠化治理工程對該地區的生態環境與社會經濟的影響,分析了工程對農業綜合生產力、農戶農業生產效率、農民收入結構和消費結構的影響,研究了寧夏荒漠化治理前後的生態經濟效應,研究了生態經濟系統的耦合協調狀況,在此基礎上對工程的綜合效益進行了定量的評價。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六章 寧夏荒漠化治理生態經濟系統耦合效應研究
第二章 相關理論與概念界定
第七章 寧夏荒漠化治理效益研究
第三章 寧夏荒漠化治理現狀和管理模式研究
第八章 主要結論與政策建議
第四章 寧夏荒漠化治理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分析
附錄
第五章 基於能值理論的荒漠化治理生態經濟效應研究
參考文獻

創作背景

土地荒漠化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而且也成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制約因素。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國家在寧夏地區先後實施了“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山區小流域治理、天然保護林、封山禁牧等工程,隨著這些生態工程的實施,已經有效地抑制了寧夏荒漠化的進一步擴張。荒漠化治理工程對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起著積極作用。在荒漠化治理過程中,如何有效地利用投入資金,如何提高治理效果,如何在治理過程中兼顧生態、經濟、社會利益,如何切實提高農牧民的生活水平,這都是值得學界研究的問題。基於此,《寧夏荒漠化治理綜合效益評價研究》描述了荒漠化治理工程對區域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

作品思想

(1)根據政府和市場對荒漠化治理工作參與程度的不同,該書將寧夏的荒漠化治理的管理模式分為三種類型,即政府主導型、政府推動型、市場導向型。分析了政府主導型的荒漠化治理制度內部運行機制和該制度的優勢和缺點。“三北”防護林制度和退耕還林制度是典型的政府主導型的荒漠化治理模式,前者主要靠政府的強制驅動力實施,後者則是有農戶被動參與的一種荒漠化治理模式。研究了寧夏在引進德援項目過程中參與式管理的運作機制。構建了以政府調控為核心,以農戶和委託公司為第三方的市場化生態環境治理制度框架。
(2)荒漠化治理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影響。該書選取涵養水源、固碳釋氧、淨化空氣等指標,運用市場價值法、費用替代法等方法研究了荒漠化治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價值的時空變化。研究了工程實施前後寧夏的農業綜合生產力、農戶生產效率、經濟收入和農戶消費結構等幾個方面的變化情況。結果表明:在對農業綜合生產力的影響方面,在沒有實施荒漠化治理工程以前,農作物播種總面積、農業勞動力、化肥投入量對農業總產值影響較大。實施荒漠化治理工程以後,農業勞動力投入的彈性係數減少0.079,土地的生產彈性係數從3.442上升為4.081。化肥投入量的生產彈性係數略有增加。荒漠化治理政策自身對於農業總產值的貢獻度為0.247。對農戶農業生產效率的影響分析:實施荒漠化治理工程後,農戶的農業生產技術效率和綜合效率逐步提高,規模效率則出現先增長後下降的趨勢。工程實施後,勞動力、化肥、農藥的施用量,種子和地膜的使用量等農業生產資源投入和產出鬆弛均呈減少趨勢。農民收入呈現增加趨勢,收入結構趨向多樣化;工程實施後農民的消費結構得到了最佳化。
(3)荒漠化治理生態經濟效應研究。該書運用能值理論和方法,通過分析寧夏荒漠化治理工程實施前後生態經濟系統投入和產出的變化情況,評價了該地區荒漠化治理的生態經濟效應。研究表明:從1975—2013年,寧夏生態系統年總投入能值和總輸出能值均呈現增長趨勢,產出的增長幅度大於投入幅度。在能值投入結構方面:工業輔助能呈現增長趨勢;不可更新環境資源投入量呈現下降趨勢,表明荒漠化治理對減少水土流失具有積極的作用;可更新有機能投入量也出現下降趨勢。總能值產出結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改變了以往種植業占絕對優勢的局面,林業的能值產出增長較快。能值投資率和環境負載率經歷了先增加後下降的趨勢,淨能值產出率呈現先增後減再增長的趨勢。說明荒漠化治理後系統的功能逐步完善,生態和經濟向協調方向發展。
(4)通過建立耦合度和耦合協調度模型,該書運用了層次分析法,研究了寧夏荒漠化治理的生態經濟系統耦合情況。實踐證明,寧夏荒漠化治理的生態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系統的耦合狀況從最初的嚴重失調衰退類生態損益型過渡到初級協調發展類生態滯後型,系統的耦合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是,由於自然條件和工程實施的長期性等因素的制約,寧夏生態系統的耦合協調狀況大多處於初級協調發展型,沒有出現中級或者良好的狀態。
(5)該書建立了寧夏荒漠化治理效益評價指標體系和評價模型,對荒漠化治理工程實施前後的綜合效益進行評價,該地區的綜合效益在逐步提高:從1978年的0.16增長到2004年的0.40,治理級別從差的級別向中等轉化;到2012年綜合效益值達到0.60,治理效益向良好等級發展。通過對上述寧夏荒漠化治理生態經濟系統耦合和綜合效益評價的研究,作者還得出下面的結論:首先,生態經濟系統耦合狀況協調有助於綜合效益的提高。系統間各個要素的協調性越來越強,系統呈良性發展。這種良性發展從某種程度上可以促進系統綜合效益的提高。其次,由於林業工程的周期性,生態系統各項功能的發揮具有滯後性,因此對生態系統的修正要比社會經濟系統困難。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寧夏荒漠化治理綜合效益評價研究》
2016年7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8731-9

作者簡介

朱海娟,女,1977年11月出生,陝西省戶縣人,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2000年畢業於西北大學國際經濟法專業,獲得法學學士學位;2006年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專業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得法學碩士學位;2015年6月畢業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林業經濟管理專業,獲得管理學博士學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