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水科所

寧夏水利科學研究所於1959年2月成立,名為寧夏水電科學研究所,1964年7月,水電分家後,正式定名為寧夏水利科學研究所(簡稱寧夏水科所)至今。

寧夏水利科學研究所是寧夏唯一從事水利科學技術研究、試驗、示範與推廣的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主要承擔節水灌溉、農田水利、鹽鹼地改良、水土保持、水資源利用、防洪抗旱減災、大壩監測及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前期研究與論證等公益性水利科學研究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水科所
  • 時間:1959年2月
  • 原名:寧夏水電科學研究所
  • 性質:科研機構
機構概述,科研成果,成績榮譽,

機構概述

寧夏水利科學研究所於1959年2月成立,名為寧夏水電科學研究所,1964年7月,水電分家後,正式定名為寧夏水利科學研究所(簡稱寧夏水科所)至今。
寧夏水利科學研究所是我區唯一從事水利科學技術研究、試驗、示範與推廣的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主要承擔節水灌溉、農田水利、鹽鹼地改良、水土保持、水資源利用、防洪抗旱減災、大壩監測及重大水利工程項目前期研究與論證等公益性水利科學研究工作。
2005年,經自治區科研院所改革轉制工作領導小組批准,水科所轉制為非營利性科研機構,為自治區水利廳所屬處級事業單位。自治區編辦核定人員編制70名,2007年減為65名,2009年減為60名。內設辦公室、科研管理科、水資源與環境研究室、灌溉排水研究室、水土保持研究室、水利工程研究室、中國灌溉試驗寧夏中心站7個科級機構。所級領導1正3副,科級領導7正7副。
2005年7月完成人員競聘上崗後,主要工作人員27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5人,占92.6%;管理人員2人,占7.4%。具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歷23人,研究生1人,大學本科18人,大學專科4人。具有各級各類專業技術職稱人員24人,其中正高級3人,副高級職稱11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4人。
根據工作需要,2008年上半年,通過公開招聘補充以專業技術人員為主的工作人員9名,其中研究生8名。現招聘選拔工作正在進行之中。
2006年以來,先後建立完善了涉及行政管理、勞動工資、財務管理、後勤管理、會議、信訪、接待等諸方面30餘項規章制度,制定出台了《寧夏水科所科研項目(課題)實施方案》和《寧夏水科所績效考核實施方案》,進一步推進科研管理工作的規範化、科學化。
2006年10月,水科所自籌資金翻建科研辦公樓,建築面積3700m2的五層框架結構辦公樓於2007年11月完工。新的科研辦公樓裝備了先進的多媒體會議系統,安全監控系統。依託辦公樓建設,“寧夏水利資源信息化平台建設”完成了區域網路綜合布線工程。 2008年2月,全體工作人員順利搬遷入新的科研辦公樓,科研辦公基礎條件得到極大改善。

科研成果

自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寧夏水科所承擔、完成了多項國家、自治區科技廳、水利廳的重點科技項目,開展了水資源最佳化配置與開發利用、節水灌溉、灌區排水與土壤鹽漬化改良、水利工程技術、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雨水資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省部級、地廳級科技成果。
“九五”以來,承擔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星火計畫、國家科技攻關、“九五”國家重大科技產業工程等項目。國家“九五”科技攻關項目“寧夏南部乾旱風沙區滴灌示範區建設與研究”取得了黃河高含沙水滴灌大田糧食作物技術上的突破,成果總體上達到了國內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1992~2005年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共40項。其中部級成果1項,自治區級成果17項,廳級成果13項,其他9項。按成果類別劃分,水資源利用類3項,節水灌溉類10項,排水與土壤改良類5項,水利工程類6項,水土保持類8項,新技術、新材料及其它類8項。
1、節水灌溉技術研究與示範
“寧夏南部乾旱風沙區滴灌示範區建設與技術研究”項目是國家“九五”攻關項目,經五年的試驗研究,取得了黃河高含沙水滴灌技術的突破,建成揚黃滴灌1250畝,揚黃窖蓄滴灌250畝,為我區高揚程灌區發展滴灌提供了技術支持。
“寧夏引黃灌區節水噴灌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結合引黃灌區具體特點,引入國產管道式移動噴灌系統,建立了2萬畝計算機水情監測灌溉自動控制的高標準節水灌區,展示了寧夏節水灌溉的成就。
“寧夏扶貧揚黃灌溉工程節水噴灌試驗研究”項目,選擇卷盤式噴灌機,在寧夏固海灌區建立了1300畝高標準節水噴灌示範區,節水、增產效果顯著,為噴灌的推廣套用提供了依據。
“溫棚滴灌技術示範”項目,引入變頻控制、計算機自控系統,解決了溫棚滴灌壓力調節、流量調節的技術難題,為建設高標準的菜藍子工程提供了技術保證。
2、農田水利工程配套技術研究
“渠道防滲抗凍襯砌試驗研究”項目,結合寧夏引黃灌區季節性凍脹的特性,建立了渠道防滲抗凍襯砌試驗基地,對渠道抗凍襯砌機理進行研究,分別在寧夏大新渠、平羅合作渠建立了渠道防滲抗凍襯砌示範工程,為寧夏渠道防滲抗凍襯砌提供了技術支持。
“農田水利工程裝配式建築物研究與技術推廣”項目,經四年的試驗研究,研製定型了12個類型36個品種的農田水利裝配式建築物,實現了農田水利建築物工廠化預製生產現場安裝,提高了工程質量, 節省投資20%, 已在寧夏全區推廣套用,加快了寧夏農田水利規範化建設。
“風積沙砼配比及機械成型技術研究”項目,通過大量的試驗研究, 取得了風積沙砼配製、機械成型技術,對寧夏荒漠化治理中水利工程建設、降低工程投資提供了技術保證, 對加強寧夏荒漠化治理具有較大的促進作用。
“水利工程新材料試驗研究”項目,對土壤固化劑、液態地膜等新材料進行試驗研究, 對寧夏南部山區的集雨節灌工程、消除白色污染提供技術保證。
3、水土保持及小流域綜合治理技術研究
“趙木灣小流域綜合治理試驗研究”,經過五年治理,建成了“三田四壩兩結合”的流域水土保持防禦體系。
“彭陽縣石節子小流域綜合治理”,經五年治理,形成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
“謝兒渠小流域蓄流微灌綜合治理試驗研究”項目,經三年治理,形成了六個以水資源利用為中心的農林牧相互配合利用的水土保持防禦體系。
“坡地徑流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究專題是國家‘九五’重大科技產業工程項目,將生態環境建設、窖蓄微灌技術利用、退耕還林還草、作物種植結構調整相結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利用遙感技術編制寧夏土壤侵蝕圖”項目,查清了寧夏全區水土流失情況和分布現狀,分析了土壤侵蝕規律及成因,為寧夏的水土流失預測、預報提供了依據。
4、水資源開發利用技術研究
“青銅峽河西灌區灌排模式及水資源最佳化調配研究”項目,對青銅峽河西灌區渠灌溝排、井渠溝結合等灌排模式進行綜合評價, 根據技術控制標準將灌區進行綜合分區,對水資源進行評價,提出各區域水資源的利用方式和合理的灌排模式,為寧夏銀北灌區中低產田改造、水資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寧夏銀北灌區水資源持續開發利用研究”項目,對銀北灌區地下水、地表水進行綜合評價,提出開發利用方案,並對水資源的變化進行動態預測預報,為灌區改造提供科學依據。
寧夏銀北灌區淺層地下水資源持續開發利用研究提出的機井建設、運行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對策,直接指導了2003年抗旱機井工程,為今後銀北灌區機井利用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技術措施;對銀北灌區水質的全面分析與綜合評價和進行的資源量計算等,為銀北各地抗旱機井提供了關鍵性技術指導。主要成果已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及抗旱機井建設中得到套用。成果獲2001年度寧夏水利科技進步三等獎。
5、鹽鹼地改良技術試驗研究
“銀北地區土壤調查”項目,對銀北灌區水土資源狀況進行全面調查, 查清基礎條件、存在的問題, 並做出評價,為灌區的改造、開發、利用提供了翔實的基礎資料。
“銀北灌區井渠結合灌溉模式及水資源最佳化調配研究”項目,對適合寧夏河套灌區的節水灌溉技術:渠道襯砌、裝配式建築物推廣、畦田灌溉、井渠溝結合、節水灌溉制度、作物種植結構調整進行綜合研究,將各項技術在河套灌區中低產田改造中推廣套用,實現了項目開發、灌溉面積增加、引水量保持不變,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平羅東風鹽鹼中低產田改造試驗研究”項目,經過大量的試驗,確定造成土壤鹽鹼化的最小地下水埋深,為灌區地下水控制、中低產田改造提供依據。
“鹽鹼地改良沖洗定額研究”項目,針對不同土壤、鹽化程度、地下水狀況,對鹽鹼地的沖冼改良進行試驗研究,確定鹽鹼地合理改良沖洗定額。
“暗管排水技術試驗研究”項目,對強排式暗管排水、自流式暗管排水技術進行研究,建立了寧夏中衛倪灘、惠農下銀子暗管排水試驗示範區,推動了灌區排水技術的發展。
6、河道治理
“寧夏黃河整治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套用試驗研究”項目用土工布代替草土體做治河控導護岸工程(丁壩、垛)反濾層,證明是一種理想的工程材料,在治河防洪工程上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
7、抗旱減災
積極從事非工程抗旱措施的研究及技術推廣工作,推廣FA旱地龍、BP保水劑等抗旱保水新材料,使用面積達到10萬畝以上,取得顯著的社會效益。
8、生態環境工程建設技術研究
“永寧征沙渠沙漠治理、中藥材基地建設”項目,是寧夏水科所利用多年研究取得的26項沙漠治理技術與企業合作,治理沙漠2萬畝,將其建成了高效節水示範區,各項技術具有較大的推廣套用價值,已在全區各沙漠治理區得到了廣泛的套用。

成績榮譽

★:2005年以來,水科所按照自治區科技特派員工作的要求,先後積極承擔國家“十五”重大科技專項“863”計畫“北方集雨補灌旱作區節水農業綜合技術體系集成與示範研究”。
★:國家“十一五”“863”計畫現代農業技術領域重點項目“寧夏半乾旱區現代節水農業技術研究與集成”,水利部“948”項目“輻射井技術在農田灌溉排水的套用研究”、重點項目“寧夏末級渠系改造試點效果測評”。
★:自治區重點項目“寧夏灌區耕地土壤鹽化調查與水利土壤改良研究”、“寧夏特色種植及灌區旱作物灌溉制度研究”,“銀北鹽漬化區井渠結合灌排技術研究”等項目共14項,編制完成科研報告14篇,在各類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近30篇,其中核心期刊12篇。水利科研工作水平特別是承擔重大科研項目的能力不斷得到提升,科研項目和論文數量明顯增多,檔次明顯提高,獲獎率相繼攀升。
★:2007年2月份,自治區重大科研項目《寧夏乾旱地區節水灌溉關鍵技術研究與套用》受到國務院表彰,寧夏水利科學研究所作為主要參與單位之一被國務院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水科所鮑子云同志作為項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同時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2005年以來,水科所先後有8名同志被自治區、水利廳、科技廳授予榮譽稱號。鮑子云同志入選自治區“313”人才庫,劉平同志連續榮獲第五屆中國水土保持學會青年科技獎和第十屆寧夏青年科技獎,並被作為第十屆中國青年科技獎人選推薦上報。
★:2008年3月全國水利科技大會上,水科所被授予全國水利科技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鮑子云同志被授予全國水利科技先進個人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