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

實驗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

實驗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全稱為中科院實驗3號海洋科學考察船,船長104.2米,寬13.7米,總面積230平方米,船上裝載有先進的海洋考察和實驗設備,主要用於執行南沙群島海域的海洋科學考察任務。

實驗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於1979年在上海滬東造船廠建造,1981年交付使用,隸屬於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現任(2012年)船長李友光,政委曹勇,輪機長陳弈雲,船員共35人。

實驗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為綜合海洋調查船,為適應多種海上科考項目需求,實驗3號科考船實現模組化發展,截至2012年,已成為一個海上綜合實驗平台,不同航次裝備不同實驗設備,即可完成海洋地質、水文、化學、生物、聲學、探空氣象等不同種類與不同項目的海上科學考察實驗任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實驗3號科考船
  • 船長:104.2米
  • :13.7米
  • 總面積:230平方米
船舶參數,船舶設施,科考任務,

船舶參數

船長:104.2米
寬:13.7米
吃水:4.95米
設計排水量:3000多噸
滿載排水量:3243.35噸
實驗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
平均航速:18節
最大航速:19.5節
設計最大續航力:40天
最大航程:9000海里
主機(柴油機):2×4800馬力
定員:94人

船舶設施

船上共有14個實驗室,總面積230平方米。
實驗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擁有先進的導航定位系統,避碰裝置,馬克III溫鹽深探測系統,拖曳體系統,多瓶采水系統,海洋光學多參數測量儀,極譜儀,萬米測深儀,956方向波浪浮標,波浪騎士,浮游生物採集器,水下電視系統,底棲生物拖網等海洋綜合調查儀器設備。
船上有實驗輔助設施包括3噸吊機、10噸液壓門架和兩台大型絞車,海洋地質採樣和海洋生物採樣分別可達6000米、8000米。
船身還裝備一套大型觀測設備,航行時可連續不間斷測量航經海域海水溫度、鹽度、深度,自動觀測並記錄相關數據。

科考任務

實驗三號海洋科學考察船,完成了《曾母暗沙—中國南疆綜合調查》,“七五”至“九五”期間的國家科技專項《南沙群島及其鄰近海區綜合科學調查》各項綜合海洋調查任務,參與承擔了國家908專項《我國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項目》海洋調查任務以及承擔《南海北部開放航次科學考察》任務。
1984年7月、1985年6月和1986年4月,實驗3號科學考察船在南沙群島海區進行3個航次的海洋學綜合科學考察,歷時共140多天,航程1.2萬公里,採樣觀測站167個,並對曾母暗沙海區開展了專題考察,取得大量的海底地形、地貌、沉積及海洋水文氣象、海水光學特性、海洋化學、海洋生物等方面的第一手資料。
1987年3月,國務院批准由中國科學院牽頭會同有關部委聯合組織開展為期5年(1987~1991)的《南沙群島及其鄰近海區綜合科學考察》。
實驗3號科學考察船在1987~1990年進行了4個航次的海上考察(實驗2號科學考察船進行3個航次),在南沙國土資源、生態、環境和海洋權益等領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成果。
從2004年起,“實驗3”號科學考察船已進行了4個開放航次的海上調查。2009年在海上進行第五個開放航次的調查。
2010年5月25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3”號科學考察船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2010年度南海多學科綜合航次勝利返回廣州新洲碼頭。該航次的科學目標確定為研究南海海洋環境科學問題,了解和探索全球變化背景下南海區域海洋動力、環境與生態過程的區域回響,以及自然與人類活動對南海生態系統影響,為南海經濟與社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與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2012年8月6日,“實驗3”綜合科學考察船從廣州起航,赴南沙海區執行國家科技基礎性專項南海海洋斷面科學考察任務。
2018年2月22日,經過12230海里的航行,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實驗3”號科考船圓滿完成中國和巴基斯坦首次北印度洋聯合考察任務,返回廣州。期間於巴基斯坦外海的莫克蘭海溝開展海洋地質、物理海洋、海洋生物與微生物等多學科綜合考察。這是中國科考船首次抵達莫克蘭海域。獲得多領域的第一手考察資料與樣品,促進了具有特殊科學意義的莫克蘭海域科學研究,豐富了兩國科學家海上合作經驗,為進一步推動中巴海洋科技合作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