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存主義神學

實存主義神學,基督教重要神學思潮。受實存主義(又譯存在主義)哲學影響,注重從人的生存或實存出發去探索神學問題,故名。主要流行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到20世紀後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實存主義神學
  • 別名:存在主義神學
歷史,代表人物,

歷史

思想淵源可追溯到19世紀丹麥思想家S.克爾凱郭爾對理性神學的抨擊以及對生存悖論和主體信仰的強調,甚至17世紀法國思想家B.帕斯卡關於信仰與個體人生的分析。
20世紀德國哲學家M.海德格爾關於“此在”與“存在”的學說和雅斯貝斯關於“極限情境”的理論,對這一思潮產生了重大影響。猶太教思想家馬丁·布伯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我-你”關係可以導向人與神之間的“我-你”關係,西班牙思想家M.de烏納姆諾強調受難和信仰對人生的意義,俄羅斯思想家N.A.別爾佳耶夫強調主體的生命是精神,而精神的特徵是自由,他們都可以稱為實存主義神學的重要先驅。在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中,法國天主教思想家馬塞爾認為人的生存不在孤立的“我”而在共處的“我們”之中,而其核心的美德“忠誠”自有其本體論的基礎,它指向上帝的存在;德國新教神學家R.布爾特曼用生存的概念解釋《新約聖經》的神話,闡明基督教信息對於今日人生的意義;德國神學家戈加登主張只有從人自己的生存內部去接近歷史,才能理解歷史,所以聖史所揭示的乃是我們自己在歷史之中、在上帝之道之下的能動而負責的生存;在希特勒上台之後移居美國的德國神學家P.J.蒂利希提出了實存主義神學的“相互關聯法”,即一方面考慮人類實存的處境,另一方面考慮基督啟示的信息,然後把“這種處境中包含的問題與這種信息中包含的答案相互關聯起來”,最後提出了“宗教是人的終極關切”、“上帝即存在本身”以及拯救就是“矯正舊的存在並轉入新的存在”等結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代表人物

另外,西班牙的J.奧爾特加·伊·加塞特、俄羅斯的布爾加科夫、法國的拉維爾、德國的K.拉納、荷蘭的施勒貝克斯、英國的J.麥奎利等也對這一思潮卓有貢獻,儘管很多人的思想不能用狹義的“實存主義”完全概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