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書事

《寒食書事》是南宋詩人趙鼎創作的七言絕句。這首詩是詩人被貶官到潮州後的作品。詩中描寫了嶺南民間過寒食節的情形。詩的前三聯寫景敘事,寫荒涼村莊裡的節日景象,由此襯托出漢唐黃石陵寢的荒涼。最後一聯寫自己在這一天醉酒高臥,懶理城門關閉的號角聲,於豪放曠達之中,寄寓了詩人對南宋朝廷內部投降派的不滿和對北方大好山河淪落的感慨,由此體現了詩人深沉的愛國之情。全詩用筆曲折,表意深刻。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寒食書事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全宋詩》
  •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趙鼎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寒食書事
寂寞柴門村落里 ,也教插柳紀年華
禁菸不到粵人國,上冢亦攜龐老家
漢寢唐陵無麥飯,山溪野徑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臥,莫管城頭奏暮笳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寒食:寒食節。
②插柳:宋代風俗,寒食節在門前插柳枝,表示春天到來。年華:時光,年歲。
③粵人國:指趙鼎當時被貶之處,即嶺南吉陽(今廣東崖縣)。
④上冢:上墳。龐老:後漢隱士龐德公,傳說隱士司馬徽清明節去拜見龐德公。適值龐德公獨自上墳去了,家中只有他的妻子和孩子。
⑤漢寢唐陵:指漢唐的陵寢。麥飯:用面里摻雜野菜蒸成的飯,指最粗糙的飯食。
⑥一樽竟:喝完一杯酒。藉:借。
⑦暮笳:暮色中的笳聲。笳,胡笳,古樂器。此攢皤角,從西域傳來,樂聲悲涼。

白話譯文

村落里冷清的柴門邊,有人也插栽了柳條,迎接新年的來到。
雖然寒食節禁菸的風俗,沒有傳播到粵人居住的地方,但上墳的規矩卻和中原一模一樣。
以往的漢唐陵墓,如今享用不到一碗粗糙的麥飯,而山澗野路,卻開滿了潔白的梨花。
喝完一杯醇香的美酒後,暫且仰臥在青苔上休息一會兒,不可理會城頭上晚來春天起的胡笳。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詩人在晚年因支持岳飛進兵收復失地,反對秦檜的妥協投降,被貶嶺南時逢清明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詩人當時所處嶺南比較偏僻閉塞,風俗習慣也與中原、江南地區不盡相同。首聯先說明地點和時間:荒涼貧窮的村莊裡,家家插柳枝的寒食節。頷聯突出描寫嶺南風俗之異:寒食節不禁菸火,全家老少一起上墳祭祀。頸聯承前句上墳而宕開一筆,聯想起前朝的皇家陵墓,竟無人祭祀,只有周圍山溪野徑旁如雪的梨花在默哀。詩人言下之意為,那些生前顯赫的人物,死後連邊遠之地的村民也不如。以此觀之,人生在世,功名爵祿不過是過眼雲煙,毫不足取。因此尾聯表明人生態度:放任自適,有酒即醉,醉了就藉苔而臥,不管它暮色復臨,時光流逝,不管它城頭悲笳,似怨似慕。即便如此,詩人對國事的憂慮以及深沉的愛國之情依然顯露無遺。詩人以風俗的不同表明所處的荒僻,暗示貶謫之怨恨和懷鄉之深情,又以上墳風俗古今之殊,表達對世道的憤慨不平和對國事的憂慮。通篇運用曲筆,寓強烈的感情於清新自然的筆調之中,意興無窮,婉而多諷。
這詩讀起來很淒涼。把作者悵然若失的狀態全部呈現出來。這種淒涼的恐怕不是寒食節,而是奮鬥了一生才發現,在錯誤的時間和錯誤的地點,選擇了一個看似正確的方向,並堅定的走到底。

名家點評

北京師範大學南湖附屬學校特級教師姜漢林《歷代官怨詩賞析》:詩人“漢寢唐陵無麥飯”既是寫實,又是激憤之言,未必真的看破了紅塵,是不得已而言之。這首詩,遣詞造句極為樸實,詩人寓抒情於敘事之中,由於對比明顯,給人以豐富的想像餘地。

作者簡介

趙鼎 (1085—1147)字元鎮。號得全居士,解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崇寧五年(1106)進士,累官河南洛陽令。高宗即位,除權戶部員外郎。累官御史中丞、參知政事、右相兼樞密使。力辟和議,與秦檜不合,罷相出知泉州,尋謫居興化軍。移漳州、潮州安置,後移吉陽軍,絕食而亡。有《得全居士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