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拾得

寒山拾得

寒山拾得兩位大師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詩僧。唐代天台山國清寺隱僧寒山與拾得,行跡怪誕,言語非常,相傳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化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寒山拾得
  • 別名:和合二仙、和合二聖
  • 國籍:唐朝
  • 職業:詩僧、隱僧
  • 信仰:佛教
  • 隱居地:浙江天台山國清寺
簡介,傳說故事,玄妙對談,人物軼事,忍耐歌,

簡介

寒山拾得後被人傳說成心中的“和合二仙”。傳說他們手持的物品,件件都是有講究的。那荷花是並蒂蓮的意思,盒子是象徵“好合”的意思,而五隻蝙蝠,則寓意著五福臨門,真是大吉大利!
實際上“和合二仙”本是肉身凡胎,並非仙人,他們都是唐代人。他們的名字,一位叫寒山,另一位叫拾得。寒山和拾得都是僧人,寒山是個詩僧、怪僧,曾隱居在天台山寒岩,因名寒山,他的詩寫得很美,但脾氣卻十分怪癖,常常跑到各寺廟中“望空噪罵”,和尚們都說他瘋了,他便灑笑而去。曾在天台國清寺當過廚僧,與寺中的拾得和尚相見如故,情同手足。拾得是個苦命人,剛出世便被父母遺棄,拋棄在荒郊,幸虧天台山的高僧豐乾和尚化緣經過,慈悲為懷,將其帶至寺中撫養,並起名“拾得”,在國清寺中將他受戒為僧。拾得受戒後,被派至廚房乾雜活,當時寒山還沒有到國清寺,但拾得常將一些余羹剩菜送給未入寺的寒山吃,他們真謂貧賤之交。國清寺的豐乾和尚見他們如此要好,便讓寒山進寺和拾得一起當國清寺的廚僧。自此後,他們朝夕相處,更加親密無間。寒山和拾得在佛學、文學上的造詣都很深,他倆常一起吟詩作對,後人曾將他們的詩彙編成《寒山子集》三卷。
這兩位繼豐乾以後的唐代高僧,於唐代貞觀年間由天台山至蘇州妙利普明塔院任住持,此院遂改名為聞名中外的蘇州寒山寺。我國民間珍視他倆情同手足的情誼,便把他倆推崇為和睦友愛的民間愛神。至清代雍正年間,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為“和聖”、拾得為“合聖”,“和合二仙”從此名揚天下。
寒山拾得塑像寒山拾得塑像

傳說故事

寒山和拾得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的化身,其傳說由來已久,在清代時,雍正皇帝曾敕封寒山、拾得為和聖、合聖。在我國民間稱為“和合二仙”,是相親相愛、情深義重的象徵。在民間,他們多以童子面目出現,表示祥和、圓滿的意思。
(日)周文筆(日)春屋宗園題贊《寒山拾得圖》(日)周文筆(日)春屋宗園題贊《寒山拾得圖》
寒山,又叫寒山子、貧子。相傳在唐代時,寒山放棄讀書,獨自一人跑到浙江天台翠屏山隱居起來,當時住在天台山的一所寒岩里,自號為“寒山子”。有一天他離開寒岩到國清寺去,走在山中的半路上,忽然聽到有嬰兒的啼哭聲,於是他急忙聞聲尋去,只見在路旁的亂草叢中,有一個被人遺棄的嬰兒,當時寒山便將他抱在懷中。說來也怪,這個嬰兒見風就長,寒山一條嶺還沒有走完,嬰兒已經長成了小孩。寒山問他為何被遺棄在路旁?小孩說我在等候一位詩仙。寒山問他的名字,他說自己沒有名字。寒山因其拾自路旁,就給他取名為“拾得”。以後,這條小嶺也因此叫做“拾得嶺”。
寒山和拾得一起來到國清寺,只見古剎幽靜,佛像莊嚴,香客如雲,一派鼎盛興旺之象,就捨不得離去,要求方丈讓他們留在寺里燒火做飯。
寒山與拾得在寺中形影不離,情同手足,成了莫逆之交。某一年,有位越州的汪氏,由女兒芙蓉陪同一起來寺進香。不料汪氏進香完畢,突生一病,臨命終前她指派芙蓉,請來了寒山和拾得兩個人,汪氏對他們說:“眼看我的病已難愈,我把芙蓉託付給你們兩位,望你們今後能以手足相待,最好能與你們中的一個結為夫妻……”說罷,她就離開了人世。
從此以後,他們兩人對待芙蓉更是情同手足,拾得與芙蓉的年齡相仿,後來就漸生愛慕之情,而有的人見寒山年長無妻,卻希望寒山與芙蓉結成夫妻。
一天清早,寒山出外砍柴回來,看見芙蓉的房裡燈還亮著,感到有些奇怪,他走近窗邊一聽,原來芙蓉在房間裡傷心地哭涕,拾得正在旁邊勸說。寒山正準備進去問個究竟,只聽得拾得對芙蓉說:“芙蓉,不要哭了,我們暗暗相好,寒山並不知道,他如果知道了,一定會成全我們的。我和你雖然不能結為夫妻,但你永遠是我的好妹妹……”
寒山一聽,才知道拾得與芙蓉早就相愛了,他當即打定主意,離寺遠走,以成全他們兩人的大事。寒山收拾好自己的破衣爛被,走出了小院,忽然一想,自己不明不白的離去,一定會把拾得、芙蓉急壞。想到此,他又轉身回到院裡,拿起一塊小小的石頭,在院落的牆壁上畫了一個光頭和尚,又在旁邊留了一首五言詩:“相喚采芙蓉,可憐清江里。……此時居舟楫,浩蕩情無已。”寫完後,寒山就悄悄地離開了國清寺。
寒山拾得寒山拾得
拾得和芙蓉在寺院等了好久,一直不見寒山回來,他們便心裡納悶,好生奇怪,後來在院落的牆壁上,看到了寒山留下的詩和畫,才知道他已經出家做和尚去了。拾得明白事情原由以後說:“我一定要把他找回來,哪怕是找到天涯海角,如果找到了,我就與他一起出家;如果找不到,我也就不會回來了。”芙蓉聽罷,知道寒山和拾得的真情厚義,也只好忍著心中的痛苦,哭著與拾得分別了。
拾得為了尋找寒山,不怕山高路遠,不怕饑寒風險,他日夜奔走,找了很多地方,可是一直不見寒山的蹤跡。有一天他找到蘇州古城,在此一打聽,聽說在姑蘇城外的楓橋,有一座小巧別致的寺院,新來了一個衣著破爛、瘋瘋癲癲的和尚,其相貌與寒山相象,於是他就忘記了饑渴和疲勞,立即精神抖擻、快步前往。走進楓橋時,拾得想,我不能空手去見寒山呀,就在這時,他看到旁邊荷塘里有許多盛開的荷花,就趕忙跑到荷塘旁邊,伸手摘了一朵又紅又大的荷花,捧在手裡走進了寺院。
寒山聽說拾得千里迢迢而來,想必腹中飢餓,急忙從房中捧出一隻盛著素餅的竹編食盒。二人相見,寒山送盒,拾得獻荷。從此傳為佳話,後人把捧荷的拾得稱為“和”(諧音),把捧盒的寒山稱為“合”,兩人合稱為“和合二仙”。
從此以後,寒山和拾得更加親密無間,互敬互助,幾年以後,拾得外出傳道,雲遊各地。據說他後來東渡到了日本,如今日本還建有“拾得寺”和“寒山寺”。而寒山一直在蘇州楓橋鎮上施藥舍茶,最後在楓橋寺院圓寂。
蘇州楓橋這座寺廟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寒山和拾得在此居住而出了名,以後便改稱為“寒山寺”。直到現在,寒山寺里還塑著和合二仙相親相愛的塑像。另外在寺院裡面還有一塊寒山和拾得畫像的碑刻,以表對二位高僧的紀念。

玄妙對談

他們之間的玄妙對談,不是一般凡夫俗子所能領受的,試看下面這則記載在《古尊宿語錄》中的問答:
寒山問曰:“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該如何處之乎?
拾得答曰:“只需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問拾得:“如果世間有人無端的誹謗我、欺負我、侮辱我、恥笑我、輕視我、鄙賤我、厭惡我、欺騙我,我要怎么做才好呢?”
拾得回答說:“你不妨忍著他、謙讓他、任由他、避開他、耐煩他、尊敬他、不要理會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這個絕妙的問答,蘊含了面對人我是非的處世之道,因此雖經一千多年,至今仍然膾炙人口。清朝雍正年間,寒山、拾得被追封為“和合二聖”,與豐乾合稱為“國清三隱”。寒山子,又名貧子,經常棲身在天台山始豐縣西的寒岩幽窟中,因此被稱為寒山子。由於身居寒岩,飲食無著落,所以常到國清寺,向廚房中洗碗筷的拾得要飯吃。拾得的身世不詳,據說他年幼時被人遺棄在赤城道側,恰巧被正在經行的豐乾禪師發現,帶回國清寺中,因此名為拾得。拾得原來擔任齋堂的行堂工作,一日忽然兀自登座,與諸佛像對坐而食,口中嚷著:“憍陳如!你這聲聞小果啊!”旁若無人地比劃著名筷子,呵呵大笑,因而被改派到廚房洗碗碟,正因為如此的因緣,他才有機會把剩下的菜餚裝在竹筒里,給寒山來取用。寒山來寺時,或在廊下踱步,或者對空謾罵,總是容貌枯悴,衣衫襤褸,頭上經常戴著樺樹皮作成的帽子,腳下則穿著木屐,然而在他的怪異言行之中,似乎蘊藏著許多佛理。有時候,他的荒誕行徑惹得寺僧不耐,拿杖棍逐趕他,他也不以為意,反而拍拍手,呵呵大笑而去。
寒山拾得寒山拾得

人物軼事

當時的台州太守閭丘胤,受到豐乾指引,慕名來訪寒山文殊、拾得普賢二人,寺里大眾正納悶著,“何以一位大官卻來禮拜這等瘋狂的人?”這時,寒山、拾得突然喝道:“豐乾饒舌!彌陀不識,禮我為何?”兩人挽臂笑傲,跨出寺門,走向寒岩,從此再也不曾出現在國清寺。閭丘胤於是帶著醫藥、衣物前往寒岩拜謁,只聽到遠處傳來寒山的喝喊:“賊!賊!”便縮身回岩縫中,又大喊:“奉勸諸君,大家好好努力吧!”說完,岩縫自行封合,二人從此杳無蹤跡。閭丘胤在哀慕之餘,請寺僧道翹撿尋他們的遺物,只於林間抄得三百多首詩偈,編錄為《寒山詩》,拾得寫在國清寺內的詩偈,也收進《寒山詩》中。
寒山拾得塑像寒山拾得塑像

忍耐歌

《寒山拾得忍耐歌》
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無普賢,拾得定是。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之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郝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它自幹了,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密,便是妙中寶。若知這訊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世人愛榮華,我不爭場面;名利總成空,貪心無足厭。金銀積如山,難買無常限;
子貢他能言,周公有神算,孔明大智謀,樊噲救主難,韓信功勞大,臨死只一劍,古今多少人,那個活幾千。
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看看兩鬢白,年年容顏變,日月穿梭織,光陰如射箭,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嘆,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三寸氣斷了,拿只那個辦。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罵著也不言,問著如啞漢,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兒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轉眼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談,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乾,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