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祿是漢語辭彙,拼音是jì lù,解釋為寄祿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寄祿
- 注音:ㄐㄧˋ ㄌㄨˋ
- 拼音:jì lù
- 解釋:寄祿官
寄祿是漢語辭彙,拼音是jì lù,解釋為寄祿官。
寄祿是漢語辭彙,拼音是jì lù,解釋為寄祿官。...... 寄祿是漢語辭彙,拼音是jì lù,解釋為寄祿官。中文名 寄祿 注音 ㄐㄧˋㄌㄨˋ 拼音 jì lù 解釋...
寄祿官,宋代的一種官階,有官名有待遇,但沒有實際職事。...... 僅為敘遷之階,稱寄祿官,非有皇帝特命,不管本部門事務,另以差遣如判吏部尚書、知制誥等治事...
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廢,遂為新寄祿官,相當於舊寄祿官後行員外郎、左右司諫。背景 中國國家的產生,開始於夏代,而職官的設定是隨著國家的產生才出現的,所以講...
官名用於表示官位、俸祿高低,故又稱寄祿官。唐末、五代以來,因事而設,事後即撤,稱使職差遣。至宋使職差遣固定為職事官系統,即官員擔任的實際職務,簡稱職。...
職事官與寄祿官相當的官員,則不稱行、守、試,其職錢按“行”者發給。第七,在宋代的官員中,有一部分附加性官銜失去了實際意義,幾乎變成了單純的虛銜,但仍...
第六,宋代官員的寄祿官名稱前大都加上“權”、“行”、“守”、“試”等字,以表示職事官與寄祿官的關係。凡除授職事官,都依寄祿官階的高低,在寄祿官...
元豐改制的內容之一就是頒布《寄祿格》,實際上也是為了削弱宰相的權力,因為這樣一來,官員的升遷都要參照《寄祿格》,官員的品階和俸祿標準不再需要通過宰相,以...
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作為全面改革官制措施之一,是銓注之法全歸吏部,撤銷審官東院而改為吏部尚書左選、主管寄祿官在京朝官和職任非中書除授的文臣;撤銷...
又稱橫行官,宋代武臣寄祿官階名。為武臣、內侍遷轉之階。序位在正任官、遙郡官之後。...
奉直大夫是一種散官名。宋朝為一種臣寄祿官,金、元代為從正六品文散官,明、清各代為從正五品文散官。...
官名。唐置,為都護府次官,位都護下。大都護府所置為正四品上,上都護府所置為從四品上。宋朝無職掌,不常置,僅為寄祿階官,位在太常少卿上。 ...
司天少監 官名。唐肅宗乾元元年(758)由太史丞改名,置二員,升為正四品上,為司天監副貳。北宋前期為四晶寄祿官,神宗元豐(1078—1085)改制,改司天監為太史...
官署名。即詳定官制所。北宋神宗元豐三年 (1080) 置,掌詳定改革官制事宜,設詳定官制以兩制兼,檢討文字以他官兼。先後制定了以階易官的《寄祿新格》,封爵...
宋沿置,僅為寄祿官,六尚局職掌分由它署擔任,如尚食歸御廚,尚藥歸醫官院等。遼以其職掌屬南面官內侍省。中文名 殿中省 釋義 官署名 領域 法制史 ...
十三年改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分置,恩功寄祿,無定員。凡有公、侯、伯爵者,可與左、右都督、都督同知分任掌印、僉書以掌府事。或任總兵,副總兵鎮守,或掛印...
官名。唐末、五代節度使不在本鎮則置,代行節度使之職。宋初沿置,多不赴本任,用為三品武臣寄祿官。神宗元豐 (1078—1085) 改制,改為正四品。徽宗政和七...
宋神宗時制定“元豐寄祿格”,把唐代的散官移作寄祿官,仍為從二品。遼代散官制度與唐同,初期也有銀青光祿大夫,後避太宗耶律德光諱,改銀青光祿大夫為銀青崇...
大理寺丞在北齊時為七品,隋時為正七品下。唐時為從六品上。北宋初為寄祿官,元豐改制後為正八品職事官。明初為正六品,洪武二十二年升為正五品。清初滿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