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景區概述,景區景點,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舍利塔,鐘樓鼓,歷史足跡,旅遊攻略,地址,交通,氣候,美食,購物,
景區概述
宿燕寺距泉
州市4公里,由泉州大橋沿國道324線南行至亭店村,有水泥山路,可驅車直達寺境。
北宋至和年間,山上曾建有佛寺,名曰“海岸庵”,鼎盛之時有五百尼眾住寺修行,惜毀於元朝兵火,寺宇蕩然無存。現存有比武石、舍利塔、千年大紅茶樹等古蹟。
清同治年間,亭店孀婦楊嘉姑,於高峰山上結茅苦修,奉佛持齊。四方善信感於其志行精嚴,遂廣集淨資,於光緒年間興建殿宇,使高峰山再次成為佛門聖地。相傳其時有雙宿宿勞燕築巢於房梁之上,被視為吉兆,遂名其為“宿燕寺”。
楊嘉姑的外孫女廣仁尼師幼年亦在宿燕地地出家。1958年,廣仁尼師南渡菲律賓,協助其表姐文蓮姑在菲島推展宿燕寺法務,使宿燕分燈光大于海外。上世紀80年代,宗教政策得以落實,廣仁民師屢次回泉州,見祖庭年久失修,殿舍狹小破舊,實難敷用,遂發願籌資重建。1995年秋,恭請瑞今法師主持動工儀式,興建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敬塑諸佛菩薩聖像。1997年夏,重建工程告竣。新建的宿燕寺布局緊湊,環境清幽,棟宇巍峨,佛相莊嚴。每日梵唄悠揚,香菸繚繞。再加上山色蒼翠,鳥語花香,登臨此地頓感超然方外、塵念漸熄,誠為清修靜養的人間淨土。
宿燕寺
閩南氣候宜人,老君山上林木蔥鬱,花香鳥語,梵剎經聲,發人深省。宿燕寺已成為泉州郊區著名的旅遊勝地。
景區景點
天王殿
天王殿 殿前的青銅獅子,造型生動。殿內正中金漆雕龍寶座上,坐著笑容可掬、坦胸露腹的彌勒佛。大殿兩側,東西相對而立的是泥金彩塑四大天王。天王腳踏鬼怪,說明著天王鎮壓邪魔,慈護天下的職責和功德。大肚彌勒後面,是腳踩浮雲,戴盔披甲的護法神將韋馱。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 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大雄寶殿中供奉本師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大雄寶殿中的釋迦牟尼佛像主要有三種造型姿勢:
第一種是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名為定印,表示禪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為“觸地印”,表示釋迦在成道以前的過去生中,為了眾生犧牲了自己的一切,這些唯有大地能夠證明,因為這些都是在大地上做的事。這種姿勢的造像,名為成道相。
第二種是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各上屈指作環形名為“說法印”,這是“說法相”,表示佛說法的姿勢。
有的大雄寶殿中不是一尊佛像而是三尊,是代表中、東、西三方不同世界的佛。中間一尊是我們這個世界的釋迦牟尼佛;左邊是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琉璃光佛,結跏趺坐,左手持缽,表示甘露,右手持藥丸;右邊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結跏趺坐,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台,表示接引眾生的意思。這三尊佛合起來叫“橫三世佛”。三世佛旁邊各有二位菩薩立像和坐像,在釋迦牟尼佛旁的是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在藥師佛旁的是日光菩薩、月光菩薩;在阿彌陀佛旁的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這六位菩薩各是這三位佛的上首弟子(見《華嚴經》、《藥師本願經》、《觀無量壽佛經》)。三世佛又有以過去、未來、當今為三世的,名“豎三世佛”。正中是現代佛,就是釋迦牟尼佛;東邊是過去的迦葉佛;西邊是未來的彌勒佛。不過,大殿常見的是“橫三世佛”,“豎三世佛”罕有設定。
大殿兩側多供奉有十八羅漢像。據說,佛涅盤以前,囑咐了十六位大羅漢,讓他們不要涅盤,常住世間為眾生培植福德。這十六位羅漢是:一賓度羅跋羅惰闍、二迦諾迦伐蹉、三迦諾迦跋厘惰闍、四蘇頻陀、五諾矩羅、六跋陀羅、七迦理迦、八伐闍羅弗多羅、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羅怙羅、十二那迦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見《法住記》和《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五代以後,或加上《法註記》的作者難提密多羅和《因果識見頌》的作者摩拿羅多,成為十八羅漢。或者錯將第一尊賓度羅跋惰闍分為二人,加上難提密多羅(慶友)而作為十八羅漢。(以上據周叔迦考證)
三大士在正殿佛像背後,往往有坐南向北的菩薩像。一般是文殊、普賢、觀音三大士之像,文殊騎獅子,普賢騎六牙白象,觀音騎龍。
海島觀音有些寺院於大殿背後修海島,面北而設觀音像,立海島上,觀音右手據楊柳,左手托淨瓶。海島四周依據《法華經·普門品》作“觀音救八難”的塑像。在觀音像兩旁有善財童子(出《華嚴經·入法界品》)和龍女(出《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像作為脅侍。
總而言之,大雄寶殿的像設可分為三部分:一是大殿正中的主尊佛像,二是大殿兩側的十八羅漢,三是正中佛壇背後的三大士或海島觀音像。各地佛寺因地因事制宜,並不完全相同。
大悲殿
大悲殿 即大悲觀世音菩薩殿。殿內供奉著二十四臂觀世音菩薩塑像。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故稱大悲殿。
大悲殿
舍利塔
舍利塔 建於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塔高18米,五級八面,壁上有浮雕,刻四天王像及佛教經文。塔基浮雕表現佛祖釋迦牟尼一生的八相圖:托胎、誕生、出遊、逾城、成道、說法、降魔、人滅。每幅像結構嚴謹,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衣飾器具雕刻精細入微,富有想像力,為中國五代時期佛教藝術的傑作。
鐘樓鼓
鐘樓鼓 中國古代主要用於報時的建築。鐘樓和鼓樓的合稱。鐘鼓樓有兩種,一種建於宮廷內,一種建於城市中心地帶,多為兩層建築。宮廷中的鐘鼓樓始於隋代,止於明代。它除報時外,還作為朝會時節制禮儀之用。城市中的鐘鼓樓早為專用報時建築。古代里坊制城市(見里)實行宵禁,早晚擊鼓為啟閉坊門的信號。建於明洪武年間的鐘樓鼓樓是現存最古老的實例。此外,唐代寺廟內也設鐘和鼓,元、明時期發展為鐘樓、鼓樓相對而建,專供佛事之用。
歷史足跡
據《泉州府志》記載,清同治年間,亭店孀婦楊嘉姑,於高峰山上結茅苦修,奉佛持齊。楊嘉姑有二外孫女,即張文蓮和黃吉姑,此兩表姐妹童真出家,隨侍楊嘉姑於宿燕寺,幫助治理寺務。楊嘉姑於1935年逝世,張文蓮、黃吉姑繼承祖志,推展寺務,香客與日俱僧。文蓮於1939年南渡菲律賓,親近當時在菲宏法的性願法師,聆受教誨,並獲賜法名妙修。1952年創建佛寺於菲岷市,取名宿燕,以示不忘本源。1958年,黃吉姑亦前往菲國,輔佐妙修推展寺務。妙修去世後,寺務重擔落在黃吉姑肩上,黃吉姑人緣甚好,勤於經營,承接寺事以來,諸多建樹。除了重修大殿之外,並增建講堂地藏殿。為紀念妙修而創立文蓮施診所,於1978年落成,施醫贈藥不分種族與宗教信仰,為菲佛教界首間具規模的慈善機構,頗獲菲政府之重視及橋僑界之佳評。1985年復於泉州宿燕寺創辦贈藥處,惠及四鄰十二個行政鄉。
黃吉姑渡菲之後,依瑞今法師披剃,法號廣仁。廣仁尼師足身在海外,卻念念不忘祖庭。於七十年代後期,祖國改革開放,落實宗教政策,廣仁尼師多次往返泉岷之間,為重修祖庭而奔走,於1989年興建大悲殿,往後數年間漸次完成膳廳、宿舍,廚房等附屬設備。又於1995年初拆除舊殿,全殿重新興建大雄寶殿、天王殿、鐘鼓樓等,工程浩大,氣勢雄偉,設計典雅,有石刻、木雕、瓷剪、泥塑、彩繪、仿古壁畫等傳統藝術設計,均出自名師巧匠之手。
旅遊攻略
地址
交通
宿燕寺位於清源之南紫帽之北的老君山上,距泉州市四公里,由泉州大橋沿國道324線南行至亭店鄉,有水泥山路,可驅車直達寺境。
氣候
“四季有花常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唐人詠泉州詩句)形象地說明了泉州的氣候特色;這裡冬短而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8-20℃,無霜期310天以上,年降雨量1000-1800mm,年平均日照達1900-2000小時,因此全年皆可旅遊,最佳旅遊季節一般為每年的4-11月。
美食
炒田螺:西街的田螺王(從開元寺繼續往西走,過了路口就是西教堂,然後再往西就到了。它對面有個小的菜市場,雙塔菜場)。泉州市區的特色:
牛餐:大洋百貨四樓,阿秋牛排(在湖心街湖心酒店附近,另一店在小商品街從建行路口進去一直走,靠右邊),關帝廟對面,東興牛肉店(老牌店,牛蹄不錯,泉酒斜對面),百匯對面石獅牛肉羹(牛尾湯不錯),九一路上一家複印店旁邊有條巷子(忘記名字了,就在五中出來的那條巷子對面)拐進去走大概200米右手邊一家牛排店裡面的牛排和蘿蔔湯,南俊巷的“許記牛肉館”最乾淨,牛雜一定要到泉酒對面的東興牛肉店吃才叫棒,寶州路的好成財牛肉店的牛排。
肉燕:到豐澤新城大門進去沒多遠的那個菜市場買肉燕,餡很多,而且感覺很乾淨,味道也非常不錯。承天寺對面的肉燕美食園也還可以。
石花膏四果湯:南門的石花膏(從中山南路到南門那條街好像是聚寶街吧,往右手到聚寶街的中間那段,有間生意非常好的石花膏店),威遠樓前面的四果湯、菜頭酸水和楓果水也不錯。
醋肉:舊順濟橋下在支隊年檢那邊的面線糊店,新世紀酒店和泉州假日酒店中間那座橋那裡的小攤,中菜市人民電影院對面的那個門旁邊的小巷子(通往舊的少年宮)第一家小炒店旁邊的炸醋肉。
鴨子:橋仔頭建來發的鹽鴨(“好地方”旁邊)。
海蠣煎:百匯對面的石獅牛肉羹。
購物
泉州購物最有名的兩個地方是後城旅遊文化街和石獅市,另外,狀元街上有很多網咖和酒吧,也可以逛逛。後城旅遊文化街的建築群分布在八卦溝兩旁,柳樹成蔭,小橋流水,環境很不錯,主要經營木雕、石雕、影雕、刺繡、玉器、陶瓷、紫砂工藝、竹編、宗教繡品、鐘錶、文房四寶、電子產品、畫廊、花燈製品、文體器材等。
石獅的貨品種類繁多,當地是“有街無處不經商”,熱門的購物商場包括僑鄉商業城、環球商場、華林廣場以及汽車站附近商店和大侖街小商品市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