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報恩寺》是元朝善住的作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宿報恩寺
- 作者:善住
- 創作年代:元朝
《宿報恩寺》是元朝善住的作品。
《宿報恩寺》是元朝善住的作品。作品原文淒涼塔廟幾經春,往事重思跡已陳。夜半夢回禪榻上,不知曾是寺中人。作者簡介善住,元僧。字無住,號雲屋。嘗居吳郡報恩寺。往來吳淞江上,與仇遠、白挺、虞集、宋無諸人相倡和。工詩。為元代詩僧...
《聞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報恩寺》是岑參創作的一首詩,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98卷。作品原文 聞崔十二侍御灌口夜宿報恩寺 聞君尋野寺,便宿支公房。溪月冷深殿,江雲擁迴廊。然燈松林靜,煮茗柴門香。勝事不可接,相思幽興長。作品注釋 ①居成都時作。十二:全詩校:“一作三十。”按:岑集中又有《酬崔...
《夜宿報恩寺》是明代嚴嵩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落日解裝投上方,還尋老衲借繩床。春寒自酌山城酒,夜靜猶聞竹院香。危坐萬緣心境淨,不眠孤枕漏聲長。因搜短句了清景,人事詰朝酬應忙。作者簡介 嚴嵩(1480—1567),明江西分宜人,字惟中,號介溪。弘治十八年進士,授編修。移疾歸,結交名流,讀書...
《宿報恩寺水閣》是唐代詩人皮日休詩作。作品原文 寺鎖雙峰寂不開,幽人中夜獨裴回。池文帶月鋪金簟,蓮朵含風動玉杯。往往竹梢搖翡翠,時時杉子擲莓苔。可憐此際誰曾見,唯有支公盡看來。作者簡介 皮日休(約834—883),後改襲美,字逸少,襄陽人。早年隱居鹿門山。鹹通八年(867),進士及第。崔璞守蘇州...
宿報恩寺精舍 《宿報恩寺精舍》是唐代詩人暢當創作的一首詩詞。詩詞原文 鐘梵送沈景,星多露漸光。風中蘭靡靡,月下樹蒼蒼。夜殿若山橫,深松如澗涼。羸然虎溪子,遲我一虛床。杳杳空寂舍,濛濛蓮桂香。擁褐依西壁,紗燈靄中央。
《至歸州宿報恩寺》是宋代詩人王十朋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至歸州宿報恩寺 終夜江聲枕上喧,子規未叫已銷魂。身乘篳路思熊繹,詞誦離騷吊屈原。城邑舊為夔子國,民人多是楚王孫。誤恩分閫方圖報,宿處那堪是報恩。作者簡介 王十朋(1112年—1171年),字龜齡,號梅溪。生於溫州樂清四都左原(今浙江...
《獨宿報恩寺次韻》是宋代詩人李光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竹枝桐葉滿秋霜,愁倚欄乾望草堂。過澗歇時芳草渡,繞池游處芰荷香。應思佳客傷情遠,欲訴衷情促拍忙。好是山亭宴僚友,夜深紅燭映天長。作者簡介 李光, 宋越州上虞人,字泰發,號轉物居士。徽宗崇寧五年進士。高宗時知宣州,繕城池,聚兵糧,...
《出京宿報恩寺同襲美》是明代李蓘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去望君門萬里遙,舊遊方丈話中宵。世途多妒堪銷骨,吏道無媒空折腰。院靜香燈風楫楫,春寒松柏雨蕭蕭。明朝飄轉知何地,夜夢楚江江上橈。作者簡介 李蓘(1531—1609),字于田,別號少莊,晚稱黃谷。明南陽府內鄉縣順陽(今淅川縣李官橋人)。少...
《托宿報恩寺》是明代詩人皇甫汸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作品原文 平野新秋入,長乾舊寺存。青蓮非世界,綠竹是山門。塔火看生滅,鐘聲悟靜喧。迷方欲有問,慚對遠公言。作者簡介 皇甫汸(1498―1582),字子循,長洲(今江蘇蘇州)人。嘉靖八年(1529)進士,官工部主事。因摘發武定侯郭勛弄權舞弊及忤太宰等事...
《奉和襲美宿報恩寺水閣》是唐朝詩人陸龜蒙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詩。詩詞原文 峰抱池光曲岸平,月臨虛檻夜何清。僧穿小檜才分影,魚擲高荷漸有聲。因憶故山吟易苦,各橫秋簟夢難成。周顒不用裁書勸,自得涼天證道情。作者簡介 陸龜蒙(?—約881),唐文學家。字魯望,自稱江湖散人、天隨子,人稱甫里先生。
宿祠山報恩寺枕上聞杜鵑有感 《宿祠山報恩寺枕上聞杜鵑有感》是南宋虞儔創作的七言律詩。此去家山僅兩程,不煩鳥語苦丁寧。煙花三月忙中過,風雨連宵構里聽。問雁呼卿情大薄,聞雞起舞意還醒。年來縱跡渾無定,渠亦相憐水上萍。
報恩禪寺占地84.88畝,氣勢恢宏,古樸凝重。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樓處於同一軸線,在落差數十米的山坡上依山而建,層層迭起,梯次而上,蔚為大觀。寺內珍藏《龍藏》一部,為人所重。著名僧人 本煥長老 本煥長老是當代中國佛教著名高僧,佛門泰斗,禪門尊宿,1907年生於湖北武漢新洲,於1930年在新洲...
宜春報恩寺位於江西省宜春市。江西省宜春市是禪宗聖地。尤其古袁州的禪林是宜春最具特色的歷史文化之一,也是宜春有待開發的重要旅遊資源。佛教史上劃時代意義的‘馬祖建道場’、‘百丈立清規’都發生在宜春市。據《正德袁州府志》的記載,宜春報恩寺(古稱“宜春縣報恩寺”)從武周天授初年(690年) 改寺號為 “重...
靈山寺,原名報忠寺,又名報恩寺、鳳凰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級旅遊景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宜陽縣錦屏鎮,距宜陽縣政府7.5千米,占地面積18667.6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933.3平方米,始建於唐初時期。靈山寺的主體建築是坐南向北,按前後順序是山門、天王殿、大悲閣、大雄殿、藏經樓。東西兩廂房各22間,...
宿報恩寺精舍。宿潭上二首。登鸛雀樓。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天勢圍平野,河流入斷山。。逸事 由於暢當出身子官宦家庭,所以舉進士,以儒學出名。唐德宗貞元初,暢當任太常博士,貞元三年(公元787年),唐德宗昭德皇后去世,下詔商議太子服喪之事。暢當對博士張薦、柳冕、李吉甫說:按照慣例,兒子為母親服...
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問公往生後,截流大師到報恩寺。該寺的息庵瑛法師修淨土法門,於是勸導大師也修淨業,並為大師講淨土法要,而使其對淨土法門有了深入了解。後又遇錢塘樵石法師,引導大師修學天台教觀。並同入於淨室,共修法華三昧。通過名師的教導加之大師自身本具的宿智,使得截流大師對於天台教義體悟無...
宿山寺 昌峽 下浦 夜宿報恩寺 水南寺諸君子餞予京行即席賦 暮到防里 楊樹嶺 早發雁洲途中作 促縮 宿大櫟同年陳玉夫宅玉夫時往江東 至廬陵 夕次藤橋還寄城中同好 過周文襄公墓下(二首)過劉子熏墓 船發信州新雨江漲還寄曹使君(二首)嚴陵祠 魏塘獨宿寄陶員外良伯 夜行昊江 如松江訪陸太史先申寄贈...
出京宿報恩寺同襲美 去望君門萬里遙,舊遊方丈話中宵。世途多妒堪銷骨,吏道無媒空折腰。院靜香燈風楫楫,春寒松柏雨蕭蕭。明朝飄轉知何地,夜夢楚江江上橈。邊城晚眺十韻 暫謝金門直,遙過天府區。還因官署暇,流覽塞城隅。山擁皋蘭峻,河來星海迂。軍聲晝騷屑,邊氣晚模糊。市賈多收馬,耕民亦抱弧。...
”5、宋·黃庭堅《次韻答和甫盧泉水》之三:“舍後鐘梵爐煙長,舍前簾影竹蒼蒼。”6、清·魏源《天台紀游》詩之六:“妙香浮慮淨,鐘梵夢魂寂。”7、韓翃《題慈仁寺竹院》香花助羅綺,鐘梵避笙歌。8、唐·暢當《宿報恩寺精舍》:鐘梵送沈景,星多露漸光。風中蘭靡靡,月下樹蒼蒼。
2015年,雙溝鎮以中大街為主軸,東、西大溝為側翼,建設鑫泰廣場、中心廣場、風凰城等城市綜合體,形成新城核心商業圈。建設酒鄉特色風情街,東、西大溝城市風光帶,新建雙溝慘案紀念館、報恩寺。交通運輸 雙溝鎮境內有新揚高速、235國道過境。歷史文化 地名溯源 該地在宋代形成集市,因東西兩側被洪水沖刷成兩道大溝...
繼遷婺州雲黃山寶林事,居五年,嬰強寇之難,應東谷和尚舉,入主這泉寺。寶祐四年(1256年),在靈隱寺鷲峰庵受請入住慶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詔住臨安府淨慈報恩寺。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年),遷徑山興聖萬壽寺。五年(1269年)...
翥山寺又叫翥山報恩寺位於江西瓷都景德鎮樂平市東南方五公里處,這裡安殷水與樂安江交匯,北、東、西面平疇沃野,交點南岸,臨水一兀突起,向東北和西成“八”字傾斜,如蒼鷹振翅凌空,故名“翥山”,而寺院坐落於山頂平曠之處,恰似一朵綻開的蓮台。寺院概況 翥山報恩寺:位於江西瓷都景德鎮樂平市東南方五公里處,...
五年(1264年),受詔住臨安府淨慈報恩寺。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年),遷徑山興聖萬壽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為運庵禪師法嗣。個人作品 文集 有《虛堂智愚禪師語錄》十卷,附有法雲撰《行狀》,收入《續藏經》。詩作 《全宋詩》輯有其詩5卷,約590首,代表作有《離雪山像贊》、《僧字止中》...
天寧禪寺,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舊稱海康)雷城鎮西湖大道5號,古稱“報恩寺”,亦稱“天寧萬壽禪寺”。天寧禪寺,由開山祖師岫公(有旭)創建於唐代宗大曆五年(770年)。寺廟簡介 天寧禪寺,位於廣東省湛江市雷州市(舊稱海康)雷城鎮西湖大道5號,古稱“報恩寺”,亦稱“天寧萬壽禪寺”,開山祖師岫公(有旭)...
22歲在新州報恩寺出家,1930年到武昌寶通寺受戒,同年6月去江蘇揚州高旻寺拜來果法師為師,在此修行7年。1937年2月,他不辭辛勞,發大願朝拜五台山,後住碧山寺,1939年9月榮任該寺第三代方丈,在此苦修10年期間,用指血抄寫了一部《普賢行願品》,共19卷,計20萬字。1947年2月他又先後朝拜了北京彌勒院、...
水潦和尚 百丈懷海 耽源應真 五峰常觀 不語通 雲岩曇晟 平田普岸 黃檗希運 高安大愚 溈山靈祐 陳尊宿 末山尼瞭然 臨濟義玄 金華俱胝 洞山良價 仰山慧寂 洞山道全 洞山師虔 五冠順支 上藍令超 九峰通玄 灌溪志閒 曹山本寂 雲居道膺 雪峰義存 白水本仁 末山僧一 蟠龍可文 九峰道虔 龍牙居遁 ...
繼遷婺州雲黃山寶林事,居五年,嬰強寇之難,應東谷和尚舉,入主這泉寺。寶祐四年(1256年),在靈隱寺鷲峰庵受請入住慶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詔住臨安府淨慈報恩寺。宋度宗鹹淳元年(1265年),遷徑山興聖萬壽寺。五年(1269年)...
魚躑 魚躑,讀音是yú zhí。亦作魚擲。意思是謂魚跳出水面。解釋 謂魚跳出水面。出處 唐 姚合 《題河上亭》詩:“亭亭河上亭,魚躑水禽鳴。”唐 陸龜蒙 《奉和襲美宿報恩寺水閣》:“僧穿小檜纔分影,魚擲高荷漸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