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資源分配決策與人力資本形成》是一本2022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長洪。
基本介紹
- 書名:家庭資源分配決策與人力資本形成
- 作者:李長洪
- 出版社:上海三聯書店
- 出版時間:2022年7月
- 頁數:178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2676801
《家庭資源分配決策與人力資本形成》是一本2022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長洪。
《家庭資源分配決策與人力資本形成》是一本2022年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長洪。內容簡介當前,人力資本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度越來越大,對中國提升國際影響力的作用也越發明顯。《家庭資源分配決策與人力資本形成》圍繞“家庭...
二、關於人力資本現狀形成的原因,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認識上的誤區,沒有充分發揮市場在與人力資本有關的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余雁剛,1999)。人力投資成本與收益遭到扭曲,這影響了人力資本投資。(2)資金的限制,政府財政投資是教育投資的主渠道,但受財政收入的限制;社會資金投資教育受體制的...
用機會成本的概念來分析家庭生育問題,生育行為可以看成是對人的生命生產的行為,把孩子撫育成人需要耗費人力資源、資本和時間等投入,即需要使用稀缺的家庭資源;而且,孩子是可以為父母帶來滿足的;父母也能夠對生育孩子的問題進行選擇(生多少,何時生等)。雖然人們還不太接受這個理論,但這種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卻可以...
政府投資形成的人力資本是社會的基礎設施,人力資本的外部效益、規模效益和連鎖效應是政府人力資本投資效益之核心,政府的人力資本投資可以改變社會的收入分配狀況並最大限度地開發人力資源。2.投資風險不同。個人人力資本投資的市場風險由個人和/或家庭承擔,無法轉嫁給其他主體,因為投資成本收不回最直接的受損對象是個人...
個人收入分配一定程度上取決於人力資本和人力資本收益的分配。貝克爾還通過新的家庭行為研究方法仔細研究了不同年齡段一個人時間的分配,特別討論了三種人類活動的時間配置:家庭商品的生產(家庭工作時間)、人力資本的生產(投資時間)、收入的創造(勞動市場時間)。作者還通過分析人力資本對家庭生產效率的影響來系統地...
所謂人力資本,是指凝聚在包括企業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在內的全體員工身上的知識、技能及其所表現出來的能力。這種能力是生產增長的主要因素,也是具有經濟價值的一種資本。從個體角度定義,人力資本指個人所擁有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知識、技能、能力和健康等質量因素之和。概念 在知識經濟時代,如何通過人力資源管理最大限度地...
第三節 勞動遷移與農民工回流動態決策機制:研究評述與實證方向 第三章 農民工遷移模式的動態選擇 第一節 農民工遷移模式現狀 第二節 方法與數據 第三節 實證估計結果 第四節 結論與局限 第四章 工資收入與農民工家庭城市消費行為研究 第一節 人力資本積累、搜尋渠道與農民工工資水平 第二節 跳槽能提升...
三、公共政策與醫療部門的資源最佳化配置及國民健康的增進 (--)公共政策介入醫療衛生事業的必要性 (二)通過再分配矯正外部性——公共衛生政策的重要職能 第六章 企業經濟活動的人力資本分析 一、企業也是一種人才工廠 (一)傳統的廠商理論對企業的解釋 (二)企業既生產物質產品,也生產人力資本 二、企業培訓與人力資本...
對人力資本的處置權,也是對這些無形資源的處置權,而不是對勞動者即人力資本承載者本 人的處置權。(4)人力資本產權主體是多元的人力資本承載者本人是人力資本必然的所有者之一。這是由人力資本投資主體多元化以及人力資本承載者是人力資本“天然”投資者所決定的。(5)並非所有的人力資本投資者都追索對人力資本的...
人力資本收益之所以產生滯後效應,主要是因為知識和技能轉化為直接的生產力,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可能實現。擁有知識和技能,只是具備了認識、運用、改造、創新或發明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產品的能力或可能性。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不但消耗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而且還需要花費時間資源。三、外部效應 人力資本收益...
2.收入不均等與人力資本:一個理論擴展模型 2.1 文獻回顧與簡評 2.1.1 代際轉移模型 2.1.2 社區差別與人力資本積累 2.1.3 收入不均等與教育—生育決策模型 2.1.4 作為人力資本保險的收入分配模型 2.2 基本模型:收入不均等與人力資本 2.2.1 基本假設 2.2.2 個人行為 2.3 討論 2.3.1 社會...
在以EVA為核心的治理結構下,一般的思路都是對其增值的部分進行分配,而我們則認為EVA不同於一般的收益指標,應考慮EVA的計算法則下物質資本已獲得了平均回報;還要考慮由於收益遞減規律的影響下EVA增量的遞減效應。定價必須考慮到人力資本的特徵、企業的類型和發展階段 人力資本的專用性和波動性決定了其參與企業收益分配...
完善人力資源公共服務 逐步增加公共投入。2008年,中國人力資本投資占GDP比例達到10.75%。2009年,中央財政用於教育支出1981.39億元人民幣,比2007年增長84.1%;用於醫療衛生支出1273.21億元人民幣,比2007年增長91.66%;用於就業和社會保障支出3296.67億元人民幣,比2007年增長43.2%;用於科學技術領域的支出1512.02...
《通貨膨脹背景下居民收入不平等問題研究》在借鑑國外研究基礎上,從微觀家庭視角分析初始財富不平等-通貨膨脹-收入再分配的影響效應,重點分析通貨膨脹對收入不平等的影響效應。從巨觀層面驗證微觀個體特徵,如從人力資本、收入異質性、資本市場等角度分析通貨膨脹對不同收入群體的衝擊。基於不同視角提出測度和分析通貨膨脹...
本教材是中華全國總工會所屬的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精品系列教材之一,可以作為高等院校勞動與社會保障、人力資源管理、勞動關係等相關專業的普通本科教材。 本教材共分為11章,包括導論、勞動力市場概論、勞動力供給、勞動力需求、人力資本投資、勞動就業與失業、勞動力流動、勞動力市場歧視、工資與收入分配、勞動力市場與...
2.1 人力資本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2.2 人力資本與經濟成長——人力資本的增長效應 2.3 人力資本、教育和收入分配——人力資本的收入效應 2.4 經濟成長與收入分配 2.5 本章小結 3 農村教育不平等——一個細緻的考察 3.1 農村勞動力的受教育基本情況 3.2 農村內部教育不平等——教育平等的地區分化 3.3...
還需要考慮形成一種有效執行長期發展戰略的制度環境。可持續發展是一種注重長期利益的發展模式,而無論什麼國家,政府只會考慮當期的政績和利益。只有在一種好的制度下,資源的跨期最佳化配置才可能實現。就中國的情況而言,當前較為急迫的是建立兩項制度:首先,強化建設規劃的權威性。在法制框架下,可考慮由“人大”承擔保...
以市場配置資源、以資本再生產推動的社會再生產過程得以逐步確立。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的階段,轉軌與轉型形成了相互激勵的局面,只要保持一定的經濟成長速度,基本上就可以自動解決其它方面的發展問題(如失業等),這一階段針對現實的經濟學研究也形成一個高潮,[12]研究工具的解析力較強。但以後的情況並不總...
(1)職業關係管理(2)職業生涯設計(3)績效考核與績效管理(4)人力資源培訓與開發(5)招募與甄選(6)素質管理 考試 考試科目:勞動經濟學同等學力申碩人員需要通過外國語等級考試以及學科綜合考試。報考時間:定於每年的3月份 考試時間:定於每年的5月份 國內發展 勞動經濟學和勞動與人力資本問題一直是國內外...
W.舒爾茨(TheodoreW.Schultz)在1961年發表了《人力資本投資》一文,提出人力資本的投資就是人的知識、能力、健康等人口質量的投資,人力資本的提高對經濟成長的貢獻遠比物資資本、勞動力數量的增加重要。他在這方面的研究具有開創性。愛德華·富爾頓·丹尼森(EdwardFultondenison)在1962年撰寫了《經濟成長的源泉和人們...
企業家理論產生的時代背景 新古典時期,是資本主義各國逐漸由自由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的時期。在這個時期,通過競爭、股份制等方式,資本日益集中於少數企業,使得這些企業的規模不斷膨脹,實力不斷加強,能夠在更廣闊的範圍內進行資源配置與社會分工,使得這些企業的發展,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得以良性循環。此時,...
一、家庭作為“生產”基本單位被納入微觀經濟分析之中 在人力資本理論中,西奧多·舒爾茨和貝克爾認為,家庭就像一個企業,既生產用於增加未來收益的“產品”——繁衍後代、教育子女等,也生產“消費”——衣食住行、休閒保健等,因此,家庭須根據其貨幣收入與時間這兩種資源進行有效配置和做出合理決策。在邊際收入等於...
第2章 人力資本理論 2.1 人力資本與經濟發展 2.1.1 人力資本的重要性 【專欄2-1】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中的人文因素.2.1.2 人力資本促進經濟成長的機制 【專欄2-2】黑死病與戰後復甦 2.1.3 人力資本與擺脫貧困 2.2 教育決策與回報 2.2.1 教育決策的形成 2.2.2 教育的勞動力市場回報 2.2.3 教育...
社會主義要贏得同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鑑世界各國包括資本主義已開發國家的一切反映現代社會化生產和商品經濟40一般規律的先進經營方式和管理方法。國外的資金、資源、技術、人才以及作為有益補充的私營經濟,都應當而且能夠為社會主所利用。政權在人民手中,又有強大的公有制經濟,這樣做不會損害社會主義,...
二、勞動力市場性別差異及其形成機制 在勞動力市場性別差異領域,卿石松同樣取得了較多的成果。他長期致力於探究勞動參與、職位獲得和收入分配的性別差異及其形成機制,逐漸建構形成系統的理論架構。成功拓展了人力資本和職業隔離理論的解釋框架,創新性地探討了職位晉升歧視和縱向“職位隔離”、教育領域的“專業分割”以及...
3.承認知識創新者和企業家的價值,通過分配制度創新推進智力資源的資本化(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4.多種價值分配形式(分層分類的薪酬分配體系、多元化價值分配形式)5.人才價值創造保護制度的完善與創新。6.人才信用與道德體系的創新。三、人才管理制度與機制要從單一創新走向系統創新,要在機制、制度、流程、技術四個...
一般來講,個人在勞動力市場上的價值取決於其邊際生產力的大小——這往往受到這個人人力資本存量大小的影響,而當其他因素在勞動力市場上獲取了價值或造成價值損失時,歧視便產生了。勞動力市場上存在的最廣泛的歧視是性別歧視和種族歧視。雖然有很多人更願意用人力資本存量的差異來解釋性別之間和種族之間收入的差異,...
儘管我國的家族企業制度變遷方式是以誘致性制度變遷為主,但政府部門並非完全無所作為,而應該為企業的制度變遷創造更加開放公平的市場環境,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儘可能開放投資領域,在開放融資、進出口權等多方面使之享受國民待遇,推動資本、人力資源等要素按市場機制配置,充當市場經濟的合格的“仲裁者”,推動家族...
首先對農民職業分化行為決策的結果也即農民職業分化的績效進行分析,結合調研數據,從農民職業分化程度不同和城鄉區域不同兩個角度,分析農民職業分化的結果。之後,將發展經濟學的人力資本投資理論引入到農民職業分化的行為分析中,從人力資本投入與收益的比較視角,分析農民職業分化行為的報酬水平,並據此推斷農民職業分化...
人們對教育投資的社會經濟效益仍然予以高度的關注,這方面的研究繼續為人力資本理論提供著有力的支持。近年來,知識經濟的出現及其與教育的關係開始引起人們的關注。高等教育系統作為創造知識、傳播知識和培養有知識的人才的發源地,其在知識經濟社會中所 起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視。遠在教育經濟學形成之前,國內國外已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