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石松

卿石松

卿石松,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現為華東師範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發展學院院長助理和人口研究所副所長。兼任中國社會學會理事、全總工會理論和勞動關係智庫專家等職務。中宣部首批“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

卿石松專注於人口與勞動經濟學領域的研究,議題包括生育與人口發展戰略、勞動就業以及性別與收入分配等。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以及教育部、中宣部及上海市等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十餘項。著有《中國性別收入差距多維解構分析》和《市場機制導向下博士畢業生就業與能力提升》等作品,在《社會學研究》《管理世界》經濟學(季刊)《中國人口科學》《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和Journalof Chinese Sociology等國內外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五十餘篇,其中十餘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及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

卿石松的研究成果備受同行讚譽,榮獲了包括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二等獎在內的多項獎勵和榮譽。除了深耕學術,卿石松還積極參與政策諮詢工作,多篇決策諮詢專報被省部級以上部門採納或領導批示,為社會發展和政策制定提供堅實的學術支持,產生良好社會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卿石松
  • 畢業院校:中國人民大學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業:教師
  • 專業方向:人口與勞動經濟學、社會人口學
  • 職務:院長助理、副所長
  • 任職院校:華東師範大學
個人經歷,教育經歷,工作經歷,研究方向,主講課程,學術成果,科研項目,期刊論文,著作論文,會議論文,榮譽獎項,

個人經歷

教育經歷

先後就讀於湖南師範大學華南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並在新澤西州立羅格斯大學聯合培養一年。

工作經歷

2011年至今,華東師範大學社會發展學院人口研究所,現為社會發展學院院長助理和人口研究所副所長

研究方向

卿石松教授致力於人口與經濟交叉學科的研究,在生育與人口發展戰略、勞動就業與收入分配等領域深耕基礎性問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研究領域,並展現出鮮明的學術特色。
一、生育研究與家庭決策機制
在生育研究領域,卿石松對夫妻和家庭層面的決策機制給予特別關注。他強調家庭生育行為是集體決策的結果,而非個體選擇。基於這一理念,他深入探究夫妻及家庭成員間互動如何影響生育決策,致力於揭示微觀家庭生育決策過程的複雜性。主持了包括國家社科項目“家庭多主體成員互動影響下的生育決策路徑與機制研究”在內的多項重要科研項目,力求解析家庭生育決策的內在邏輯和關鍵因素,以期為緩減低生育率和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卿石松在這一領域的代表性成果,刊登於《社會學研究》《中國人口科學》等權威期刊。他因率先關注到夫妻間生育意願的不一致性,並從夫妻聯合視角探討生育偏好的變化及其相互影響,夫妻教育匹配模式與生育行為變遷,以及生育意願代際傳遞機制等而受到高度評價。學界認為其工作為生育意願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而且在方法論上也有所創新。這些成果榮獲國家衛健委和上海市頒發的優秀成果獎。
二、勞動力市場性別差異及其形成機制
在勞動力市場性別差異領域,卿石松同樣取得了較多的成果。他長期致力於探究勞動參與、職位獲得和收入分配的性別差異及其形成機制,逐漸建構形成系統的理論架構。成功拓展了人力資本和職業隔離理論的解釋框架,創新性地探討了職位晉升歧視和縱向“職位隔離”、教育領域的“專業分割”以及傳統性別角色觀念對男女收入差距的影響。
卿石松在這一領域的研究成果在《管理世界》《社會學研究》《經濟學(季刊)》等知名期刊上廣泛發表,並著有《中國性別收入差距多維解構分析》。這些研究為全面理解勞動力性別差異提供了新的視角和深入的認識,被學界評價認為是“性別收入差距領域重要的參考文獻”。
三、勞動力人口就業問題與高質量發展戰略
卿石松對勞動力人口的就業問題及就業能力提升表現出濃厚興趣。他敏銳感受到高校畢業生規模擴大與就業選擇多元化所帶來的就業能力挑戰,特別是能力與市場需求之間的不匹配問題。為此緊密結合市場需求,深入剖析了博士畢業生就業能力的構成要素及提升策略。他的研究不僅與高質量就業和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的需求高度契合,更為人口素質的整體提升和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學術見解和實踐依據。
在這一領域,卿石松主持了多項國家社科基金、上海市哲社及決策諮詢課題,研究成果發表於《財貿經濟》《中國人口科學》《北京大學教育評論》等。亦有決策諮詢報告獲省部級以上部門的採納與領導的肯定性批示,榮獲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成果獎一等獎,產生良好學術和社會影響。。

主講課程

《人口、經濟與社會》《社會研究方法》《回歸分析與STATA套用》《社會學理論前沿與方法論進展》

學術成果

科研項目

  1.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家庭多主體成員互動影響下的生育決策路徑與機制研究”.
  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市場機制導向下博士畢業生就業能力評估與提升路徑研究”.
  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生命歷程視角下性別收入差距的年齡模式與形成機制研究”.
  4.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中國社會發展不確定性的預測預警類機制研究”.
  5. 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後期資助項目“勞動力市場性別不平等的文化根源:性別角色觀念生成及其影響研究”.
  6.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性別收入差距:多維解構與對策研究”.
  7. 上海市社科規劃項目“基於家庭視角的兩孩政策效果評估與影響機制研究”.
  8. 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就業質量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及其提升對策研究”.
  9.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項目“專業選擇與男女大學生就業和收入差距研究”.
  10. 上海高校智庫內涵建設戰略研究項目“博士層次人才能力素質建構及提升對策研究”
  11. 上海高校智庫內涵建設戰略研究項目“上海社會階層人口結構變遷及最佳化對策研究”.
  12. 國家衛健委委託課題“結婚成本對婚育意願與行為的影響研究”.
  13. 上海市衛計委招標課題“全面兩孩政策背景下女性就業與發展對策研究”.
  14. 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課題“上海境外人才政策實施效果評估研究”.
  15. 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諮詢課題““十二五”高等教育發展規劃評估研究”.
  16. 參與與曾湘泉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課題“實施擴大就業的發展戰略:崗位創造、能力提升、中介服務及反歧視的機理和政策”.
  17. 參與曾湘泉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課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我國就業戰略研究”.

期刊論文

  1. 女性教育提升與生育行為變遷—基於夫妻匹配視角的研究,社會學研究,2024年第2期。
  2. 職位晉升中的性別歧視,管理世界,2011年第11期.
  3. 中國性別收入差距的社會文化根源,社會學研究,2019年第1期.
  4. 專業選擇還是性別歧視?男女大學生起薪差距成因解析,經濟學季刊,2013年第12卷第3期.
  5. “同酬”還需“同工”:職位隔離對性別收入差距的作用,經濟學季刊),2013年第12卷第2期.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2013年第7期全文轉載.
  6. Gender Role Attitudes and Male-Female Income Differences in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Sociology, 2020,7:12.
  7. 三孩政策下已婚人群的再生育意願研究——基於數量和確定性視角的分析,中國人口科學,2024年第2期.
  8. 生育意願的代際傳遞:父母觀念和行為的影響,中國人口科學,2022年第5期. 《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023第1期轉載;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人口學》2023年第2期全文轉載;“中國學派”等主流學術公眾號全文轉載.
  9. 中國性別角色觀念代際傳遞分析,中國人口科學,2018年第6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9年第6期全文轉載;人大報刊複印資料《人口學》2019年第3期全文轉載.
  10. 生育意願中的獨生屬性與夫妻差異—基於上海市夫妻匹配數據的分析,中國人口科學,2015年第5期. 人大複印資料《人口學》2016年第1期全文轉載;《社會學文摘》2016年第2期摘編;《社會科學文摘》2016年第1期轉摘. 獲省部級優秀成果獎二等獎2項。
  11. 夫妻生育偏好變化及其相互影響,中國人口科學,2020年第5期.
  12. 就業能力、實習經歷與高校畢業生就業,中國人口科學,2009年第6期.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2010年第3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3期轉摘.
  13. 工作讓生活更美好——就業質量視角下的幸福感研究,財貿經濟,2016年第4期.
  14. Job Making a Better Life: A Study of the Sense of Well-Be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Quality, Finance & Trade Economics, Vol.37, No.4 2016, pp.134-148.
  15. 勞動契約、工會與勞動者權益,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2013年第5期. 另見“勞動契約和工會的權益保護作用”,《社會學評論》2014年第1期.
  16. 生育意願如何調查,光明日報,2016年1月18日.
  17. 夫妻生育意願及影響因素的差異分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2第3期.
  18. 博士生培養要著力服務需求和能力養成,光明日報,2020年10月13日.
  19. 性別角色觀念、家庭責任與勞動參與模式研究,社會科學,2017年第11期.
  20. 兩孩政策效果追蹤評估與未來趨勢分析,人口與經濟,2021年第4期. 《教育文摘周報》2021年第38期轉載.
  21. 中國孝道觀念的代際傳遞效應(通訊作者),人口與經濟,2019年第2期.
  22. 大學生就業決定因素分析——基於多層模型的方法,人口與經濟,2012年第1期.
  23. 本科畢業生起薪的專業差異分析,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年第4期.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高等教育》2014年第3期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14年第6期摘編.
  24. 人文社科博士畢業生就業能力供需匹配分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年第12期.
  25. 學術職業:人文社科博士準備好了嗎?,中國高教研究,2019年第8期.
  26. 博士畢業生就業多元化及質量特徵分析,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9年第11期.
  27. 博士生就業問題調查及對策分析,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年第1期.
  28. 教育回報、城市婚姻與就業歧視——女研究生比例上升的經濟解析,中國高教研究,2008年第9期.
  29. 非認知技能、心理特徵與性別工資差距(第二作者),經濟學動態,2016年第7期.
  30. 上海歸國科技創新人才調查報告(第二作者),科學發展,2015年第4期.
  31. 家庭勞動是否降低工資收入——基於CHNS的證據,世界經濟文匯,2015年第4期.
  32. 家務分工與性別收入差距(第二作者),婦女研究論叢,2014年第1期.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婦女研究》2014年第3期全文轉載.
  33. 職位性別隔離與收入分層,南方人口,2013年第6期.
  34. 工作特徵對性別工資差距的作用,經濟評論,2011年第6期. 人大報刊複印資料《勞動經濟與勞動關係》2012年第2期轉摘.
  35. 人民幣升值影響就業的機制、效應與政策含義,經濟評論,2009年第2期(封面文章、卷首文章).
  36. 勞動力市場統計性歧視的起因、長期性和反歧視措施研究(第二作者),教學與研究,2009年第5期.
  37. 監事會防合謀激勵機制研究,商業經濟與管理,2009年第2期.
  38. 勞動力市場隱性契約理論研究新進展,外國經濟與管理,2006年第3期..

著作論文

1.《中國性別收入差距多維解構分析》,青年優秀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專著,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年11月.
2.《市場機制導向下博士畢業生就業與能力提升》,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9年12月.
3.“匯率變動、巨觀經濟與就業戰略”,載曾湘泉等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的我國就業發展戰略研究》,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0年10月.
4.“就業能力、實習經歷與高校畢業生就業”,載曾湘泉等著《“雙轉型”背景下的就業能力提升戰略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12月.
5.“職位隔離對性別工資差距的作用”,載《體制改革與轉型發展》(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九屆學術年會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
6. 提升就業質量眺望幸福生活,中國社會報,2013年6月17日第二版.
7. 互助養老值得期待,中國社會報,2013年5月31日第三版.
8. 積極老齡化與老年勞動力就業戰略選擇,中國社會報,2012年7月6日第三版.
9. 女性提早退休加大男女收入差距,中國婦女研究網,2012年3月8日.
10. 男女收入差距中的職位性別隔離,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6月28日第A08版.
11. 工作特徵不能解釋性別收入差距,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2月25日第B01版.
12. 勞動經濟學:中國未來經濟學的顯學(與曾湘泉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2月21日.
13. 美國反歧視立法對我國殘疾人就業保障的啟示,中國社會報,2008年2月28日..

會議論文

  1. 美國社會科學聯合協會年會,“The Effects of Labor Contracts on Chinese Workers' Welfare and Job Quality”(coauthor with Liu Mingwei), San Diego, CA, January 4-6, 2013.
  2. 中國勞動學會勞動科學教育分會年會,“高等教育回報的專業異質性分析”,2012年10月20-21日,西安。
  3. 中國勞動學會勞動科學教育分會年會,“同酬還需同工:職位隔離對性別工資差距的作用”,2011年12月18-20日,珠海.
  4. 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九屆學術年會(經濟·管理學科專場會議),“勞動契約與中國工會:誰能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2011年11月6日,上海.
  5. 國際女性經濟學協會年會,“Gender Discrimination in Promotion:Evidence from Urban China”, Zhejiang, June 23-26, 2011.
  6. 中國青年經濟學家聯誼會學術會議,“專業選擇與大學生性別工資差距”,2011年6月4-5日,杭州.
  7. 美國勞動與僱傭關係學會年會,“Do Chinese Trade Unions Matter?”, Denver, CO, January 7-9, 2011.
  8.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勞動關係分會年會,“勞動契約保護了勞動者合法權益嗎?兼論工會的作用”,2010年12月,北京.
  9. 第八屆中國經濟學年會,“匯率變動、經濟政策與就業增長——基於開放經濟條件下總需求-總供給模型的研究”,2008年11月,重慶.
  10. 全國經濟學博士生學術論壇,“匯率變動、經濟政策與就業促進”,2008年9月,北京.
  11. 首屆中國管理學年會,“基於隱性契約理論的人力資源管理”,2006年12月,北京.

榮譽獎項

2019年中宣部“宣傳思想文化青年英才”(理論界)
第七屆人口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上海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第十屆上海市決策諮詢研究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二)
上海市社會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第四屆全國青年學者人口研究論壇優秀論文三等獎
上海市“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課題成果三等獎
中國勞動學會勞動科學教育分會優秀論文獎
中國勞動學會勞動科學教育分會優秀論文獎
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生學術論壇優秀論文二等獎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學生學術論文特等獎
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研究會勞動關係分會優秀論文二等獎
全國經濟學博士生學術論壇優秀論文二等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