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消費文化

家庭消費文化

家庭消費文化是家庭成員在家庭消費生活中共同形成的消費心理、消費方式消費行為的總和。

家庭消費文化包括家庭物質消費文化、家庭精神消費文化和家庭社會關係消費文化,是商品使用價值、精神價值和關係價值在家庭消費中的高度統一。家庭物質消費文化表現出家庭成員對物質產品的追求,家庭精神消費文化體現家庭成員通過消費引起精神上的享受感和愉悅感,家庭社會關係消費文化就是指家庭及其成員通過對商品不同方式的消費,體現其在社會關係利益階層中所居的位置,從而成為某個特定社會階層中的消費主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家庭消費文化 
  • 類型:經濟術語
關係,教育機制,

關係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生活的更新通過傳遞。親職教育是在家庭範疇內親代將生活經驗傳遞於子代,是親代有意識、有目的地對子代施加的教育影響活動。相對於親職教育而言,家庭消費文化作為家庭環境的因素之一,對個體發展的影響帶有一定的自發性。但它們都具有育人的功能。親職教育對子代個體的發展起奠基作用,在家庭諸因素中處於主導地位。家庭消費文化是家庭成員在家庭消費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往往在潛移默化、耳濡目染中影響家庭成員的心理發展方向和外在行為表現。生活於不同家庭環境的青少年,一般會有不同的消費心理、消費方式和消費行為。
家庭消費文化與親職教育對個體的影響都有積極與消極的兩種表現。親職教育可以因教育觀念、教育態度、教育方式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家庭消費文化,既可能與親職教育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為子代形成健康的消費心理和消費習慣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成為親職教育的一部分;也可能與親職教育相矛盾、相對立,對子代產生負面導向作用。
基於家庭消費文化與親職教育之間的這種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要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必然要將最佳化家庭消費文化和改善親職教育結合起來。只有以良好的教育為主導,家庭消費文化才可能最佳化;只有最佳化家庭消費文化,才會出現真正完善的教育。因此,為了充分挖掘家庭消費文化的親職教育價值,克服它的自發性與盲目性,有必要深入研究家庭消費文化的親職教育機制。

教育機制

1.家庭消費文化作為親職教育內容世代沿襲一生物學機制。1983年,威爾遜提出了“基因一文化協進化”的概念。人類的誕生表明文化進化的開始,但是這並不意味著人類的生物進化就停止了。隨著文明的發展,人類的生物進化越來越受到來自社會因素的影響。人類文化的存在,在一些方面可能削弱了某些人類生物進化的動力因素,但是另一方面又開拓了人類新的生物進化動力學機制,豐富了生物進化的內涵。總之,文化進化與人類的生物進化協同前進。
隨著工業社會的到來,經濟結構的科技含量日益增多,自給自足的家庭生產方式已被淘汰。這樣,家庭的職能更集中於生殖、養育後代和社會化上面。維持基本生活和教育子女的資源都需要從社會中索取,家庭消費文化便繁榮起來。人們在滿足了基本需求之後,還有更高層面的自我實現的需要,並希望後代獲得同樣的成功或幫助自己實現未完成的理想。因此,在進化了的家庭消費文化中,親代已不滿足於自身基本的溫飽消費,並要為子代尋求更優質的、稀缺的物質資源、精神資源和教育資源,以保障家庭成員現有的社會地位並向更高的階層流動。在家庭消費文化的影響下,人類的生物進化同時進行,親代總是希望子代朝著更健康、更有利的方向發展。
家庭消費不僅是生存必須,並反映了親代的教育熱情。然而親代對子代的這種無私奉獻,以及家庭消費文化進化的深層次驅動力源自何處?“行為生態學引進了經濟學的分析方法,即把有待研究的行為設定為是某些基因生存和延續的利益代表,而研究的出發點是考察這一行為在它施展的種群和生態範圍中,對它代表的基因的生存和延續的作用。顯然,在這樣的考慮下,行為x,-g~為執行者個體的生存是否有利就變得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一行為是否對其代表的基因在群體中的存在和延續有利。”根據這一理論,生物意義上的基因延續正是家庭消費和親代的教育熱情的強大內驅力。為了在基因生存競爭中勝出,親代通過家庭消費來最佳化子代生存質量,對子代進行親職教育,並為子代接受更優質的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創造條件。也正是基於人類的這種生物屬性,以子代為核心受益人的家庭消費文化作為親職教育內容,才得以世代承續與發展。
2.家庭消費文化是子代觀察模仿親代的社會化環境一心理學機制。班杜拉認為兒童通過觀察他們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為而學得社會行為,這些觀察以心理表象或其他符號表征的形式儲存在大腦中,來幫助他們模仿行為。他提出的“相互決定觀”認為個體、環境和行為相互影響。個體的社會化是積極主動的模仿和內化過程,而不是消極的效仿和簡單的複製。
人類漫長的童年期,使子代對親代產生持久穩固的親切感和依賴感,子代信任並依靠親代學習如何成長,如何社會化。家庭生活成為兒童最初和最主要的社會化環境。家庭消費文化包括親代的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是親代的習慣性消費心理的外在表現,在大多數情況下對子代而言是直觀的並且重複發生的,這就為子代的“模仿”提供了條件。“精神分析學派的無意識理論指出,早期經驗對人的一生都產生根深蒂固的重大影響,^類個體的早期作用於大腦的深層機制,以大腦組織與結構的改變並以無意識方式持續影響人的一生。”家庭消費文化不僅是子代觀察親代學習消費行為和消費方式的社會化環境,還將以無意識的方式對子代的消費心理產生根深蒂固的影響。因此,在消費生活中,親代可以有意識地改變不良的消費行為方式,成為子代良好的可資學習和借鑑的榜樣。
3.家庭消費文化在親子互動中規範子代的消費行為一社會學機制。符號互動論認為當人們把行動引向他人,和他人發生關係時,其行為就是社會行為,即互動。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運用符號進行的,故稱符號互動論。人們是通過觀察別人對自己行為的反應而形成自我概念的,同樣,個人也是通過他人的言談、表情、別人對自己的態度來認識自己的。親子互動較多地顯示為“非對稱I生相倚”,即一方以對方的反應作為自己行為的依據,另一方則要對自己的計畫作出反應,這是一種不平等的相倚。
家庭消費文化產生於家庭成員的互動過程,而消費過程中的親子互動對子代的消費心理及行為產生重要影響。兒童作為一個消費主體沒有獨立的經濟地位,因此在消費過程中更多的是看父母的臉色行事。子代以親代各方面的反應作為自己消費行為的依據,比如親代的消費方式、品牌觀念、對某件商品的喜愛程度,甚至當下的情緒狀態等等。父母則與此相反,掌握著家庭的經濟權利,他們根據自己的經濟狀況可以任意消費,並決定子女的實際消費情況。因此,親代的言行具有把握親子消費互動方向與進程的意義,並成為家庭消費文化的主導者。據此,親代可以有意識地倡導理性的家庭消費文化,引導、規範並制約子代的消費欲望與活動,使子代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習慣,合理地滿足消費需求
在家庭消費互動中,家庭消費文化完成了親代對子代實施理性親職教育的使命。親代是其中的主導力量,子代的主體力量的發揮是有條件的。已經符號化的家庭消費文化規範子代的消費行為,並對子代產生重大的教育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