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崎滔天(宮崎寅藏)

宮崎滔天

宮崎寅藏一般指本詞條

宮崎滔天(1871—1922年),出生於日本九州熊本縣的一個武士家庭。

1897年結識孫中山,從此追隨孫中山支持中國革命。1902年出版《三十三年之夢》一書,描述追隨孫中山的革命事跡。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6年主持創辦中國同盟會重要宣傳刊物《革命評論》。1911年追隨孫中山北上返滬,見證了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1922年12月6日因病去世,終年51歲。孫中山稱讚宮崎滔天為日本之大改革家,對中國革命有極大之功績,其逝世使中國人民失去一良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宮崎滔天
  • 外文名:みやざき とうてん
  • 別名:虎藏,號騰空庵白寅
  • 國籍:日本
  • 民族和族
  • 出生地熊本縣玉明郡荒尾村(今荒尾市)
  • 出生日期1871年
  • 逝世日期1922年
  • 畢業院校:大江義塾・東京専門學校(今早稻田大學
  • 信仰:基督教
  • 代表作品:《三十三年之夢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大事年表,革命世家,結識孫文,人物軼事,調合孫黃,人物紀念,

人物簡介

宮崎滔天出生於玉名郡荒尾村(今熊本県荒尾市),是家裡的第八子,也是末子。其父宮崎政賢(宮崎長兵衛)是一位鄉士。宮崎滔天與其兄長宮崎八郎、宮崎民藏、宮崎彌藏四人,合稱為宮崎兄弟。宮崎兄弟自幼跟父親學習從山東家傳來的二天一流劍道刀法。後來,他求學於大江義塾・東京専門學校(今早稻田大學)。在學校中滔天第一次接觸自由民權運動的思想,並由此開始關注亞洲的革命運動。於同一時期他皈依了基督教。
1891年,滔天初到上海。本打算同岩本千綱一起,開始著手暹羅殖民計畫。然而,當時的時局非常複雜,日本和清政府的關係愈加緊張,天道教準備組建軍隊。最終,計畫未成功。回國後,他接到外務省的任命,被派去調查中國秘密結社的情況。從而開始了與中國革命黨人的聯繫。
1897年,宮崎滔天結識了孫中山,將孫中山英文著作《倫敦蒙難記》譯成日文,從此以後開始為中國的革命運動提供幫助。後來,中國的革命運動遭受挫折,滔天心灰意冷,拜桃中軒雲右衛門為師,作了一名浪曲作家。但他始終不忘革命事業,一直為同盟會的成立奔走效力。
1898年,同戊戌政變後逃往香港的康有為一起,回到日本。
1899年,美菲戰爭爆發,宮崎滔天在朝野間斡旋,並參與了介入戰爭的計畫。
1900年,袍哥會三合會興中會三派聯合,發動惠州起義。滔天前往拜見在新加坡的康有為,勸說其改保皇轉而支持孫文革命。卻與康有為衝突,而被指控為刺客,受到警方追捕。宮崎滔天隨後逃往香港。
宮崎滔天曾與孫中山談及革命事業,高嘆在日本國內的計畫總是無法實施,加上資金短缺,使得宏偉的政治藍圖總成畫餅。
1902年,發表自傳《三十三年之夢》,詳述與孫文的革命歷程,成為研究孫文、辛亥革命和中日關係史的重要資料。本書中之孫文序(原為日文)贊之云: “宮崎寅藏者,今之俠客。識見高遠,抱負不凡,具懷仁慕義之心,發拯危扶傾之志。日憂黃種陵夷,憫支那削弱。數游漢土,以訪英賢,欲建不世之奇勳。襄成興亞之大業。聞吾人有再造支那之謀,創興共和之舉,不遠千里相來訂交,期許甚深,勖勵極摯。方之虬髯,誠有過之。惟愧吾人無太宗之資,乏衛公之略;驅馳數載,一事無成,實多負君之厚望。”

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宮崎滔天成為第一批外籍會員。後來,他的家成了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的最早發行所。
1912年,宮崎滔天參加了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的儀式。 1913年3月,孫文造訪宮崎家,據熊本日日新聞的報導,孫中山的致詞摘要:“中山先生來到宮崎家,對其家人和聚集來的荒尾村民發言說,‘時隔十七年予重返荒尾村,目睹眼前那熟悉的景致,不勝歡喜。宮崎寅藏君及其過世的兄長彌藏君,均與予有深交。並為吾國之事業而竭盡全力相助。俏若日華(中) 兩國的友誼能如吾等之君子之交,予堅信一千年一萬年之後的兩國之友誼,也定會攜手共進,和睦友善。同時也將會不斷促進兩國的發展和為人民造福。對能栽培出如等重仁義道德,為鄰國而傾力心血的宮崎君義士的荒尾村,以及諸眾鄉親等,予將深表謝意。在此諽向平岡村長及各位仁人義士們,表達予之敬佩之念。’致辭之後,一同人士到前庭攝影留念,下午2時30分從該處出發前往萬田坑。”
1894年為殖民會社代理人,同20餘名移民一起到暹羅(現泰國),不久因殖民會社事業失敗回國。1897年經犬養毅斡旋,獲得日本外務省秘密經費,與平山周再度來華考察,結識康有為、梁啓超。8月與孫中山見面並成為知交。加入興中會,對反清革命出力甚多。1899年前後往返於康梁與孫之間,極力勸說兩派聯合反清。次年7月在新加坡擬再次勸說康與孫合作,被康指控為刺客,遭英殖民當局逮捕下獄,經孫等營救獲釋。積極協助孫聯絡會黨,準備起義。義和團起義後協助孫聯絡兩廣總督李鴻章據華南“自主”,代表孫從香港海面到廣州與李的代表劉學詢談判,謀求兩廣獨立,不果。參與惠州起義,事敗後回國。1902年出版《三十三年落花夢》,介紹孫的革命事跡。1905年介紹黃興與孫中山會晤,加入同盟會。次年7月與萱野長知等創辦《革命評論》,以文字宣傳支援《民報》與中國革命,協助革命派與改良派論戰,撰文介紹孫的革命主張與事跡。1908年3月黑龍會機關雜誌《黑龍》改為漢文雜誌《東亞月報》,參加編輯。武昌起義後參加東京日比谷公園浪人大會,大會表示對中國革命的態度,主張日本要嚴守中立。旋挪借旅費來華,1912年元旦參加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典禮。8月力阻孫中山應袁世凱之邀北上。10月離華回國。1913年宋教仁案發生後孫從日本回到上海,輔佐孫籌劃“二次革命”。失敗後往來於孫、黃之間,力解孫黃矛盾。1915年為改變大隈重信內閣的對華政策,實現反袁援孫,試圖參政。在犬養毅、頭山滿、寺尾亨、阪本金彌等6人的推薦下充當眾議院議員候選人,落選。1917年初到長沙參加公葬黃興、蔡鍔儀式。1918-1921年為《上海日日新聞》撰寫大量時評,抨擊日本的軍國主義與侵略擴張,主張日本同各國應發展相互平等的關係,尖銳批評寺內正毅內閣的援段壓南的外交政策。1921年最後一次來華,在廣州會見孫中山。次年在日本東京病逝。著作編為《宮崎滔天全集》。
宮崎滔天半身像宮崎滔天半身像

人物生平

大事年表

1871年宮崎滔天出生於熊本縣玉明郡荒尾村(今荒尾市)。家中兄弟姐妹11人,為最幼子。他的八兄在西南戰爭中率領共同隊投入薩摩軍,在肥後八代戰死。他還有一個哥哥民藏,倡導土地均分論,組織土地復權會,是最先提出土地問題的先驅。他與二哥彌藏志趣最投。早年曾就讀於德富蘇峰所辦大江義塾和中村正直所辦同人社,因看到老師同學們為“立大功,揚盛名”,假鼓吹自由民權之機,行沽名釣譽之實,而對自己追求理想的動機也產生了懷疑,陷入自我否定,最後自暴自棄。
1886年轉入東京專門學校(今早稻田大學)英語學科。為找尋精神寄託,曾信奉基督教,並於1887年受洗加入公理宗(Congregationalists),試圖在聖經中找到救世之方,無奈的發現宗教並非完善的救世之道。最終順從自己的理性,走出了上帝的光輝。
1888年滔天與二哥商議“目前的世界,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戰場。強者逞暴,日甚一日,弱者的權利與自由,一天天地喪失殆盡。假使有人重人權、尊自由,就必須速謀恢復之策。現在如不設法防止,則黃種人將永遠遭受白種人的壓迫。而這個命運的轉折點,實繫於中國的興亡盛衰。……決意親自深入中國,遍訪英雄,遊說他們共圖大事。如果找到治世豪傑,原效犬馬之勞,否則,將挺身自任。……思深入中國內地,一心以中國人為念,思想當謀及百世,收攬英雄,以奠秉天意、樹正道的基礎。倘若中國得以復興,申大義於天下,則印度可興,暹羅、安南可以奮起,菲律賓、埃及也可以得救。廣泛地恢復人權,在地球上建立一個新紀元”,從此立志投身中國革命並退出教會。
1891年5月宮崎滔天第一次西渡中國,被友人日下部正一騙去旅費,困於上海囊中羞澀,投奔宗方小太郎,後來因與同在上海的荒尾精等意見分歧,遂作罷回國。
次年(1893年)拜訪朝鮮開化派領袖金玉均,邀其支持中國革命,玉均欣然應允,並藉此結識玉均友人犬養毅等。不料第二年(1894年)金玉均在上海被刺殺,在其追悼會上結識渡邊元。同年甲午戰爭爆發,滔天拒絕應徵。
其間三次進京,暫於兄彌藏一起居住,後來在神戶會見研究暹羅政治的岩本千剛,聽說華僑勢力很大,便寄於很大希望。1895年率移民20人赴暹羅,欲藉此學習中文並籌措經費。但事業受挫。因工作返回日本,次年(1896年)3月,率友人再赴暹羅,6月返日,7月驚聞二哥病逝。
後來經犬養毅介紹,並經外交大臣大隈重信推薦,以外務部囑託的身份,接受考察中國秘密結社的特殊任務。於半山周、可兒長一等人先後到華南一帶,調查中國革命黨的動靜後回國。1897年5月結識曾與二哥接觸的革命黨人陳少白,隨後到香港、澳門等地得知孫中山抵日,遂歸。9月在陳寓結識孫中山,傾心於其大義。隨後將孫中山介紹給犬養毅。從此常伴孫中山左右,真正的參與到中國革命之中。
1898年9月發生戊戌政變,至廣東保護萬木草堂學生,與出逃的康有為取得聯繫,又同日本駐香港領事交涉,伴康亡命日本。後欲促成康、孫兩人會面,未成功。美西戰爭期間,又支持艾米利奧·阿奎納多等獨立運動,但終告失敗。
1899年9月參與促成哥老會三合會興中會之間的合作,期間結識未滿20歲的史堅如,驚嘆其革命理論與決心。
1900年6、7月間下南洋至新加坡拜訪康有為,欲勸其資助孫中山的起義。時盛傳清廷派刺客從日本到新加坡刺殺康有為,故康不願相見。滔天盛怒之下去信痛斥其失了豪傑氣魄,寧信謠言而不念舊誼,枉為共商興亞大事之人。不料竟被康有為誣為刺客,滔天等人在自己所住寓館內被新加坡警方拘捕,孫中山得知後從西貢趕來營救,多方奔走之下,滔天等在一周后獲釋,但馬上被驅逐出境,5年內不得返回。
1900年10月~11月惠州起義時期,初戰皆捷,滔天負責從日本調運原菲律賓革命黨人所留軍火補給前線,不料所委託的商人中村彌六私吞起義經費,私售所屯軍火,使武器補給不濟,起義遂告失敗。次年1月間得知山田良政、史堅如、楊衢雲等死訊。滔天痛定思痛,隨後通過遠征千島群島的郡司成忠將軍,找到了軍火商倉地鈴吉,倉地自此成為“中國革命的唯一幕後支持者”(宮崎龍介語),保證了軍火供應,最終解除了革命的後顧之憂。
惠州革命受挫後滔天因窮困潦倒,又不願加入政府的對華間諜組織,而轉職成為一名浪花節作家,師從桃中軒雲右衛門,自己的藝名為桃中軒牛右衛門。借巡演往日本各地籌措革命經費。滔天在這一時期曾對家人說“我能掙到革命的經費,而無法掙到養家的經費,萬分的抱歉,請你們自食其力吧。”
有趣的是早年間滔天曾偶獲琵琶一把,陳少白作詩一首相贈,不料一語成讖,此後時常被滔天拿來調侃,詩云:
流落潯陽婦,冰弦訴別情。
吳門乞食客,亦作洞簫聲。
英雄漂泊紅顏老,同抱琵琶委秋草。
贈爾琵琶作伴遊,一撥十年常潦倒。
1901年至1902年間在《二六新報》上發表《狂人譚》《三十三年之夢》並先後出版成冊,其中自傳《三十三年之夢》是對中國革命的階段性總結,對中國革命者有很大的借鑑作用,1903年由章士釗節選並翻譯,以《大革命家孫逸仙》為名出版,隨即“風行天下,人人爭看,竟成鼓吹革命之有力著述”(章士釗語),滔天之名始盛。
此後年間,宮崎滔天主要在日本負責接待赴日的中國革命志士。許多中國熱血青年慕名前來拜訪,並通過其結識孫中山,如黃興宋教仁程家檉陳天華等人。此後亦相繼結識了章炳麟汪兆銘胡漢民劉師培周樹人等人。1905年出席同盟會成立準備會議,旅日中國革命志士聲勢漸隆,不下五千之眾。1907年成功居中調和了孫、黃矛盾,同年黃興將子一歐托與滔天照料。1910年滔天被日本政府列為甲號社會主義者,遭嚴密監視。
宮崎滔天與中國同盟會志士宮崎滔天與中國同盟會志士
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參加浪人會,強調日本應嚴守中立,作為中流之砥柱。與頭山滿、鈴木天眼、三浦梧樓等意見相左。同年11月抵上海,輾轉多地。12月孫中山抵港,追隨孫北上返滬,見證了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
民國建立後,中日關係日益交惡,身為大陸浪人的滔天自然也難為一般國人所悅納,亦不見容於日本政府,時勢與環境已不容許他如早年般積極投入中國革命,但其熱誠不減。曾激烈痛斥袁世凱的倒行逆施,亦曾對二次革命護國運動、第三次革命(護法運動)寄予殷切厚望,對逃亡的革命黨人給予全力庇護。是中國革命那段艱難歲月中的一位可貴朋友,他曾嘆息國民黨的腐化墮落,說道:“如不刷新革命精神,決不能達到目的”。
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再次組織了革命政府,修三封電報力邀宮崎滔天來廣東。宮崎滔天立即兼程前往,從初夏呆到深秋才返回日本,不料此一會,竟成訣別。歸國後滔天身體日見不佳。
1922年12月6日,宮崎滔天病逝,終年51歲。
滔天骨灰分葬於其故鄉熊本縣荒尾市與新潟縣東頸城郡下保倉村顯聖寺。

革命世家

宮崎滔天 出生於日本九州熊本縣(今熊本縣荒尾市)的一個武士寒門。是家裡的第八子,也是末子。其父宮崎長藏(宮崎長兵衛)是一名鄉士,精於劍術,曾為修練武術遊歷四方,為人豪爽,但不善理財。滔天與其兄長宮崎八郎、宮崎民藏、宮崎彌藏四人,合稱為宮崎兄弟。滔天自幼與兄弟一起,跟父親學習二天一流劍道刀法。
宮崎滔天宮崎滔天
長兄宮崎八郎,是自由民權運動的健者,1877年加入西鄉隆盛的反明治政府起義,歿於西南事變。一兄宮崎民藏,則致力於農民土地問題研究,著有《土地均享·人類之大權》一書,反對封建土地所有制。二兄宮崎彌藏,青年時期即有志於中國革命事業。三位兄長對滔天革命理想的形成影響深遠。
另有一個過繼的兄長宮崎元右衛門,則早在滔天出生前,在倒幕運動中的蛤御門之變中陣亡。

結識孫文

1897年9月宮崎滔天與平山周在橫濱陳少白的家中見到孫中山,最初,宮崎對孫中山十分狐疑,後來在《三十三年之夢》中,宮崎滔天道出了自己的擔心:“此人果真能身負中國400州郡而立地者乎,能君臨4億蒼生而執號令之旗者乎,可堪輔佐以終遂我平生之志?” 通過交談,宮崎完全被孫中山的氣質和理想折服。他感慨道:“乍一看去,其外貌氣質像是涉世不深的後生小伙,又如天真無華的村野姑娘。然而其思想何其深邃,其見識何其拔群,其抱負何其遠大,其情感又何其真切。” 宮崎不僅將孫中山引薦給犬養毅等日本政經界要人,而且為孫中山廣作宣傳,將他寫的《倫敦蒙難記》譯成日文,題為《清國革命領袖孫逸仙幽囚錄》,在《九州日報》上連載。1899年,美菲戰爭爆發,宮崎滔天在朝野間斡旋,並參與了介入戰爭的計畫。宮崎滔天曾與孫中山談及革命事業,高嘆在日本國內的計畫總是無法實施,加上資金短缺,使得宏偉的政治藍圖總成畫餅。
孫中山和宮崎滔天孫中山和宮崎滔天

人物軼事

宮崎滔天的日版《三十三年之夢》在二戰後由平凡社出版第四版時,滔天之子龍介在補充加入的《先父滔天的一些事跡》一文中透露了隨後發生的兩件大事:“一、1912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後孫與黃籌劃興師北伐,統一中國。為籌辦軍費、武器進行了種種計畫。後得到了時任三井物產公司上海支店店長的藤瀨政次郎等人的大力幫助,三井公司同意提供300萬日元的武器貸款,但不幸受到了來自日本政府官方某些人員的干涉,致使這項借約沒有生效。導致北伐計畫全盤落空。南方被迫與北方妥協。二、1913年(民國2年),孫文以國賓資格訪問日本,秋山定輔說服桂太郎公爵,滔天說服孫文,使兩人會見,密訂大亞細亞計畫的基本方針。公爵認為日俄戰爭之後,日英同盟已無繼續之必要,決心將同盟換為日德同盟,並與俄國磋商。使日本在亞洲地區得以行使獨立自主的外交,而將中國之事完全交予孫文,加強與孫氏策劃亞洲各民族獨立與聯繫。剛似看見日本政府支持南方事業的曙光,桂公爵旋即去世,所訂密約隨之作廢,自此之後,日本政府便復與英國一起採取單獨支援北方政府的政策。”當然,歷史雖充滿了但是,卻沒有如果。

調合孫黃

1905年,宮崎陪孫中山去找黃興,雙方一見如故,並在風樂園餐館大吃一頓。20多天后,以孫、黃為核心的中國同盟會成立,宮崎被破例吸收為會員。 在長期支持中國革命的生涯中,宮崎與孫中山、黃興結下了深厚友誼。黃興在回國革命時,曾將自己的兒子黃一歐交給宮崎照顧。當黃興遭遇債務危機,被高利貸逼得四處躲避的時候,宮崎為他積極籌款。1906年7 月與營野長知等人創辦《革命評議》,自任編輯人。1911年(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多方挪借旅費再來中國,到達鎮江時,與失守漢陽東奔的黃興相遇,黃興百感交集,寫了一首七律相贈。擁戴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宮崎擔任了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的政治顧問,並見證了孫中山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歷史事件。8 月,力阻孫中山應袁世凱之邀北上。強烈建議孫中山進行北伐。10月間離華返日。1913年,孫中山返國反袁時與孫偕行輔佐。
二次革命失敗後,在著名的孫黃交惡事件中,力解孫、黃矛盾。宮崎直言,孫中山之所以與黃興合作幾十年後彼此交惡,兩人不在於私心,而在於主義之爭。面對這樣的諍友,孫中山寫下“推心置腹”四個字相贈,而黃興則寫下“儒俠者流”稱讚宮崎,這兩幅字畫今天仍然保存在宮崎滔天的故居,以見證宮崎與孫、黃二人的友誼。 後來黃興去世,宮崎專程從日本趕赴湖南奔喪。宮崎的行為感動了兩位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學生,他們給宮崎寫信,稱讚他“高誼貫於日月,精神動乎鬼神”。這兩位學生中有一位就是毛澤東。
孫中山贈滔天的手跡孫中山贈滔天的手跡

人物紀念

1921年最後一次來華,在廣州晤見孫中山,1922年12月6日,51歲的宮崎由於腎病和尿毒併發症病逝於日本東京,有《宮崎滔天全集》。在聽聞噩耗之後,孫中山痛呼“中國人民失去一良友”。 在上海親自主辦追悼會。東京文京區的白山神社院內,孫文與滔天一起亡命中座的的石階,和表彰孫文的石碑一起被保存。“ 寅藏西池袋私宅今天客廳牆上懸掛的孫中山、黃興等手書橫幅,保存著昔日革命狂飈的信息,從中仍可感受到宮崎寅藏極富傳奇的一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