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
易》曰:“天垂象,聖人則之。” 宦者四星,在皇位之側,故《
周禮》置官,亦備其數。閽者守中門之禁,寺人掌女宮之戒。又雲“王之正內者五人”。《
月令》:“仲冬,命閹尹審門閭,謹房室。”《
詩》之《小雅》,亦有《
巷伯》刺讒之篇。然宦人之在王朝者,其來舊矣。將以其體非全氣,情志專良,通關中人,易以役養乎?然而後世因之,才任稍廣,其能者,則勃貂、管蘇有功於
楚、
晉,
景監、
繆賢著庸於
秦、
趙。及其敝也,則
豎刁亂
齊,伊戾禍
宋。
漢興,仍襲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參其選,皆
銀璫左貂,給事殿省。及高后稱制,乃以張卿為大謁者,出入臥內,受宣詔命。文帝時,有
趙談、
北宮伯子,頗見親幸。至於孝武,亦愛
李延年。帝數宴後庭,或潛游離館,故請奏機事,多以宦人主之。至
元帝之世,史游為黃門令,勤心納忠,有所補益。其後
弘恭、
石顯以佞險自進,卒有蕭、周之禍,損穢帝德焉。
中興之初,宦官悉用閹人,不複雜調他士。至
永平中,始置員數,中常侍四人,小黃門十人。和帝即祚幼弱,而
竇憲兄弟專總權威,內外臣僚,莫由親接,所與居者,唯閹宦而已。故
鄭眾得專謀禁中,終除大憝,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宮卿之位。於是中官始盛焉。
自
明帝以後,迄乎
延平,委用漸大,而其員稍增,中常侍至有十人,小黃門二十人,改以金璫右貂,兼領卿署之職。鄧後以女主臨政,而萬機殷遠,朝臣國議,無由參斷帷幄,稱制下令,不出
房闈之間,不得不委用
刑人,寄之國命。手握
王爵,
口含天憲,非復
掖廷永巷之職,
閨牖房闥之任也。其後
孫程定立順之功,
曹騰參建桓之策,續以五侯合謀,
梁冀受鉞。
跡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從,上下屏氣。或稱伊、霍之勛,無謝於往載;或謂良、平之畫,復興於當今。雖時有忠公,而竟見排斥。舉動回山海,呼吸變霜露。阿旨曲求,則光寵三族;直情忤意,則
參夷五宗。漢之
綱紀大亂矣。
若夫高冠長劍,紆朱懷金者,布滿宮闈;苴茅分虎,南面臣人者,蓋以十數。府署第館,棋列於都鄙;子弟支附,過半於州國。
南金、和寶、冰紈、霧之積,盈仞珍藏;嬙媛、侍兒、歌單、舞女之玩,充備綺室。狗馬飾雕文,土木被緹繡。皆剝割
萌黎,競37恣奢欲。構害明賢,專樹黨類。其有更相援引,
希附權強者,皆腐身熏子,以自達。同敝相濟,故其徒有繁,敗國蠹敗之事,不可單書。所以海內
嗟毒,志士窮棲,寇劇緣間,搖亂
區夏。雖忠良懷憤,時或奮發,而言出禍從,旋見孥戮。因復大考鉤黨,轉相誣染。凡稱
善士,莫不離被
災毒。
竇武、
何進,位崇戚近,乘
九服之囂怨,協群英之勢力,而以疑留不斷,至於殄敗。斯亦運之極乎!雖
袁紹龔行,
芟夷無餘,然以暴易亂,亦何雲及!自
曹騰說
梁冀,竟立
昏弱。魏武因之,遂遷
龜鼎。所謂“
君以此始,必以此終”,信乎其然矣!
注釋
第一段
1.垂象:顯現徵象 垂:垂示,顯現 象:徵象,天象
2.則:效法
3.閽(hūn)者:看門人
4.寺人:亦作“侍人”,古代宮中供使令的小臣,後來專指御侍之宦官
5.仲冬:冬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十一月
6.閹尹:掌管宦官的官吏
7.審:仔細觀察;考察
8.謹:謹慎守備
9.刺:諷刺
10.通:交往,來往
11.關中人:原指中原一帶人,此處指朝廷內的人
12.因:因襲,遵循
13.稍:漸漸
14.能:有能力
15.著庸:立功
16.及:至於
17.亂:使……亂,禍亂
第二段
1.襲:沿襲,因循
2.中常侍:西漢時官職名,為皇帝近臣﹐給事左右﹐職掌顧問應對
3.引:舉薦
4.銀璫左貂:漢初士人的帽飾,光武后任用宦者,改金璫右貂
5.給事:供職
6.殿省:宮廷與台省
7.及:等到
8.高后:指漢高祖劉邦之後,即呂雉(呂后)
9.謁者:宦官職名,負責傳達等事的近侍
10.幸:寵幸
11.孝武:至漢武帝劉徹
12.宴:設宴
13.離館:離宮,皇帝出巡時的住所
14.機事:機要的事務 機:重要的,關鍵的
15.主:主持,掌管
16.黃門令:西漢少府屬官有此職,東漢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諸宦者
17.勤:使……勞苦,引指努力
18.納:交納,交付
19.佞險:諂媚陰險 佞:巧言諂媚
20.進:出仕,為官
21.卒:最終
22.蕭:指
蕭望之。蕭望之,西漢前將軍光祿勛、太師,遭弘恭、石顯等誣告下獄,憤而自殺
23.周:指
周堪。周堪,西漢大鴻臚譯官令、太子少傅、諸吏光祿大夫,遭石顯奪權,抑鬱而終
24.穢:使……醜陋,玷污
25.帝德:帝王的德化
第三段
1.中興:指的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統治時期出現的治世(公元25年--公元57年),史稱“光武中興”
2.悉:全,都
3.閹人:即“寺人”,指受閹割的男性,至東漢後宦官均為閹人任職。
4.復:再
5.雜:混雜地,間雜地
6.調:調用,任用
7.永平:漢明帝在位期間(公元57年至公元75年)的年號
8.小黃門:漢代低於黃門侍郎一級的宦官。後泛指宦官
9.即祚:登基 即:到 祚:皇位
10.幼弱:年幼 弱:年幼,年少
11.專:單獨地
12.總:總攬,統領
13.權威:權力和威勢
14.由:機會
15.專:特意地
16.禁:指宮禁,皇帝之居所
17.大憝(duì):大的禍害,指
竇憲 憝:壞,惡
18.封:封賞,古代帝王以爵位、土地、名號等賜人稱之為“封”
19.超:越級,破格
20.中官:指宦官
第四段
1.迄:到,至
2.延平:漢殤帝劉延平
劉隆在位期間(106年)所用的年號
3.委:委託,任用
4.金壋右貂:漢初士人帽飾為銀璫左貂,光武后任用宦者,改金璫右貂,後代指宦官
5.領:領取,領受
6.卿署之職:指九卿職務。 九卿為古官名,始設於秦,漢以太常(秦與漢初為奉常)、光祿勛(秦與漢初為
郎中令)、
衛尉、
太僕、
廷尉、
大鴻臚(秦典客,漢景帝改大行令,武帝改定)、
宗正、
大司農(秦治粟內史,漢景帝改大農令,武帝改定)、
少府為九卿,亦稱九寺大卿。
7.鄧後:即鄧綏,
漢和帝劉肇之後,和帝駕崩後獨攬朝綱
8.臨政:親臨政事 臨:面對
9.萬機:繁重的國務 機:事務,專指國家政務
10.殷:眾多
11.國議:即“議國”,議論國事
12.參:參與
13.斷:判斷,決斷
14.帷幄(wò):古時軍隊用的帳篷。在旁邊的叫“帷”,四面合起來像屋宇的叫“幄”,此處代指內宮
15.制:制度,法制
16.房闈(wéi):室宇,宮廷 闈:宮中小門
17.刑人:指宦官
18.國命:國運
19.王爵:古代爵位。漢設
王爵,由皇族充任,僅次於君王
20.天憲:指朝廷法令
21.掖廷:皇宮內帝後寢宮的東西兩側的營房,因似兩腋般護衛著帝後的寢宮,故稱之為掖庭,通常作為嬪妃所居
22.永巷:宮內一條狹長的小巷,起初是宮內供
宮女、嬪妃所居,後改為收押宮內女囚
23.閨牖(yǒu):宮中的窗戶 牖:窗戶
24.房闥(tà):指宮闈,即帝王后宮 闥:小門
25.任:負擔,職務
28.策:計謀,策略
29.續:連線,繼續
30.五侯:漢桓帝時封宦者
單超新豐侯 、
徐璜武原侯 、
左悺(guàn)上蔡侯 、
具瑗東武陽侯 、
唐衡汝陽侯,並稱五侯
31.受鉞(yuè):被誅殺 鉞:古代一種像斧子的兵器
第五段
1.跡:事跡,所作所為
2.公正:公平正義
3.固:鞏固
4.中外:指內外朝。
5.屏氣:抑制呼吸,引指不作評論。 屏:抑制,抑止
6.伊:指
伊尹。伊尹,商初丞相、政治家,已知最早的
道家人物之一
7.霍:指霍光。霍光,字子孟,西漢權臣、政治家,漢宣帝皇后
霍成君之父
8.謝:道歉,引指為愧對
9.往:故人,前人
10.良:指
張良。張良,字子房,秦末漢初的謀士、大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11.平:指陳平。陳平,西漢丞相,封曲逆侯、戶牖侯,謚封獻侯
12.畫:計策,謀略
13.時:當時
14.忠公:忠心的大臣
15.竟:終究,終於
16.見:表被動,意為被
17.回山海:使山海移動 回:使……改變方向
18.阿(ē):猶阿諛,即迎合別人的心意,說奉承話
19.曲:不正派的,不公正的
20.三族:古代三族指父、子、孫三代(一說為父族、母族、子族)
21.直情:猶直率
22.忤:違背
23.參夷:封建王朝誅滅三族的酷刑
24.五宗:指內親外戚 夷:殺,滅
25.綱紀:法紀,秩序
第六段
1.若夫(fú):句首語氣詞,可譯為“至於”
2.冠(guān):帽子。古代士人官宦皆戴高帽,故曰“高冠”
3.紆(yū):彎曲,纏繞
4.朱:指朱紅色的印綬。漢以印綬(印章上纏繞的絲帶)用色區分官職,《後漢書▪輿服志》載“諸侯王赤綬”,赤即為朱,故朱綬為進仕顯達之代表
5.懷金:懷揣金印。古代帝王或高官以金質印章為身份象徵
6.宮闈(wéi):猶宮殿,指皇后和妃子居住的地方
7.苴(jū)茅:用白茅覆蓋。古代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時,用該方顏色的泥土,覆以黃土,包以白茅,授予受封者,作為分封土地的象徵 苴:包裹,覆蓋
8.分虎:將虎狀符節的一半給受封者作為信物,謂授與官爵
9.南面:面朝南方。古代以坐北朝南為尊位,故天子、諸侯見群臣,或卿大夫見僚屬,皆面南而坐
10.臣:使……稱臣,臣服
11.蓋:大概,大約
12.府署第館:指官僚辦公之地和住所 府: 官僚貴族的住宅或尊稱別人的住宅;署:官署,衙門;第:官僚和貴族的住宅;館:泛指華麗的房舍
13.棋列:密布 棋:像棋子一樣地;列:排列,陳列
14.都鄙:城市和鄉下 都:都市,城市;鄙:偏遠的地方
15.支:(被)供養
16.附:依附,依靠
17.州國:猶州土,疆土
18.南金:南方出產的銅,後亦借指貴重之物
19.和寶:即和氏璧,泛指美玉
20.冰紈(wán):潔白的細絹。紈:很細密的白色絲織品
21.霧:輕細的絹紗
22.積:積累的物品
23.盈仞:充滿,極言其多
24.珍藏:珍藏的寶物
25.姬妾:指姬妾。嬙:古代宮廷中的女官,實為帝王妾;媛:美女
26.侍兒:侍妾,姬妾
27.歌單:歌童
28.玩:供觀賞或玩賞的物或人
29.充備:充滿。備:盡,皆
30.綺室:華麗的房室。綺:有花紋的
31.雕文:雕飾繁複的花紋。文:同“紋”,線條交錯的圖形
32.被: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33.緹繡:赤繒與文繡,指高貴絲織品。緹:黃紅色,橘紅色,此指赤色的絲織品;繡:此指文繡,古代在絲帛上刺繡稱為“文繡”
34.剝:掠奪,強制除去
35.割:剝奪,奪取
36.萌黎:同“氓(méng)黎”,指百姓
37.競:競相,爭著
38.恣:放縱,無拘束
39.構害:羅織罪名對人陷害
40.樹:栽培,樹立
42.更相:相互,互相
43.援引:推舉,引薦,提攜
44.希附:仰攀,攀附
45.腐:使……腐壞
46.熏:使……發出異味
47.自達:即“達自”,賓語前置。達:使……顯達
48.同敝相濟:猶同惡相濟,指壞人互相勾結,共同作惡。敝:破敗,破舊;濟:救助,幫助
49.有:同“又”
50.繁:多
51.敗:毀壞,頹壞
52.蠹(dù):蛀蝕,敗壞
53.單書:記敘完盡。單:同“殫”,盡,竭盡;書:寫,記錄
54.海內:指國內。古人認為我國疆土四面為海所環抱,因而稱國境以內為海內海內之地
55.嗟毒:嘆恨。嗟:嗟嘆,嘆息;毒:憎恨,怨恨
56.窮棲:無處安身。窮:窮盡;棲:住所
57.寇劇:寇患嚴重。劇:厲害,嚴重
58.緣間:趁機。緣:沿著,順著;間:機會,空子
59.搖亂:擾亂,作亂
60.區夏:諸夏之地,指華夏
61.時或:有時
62.奮發:爆發,顯露。奮:施展;表現
63.從:跟隨
64.旋:隨即,不久
65.見:用在動詞前,表被動,譯為“被”
66.孥(nú)戮:或作奴隸,或加殺戮。孥:同“奴”,奴役;戮:殺害
67.因:於是
68.考:考察,調查
69.鉤黨:勾結為同黨
70.誣染:誣衊
71.凡:凡是,表示概括
72.善士:有德之人
73.離:通“罹”。遭遇,遭受
74.災毒:災難,災禍
75.位崇:地位高。崇:高
76.戚近:關係親近。戚:親屬
77.乘:趁著
78.九服:指全國各地區
79.囂怨:喧囂怨怒
80.協:協同,合作
81.以:因為
82.疑留:遲疑
83.斷:果斷
84.至於:達到……的結局
85.殄(tǐan)敗:失敗被殺。殄:盡,滅
86.斯:那么
87.極:到達盡頭,到達頂點
88.龔行:奉行天罰
89.芟(shān)夷:殺掉,除去 芟:除去,消除;夷:殺,滅
90.易:更換,取代
91.及:至,到
92.說(shuì):勸說,說服
93.立:使……登上帝王的位置,擁立
94.昏弱:昏庸懦弱之人
95.因:因襲,遵循
96.遂:終於
97.龜鼎:指元龜與九鼎,古時為國之重器,此喻帝位
98.信:確實,的確
99.然:這樣
譯文
《
周易》說:“上天垂示法象,聖人效法它。”天上有四顆宦星,在帝座星的旁邊,因此《
周禮》設宦官,也以之充數。閽者守王宮中門之禁,寺人掌守女宮之戒命。《周禮》還說:“王的臥室有內侍五人。”《
月令》記載說:“隆冬時季,命令主管宦者的官吏檢查門閭,謹守門戶的開閉。”《
詩經·小雅》里也有宦者所作諷刺
周幽王聽信讒言的《
巷伯》一詩。但宦官在朝廷里任事,由來已久了。大概是因為他們身體陽氣不全,性情專一,心無邪念,和宮內人易於來往,便於使喚吧?然而後世沿襲這種制度,任用他們範圍漸漸擴大,他們中間有才能的如勃貂、管蘇有功於晉國和楚國,
景監、
繆賢因為各自推薦了
商鞅和
藺相如而為秦國與趙國立了功。至於宦官造成的禍害,
豎刁禍亂齊國,伊戾禍害宋國,是很明顯的例證。
漢朝興起,仍沿用秦朝的制度,設定了
中常侍這一官職。但也舉薦任用士人參加中常侍的選拔。他們都戴著裝飾有
銀璫左貂的帽子,在宮中和台省工作。到了呂后臨朝稱制,便用張卿為大謁者,出入她的臥室,接受傳達她的命令。文帝時,有趙談、北宮伯子,很得親幸。到
漢武帝,也愛
李延年。武帝多次在後宮宴飲,或者悄悄地到離宮別館遊玩,所以上奏機密事,多用宦官主持。到元帝時,史游為黃門令,忠心勤謹,對政事多有補益。後來弘恭、石顯靠著陰險諂媚升遷,終於導致了
蕭望之的被殺、
周堪的廢錮,使帝王的德化遭到了損害和玷污。
光武中興開始的時候,宦官全部都任用閹人,不再混雜調用其他士人。到永平年間,開始定員:中常侍四人,
小黃門十人。和帝幼年即位,
竇憲兄弟把持朝政,內外官員無法接近和帝,與和帝在一起生活的只有宦官而已。因此宦官鄭眾能夠在禁宮中獨自與和帝出謀劃策,終於誅除了大奸臣
竇憲,於是
鄭眾被封為鄛鄉侯,位在宮卿。宦官的勢力開始強盛起來。從明帝以後,直到
延平年間,對宦官任用範圍漸漸擴大,名額也稍為增加,中常侍增到十人,
小黃門二十人,帽子上的裝飾全改為金壋右貂,兼任九卿等外朝官的職務。
鄧太后以女主身份主持朝政,政事紛繁,朝臣議處國家大事,沒有辦法進內宮參加謀劃,下達詔令,不超出皇后所居的地方,因此,不得不任用宦官,把國家的命運寄託於宦官身上。他們手操封爵大權,口含王法詔命,不再只是擔任
掖廷、
永巷的職務了。後來宦官
孫程立了擁立順帝的大功,
曹騰參加了擁立
桓帝的謀劃,繼之以
單超、
徐璜、
具瑗、
左悺、
唐衡五個侯爵的合謀,使外戚
梁冀受到誅殺。
他們所作所為公允正大,恩情在皇帝心中,所以朝廷內外都服從,上上下下不敢非議。有的人稱讚他們有
伊尹、
霍光一樣的功勳,無愧於前代;有的說
張良、陳平的謀略,又出現在今天。雖然當時也有忠心為公之臣,終歸遭到排斥。他們的舉動移山倒海,呼吸變霜化露。對他們的索求,想方設法滿足的,就光耀三族;直情不隱、違背他們心意的,則遠近親族都要遭到夷滅。漢朝的朝綱法紀亂到了極點。
那些戴高冠掛長劍,佩朱綬懷金印的宦官,布滿宮中;封列侯拜郡守,面朝南方統治他人的宦官,大概有數十個。他們的府署館第,星羅棋布於大小城市;子弟宗族及其依附的,超過了州國的一半;南方的黃銅、和氏璧一般的美玉、細薄透明的絹紗之類,裝滿了寶庫;姬妾侍女,歌童、舞女一類的玩物,充斥著華麗的房室;狗馬用花綢子裝飾,土木建築用錦繡綢緞裱糊。他們掠奪剝削黎民百姓,窮奢極欲。他們羅織罪名陷害賢良,專門栽培黨羽。他們中甚至有些人相互提拔,趨類附勢,不惜自腐其身,以自炫耀。他們同敝相濟,臭味相投,所以黨羽人數越來越多,敗壞國家,禍害朝政的罪行,不可盡書。因而全國處處嘆息怨恨,志士無處容身,寇盜巨賊乘機而起,擾亂了華夏。雖然忠良之士心懷憤怨,有時奮起痛斥宦官,但言出禍來,立刻遭到逮捕殺戮。於是又大興黨錮之獄,獲罪的轉相誣告。凡是稱為好人的,沒有不遭到迫害的。
竇武、
何進都是地位崇高很親近的外戚,趁者天下對宦官專橫日益不滿的機會,聯合各地英雄豪傑的力量,也因遲疑不決,被宦官殺害而失敗。那么漢朝國運危險到了極點。雖然
袁紹恭行天罰,把宦官斬殺無餘,然而用暴虐取代禍亂,哪裡說得上達到了(安定漢朝的目的)?自從
曹騰勸說
梁冀後竟然擁立了個昏庸懦弱的
桓帝,
魏武帝曹操就沿用這個辦法,挾制昏弱的天子,終令帝位歸曹魏所有。所謂“你從這裡開始的,也必定在這點上結束。”漢朝開始寵信宦官,終因宦官而滅亡,其情況的確是這樣啊!
作者介紹
范曄出身士族家庭,
元熙二年(420年),
劉裕代晉稱帝,范曄應招出仕,任彭城王
劉義康門下
冠軍將軍、
秘書丞;元嘉九年(432年),因得罪劉義康,被貶為宣城太守,於任內著寫《
後漢書》。元嘉十七年(440年),范曄投靠始興王
劉浚,歷任後軍長史、南下邳太守、左衛將軍、太子詹事。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因參與劉義康謀反,事發被誅,時年四十八歲。
范曄才華橫溢,史學成就突出,其《後漢書》博採眾書,結構嚴謹、屬詞麗密,與《
史記》、《
漢書》、《
三國志》並稱“
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