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原本泛指宮中的侍奉之官,自秦漢之後才逐漸成為被閹割後在皇宮中為帝王及后妃服務的男人的專稱。...
宦官是中國古代京城專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員。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則全為被閹割後失去性能力的人。又稱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
宸濠之亂又稱寧王之亂、寧王叛亂,指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由寧王朱宸濠在南昌發動的叛亂,波及江西北部及南直隸西南一帶(今江西省北部及安徽省南部),僅過四...
安史之亂中,北方生靈塗炭,江淮以南則保持了相對的穩定與發展。劉展之亂是當時長江下游地區遭受的唯一一次嚴重戰禍,發生在公元760至761年。劉展有才有名招人妒忌...
從唐朝天寶十四年(755年)發生安史之亂,太子李亨在馬嵬驛(今陝西興平西)奪權開始,到天復三年(903年)朱全忠發動宮廷政變結束。順手把全國宦官,屠殺淨光,史載:「...
中國十大宦官編輯推薦 編輯 為了激勵後代,增強民族自豪感,振奮民族精神,同時也為了抑惡揚善,借鑑歷史,我們組織了一批學有專長的中青年作者,編寫了這套《中國十大...
于志寧:昔易牙被任,變起齊邦;張讓執鈞,亂生漢室。 [17] 李曄:宦官之興,肇於秦、漢。趙高、閻樂,竟滅嬴宗;張讓、段珪,遂傾劉祚。 [18] ...
《大宦官之隻手遮天》是一部武俠修真類小說。小說主要講述了一介失意文人王振,對於越加膨脹的野心,一步一步的,不折手段,辣手無情。閹割子孫根,成為一代宦官的...
李思敬,安史之亂時唐肅宗李亨的內侍宦官。唐軍光復長安、洛陽後,史思明請降。唐將李光弼很了解史思明。他知道史思明的投誠不過是權宜之計,要不了多久,他還會再叛...
明內廷有十二監,主官均稱太監,由閹人擔任,主官以下宦官,無太監之名。清始以太監加諸所有宦官,宦官與太監遂為同義詞。 [2] 宦官稱“太監”,是隋唐以後的事。...
外戚宦官專政,是東漢後期特殊政治事件,對當時的朝野震動頗大。大凡每個封建王朝後期,政治腐敗,經濟崩壞,皇帝昏庸無能,這就為外戚、宦官操縱朝政提供了絕好的條件,...
夏惲(?—189),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據《三國演義》記載載:後張讓、趙忠、封諝、段珪、曹節、侯覽、蹇碩、程曠、夏惲、郭勝十人朋比為奸,號為“十常侍”...
所謂毒藥猛獸,指的就是專權亂政、禍國殃民的宦官。 事實上,歷朝賢明帝王對於宦官活動總是有所警惕和防範的。唐太宗曾詔令:“內侍省不立三品官,以內侍為之長...
李憲(約1035 - 約1086),宋朝宦官,字子范,開封祥符(治今河南開封市)人,宋仁宗皇祐年間補入內黃門,升供奉官。在宋神宗時期活躍於西北邊境,數次參與北宋同...
太監(tài jiàn)原指宦官中的高級官員,現指古代被閹割生殖器後失去性能力,專供古代都城皇室役使男性中的官員,又稱宦官、閹人、寺人、宦者、中官、內官、內臣...
黨錮之禍指中國古代東漢桓帝、靈帝時,士大夫、貴族等對宦官亂政的現象不滿,與宦官發生黨爭的事件。事件因宦官以“黨人”罪名禁錮士人終身而得名。前後共發生過...
唐太宗時,規定內侍省宦官最高官階為三品,數額亦有限制。中宗時,被授七品以上者多達千人,安史之亂後,宦官勢力膨脹,有的甚至封王爵,位列三公。部分宦官還染指...
清代相沿,宦官成為太監的專稱,設總管太監等為首領,隸屬於內務府。 宦官,俗稱太監或“老公”。文書上的稱謂很多,例如有閹人、閹宦、宦者、中官、內官、內臣、內...
唐玄宗後期出現的安史之亂(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使唐王朝逐漸沒落。在中晚唐時代,皇帝在經濟、政治、軍事上已無實權,致使藩鎮割據局面形成。最後,各...
《洪武三十二之姻緣亂》是由碧保追恆編著,連載於晉江文學城的古色古香類小說。...... 洪武三十二之姻緣亂內容簡介 編輯 他,一個宦官,苦苦追隨了主子十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