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侯氏宗祠

宣威侯氏宗祠

宣威侯氏宗祠位於雲南省宣威市城南約十公里處的落水鎮灰洞村一座被當地人稱為前排山的山腳下,1986年被列為宣威市文物保護單位。

依山勢而建的侯氏宗祠,是一幢保存比較完好的典型的四合院“一顆印式”的祠堂建築。站在前排山陡峭的青石上,鳥瞰侯氏宗祠猶如一方巨大的歷史印章。宗祠是凝聚民族血緣和感情的紐帶,作為民族悠久歷史和傳統文化的象徵與標誌,具有無與倫比的影響力和歷史價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宣威侯氏宗祠
  • 地理位置:雲南省宣威市
  • 景點級別: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景點:宣威侯氏宗祠
宣威侯氏宗祠,品味,概況,宗祠,

宣威侯氏宗祠

宣威侯氏宗祠,位於雲南省宣威市城南約十公里處的落水鎮灰洞村一座被當地人稱為前排山的山腳下,1986年被列為宣威市文物保護單位。
依山勢而建的侯氏宗祠,是一幢保存比較完好的典型的四合院“一顆印式”的祠堂建築。站在前排山陡峭的青石上,鳥瞰侯氏宗祠,真的猶如一方巨大的歷史印章,牢牢地鑲嵌在前排山的山腳下,與前排山緊緊銜接一起,並與前排山相映成趣,編織出灰洞村一道獨具特色的亮麗風景。

品味

其實,侯氏宗祠更像一本書,是值得人們去認真閱讀、細細品味的。
走進雄師赳赳、門匾高懸的祠堂大門,最先映入人們眼帘的,是書寫著“佑啟後人”、“期頤綏福”、“禮式侯君”字樣的三塊黑底金字大匾。匾為木質,木紋條條,訴說著歲月的滄桑;匾上的字,橫撇豎捺,粗獷有力,書寫出的是侯氏宗祠厚重的歷史感。

概況

四合院的侯氏宗祠,為傳統的穿逗式木結構建築,占地約600平方米,由主堂房、前房和廂房組成,而且門窗精雕鏤、紅漆如新,樸素而不失典雅,疏朗而不失精緻,在陽光暖暖地照耀下,讓人感覺得到有一種與歷史對話的親切與溫馨。
宣威侯氏宗祠
宗祠的主堂房前,有約3米高的石階,階下左右建有廂房,均為面闊3間的對稱建築。在左右廂房前,有一面闊5間的過道堂房。這樣,前後左右四棟房子,就組合成一個四合院。站在這裡,看天方方正正,而且有樹影婆娑,山石嶙峋;而四合院的院心,則是一方形水池,池水清清,清可見底,有游魚時隱時現,不由不讓人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記》里“皆若空游無所依”、“淑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的佳句。據說,池水與水池側畔的兩眼清泉的水,均源自山中,而且波光粼粼,終年不枯,映照著朗朗藍天、悠悠白雲,映照著祠堂建築的飛檐拱斗和一瓦一柱、一窗一門……
沿主堂房左右的石階上樓,樓上房相通、門相對,輕輕地踩著樓板出出進進,就會感覺到有一種曲徑通幽的意境令人讚嘆不已。憑欄而望,,白雲飄處,山頂依稀,襯托出了侯氏宗祠的莊嚴與肅穆。
走進主堂房樓上的堂屋中,我們看到了供奉著的觀音及其弟子以及侯氏祖先的塑像,而神龕和供桌,都是相就岩石雕琢而成的。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或者農曆二月十九觀音出生的日子、六月十九觀音出家的日子和九月十九觀音得道的日子,這裡就會呈現出燭光閃閃、香菸裊裊的景象。

宗祠

是封建社會豪門旺族的一種標誌,有著不忘祖先、團結族人、強化家族觀念的作用。而陽光下的侯氏宗祠,於1938年建成,距今已有六十八個年頭了。六十八年的歲月,日落月升,白雲蒼狗,誰也說不清侯氏宗祠經歷過多少風風雨雨;誰也說不清楚依附侯氏宗祠,發生演義出多少“剪不斷,理還亂”的傳說與故事。
知道我們的到來,知道我們要拍攝關於侯氏宗祠的電視專題片,當地熱心的村民。就如數家珍地為我們訴說侯氏宗祠的來龍與去脈,使我們知道了這裡曾經駐紮過中國人民解放軍滇黔桂邊區縱隊第六支隊,也曾經是供銷社、信用社和灰洞村委會的所在地……
訴說中,村民們提得最多的是本地一位曾任國民革命軍少將師長的侯鎮邦先生。說侯鎮邦先生同情革命、支持革命,台兒莊戰役曾立下顯赫戰功;說侯氏宗祠就是在侯鎮邦先生倡導下建蓋的,祠堂大門上“侯氏宗祠”幾個大字和主堂房上高懸的“佑啟後人”的匾牌,就是侯鎮邦先生親筆題寫的,一筆一划,至今仍透出一股軍人的威嚴之氣;說黨和人民政府因為侯鎮邦先生革命有功,在他死後多年為他恢復了名譽……
歲月悠悠,斯人遠逝。聽著村民們的訴說,漫延在侯氏宗祠的樓上樓下,我們仿佛感覺到處處都有侯鎮邦先生的威武身影,心中油然升起對侯鎮邦先生的敬意。因為是侯鎮邦先生,為我們留下了這樣一座具有民族特色而有保存完好的祠堂建築,為我們留下了一頁既有傳奇色彩、又有一定文化底蘊的歷史……(包其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