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印

一顆印

一顆印亦稱“一口印”。住房建築形式之一。建造一顆印,為中國民間的一種建築風俗。流行於陝西、安徽、雲南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一顆印
  • 外文名:A printing
  • 特點:正房,耳房
  • 建築特點:由正房、廂房、倒座組成四合院
  • 地區:雲南昆明
簡介,其主要特點是,建築特點,

簡介

一顆印
它由正房、耳房(廂房)和入口門牆圍合成正方如印的外觀,俗稱“一顆印”。

其主要特點是

1、正房、耳房毗連,正房多為三開間,兩邊的耳房,有左右各一間的,稱“三間兩耳”;有左右各兩間的,稱“三間四耳”。
2、正房、耳房均高兩層,占地很小,很適合當地人口稠密、用地緊張的需要。
正房底層明間為堂屋、餐室,樓層明間為糧倉,上下層次間作居室;耳房底層作廚房、柴草房或畜廊,樓層作居室。正方與兩側耳房連線處各設一單跑樓梯,無平台,直接由樓梯依次登耳房、正房樓層,布置十分緊湊。
3、大門居中,門內設倒座或門廊,倒座深八尺。“三間四耳倒八尺”是“一顆印”的最典型的格局。
4、天井狹小,正房、耳房面向天井均挑出腰檐,正房腰檐稱“大廈”,耳房腰檐和門廊腰檐稱“小廈”。
大小廈連通,便於雨天穿行。房屋高,天井小,加上大小廈深挑,可擋住太陽大高度角的強光直射,十分適合低緯度高海拔的高原型氣候特點。
5、正房較高,用雙坡屋頂,耳房與倒座均為內長外短的雙坡頂。
長坡向內,短坡向外,可提升外牆高度,有利於防風、防火、防盜,外觀上罄牆高聳,宛如城堡。
6、建築為穿斗式構架,外包土牆或土坯牆。
正房、耳房、門廊的屋檐和大小廈在標高上相互錯開,互不交接,避免在屋面做斜溝,減少了漏雨的薄弱環節。
7、整座“一顆印”,獨門獨戶,高牆小窗,空間緊湊,體量不大,小巧靈便,無固定朝向,可隨山坡走向形成無規則的散點布置。
什麼是雲南“一顆印”?
雲南一顆印雲南高原地區,四季如春,無嚴寒,多風.故住房牆厚重.最常見的形式是毗連式三間四耳,即子房三間,耳房東西各兩間.子房常為樓房(由於山區,地方小,潮濕),為節省用地,改善房間的氣候,促成陰涼,採用了小天井.一顆印住宅高牆型小窗是為了擋風沙和防火,住宅地盤方整,外觀方整,當地稱”一顆印”.又叫窨子屋
洪江古商城中的窨子屋洪江古商城中的窨子屋
每幢窨子屋都是坐北朝南,門內有門,大門照壁上方尚留有色彩斑斕的繪畫,或大禽猛獸,或松菊梅蘭,中門來貴人才開。跨過高高門檻,裡面是天井,幾百年的風雨侵蝕,使青石板上長滿了青苔。廊階鋪的也是青石板,大的有4米長,1米多寬。院子都為兩層穿斗式木結構小樓。堂屋門前很多掛有木匾,有的勉強看出是“藝苑先聲”,有的已辨不出顏色。
進得屋來,地面一律是用石灰、桐油、瓷粉混合築就的“三合泥”,這樣的地面平整光亮而不滑,涼爽而不潮濕。再看廳堂、居室的門雕、格扇、欄桿都十分精巧,圖案家家不同樣,但都有福祿壽禧、封侯拜相的吉祥寓意。就是一個五層的台階,高椅人也要建得一級比一級寬,一步比一步高,意謂步步高升。
在中國人的思想深處,有一種對陰陽相融和諧的追求,保護兩股力量的對稱均勢。這種中庸和諧的哲學思想存在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一點也真切的體現在高椅的建築格局中,高椅中的兩 方池塘最為傳神準確的表達出這一特點。

建築特點

在舊時,昆明的城鄉無論漢族還是其他少數民族百姓都喜愛建蓋經濟、實惠的“一顆印”式民居。“一顆印”民居建築的特點是:由正房、廂房、倒座組成四合院,瓦頂、土牆,平面和外觀呈方形,方方正正好似一顆印章,就稱為“一顆印”。“一顆印”民居為一樓一底樓房,正房三間,底層一明間兩次間,前有單層廊(稱抱廈),構成重檐屋頂。左右兩側為一樓一底吊廈式廂房,廂房的底層一般各有兩間,稱為“三間四耳”。
“一顆印”式民居是由漢、彝先民共同創造,最早在昆明地區流行起來的“特色品牌”,一顆印式民居的基本規則為“三間兩耳倒八尺”。平面近乎正方形,正房三間兩層,較高一些,兩廂為耳房,耳房就矮一些,這樣就組成四合院,中間為一小天井,門廊又稱倒座,進深為八尺,所以叫“倒八尺”,整體方形如印章,故稱“一顆印”式。這樣長輩居住的正房採光就比較好。中間為天井,多打有水井,鋪石板, 作為洗菜洗衣休閒的場所. 為安全起見,傳統的房屋四周外牆上是不開窗戶的,都從天井採光。在一顆印中,正房三間的底層中央一間多作客堂,為接待客人用,左右為主人臥室,耳房底層為廚房和豬、馬牲畜欄圈,樓上正房中間為祭祀祖宗的祖堂或者是誦經供佛的佛堂,其餘房間供住人和儲存農作物等。
“一顆印”民居的大門開在正房對面的中軸線上,設倒座或門廊,一般進深為八尺,有樓,無側門或後門,有的在大門入口處設木屏風一道,由四扇活動的格扇組合而成,平時關閉,人從兩側繞行。每適喜慶節日便打開屏風,迎客入門,使倒座、天井、堂屋融為一個寬敞的大空間。“一顆印”民居主房屋頂稍高,雙坡硬山式。廂房屋頂為不對稱的硬山式,分長短坡,長坡向內院,在外牆外作一個小轉折成短坡向牆外。院內各層屋面均不互相交接,正房屋面高,廂房上層屋面正好插入正房的上下兩層屋面間隙中,廂房下層屋面在正房下層屋面之下,無斜溝,減少了梅雨的麻煩。外牆封閉,僅在二樓開有一兩個小窗,前圍牆較高,常達廂房上層檐口。農村的“一顆印”民居,為了適應居民的生活習慣和方便農民在堂屋和遊春上乾雜活;堂屋一般不安裝格子門,這樣堂屋便和遊春渾然一體了。而城裡的“一顆印”民居,堂屋一般都安裝有格子門。
“一顆印”無論在山區、平壩、城鎮、村寨都宜修建。可單幢,也可聯幢,可豪華,也能簡樸,千百年來是滇池地區最普遍、最溫馨的平民住宅,隨著城市的改擴建,一顆印式的昆明古民居建築,已經越來越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