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概述,語言特徵,語音特徵,辭彙特徵,歷史與現狀,
概述
宣吳分布於皖南、江蘇西南部及浙江西北一角,內部分三個小片(銅涇片、太高片、石陵片),各片之間基本無法互相通話,差別較大。
宣州片15縣市,308萬人(其中安徽261萬人)。
(1)銅涇小片12縣市,230萬人。
[安徽] *銅陵、*涇縣、寧國(青龍、濟川、東岸等鄉的鄉村)、*繁昌、南陵(北部西部許鎮鎮全部,青弋江支流靠近宣城的廣大圩區:東七鄉上洲村、姚義村、奎湖鎮、黃塘鄉、仙坊鄉、東塘鄉、黃墓鎮、太豐鄉、東河鄉、沿河村及東南角奚灘鄉一帶)、宣城(限北部西部及南部溪口鄉金牌,及郎溪的定埠,幸福,東夏等鄉鎮)、*蕪湖縣(萬春區除外)、當塗(限東部南部)、青陽(童埠、杜村二鄉及酉華鄉楊柳地、丁橋茗山,獨龍)、石台(東部,含舊城關廣陽)、太平(已劃入黃山市。西部楊家嶺一帶,北部龍門以北)。
(2)太高小片6縣市65萬人(安徽18萬人,江蘇加浙江47萬人)。
(3)石陵小片5縣市,12萬人。
[安徽] *石台(石埭。中部)、青陽(東南陵陽等鄉,含城關舊派)、涇縣(限西南厚岸、包合、水東三鄉)、太平(劃入黃山市。西北三豐地區部分鄉村)、貴池(限南部灌口一帶)。
語言特徵
語音特徵
銅涇小片古全濁聲母大部分演變為gh聲母,有的也夾雜原來的聲母。
辭彙特徵
1.皖南吳語受官話的影響很大,內部出現了不少差異。但是,它們仍保存著吳語的基本特徵。即古全濁聲母今音仍自成一類,與古全清,次清聲母讀音不同。保存著“幫滂並”、“端透定”、“見溪群”三分的讀音特點。例如:拜≠敗,戴≠太≠代,桂≠潰≠櫃。
3.各地話都有n與l、in與ing韻母讀音混同的情況。例如:針真=蒸征,林鄰=陵靈,根跟=庚耕。
詞語特徵:
1.自然、天時方面較特殊的詞語:把下降的意思說成“落”如,落雨、落雪、落霧露、落露水、落霜。雲說成“雲張”,淋雨說成“沰雨”(沰音掇)。今天、明天、後天說成“今朝”(今音跟)、“明朝”(明音門)、“後朝”。垃圾說成“勒色”,泥巴說成“淖泥巴”。
3.生活物品的特殊名稱:麵條兒叫“面”,線面叫“索麵”,餛飩和餃子不分,大都稱做“餃子”,開水叫“滾水”,蜂蜜叫“蜜糖”,斗笠叫“箬帽”,圍巾叫“圍領”,樓梯叫“閣梯”,堂屋叫“堂前”,東西說“物得”,桌子叫“台子”,竹蓆子叫“簟子”。
5.人品和稱謂方面的詞:稱父親為“嗲嗲”(嗲音ctia),伯父稱“大嗲嗲”,小叔叔稱“小嗲嗲”,姑父、姨父也稱“姑嗲嗲”、“姨嗲嗲”,呼母親為“姆媽”(姆讀m),外祖父、外祖母呼“家爹爹”、“家奶奶”(奶讀陰平),舅舅稱“娘舅”或“母舅”,兒媳稱“婦屋”,小男孩稱“小安妮”。
6.指代方面的詞:我、你、他大都說“阿”、“爾”(音cn)、“亻渠”,複數式也不用“們”表示。做什麼說成“做么”,什麼東西說成“么物事”,這裡、那裡的說法也很特殊,近指有“格里”、“以里”、“以算”,遠指有“貴里”、“溝里”、“礙算”等。
7.形容描述方面的詞:長得漂亮說“標緻”,反之卻說“醜死咯”。聰明說“精明”,蠢笨說“拙孽”,懶惰通常委婉地說“身子重”,勤快也委婉地說“身子輕”。為人小氣說“小氣巴巴”,反之說“大氣”。謙虛說“小意”,驕傲說“癲狂”。“氵梟”(音消)可指濃度小也可指厚度薄,“厚”可說厚度厚,也可稱濃度大。
8.行為動作方面的詞:鼻子聞說“嗅”(音訌),伸手夠取物件說“?”(音窪),背、扛說“佗”,曬衣服說“日良衣裳”,站立說“徛”(音技),罩住或蓋上說“?”(音坎),大聲喊叫說“清(禽)唏鬼叫”,藏起來說“起來”,玩耍說“獵”或“嬉”。取笑人說“誚駁”,搗鬼說“促狹”。“吃”的意義很豐富,可以說“吃飯、吃茶、吃酒、吃煙、吃奶”等。
歷史與現狀
皖南本地原來只有吳語、徽語和贛語,除徽州地區說徽語,懷寧地區、東至以及貴池、石台兩縣西部說贛語外,原來都是吳語地盤(因大都是古江南省宣州府所轄,故稱宣州吳語)。但太平軍與清軍的戰爭中,兵災、瘟疫促使人口凋零,東部最嚴重,廣德由31.2萬餘人銳減至6000餘人。1936年續修《寧國縣誌·風俗》也說:“土民存者不足百分之一,客民居多數”,“湖北人滿阡陌”。同治五年(1866年)開始各省奉令設勸農局、招墾被兵荒地,湖北、河南兩省及安徽江北地區的移民大量湧入皖南,移民最集中的地區為廣德、郎溪、寧國、宣城東部和浙江的安吉、長興,其次是南陵、青陽,貴池的一部分,移民的方言占據了大片原屬吳語的地域。沿江的當塗、採石、蕪湖、大通、池州等大城鎮則很早就受到官話的影響。皖南宣吳地區縣城基本都說皖南官話,鄉下圩區基本通行宣吳。由於歷史戰亂經濟等原因,宣吳正日趨消亡,而保護當地方言和文化也成為當務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