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客家繡花帽
- 分類:虎頭式、獅頭式、人仙式、拖尾式
客家繡花帽,是客家傳統服飾。繡花帽是一個概稱,不是某種帽式的專稱,客家人統稱繡滿紋樣的童帽為繡花帽,或直呼為花帽,客家婦女們大都會在童帽上繡上紋樣圖案用於裝飾或寄託象徵。簡介客家繡花帽種類繁多,有虎頭式、獅頭式、人仙式、...
定南客家童帽製作技藝,江西省贛州市定南縣傳統技藝,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定南客家兒童吉祥花帽已有447年歷史。客家母親利用黑色底布為基調,採用紅黃蘭白綠等真絲線,黑白反差大、色彩對比艷麗,具有裝飾美感。由此,“定南客家兒童吉祥花帽”本身具有客家藝術特徵。2017年11月10日,八義窯紅綠彩瓷燒制技藝經...
客家刺繡屬於針繡,俗稱“繡花”,以繡針引彩線(絲線或絨線),按設計好的花樣,在織物(絲綢、布、帛等)上刺綴運針,繡成紋樣或文字。客家傳統刺繡主要有客家服飾(衣裙、圍巾、頭帕、鞋帽等)刺繡和生活日用品(荷包、香包、繡球、枕套等)刺繡,絳衣和木偶、戰甲等道具戲服刺繡異軍突起。基本簡介 刺繡工藝...
定南客家服飾,在客家民間傳承了千年,據《定南縣誌》記載,定南客家服飾主要物件包括以下幾類:1、女性有冬頭帕、帽簾、便衣褲、繡花棉襖棉褲、繡花銀鏈葫蘆形圍裙、木屐、千層底繡花鞋、布幫木底棉雨鞋等。冬頭帕,是用一塊長約1.7市尺,寬約1.3市尺的深紅、黑、白相間的條紋布,齊邊縫上一塊長0.4市尺,...
繡花帽 單童帽,一般在春天佩帶,所以又稱“春帽”。這頂春帽的面料為綢緞,棉布作里。帽的正面有三層銀飾,從下而上分別綴有九個銀制佛像,分別為八仙和壽星,中間一層為銀制的雙龍戲珠,帽頂為銀冠。
客家服飾包括大襟衫、對襟衫、琵琶襟衫、圍身裙、涼帽、童衣、童帽等,其布料多為藍色和黑色,所以也被稱為“客家藍衫”,是客家文化的表象特徵,是傳承漢民族優秀文化的“活化石”。它以樸素、節儉、方便、實用、耐穿而根植於客屬地區,為多元的客家文化注入了豐富的歷史與內涵,是客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載體...
客家祖地,位於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石壁鎮石壁村。石壁人原本中原漢人,從東晉開始,受戰亂、饑荒、兵災,以及政府的獎掖政策、外地經濟滲透等影響,大批中原漢人舉家南遷。唐宋時期,南遷漢人一度匯聚石壁,蔚為壯觀。久之,地處閩贛交界的武夷山東麓,福建寧化縣城西17公里處的石壁鎮石礕村遂成客家祖地,是客家人的...
客家山歌是中國民歌體裁中山歌類的一種,被稱為有《詩經》遺風的天籟之音,“漢族傳統歌曲活化石”。客家山歌是紅色歌謠的母體和原生態 ,是中國民歌中較為情濃、放達的一種歌謠。客家山歌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稱"客家山歌"。客家山歌是客家先民留下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客家人在長期...
鈴帽是代表定南客家文化的一種傳統服飾,作為定南縣客家兒童春節必戴的民間傳統繡花帽,也是當地客家人表達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吉祥如意等美好祝願的藝術表現形式,成為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鈴帽分有半堂鈴帽、全堂鈴帽。半堂就是帽子後半部分裝有銀飾,全堂就是整個帽子的前後部分都有銀飾。鈴帽因製作...
跌梭。墩頭藍紡織技藝的製成品用途廣泛,包括:“墩頭藍”頭帕布藝、“墩頭藍”客家繡花帽、繡花鞋;“墩頭藍”布藝在書畫裝裱、書籍裝幀上的運用及成品等;“墩頭藍”紡織技藝染踹布工藝完成的各種日常生活用品:衣服、褲子、蚊帳、被子、被面、披風、鞋、襪子、背帶、手帕、手巾、桌布、茶袋、豆腐袋等。
四頭四尾(si teu/tiu si mi/mui),是舊時對客家婦女美德的概括,包括:“灶頭鑊尾”(廚房勞作)、“針頭線尾”(縫製衣物)、“田頭地尾”(耕田種地)、“家頭教尾”(侍老育少)。詞語釋義 客家人經過長期的顛沛流離,終於在南方建立起屬於自己的家園。“逢山必有客,無客不住山”,客家地區田園稀少,...
“二次葬”,也是永安客家民系最普遍採用的葬俗。本地舊習是“入土為安,厚葬為孝”。古人認為人之血肉屬於人間,必須待其腐朽之後再作正式埋葬,死者靈魂才能脫離屍身進入陰間後投胎轉世。在一般情況下人的屍體埋葬在泥土裡很快就會腐爛掉。這是因為人體是由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磷鉀鈣等組成的。屍體在土...
尤其是過去,客家妹子無論生理還是心理,都要比今天早熟。這或許與客家人的生存環境有莫大的關係,也與客家傳統文化的長期浸染有關。歌謠的前半部分敘述女孩一至十歲的生活情景,下半部分主要描述轉外家時所受到的隆重接待。客家傳統女性不僅以勤儉持家著稱於世,而且多才多藝,居家可繡花,下地可使牛,只要是男人...
瑞金廟會是一種古老的民俗及民間宗教文化活動。 瑞金縣城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廟多。一個縣城寺廟多達30餘處。城內有城徨廟、文廟、武廟、候王廟、江東廟和七仙廟。大部分寺廟分布在城外和近郊。廟多帶來的是廟會多。雖然不是所有的寺廟都有廟會,但形形色色的廟會確有不少。客家人五彩繽紛的廟會文化是很美的...
“撿骨”之俗原本傳自閩、粵祖籍,至今在粵東客家人聚居地仍保留此俗。這與客家祖先早年流離不定的移民生活有關,因骸骨裝人陶瓮便於隨家搬遷,且若要送返故鄉安葬也較容易,是客家人懷祖念宗、眷戀故土之情的一種表現。不過傳入台灣後此俗又有了變化,變成了改葬習俗。即死者葬後,凡遇家運不濟、怪事連連。
位於清流縣城東約4公里的千年古剎金蓮寺,是閩西著名的佛教聖地,一千年來供奉閩西“客家人的保護神”——定光佛,以無數傳說和優美的風景馳名江南。歷史記載 史料記載,金蓮寺始建於唐武德三年(620年)。宋乾德二年(964年),定光聖僧雲遊至此並擔任住持,清流縣誌記載:相傳金蓮寺“舊無水,定光佛至卓錫,凌空...
客家年:即春節,通行於苗族地區,過春節主要是祭祖、表達親情、愛情等民俗元素。祭祀崇禮 祭祀苗祖蚩尤:相傳蚩尤是苗族的祖先,每年秋收到來之前,板栗村苗族同胞會舉行大型的祭祖祈福儀式,表達五穀豐登、國泰民安的美好祝福。椎牛:苗語叫“弄業”,俗稱吃牛,是苗族最隆重、最盛大的祭典之一,主要是為了解除重病...
當時有一姓李的鐵匠(客家人),以打鋤頭打鐵為生,租借趙氏此處的二間草寮為工場和住家。李鐵匠為人忠厚熱情,工藝頗佳,生意興旺,與趙家成為莫逆之交。後來趙氏遷回原籍,便把整片土地轉讓賣給李家。李氏世代繁衍生息,財丁興旺。今趙厝寮村的李氏就是昔年李鐵匠之子孫後人。據傳說,現在的平湖村,昔年系白沙隴...
三是玉溪鎮的水浸窩村190人講客家話;一六方言區域內的11個鄉鎮境內還有講當地特點的客家話的人約44300人;四是分布在玉溪、梅田、麻田、長村少數村莊約2000餘人,莽山瑤族鄉約3200人講瑤語,亦稱為勉語藻敏方言。此外,迎春鎮的山上和漿水鄉的大地嶺土話,稱為“方言孤島”。宜章為楚粵孔道,且礦產豐富,縣...
第八期(2011-11-26):一位拿繡花針的90後男生如何人堅持中國紙系藝術的夢想。百萬富翁一夜淪為工人,他如何用歌聲在逆境重生。周筆暢助力廈門大學組成合唱團,何潤東市場門口藏身大紙箱變身禮物送驚喜。第九期(2011-12-03):本期中國夢想秀請來魏晨助陣四胞胎,完成他們的夢想;同時另一位明星胡彥斌也和主持人...
清末民初,廈門民間製鞋藝人從海外傳入的繡花拖鞋中受到啟發,開始嘗試在鞋面上用彩色玻璃珠子繡出各種花鳥圖案,受到顧客青睞,廈門珠繡便開始流行。珠繡主要原材料為玻璃珠、電光膠片和絲絨。其工藝是運用凸繡、平繡、串繡、粒繡、亂針繡、豎直繡、疊片繡等傳統的工藝手法,繡制出淺浮雕式圖案。全珠圖案構圖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