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額作為中國古代建築常見的裝飾物,一般懸掛在門楣與檐頂之間,亦常見於廳堂之上,或見於亭台水榭,功能不盡相同,反映了建築的名稱和性質,是人們用來表達喜好、義理、情感之類的文學形式。可以說,匾額是中國古典文化一個靈動的縮影,是建築物的靈魂和眼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客家匾額
- 屬性:中國古代建築常見的裝飾物
匾額作為中國古代建築常見的裝飾物,一般懸掛在門楣與檐頂之間,亦常見於廳堂之上,或見於亭台水榭,功能不盡相同,反映了建築的名稱和性質,是人們用來表達喜好、義理、情感之類的文學形式。可以說,匾額是中國古典文化一個靈動的縮影,是建築物的靈魂和眼睛。
匾額作為中國古代建築常見的裝飾物,一般懸掛在門楣與檐頂之間,亦常見於廳堂之上,或見於亭台水榭,功能不盡相同,反映了建築的名稱和性質,是人們用來表達喜好、義理、情感之類的文學形式。可以說,匾額是中國古典文化一個靈動的...
客家門匾是贛南獨特的民俗文化之一,起源於漢魏時期的門閥制度。當時人們用匾額來標榜本族本戶的功狀,將其作為崇尚祖訓、銘記歷史、注重家教、愛惜名節的傳統習俗,“衣冠南渡”後帶到南方並流傳下來。作為贛南客家人的聚居地,會昌擁有...
匾額一般掛在門楣與檐頂之間,起到了點綴空間和宣示屋主身份的作用。它在宮廷、園林和祠堂中廣泛使用,因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而備受重視。贛南客家匾額習俗隨中原士族遷徙贛南而逐漸形成。贛南世稱“客家搖籃”,“衣冠南渡”後,贛南成為客家...
上猶客家門匾習俗是上猶縣客家人在長期生產生活過程中傳承和發展的一種獨特的中國民俗文化形式。門匾源自漢魏時期的門閥制度,“衣冠南渡”的客家人把它作為崇尚祖訓、銘記歷史、注重家教、愛惜名節的文化傳統帶到南方,以至千百年流傳下來,...
客家匾額館位於中國客家博物館達夫樓,占地面積1500平方米,是一座建於1935年的二層鋼筋混凝土結構、中西合璧式的客家民居建築。館內陳列的客家匾額,分為功名匾、壽慶匾、商號匾、門楣匾、堂號匾、功德匾、綜合匾七部分,展陳手法與古...
上猶縣客家匾額文化展覽館成立於2010年10月1日,屬私人非營利形專題性匾額藏館,展館位於縣大觀園生態農莊內。大觀園生態農莊總占地面積60餘畝,距贛州主城區僅30多公里,交通便利,省道贛豐線邊,贛州黃金機場車時僅30多分鐘,大廣高速...
▪贛南客家匾額習俗 ▪上猶客家門匾習俗 ▪尋烏客家迎故事 ▪石上曾坊橋幫燈 ▪贛縣五雲柚子燈 ▪龍南香火龍 ▪福建土樓楹聯 ▪長汀童坊鎮彭坊刻紙龍燈 ▪清流李家五經魁 ▪走古事 ▪姑田大龍 ▪拔龍 ▪忠信吊...
我國傳統民居的主要形式就是單門獨院,有院就有門,門上就有匾,匾額可以說是一個家族的門臉,一進門就能看出這個家庭的門第層次、道德修養、思想情感、處世哲學、精神寄託以及對未來的追求……簡介 匾額,又稱扁額、扁牘、牌額,簡稱...
民間匾額是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它面向普通民眾,貼近民眾生活,是一份珍貴的文化遺產。2005年以來,會昌縣博物館加大了民間匾額徵集工作的力度,至2010年12月,共徵集到本縣各鄉村的匾額130多方。精選出100方匾額,以“百匾堂”的名義...
東門樓是美濃鎮最具歷史價值的古蹟之一,也是台灣無城牆聚落中最大的城門樓,樓高三丈五,門楣上嵌有“大啟文明”匾額。崇尚知識、注重教育的客家人,希望自己的子孫後代能“文人輩出”,於是,就在四座柵門中的東柵門興建內樓,與...
運用場景壁畫、沙盤展示、多媒體技術、景觀雕塑及沉浸式觀影劇場等多種形式,展示出河洛文化的源遠流長、客家先民的悲壯遷徙、客家文化的河洛遺風、譜牒匾額的祖源密碼以及今日洛陽的輝煌成就,講述了一段段跨越千年的客家故事。
而土樓內世代相傳的客家傳說、故事、歌謠、山歌等民間藝術以及族規、家訓和眾多的對聯、匾額,無不體現客家人敬祖重儒、崇先報本的理念,涵蓋歲時節令、婚喪節慶、倫理道德、宗教信仰、穿著飲食等方方面面,處處展示土樓人家淳樸厚道的...
滿堂客家大圍有兩塊匾額。一是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題寫的“滿堂客家大圍”匾額。二是滿堂客家大圍的中心圍門楣上鑲嵌著的一塊石匾額,是滿堂客家大圍主人官乾榮題寫的辭,辭曰:“餘年來迫於小警,時有戒心。爰度地拓基,新建圍居...
磐安圍,位於廣東省梅州市興寧市葉塘鎮河西村麻嶺頂東麓,為三堂四橫一圍的四角碉樓轉圍龍的圍龍屋,建築占地面積5060平方米,是興寧境內已發現保存最為完整的客家四角圍龍屋。磐安圍由劉氏十七世乾昌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
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淵故居位於廣東省興寧市,是淵公舉全家之力於1927年建造的一座三堂二橫客家祖屋,是客家民系崇尚自然、天圓地方、天地人一體同春高超設計理念的展現,是客家古民居四角圍龍建築的典型代表。大門匾額光裕...
外門橫掛著匾額“大夫第”,二道門匾額“副榜”、“武魁”,第三道門匾額“敦裕堂”。其建築風格與普通的客家民居迥然不同的是,上中下左右有耳廳,廳後又有廳,俗稱南北套廳。上中下廳及門廳,石柱石座,屏風門柱,疊式的金字架...
龍圍世居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坑梓街道秀新社區沙梨園村,建於清嘉慶五年,該圍屋以黃氏祠堂為中心,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為坑梓域內大型客家屋圍之一、內有門聯“江夏家聲遠:東觀世澤長”,匾額“龍圍世居”。因多年無人居住,年...
大萬世居,又稱“大萬圍”,位於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大萬路33號的大萬圍村,始建於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是全國最大且保存最完整的方形客家圍屋之一,占地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6萬平方米,共有房屋400餘間。大萬世居平面...
對於研究羅福星早期在蕉嶺活動情況及當地客家槓式圍屋建築文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人物簡介 羅福星(1884—1914年),字東亞,號國權,蕉嶺縣藍坊鎮大地村人。1884年2月25日生於印尼雅加達。周歲後,隨父親羅耀南回到故鄉,10歲再赴...
光祿世居,又稱光祿圍,是位於廣東省惠州市惠陽區沙田鎮蕭屋村下樓村的客家圍屋(客家圍村),建於清道光十一年(1831),建造者是沙田隔瀝蕭氏開基祖蕭隆興的三兒子的後代。圍屋(圍村)坐西南向東北,總面闊67.4米,總進深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