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溪賦》是一首賦,始發於峻極9,聿10經亘乎淵沉11。宛溪:宛溪河,在宣城城區的東北面,是水陽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宣州區周王鎮和新田鎮交界的青峰山,其流向自南郊響潭起,繞城東至北郊三汊河注入水陽江,是流經市區的一條主要河流,俗稱東門大河。舊時上游西岸建有宛溪館,李白題詩曰:“吾憐宛溪好,百尺照心明。”又有“句溪雖可愛,未若宛溪清”的詩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宛溪賦》
- 作者:楊珂
- 類型:賦
- 時間:明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
作品原文
宛 溪 1 賦
明·楊珂2
咨3,靈溪4之鐘翠5,於嶧陽6之山陰7。引飛流以界脈8,出清泉而就深。
始發於峻極9,聿10經亘乎淵沉11。凌12千岩以激湍13,歷14萬壑15而游潯16。擬江河而繞帶,匪17絲革18其成音。表19重山於峻岭,映修竹20之茂林。注21委蛇22於后土23,潤24膏澤25於甘霖26。若夫27緣物涵象28,因風渙文29,檐端飛水,敬亭落雲。照明霞而散彩,浮暝日30而含曛31。會百川以學海32,夾雙石而趣奔33。
於是就其淺矣,挹彼注茲34,載沉載浮35,泳之游之,可以濯纓36,可以樂飢37。或修楔38而流觴39,或臨清而賦詩。旋潾40盤渦41以岸轉,驚波42吸谷而山移。爾其習坎43?(三點水加個存字)至44,盈科45後行,向春泮水46,冱寒47凝冰48,淆49之不濁,澄50之不清51,彰五色52其無體,利萬物而不爭。秉53至柔54以為用,類55上善56之得名。爾乃57夾山成澗,交草為湄58,淵坻59名堵60,涯曲61為隈62,涌波興淪63,明錦作漪,合澗水而注川,信64涯流至所歸。
圃65抱瓮而為灌,農荷鍤而成渠。藝66五穀之良種,潤自然之嘉蔬。乃若?(三點水加個項字)67涌沖溢,浩淼68襄騰69,?(日字加個易)谷70顯曜,天漢71通?(上面雨字下面三個弓字)72,乘高迅逝,知險徂征73。夾中洲74以左轉,合大江而南縈75。旋淵76九回77以腸繞,湓流78百折而雷轟。乃若群峰倒影,疊嶂回光,紀同79江漢80,歌逐滄浪81,蒸霞吐霧,流翠浮蒼82。
據東吳83之上游,宛84南之中央。鼓85若耶86之樵風87,泛河廣之葦航88。坎89德積90小以成大,地道91流謙92而用藏。至若溫風始至,秋氣平分,江城如畫,香閣停雲。或探梅以彼雪,或納涼而來薰93。隨四時之變化,知94予樂之無垠。
若夫土控吳越95,州連歙池96。崇岡97枕其腹,大江緣其隈。雙閣98仰攀乎疊嶂99,北樓100延賞於幽壑;響山101陰映乎陽林,敬潭102涌溜於陰渠。瞿?(石字加了刑字)103披裘於石室,琴高乘鯉於仙都104;堯臣著集於宛陵105,蒯鰲就隱於枕席106,鷗就鳧泛集於庭除;煩想滌除乎心目,高杯超暢於開舒;將挹汪洋於千頃,永期寥廓於太虛107。
作品注釋
1、宛溪:宛溪河,在宣城城區的東北面,是水陽江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宣州區周王鎮和新田鎮交界的青峰山,其流向自南郊響潭起,繞城東至北郊三汊河注入水陽江,是流經市區的一條主要河流,俗稱東門大河。舊時上游西岸建有宛溪館,李白題詩曰:“吾憐宛溪好,百尺照心明。”又有“句溪雖可愛,未若宛溪清”的詩句。河道總長35.8公里,流域面積330平方公里。自城區東南穿城而過,於北門三汊何處市區段主幹河流長4.52公里,市區內部的道汊河、梅溪河、泥河均在主幹河段注入宛溪河。早在唐代,詩人李白就留有“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的名句,其中的“兩水”就是城東的句溪和城中的宛溪河。隋唐時期是城內河流,隋開皇年間,宛溪河上始建木橋兩座,上名“鳳凰”,在泰和門外;下名“濟川”,在陽德門外,李白詩中“雙橋”使便指此,兩橋名一直沿用至今。南唐改建城郭后,成為城東護城河。
2、楊珂:字汝鳴,餘姚人,詩人,《浙江通志》載:餘姚城西的秀麗風景區。明楊珂有詩云:“安禪久臥松間榻,訪舊還攜月下琴。人向寂寥秋易感,病兼消渴署難禁。風生梵宇鈴聲入,花落香台露氣深。淡泊賴公真性在,曇摩相得會渠心。”書法家,好作狂書,其書法對徐渭影響頗大。從文中得知,曾在宣城做過知縣。
3、咨:表示讚賞,相當於“嘖”。 《書·堯典》:帝曰:“咨!四岳!朕在位七十載,汝能庸命,巽朕位。”
4、靈溪:靈溪,因溪在城,溪東有蜿蜒起伏的陵陽峰,狀如游龍,傳說為“山龍過溪”穴位,故名龍溪。因當地“龍”與“靈”同音,諧名靈溪。靈溪,因鎮東有溪,溪東有蜿蜒起伏的山丘,狀如游龍,傳說為“山龍過溪”穴位,故名龍溪。因閩語方言“龍”與“靈”同音,諧名靈溪。
5、鐘翠:鐘,集中,專一。如,鐘情(感情專注)萃,引申為聚集,聚攏。司馬相如《長門賦》:“翡翠脅翼而來萃兮。”鐘翠,動詞,匯聚。
6、嶧陽:嶧,嶧山 南坡所生的特異梧桐,古代以為是制琴的上好材料。語出《書·禹貢》:“羽畎夏翟, 嶧陽孤桐。” 孔傳:“ 嶧山之陽,特生桐,中琴瑟。”
7、山陰:陰,北面。山陰,山的北面。
8、界脈: 風水學術語。指穴場龍虎之內,隱現微茫,上分下合,繞護穴場之水。幹流水也是水之一種。有之則明龍脈之讓,真氣之聚,故風水家多認為幹流水有界脈束氣之功用。
10、聿:古漢語助詞,用在句首或句中無意義。《詩·大雅·文王》:“聿修厥德。”
11、淵沉:猶深沉。指極深。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粵西遊日記四》:“偶瞰路下石潭淵沉,仰見雲障排空,高下隱現,令人惝怳。”
12、凌:升,高出。如,凌雲,凌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14、歷:《說文》:“歷,過也。”清· 姚鼐《登泰山記》:“歷齊河。”
16、游潯:游,不固定。潯,水體邊緣的陸地。如河邊。游潯,不固定水體邊緣的陸地。
17、匪:不,不是。如,匪夷所思(不是常人的想法),獲益匪淺。
18、絲革:絲,細絲,本義蠶絲。革,皮的總稱,《說文》:“革,獸皮治去其毛。”《禮記·樂記》:“金石絲竹,樂之器也。謂弦也。””故金石絲革無不可制腔造譜者。
19、表:表現,顯示。
20、修竹:修長。茂密高大的樹林竹林。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21、註:流水。
24、潤:雨。如,潤氣(水氣)
28、涵象:包容,包含。象,孔子作十翼,上下彖、上下象、上下繋辭、文言、說卦、序卦、雜卦。萬物之體自然,各有形象,聖人設卦,以寫萬物之象。
29、渙文:泛指盛貌。韓愈文:“纂辭奮筆,渙若不思。”
30暝日:暝,日落,天黑。如,日將暝。暝日,白天,黑夜。閩南諺語說:“春分、秋分、暝日平分。”
31、曛:落日的餘光。
32、學海:淵博。漢揚雄《法言·學行》:“百川學海而至於海,丘陵學山不至於山,是故惡夫畫也。"言百川流行不息,所以至海;丘陵止而不動,所以不至於山。”
33、趣奔:趣,《說文》:“疾也。”奔,急走,跑。趣奔,急跑。
34、挹彼注茲:挹:舀;註:灌注。從那箇中舀出,傾注到這個裡面。比喻財物的挪移通融。《詩經·大雅·泂(jiǒng)酌》“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泂,遠。泂酌,從遠地取水。)挹:舀;酌。把液體盛出來。《說文》:“挹,抒也。從手,邑聲。”《珠叢》:“凡以器斟酌於水謂之挹。” 《荀子·宥坐》:“弟子挹水而注之。”茲,這個,此。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總茲戎重。”
36、濯纓:濯,洗。纓,系在脖子上的帽帶。洗濯冠纓。語本《孟子·離婁上》:“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後以“濯纓”又比喻超脫世俗。
37、樂飢:充飢,療;。樂,通“ 療 ”。《詩·陳風·衡門》:“衡門之下,可以棲遲。泌之洋洋,可以樂飢。” 高亨 註:“樂,借為療。《列女傳·賢明》引作療。” 宋蘇軾《十二琴銘·玉磬》:“其清越以長者,玉也;聽萬物之秋者,磬也。寶如是,中藜藿,不再食。以是樂飢,不以告糴。””一說“樂”音lè,“樂飢”謂樂道而忘飢。
38、修楔:修,”實行;從事某種活動。楔,填充器物的空隙使其牢固的木橛、木片等。修楔(xì):古代一種風俗,臨水為祭,以消除不祥。)修楔”,又稱“祓除”、“祓禊”,每年三月初三,正是江南“修楔”大節
39、流觴:觴,古代一種酒杯。流觴,亦稱流杯曲水或曲水流觴,是舊時上巳節的一種飲宴風俗,其大致方式是眾人圍坐在迴環彎曲的水渠邊,將特製的酒杯(多是質地很輕的漆器)置於上游,任其順著曲折的水流緩緩漂浮,酒杯漂到誰的跟前,誰就取杯飲酒。如此循環往復,直到盡興為止。文人則將此俗發展成名士雅集--酒杯停在誰的面前,還得賦詩一首,其樂趣略同今人的"擊鼓傳花"或"丟手絹"。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大書法家王羲之與名士謝安、孫綽等四十餘人宴集於浙江山陰(今紹興)蘭亭,作流觴曲水之戲,所謂"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這些吟詠之作被編成《蘭亭集》,由王羲之作序,成為我國書法藝術史上的瑰寶。
40、旋潾:旋,轉動。如,旋繞,旋轉。潾,水從山石間流出 。
41、盤渦:水旋流形成的深渦。
42、驚波:驚險的巨浪。
43、習坎:是《易經》第二十九卦 坎為水坎上坎下。
44、薦至:再,一次又一次。王弼註:“相仍而至。”
45、盈科:盈,溢出。《易·坎》:“水流而不盈。科,通“窠”。坎;坑。《孟子·離婁下》:“水盈科而後進。”盈科,溢出窠。
46、泮水:冰雪融解。
47、冱寒:”沍,一本作“ 冱 ”。冱寒,謂極為寒冷,寒氣凝結。
48、凝冰:凝結成冰。
49、淆:亂也,雜也。
50、澄: 水清定。
51、清:清冷,淒清。唐·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淥水蕩漾清猿啼”
52、五色:五種顏色:青、白、赤、黑、黃(古人以這五種顏色為正色)。
53、秉: 拿著,持。如,秉燭。
54、至柔: 達到最柔弱的程度。語出《老子道德經》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意為天下間最為柔弱的,往往能夠馳騁在最為堅固的事物之間。
55、類: 類推, 取相似的事物來推論或衡量照此類推。
57、爾乃: 更端發語詞,無義。
58、湄: 岸邊,水與草交接的地方。《說文》: “ 湄,水草交為湄。”
59、淵坻: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說文》: “坻,小渚也。”
60、堵: 《說文》: “堵,垣也。五版為一堵。”尉繚子·戰威》: “止如堵牆。”
61、涯曲: 《說文新附》: “涯,水邊也。”曲,彎曲的地方。如,河曲。涯曲,水邊彎曲的地方。
62、隈: 水流彎曲處 。高誘注:“隈,曲深處,魚所聚也。”
63、興淪: 淪, 《說文》: “小波為淪。”
64、信:不懷疑,認為可靠。如,信任,信託。
65、圃:種菜。亦指種菜的人。
66、藝:種植。如,園藝。
67、?(三點水加個項字):也作?(三點水加個項字),形容水深又廣。
68、浩淼:水面廣闊悠遠貌。
69、襄騰:襄,仰,上舉。
70、(日字加個易)谷:亦作湯谷。古代傳說中的日出處。孔傳:“日出於谷而天下明,故稱(日字加個易)谷。”
71、天漢: 銀河之古稱也。古代指銀河,也有浩瀚星空、泛指宇宙之意。
72、通?(上面雨字下面三個弓字):?(上面雨字下面三個弓字),靈的古字。通?(上面雨字下面三個弓字),禪學名詞。是以心相傳,用靈犀互通,靠自悟獲得。
73、徂征:奔流,流逝。徂(cú), 往。如,自西徂東。古同“殂”,死亡。征 : 遠行。如,長征,征途。徂征,征途奔流流逝。
74、中洲:中土。
75、南縈:縈,繚繞。
76、旋淵:深淵。
77、九回:亦作“ 九回 ”。 迂迴曲折。
78、湓流:水聲很大的急流。
79、紀同:紀,樣子,法度。紀同,樣子像。
80、江漢:長江,漢江。
81、滄浪:在漢壽境內沅江下游有一條由滄水和浪水匯合而成的支流,叫做滄浪水。兩千多年前,屈原被楚王放逐來到這裡。形容憔悴的他走在滄浪水邊,江水的波瀾一如他心情的不平靜。一個漁夫搖著小船靠近他,詢問起了三閭大夫的苦悶。“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屈原的內心自然不是漁夫所能理解的,而他們的對話卻化為了《楚辭》中的名篇——《漁父》。是楚國的古歌。
82、浮蒼:浮 fú 漂在水面上,與“沉”相對。蒼(蒼) cāng 深青色,深綠色。浮蒼,淺青色。
83、東吳:泛指古吳地。
84、宛:宣州春秋時名爰陵,古越族聚落生息於斯。 秦初正式置縣。 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丹陽郡郡治設在宛陵(今宣州區)。
85、鼓:是一種打擊樂器,在堅固的且一般為圓桶形的鼓身的一面或雙面蒙上一塊拉緊的膜。鼓可以用手或鼓杵敲擊出聲。這裡作動詞動用,鼓動。
86、耶:文言疑問詞,相當於“呢”或“嗎”:“獨不憐公子姊耶?”
88、葦航:小舟。
90、德積:、“德”字的本義是“道德”或“品行”,而這些定平時:積累而成的,此謂德積。
91、地道:地下通道。
92、流謙:謂極其謙抑,謙遜。
93、薰:柔和的風。指夏季的南風。
94、知,知縣。
95、吳越:春秋吳國與越國的並稱。
96、歙池:歙,歙縣。池,池州。均在宣城西南。
97、崇岡:形聲。從山,宗聲。本義:山大而高。崇岡,高大的山岡。
98、雙閣:指綺霞閣與龍首閣。
99、疊嶂:亦作“ 疊障 ”。亦作“迭嶂”。重疊的山峰。:陵陽峰重重疊疊。
100、北樓:謝朓樓北樓。
102、敬潭:敬亭潭,在敬亭山下。
103、瞿?(石字加了刑字)瞿?(石字加了刑字)佛教人氏。披裘,《後漢書·逸民傳·嚴光》。漢 嚴光 少時與劉秀同遊學,有高名。及 劉秀 稱帝,隱居不出。劉秀 思其賢,令以物色訪之。後 齊國 有人報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 劉秀估計他就是 嚴光 ,三次派人才把他請到京師。見後因以“披裘”指歸隱。
104、琴高乘鯉:《列仙傳》載:琴高為戰國時趙國人,善鼓琴,曾為宋康王舍人,有長生之術,後遁入涿水中取龍子,臨行與諸弟子約期相見,囑在河旁設祠堂,結齊等候他復出。屆時,琴高果然乘赤魯從水中出,留一月余,又乘魯入水。琴高跨鯉背回首眷顧的姿態,與岸邊揖手相送的弟子們顧盼呼應,波濤洶洶,狂風乍起,雲霧迷漫,用以瀉染仙人遁逸時的神秘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