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白釉刻詩文瓷枕

宋白釉刻詩文瓷枕

宋白釉刻詩文瓷枕,宋代瓷器,藏於開封市博物館

瓷枕高9.8厘米,長30.4厘米,寬21厘米,呈腰圓形,前低後高,枕面施白釉,上有凹弦紋三周,枕面中刻有七言絕句一首。

該枕極具實用價值與文化內涵,是反映宋元時期北方民窯制瓷水平和古代勞動人民審美情趣的精品之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宋白釉刻詩文瓷枕 
  • 館藏地點開封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宋朝 
  • 類別:瓷器 
  • 別名:宋磁州窯白釉刻詩文瓷枕 
文物特徵,文物背景,瓷枕,磁州窯系,製作技術,文物鑑賞,文物價值,

文物特徵

宋磁州窯白釉刻詩文瓷枕,高9.8厘米,長30.4厘米,寬21厘米。枕呈腰圓形,前低後高,枕面施白釉,上有凹弦紋三周。
詩文在瓷器上作為裝飾最早可追溯到唐代長沙窯,到宋代磁州窯時,詩文裝飾在瓷器上更為普遍。該枕枕面中刻七言絕句一首:“浩浩西天渭水寒,高吟大醉出長安,袖中一卷金丹訣,塵世何人借得看”。此詩為送別詩,意境曠達深遠,豪邁灑脫,出自宋初詩人潘閬所作的《送馮尊師德之出長安》,原詩為:“浩浩霜風萬木寒,高吟大醉出長安,杖頭一卷金丹訣,塵世何人借得看”。兩相比較,第二、四句完全相同,第一句中“霜風”改為“西天”,“萬木”改為“渭水”,第四句中“杖頭”改為“袖中”,並沒有破壞全詩原有的意境。這可能是制瓷匠人在書寫時的誤記所致,也可能是有意為之,在原詩的基礎上加入了自身獨特的情感體驗與藝術創造。
宋白釉刻詩文瓷枕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宋白釉刻詩文瓷枕

文物背景

瓷枕

瓷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夏季納涼用的寢具,同時也兼具裝飾、審美、鎮宅、辟邪等作用。北宋詩人張耒的《謝黃師是惠碧瓷枕》詩云:“鞏人作枕堅且青,故人贈我消炎蒸。持之入室涼風生,腦寒發冷泥丸驚”。這幾句詩明確道出了瓷枕的質地、釉色及其消暑納涼的功效。此外南宋女詞人李清照在《醉花陰》一詞中也寫道:“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據考證,仿青白玉的青白釉瓷枕有時也被稱為“玉枕”。因此詞中的“玉枕”並非真正的玉枕,應是當時燒造的青白釉瓷枕,詩中同樣也道出了瓷枕納涼的作用。

磁州窯系

磁州窯系是中國古代北方最大的民窯體系。磁州窯創燒於北宋中期,並達到鼎盛,南宋、元、明、清仍有延續。窯址在今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彭城鎮磁縣觀台鎮一帶,磁縣在宋代叫磁州,故名。磁州窯的裝飾技法突破了當時流行的以五大名窯為代表的單色釉局限,運用了數十種豐富多彩的裝飾技法,其中尤以白地黑花最為著名。白地黑花,又稱“白釉釉下黑彩”。在土黃色胎上施白色化妝土,然後繪以黑色或赭石色花紋,再施以透明釉入窯燒制,並可與刻劃花、剔花、填花及中國繪畫與書法技法等相配合,黑白對比,強烈鮮明,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與感染力。白地黑花開創了中國瓷器繪畫裝飾的新途徑,同時也為宋以後景德鎮青花及彩繪瓷器的大發展奠定了基礎。磁州窯豐富多樣的裝飾工藝與特色迅速獲得了民間青睞,北方各窯口紛紛仿製,中心窯場以磁縣的觀台鎮為中心,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磁州窯體系。主要分布在河南鶴壁集窯、修武當陽峪窯、禹縣的扒村窯、登封曲河窯,山西介休窯霍州窯,山東淄博窯,江西吉州窯等窯口,都大量燒造與磁州窯風格相近似的瓷器。

製作技術

瓷枕的裝飾方法大體可以分為胎裝飾釉裝飾兩類。所謂胎裝飾,即對胎體的加工改造如運用刻、劃、剔花以及化妝土裝飾、堆塑等手法而達到的瓷器裝飾效果,如瓷枕中的珍珠地、刻畫花等;釉裝飾,即通過胎體上的釉、彩的附著與繪畫而達成的裝飾效果,如瓷枕中的白地黑花三彩等。

文物鑑賞

在瓷枕上描繪代表吉祥寓意的圖案、書寫詩文等不僅是瓷器裝飾的重要工藝手法,同時反映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樸素美好的精神追求,具有典雅的文化內涵之美。

文物價值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的宋磁州窯白釉刻詩文瓷枕,以詩文裝飾,極具實用價值與文化內涵,是反映宋元時期北方民窯制瓷水平和古代勞動人民審美情趣的精品之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