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河窯

曲河窯

曲河窯位於登封市東南的告城鎮曲河村,創燒於唐,中經五代,盛於北宋,下限到元代,延續五六百年之久,是唐宋時期河南一處規模較大的民間窯場。

釋意,簡介,典型器物和裝飾手法,產品,典故,

釋意

曲河窯又名登封窯 登封窯=珍珠地

簡介

1961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安金槐先生等調查發現,1962年馮先銘和葉哲民先生調查該窯址,窯址東西長約1000米,南北寬約500米,面積約為50萬平方米。現為國家文物保護單位。 曲河窯窯址附近附近的殘廟內有清光緒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重修觀音文殊菩薩堂碑,碑文:“地名曲河,面水勢也,其中風景物色,宋以前渺無可稽。嘗就裡人偶拾遺物,質諸《文獻通考》,而知當有宋時窯場環設,商賈雲集,號邑巨鎮。金元兩代亦歸淹沒……堂創於何時,蚤無可考” ,描繪了宋時的繁盛情況。 據宋王存《元豐九域志》記載,曲河在北宋時為登封的三大名鎮之一,其南緊靠潁河,交通方便,附近又盛產瓷土原料,為瓷業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窯場當時就設在曲河東、江西、北三面。而且隔山相望,就是鈞瓷的故鄉——禹縣神垕鎮,與神垕鎮相媲美,堪稱神前曲河鎮,因此碑文中所記的“商賈雲集”是可信的。 登封曲河窯以白釉為主,有白釉、白釉綠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劃花、白地黑花,此外還行黑釉、青釉印花、三彩及瓷塑玩具。窯址所出產品可分兩類:一類是較為精緻的高檔用品;一類是為了減少成本而採用疊燒的碗心一圈無釉的日用器皿。

典型器物和裝飾手法

曲河窯燒瓷品種豐富,以白釉為大宗,主要有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珍珠地劃花、白地黑花,以滿足民間的日常生活需要為主,器型以瓶、枕、罐、洗、碗等,以瓶、枕為多。 登封曲河窯的裝飾主要以珍珠地劃花、白釉刻線紋為特徵。其中珍珠地劃花最具代表性,此裝飾受密縣窯影響,產量在同類裝飾的瓷器中居首位。珍珠地劃花卉紋腰圓形枕最為多見。 白釉剔花很精緻,以往定為磁州窯系的白釉剔花壺中,就有該窯的產品。 白釉綠彩是此窯燒造較多的一個品種,有壺、瓶、碗、瓜棱罐、花口缽等,白釉潤而亮,飾以綠彩,淡雅純淨。 瓶有兩種形式,一種形似橄欖,一種為小口,長身,裝飾以珍珠地劃花為代表,如瓶的下部常劃不規則蓮瓣紋,中部突出位置珍珠地劃纏枝花卉紋。 剔花柳條缽也有一定特色,有兩種不同,一為白瓷,剔刻出柳條紋後上化妝土及釉;另一種先上白色化妝土,然後剔刻,再罩以透明釉,呈現淡赭色胎體,白赭相間。 白瓷碗內施滿釉,外壁施半截釉,碗足由厚而矮發展為足較高較薄。壺類只在內口沿施釉,內腔不施釉。胎色以灰為主,分淺灰、中灰,另有泛紅色的胎,不在少數,露胎面呈自然老化的紫泥色;基本全在胎面施白色化妝土、再在化妝土上施透明玻璃釉,釉不及底,多施半釉;成型工藝較為嫻熟。 登封曲河窯的裝飾手法,既然以珍珠地劃花、白釉刻線紋最為典型,這裡就選取兩件自己收藏的代表性作品——珍珠地劃花缽和白釉柳條缽,來了解曲河窯的工藝特色和藝術特點。
曲河窯

產品

曲河窯的產品主要有白釉碗、盤、壺、注子、罐、盂等。白釉綠彩有注子、罐。白釉褐彩有珍珠地刻花瓶、罐、洗、碗、枕,還有白釉刻花瓶和黑釉燈、罐、碗等。
曲河窯

典故

話說北宋前期,曲河鎮(登封)十分繁華,陶瓷業非常發達,窯場很大,綿延7里多長,燒制的瓷器風靡全國。但不久曲河遭遇厄運,一場百年不遇的洪水淹沒了窯場,於是沮喪的工匠們離開了曲河,到禹州重操舊業。在禹州站穩腳跟後,他們在登封、禹州交界處建起廟門朝北的祖師廟,以表示不忘曲河。
後來,就有了神前、神垕之說,登封屬於神前,禹州屬於神垕。再後來,汝州的汝瓷、禹州的鈞瓷,攀上“官家”,成為宋徽宗的“御瓷”,名垂千古、受人追捧。
相比之下,登封窯的珍珠地就沒那么幸運了,自元代之後登封窯便湮沒無聞,宛如一顆流星划過天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