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宋尚傑
- 字號:俊卿
- 所處時代:民國時期
- 出生地:惠東縣多祝鎮洋口宋屋村
- 出生時間:1855
- 去世時間:1915
人物簡介,少入行伍,對法作戰,對日作戰,鎮壓會黨,出洋考察,辛亥附義,冤死獄中,
人物簡介
宋尚傑 字俊卿(1855~1915),多祝鎮洋口宋屋村人。青年時不甘碌碌無為,毅然從戎。入伍後,屢建功勳,有“宋猛虎”之稱,備受上司重用,一再晉升,被提為協統。清末時駐防廣西,應邀前往越南河內,會晤孫中山,親聆教誨,表示堅決擁護民主革命,以實際行動支持武昌起義。中華民國成立時,被孫中山大總統授予陸軍少將軍銜。退役返鄉後,時值故交洪兆麟部駐防多祝,洪常邀宋敘舊,宋對洪的急需糧餉,也大力支持,多方籌措。是時,鐵涌溪尾(今鐵涌鎮)宋、方兩姓村民械鬥持續七年。駐防稔山的龍濟光部胡業興統領,雖多次出面調解,但紛爭終未解決。宋姓村民前來請宋裁處。他對雙方村民進行耐心的說服教育,妥善而公正地解決了兩姓的積怨,但胡業興卻責怪宋尚傑越俎代庖,沽名釣譽,從此懷恨在心,尋隙報復。民國4年(1915),袁世凱稱帝,各地紛紛起來反對和聲討,龍濟光卻通令部屬,鎮壓反袁者。胡業興乘擊敗洪兆麟之機,誣說宋尚傑是洪的拜把兄弟,洪的反袁是得到宋的支持。故設圈套,誆宋逮捕,星夜解往惠州。在獄中,胡業興以“上憲急電”就地處決相威逼,要宋從速自戕,以保全屍。在百般威逼和污辱下,宋尚傑吞金自歿,但遲遲不斷氣,胡業興見狀,叫部下扛來一袋石灰粉壓在頭上,將之窒息而死,終年60歲。
少入行伍
宋尚傑生於鹹豐五年(1855),這時的清政府已進入難堪的近代大變局中,同時也為習武之人提供了晉身仕途的大好機遇。宋尚傑出身農家,雖然在讀書上沒什麼天份,但性情剛正且豪俠好義,又不乏靈活機智,少年時期就有了投身軍營匡濟天下的念頭。同治四年(1865),年僅10歲的宋尚傑就以武童的身份投效行伍,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戎馬生涯。
因勇猛敢死、屢建戰功而有了“宋猛虎”之稱。光緒初年,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宋尚傑升為把總,奉命進入廣西援剿越南股匪。這時在廣西把持軍政大權的是愛國將領、廣西提督馮子材。宋尚傑深得馮子才的器重,“超升守備,皆隸提督馮子材而得保薦者”。在清制里,守備是正五品的綠營兵官,相當於現在的營長;此時的宋尚傑才20多歲,可謂少年得志。
對法作戰
據民國時期的《惠陽縣誌》,修志者稱宋尚傑“生平喜對外作戰”。此言不虛。首先是光緒十年(1884),中法戰爭爆發,本來在1882年退休的馮子材又被張之洞調到前線抗法,因此宋尚傑又得以在馮子材麾下效力。到了光緒十五年三月,中法戰爭到了決戰時刻,馮子材以激戰獲得鎮南關大捷,隨後兵分三路收復諒山。宋尚傑奉命乘勝追擊,連續攻克復古松、觀音橋等地,把法軍趕到船頭、郎甲一帶。宋尚傑作戰英勇,竟“殺級受傷”,遂以養傷假歸,在家鄉呆了兩年。
對日作戰
中法戰爭時,澎湖島上的防禦設施多遭法軍破壞,經台灣首任巡撫劉銘傳重新修築後,澎湖島上已修建了拱北、天南、東南、西嶼東和西嶼西5座炮台。宋尚傑所據守的拱北炮台,又是5座炮台的重中之重。1895年甲午戰爭爆發後,日軍進入澎湖海域,第一個猛攻的正是拱北炮台。
1895年3月23日凌晨,日軍艦隊開始攻擊拱北炮台,清軍亦發火炮還擊,炮戰持續了數小時,擊傷日艦一艘。11時許,日軍強行登入,清軍猛烈轟擊了登入的日軍步兵,使得日軍對拱北炮台的駐守清軍恨之入骨。他們鎖定了三名清軍將領,分別是朱上泮、郭潤馨和宋尚傑,欲除之而後快。24日黎明,日軍開始猛攻拱北炮台,由於實力懸殊,後繼無援的清軍傷亡慘重。在這關鍵時刻,作為統帥的周鎮邦和朱上泮竟然倉皇而逃,給戰鬥帶來了徹底的災難。
據收錄在 《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續編中日戰爭(第八冊)》的《日清戰爭實記選譯·澎湖之役》一文顯示,日本人認為“澎湖島之要塞拱北炮台,僅以30分鐘就被我軍攻占”,“進攻拱北炮台時,我軍死亡2名”。日軍攻占拱北炮台後,還特意搜尋宋尚傑的下落,“見擊斃之眾多敵人中有一衣冠楚楚之軍官”,便以為是宋尚傑。
事實上,宋尚傑並沒有因此役而喪生,但恐怕因此看透了清軍高層將領的貪生怕死和腐敗。宋尚傑很清楚,駐守在澎湖列島的清軍有12個營,戰士近5000人,而日軍的混合支隊也不過5000多人,無論如何也不應該一戰即潰。甲午戰爭之後,急於求和的清政府竟簽訂了《馬關條約》,割讓了台灣島和澎湖列島,這讓退守台灣的宋尚傑陷入絕望,“遂憤而去”。對於此事,《惠陽縣誌》對宋尚傑的評價是“清季國勢凌夷,人多懼外,尚傑獨慷慨,自任如此”,一個血性的軍人形象可以想見。
鎮壓會黨
離開台灣後,宋尚傑調任欽廉邊防,乾起了“剿匪”的老本行。在光緒二十二年(1896)到光緒二十九年(1903)之間,由於各地反清起義紛起,宋尚傑就像一位消防員一樣,四處撲火。他先後打擊了水淳、鬱林、防城、十萬大山、觀音山、潯州、武宣、貴縣、象州等地的起義軍,“迭獲首要”。幾年下來,宋尚傑先是以軍功升游擊,加副將銜,1903年時又升為統領,成為一協(旅)之長官,有了自己的軍權。
出洋考察
宋尚傑威武的軍人形象也形成於此時。他“戰必先士卒,善斗敢死,創痕遍體”,每當喝酒到酣處,就會脫掉衣服裸露上身,向在座者一邊展現身上的累累傷疤,一邊眉飛色舞地介紹戰況,讓聽者身臨其境。但宋尚傑並不是一個只知道吹噓自己的武夫,他對自己的用兵之道很是謙虛,且善於學習,眾人都一致認為“宋猛虎”的取勝之道一是勇猛,二是自信。這時的宋尚傑為人所推崇,達到了 “雖忤上官,不為怪”的境界,風頭正勁。陸亞發之役後,岑春煊不敢獨居其功,向朝廷奏參表彰了宋尚傑,稱其“勇敢可嘉,驕蹇可誅”,並借當時朝廷外派使團出洋考察之風,讓宋尚傑得到機會走出國門。
由於目前掌握的史料仍不足,宋尚傑出洋的這段經歷無法考證,但從光緒三十四年(1908)載於《光緒實錄》的《張鳴岐奏甄別文武各員一摺》來看,宋尚傑有“以守備降補”的記載。所謂“降補”,其實就是降職,可知宋尚傑出洋一事並沒有給他的簡歷增添光彩,相反還製造了一些污點。
辛亥附義
宣統三年(1911),在仕途上受阻的宋尚傑又迎來了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這一年,在鎮壓陸亞發起義時與宋尚傑結為把兄弟的王芝祥任廣西按察使兼護理布政使,遂調宋尚傑到桂林統領巡防營六個大隊。這時候,清政府已到了土崩瓦解的邊緣。在辛亥革命前夕,桂林謠言紛起,有的說廣西還不獨立的話,廣東、湖南的革命黨就會攻打廣西;有的說廣西要獨立的話,清軍就會調集各省兵力來廣西殺革命黨。宋尚傑同樣受到謠言的困擾,該選擇哪條路,對他而言並非易事。
正如前文所說,宋尚傑畢竟是一個靈活機智的人。他揣摩到王芝祥有保全自己而打算反正的念頭,並將六大隊的所有人馬近2000人齊集在桂林,聽候王芝祥的調遣,王芝祥見此也就有了底氣。辛亥革命後,廣西的鄰省湖南、雲南陸續宣布獨立,王芝祥與同盟會革命黨人就一再敦促廣西巡撫沈秉堃宣布廣西獨立。讓王芝祥和宋尚傑意想不到的是,在此之前,巡防營的各大小隊長都探聽到桂林藩庫里存有白銀20餘萬兩,於是彼此暗中串通,想趁亂找一個時機將白銀搶劫均分。當沈秉堃宣布獨立後,這些圖謀不軌的將士都認為時機已到,約定在9月21日實施搶劫。這一秘密很快被宋尚傑截獲,他第一時間告訴王芝祥,並迅速集合各大小隊隊長、文書進行訓話,說明目前時勢情形並曉以利害。最後,宋尚傑將藩庫里提出來的5000兩白銀轉發給各大小隊長,及時消弭了一場禍害地方的暴動。
冤死獄中
廣西獨立後,沈秉堃雖然被舉為大都督,但大權旁落於手握兵權的左副都督王芝祥身上,心裡很不是滋味,再加上他不曉得將來的時局將如何發展,索性以參加北伐的藉口一走了之,把都督職務交給了王芝祥。其實王芝祥當初之所以支持獨立,純屬投機之舉,他沒想到民國的新例是本省官員尤其是高級官員,例由本省人充任。這意味著自己總有一天會被廣西人排擠下去。於是王芝祥仿效沈秉?的做法,在民國元年(1912)元月以出師北伐為名,帶著宋尚傑和所屬的巡防營六大隊,奉黎元洪之命援鄂。
宋尚傑一路跟著王芝祥於三月輾轉來到南京,被南京臨時政府陸軍部任命為第十七師第34旅旅長。同年10月11日,中華民國北京政府授宋尚傑為陸軍少將。至此,宋尚傑的戎馬生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一年宋尚傑已經57歲,他似乎不再留戀金戈鐵馬的生活,在獲得授銜後不久,他選擇了退休返鄉養老。
據《惠東縣誌》記載,宋尚傑回到家鄉多祝後,時值故交洪兆麟部駐防多祝,因此洪常邀宋敘舊,而宋對洪的急需糧餉,也大力支持,多方籌措。是時,鐵涌溪尾(今鐵涌鎮)宋、方兩姓村民械鬥持續7年,雙方互不示弱,惡鬥連連。其時駐防稔山的胡業興統領,雖多次出面調解,但紛爭終未解決。宋姓村民得知宋尚傑返回鄉里,遂前來請宋尚傑裁處兩姓紛爭。宋尚傑不負眾望,對雙方村民進行耐心的說服教育,妥善而公正地解決了兩姓的積怨,但胡業興卻責怪宋尚傑越俎代庖,沽名釣譽,從此懷恨在心,尋隙報復。
民國四年(1915),袁世凱稱復辟帝制,各地紛紛起來反對和聲討。在此之前,袁世凱已安排心腹龍濟光任 廣東大都督,隆世儲督辦惠州軍務。當惠州各地興起反袁護國鬥爭時,隆世儲通令部屬鎮壓反袁者。此時的洪兆麟回響孫中山和陳炯明的號召,在惠州發動起義,遂與胡業興正面衝突,結果戰敗。胡業興乘擊敗洪兆麟之機,誣說宋尚傑是洪兆麟的拜把兄弟,洪的反袁得到宋的支持。於是胡設一圈套,特設宴席請宋尚傑入瓮,將宋逮捕於多祝,並星夜解往惠州。
抵惠州後,宋尚傑被關進單人的囚室里,胡業興對他大打出手,還拿出“就地處決”的所謂“上憲急電”擲給宋尚傑看,並脅逼說念彼此曾有一面之緣,不忍見舊同僚身首異處,要宋尚傑從速自戕,以保全屍,否則,就遵照上憲之令,決不容緩。宋尚傑在受盡百般威逼和污辱的情況下,毅然吞金箔自歿,但遲遲不斷氣。胡業興見狀,就令部下扛來一袋石灰粉壓在他的臉上,將宋尚傑窒死。戎馬一生的宋尚傑,生命就終止在60歲。